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 (2) 表格式教案.doc
口語交際 怎么表演課本劇課題怎么表演課本劇課型口語交際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劇的主要特點及改編的要求。2.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主動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3.能通過自己的演繹,學會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從而加深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4.進一步了解、閱讀名著,激發學生對文學名著的喜愛之情。教學重點分組進行劇本的交流和討論,選好演出劇本,引導學生創編課本劇;能通過自己的演繹,學會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將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畫得生動、形象,從而加深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學難點選好演出劇本,引導學生創編課本劇;能通過自己的演繹,學會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將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畫得生動、形象,從而加深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4 )分鐘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1. 【出示課件1】視頻:課本劇濫竽充數2.學生認真觀看,看后互相交流:(1) 你最喜歡哪個演員的出色表演,為什么?(2)你認為演出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引導學生說出課本劇中很多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都是通過書上的一些敘述性的語言轉化的;書上刻畫的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2.談話揭題【出示課件2】:漫長悠遠的歲月,大千世界的風景,性格迥異的人物,都可以濃縮在小小的舞臺上。在那里我們可以盡情展現自己,重現課文中精彩的情節和難忘的對話。(板書: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學生齊讀課題。以同類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教學(30 )分鐘二、明確交際要求。(一)閱讀課本,了解交際要求。1.讀教材35頁,小組討論:怎樣準備課本劇活動?(小組長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整理。)2.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小結。【出示課件3】準備活動(1)選課文:學過的課文中,哪一篇適合演課本劇。(2)分角色: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適合分配給誰。(3)怎么演: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個角色。可以從角色的臺詞、表情、動作等方面進行計論。如,怎么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改為人物的對話,表演時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動作,需要準備哪些服裝和道具。(二)小組討論,完成以上活動步驟。【出示課件5】討論時,大家輪流做主持人,其他組員既要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意見不同時,要聽取最合理的意見,形成一致的看法。1.選文(1)提出問題: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取劇本素材,你會選擇哪一篇?(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教師引導,你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學生自由發言。)(2)學生回答后,指名總結適宜改編為劇本的課文的特點:【出示課件6】故事性強,情節波瀾起伏。人物不多,性格鮮明突出時空較集中,矛盾沖突尖銳。主要通過對話刻畫人物。(板書:選文故事性強 人物鮮明 時空集中 對話風趣)2.改編(1)確定劇本結構。問題交流:劇本一般是分幕分場的。就選定的劇本素材,劃分出場次,想想每一場安排哪些人物、哪些情節。學生將自己的設計寫成簡單的提綱,與同桌交流互評,然后選出較突出的方案在班級展示。教師點拔【出示課件7】a.定場次:把主要事件發生地作為戲劇場最,把次要事件推到幕后,使時空集中。b.定脈絡:通盤考慮戲劇沖突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整個劇本各場次中如何布局。c.定人物:根據劇本的情節和結構確定全劇及每場戲的出場人物及其上下場情況。(板書:改編(結構)時空集中 層次分明 人物有序)(2)編寫人物臺詞。問題交流:在劇本中,故事的發展及人物性格的展示,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對話來完成。在編寫劇本時,把課文中的人物語言抄入劇本,是否就完成了編寫臺詞的任務?為什么?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引導并小結。【出示課件8】a.人物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臺詞要以課文中的人物語言為基礎,進行必要的調整、充實和完善,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及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適合舞臺表演。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b.人物的心理活動、相互關系,以及幕后發生的情節,一般也應通過人物的臺詞自然地顯示出來。c.必要時,可以使用獨白和旁白,獨白可用作人物的自我介紹或抒發情感,旁白可以串連情節或點明含義。(板書:改編(臺詞)語言通俗 突出心理 獨白旁白)(3)設計舞臺說明。問題交流:什么是舞臺提示?你的劇本中將用到哪些舞臺提示?它們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教師小結: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的語言。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部分語言要簡練、扼要、明確。一般出現在每一場的開頭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括起來。【出示課件10】幾種常用的舞臺提示的作用:舞臺場景說明,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環境。服裝、道具提示,可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情緒、動作提示,可輔助臺詞刻畫人物,推動情節。(板書:改編(舞臺說明)時間地點 服裝道具 情緒動作)3.排練(1)教師導言:如何排練,排練的是否精當,將直接關系到舞臺演出的效果,也將表達出學生對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能藝術地再現原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再創造的能力得到質的升華。在再三斟酌敲定劇本的基礎上,要采取恰當的排練步驟是關鍵的一步。(2)小組交流:怎樣設計排練步驟?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引導并小結:【出示課件11】首先根據劇本的編排選演員。主要演員的表演實力相差無幾,可以分為A角,B角,以保證演出的順利進行和演出的質量。根據演出需要準備舞臺道具,布景的設計,演員的服裝等。安排好排練的場所,規定必要的規章制度,挖掘學生的不同特長,賦予不同的任務,培養學生自制的能力以及精誠合作的精神。所有角色各盡其能,各顯其長,各得其樂。各個角色根據劇本聯系課文,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真實的再現人物性格發展的軌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力求栩栩如生地塑造人物形象。不斷排練,不斷改進細節。在小組交流和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對人物角色的感悟和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素質。(板書:排練精選演員 布景設計 安排場次 塑造形象 改進細節)三、欣賞范例。皇帝的新裝課本劇劇本人物:皇帝 宮女 侍從 老大臣 官員 騙子甲 騙子乙 觀眾甲 觀眾乙 小孩 (臺上布置:臺右角放一報架作織機,臺正中置一坐椅,臺左角立一衣架,架上掛滿各式衣服。立一鏡子,皇帝正對鏡試衣,鏡邊立一宮女。)第一場(老大臣上)侍從:(立于椅旁)老大臣求見!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老大臣立于臺側,官員上)侍從:官員求見! 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官員立于大臣旁,兩騙子上)侍從:兩裁縫求見!皇帝:快快宣見!(離開更衣處,坐上椅子)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行禮)皇帝:你們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嗎?騙子甲:我們是從遙遠的東方專程趕來為陛下效勞的。 騙子乙:我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料來。 騙子甲:這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地美麗,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 騙子乙: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帝:那可真是理想的衣服!我要有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愚蠢,哪些人不稱職了。來人呀!多多地給他們金子,讓他們馬上開工!大臣、官員:遵旨!(眾人退場,皇帝回更衣室繼續試衣)第二場(兩騙子上場,來到織機前,做織布的動作。老大臣上場)大臣:啊?(吃驚地,用手扶眼鏡)我怎么什么也沒看見?騙子甲:哎呀,老大臣來了!請進!請請請!請走近一點,仔細地看。 騙子乙:這花紋美麗不美麗?這色彩漂亮不漂亮?大臣:我的老天爺!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稱職嗎?我可決不能讓人知道這一點!騙子甲:噯!您還滿意嗎?大臣:滿意滿意,非常的滿意!騙子乙:您一點兒意見也沒有嗎?大臣:沒有沒有。我一定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實在太滿意了。(大臣下)騙子甲乙:我們非常高興!您老慢走!(官員上)官員:咦?(吃驚,張嘴,揉眼)我并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的!我決不能讓人看出這一點!騙子甲:你看這布料美不美?官員:美!美!太美了!騙子乙:你還滿意嗎?官員:滿意!滿意!太滿意了!我一定如實向皇上呈報。 騙子甲乙:多謝你啦!(官員下,兩騙子繼續作出織、剪、縫的動作)第三場皇帝:難道我愚蠢嗎?我不夠資格做一個皇帝嗎?這可太駭人聽聞了!大臣:陛下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官員:瞧瞧,多美的花紋!多美的色彩!皇帝:我十二萬分的滿意。我要封你們為御聘織師,我要重重地獎賞你們!騙子甲乙:謝陛下。(退場)大臣:皇上趕快更衣吧!皇帝:好!好!(眾人來到鏡前為皇帝脫下外套,穿上“新衣”)侍從:游行大典現在開始!(官員持刀在前,大臣舉華蓋在后側,侍從托“后裙”在后,繞場慢行)(觀眾甲、乙,小孩上場)觀眾甲: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漂亮呀!觀眾乙:看!他的后裙多美麗呀!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觀眾甲:上帝喲!你聽聽這個天真的聲音,有個小孩說他并沒有穿什么衣服!觀眾乙:他確實是沒有穿什么衣服呀!皇帝:(驚恐,顫抖)我一定要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更驕傲的神氣,下場)1.小組交流對以上交際范例的評價。(1)我們閱讀了皇帝的新裝的課本劇劇本,在這個劇本中,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2)作者是怎樣將這些人物的特點體現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故事情節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3)你想當一回自己喜歡的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2.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也能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改編課本劇,演演課本劇,通過表演讓課文中的人物走上舞臺。四、自選編寫,表演評價,升華形象。1.自選課文:(1)自選文中適合編寫的課文。(2)小組內討論,定出要改編的課文內容。2.深入課文,編寫劇本。(1)再次細讀自己所選課文,閱讀相關資料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初步形成戲劇的畫面。(2)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劇本,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3.小組試演,獨自修稿。(1)分配好角色試演。(2)組內共同商議修改劇本。4.展示成果。(1)各組表演。(2)師生討論點評各組劇本,重點指出創新和成功之處。討論欣賞要求,評價方法:認真欣賞表演者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每個神情。準備推選出最佳創編獎、最佳演員、最佳評論員。鑒賞整個編排是否有創意。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著重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入手;再從是否富有創造性來評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由編導或表演者來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3)評選最佳創編獎,最佳演員、最佳評論員。學生雖然對編演課本劇很感興趣,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還是很大,設計本環節意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大體了解課本劇。讓學生在讀文中自己發現并總結劇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現手法,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學生雖然已經了解劇本的基本形式,但編寫時往往會無從下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形式下探究方法,教師將學生感知到的方法進行概括、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改編思路。從文本出發,聯系學生的閱讀經歷,充分利用已有的感悟體驗,能更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為改編課本劇奠定良好的基石。自選學生自己喜歡的課文,這樣他們才樂于寫作,能夠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寫出感染人的優秀課本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深入剖析人物語言,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此基礎上,再合作完成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他們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的認識,對劇情的安排與同學交流,同時也能得到啟發,把自己的劇本修改得更好。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6)分鐘五、教師小結,拓展延伸。1.教師小結:課文中的這些人物的形象通過同學們的通力合作,傾情演繹,真是生動逼真。不僅是大家對人物的理解到位,而且體現出同學們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價值,這也正是我們口語交際的魅力所在。(板書:傾情演繹 生動逼真)2.拓展延伸【出示課件16】。(1)在浩瀚如海的文學、歷史名著中,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等著我們去感受,去細細品位,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2)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嘗試,同學們可以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議,嘗試自己做一回編導,并與同學合作進行創編。學生積累創作經驗后,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編寫戲劇、小品。成立班級話劇團。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點,為進一步創編奠定堅實的基礎。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真正體現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板書內容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選文故事性強 人物鮮明 時空集中 對話風趣結構時空集中 層次分明 人物有序 傾情演繹改編 臺詞語言通俗 突出心理 獨白旁白舞臺說明時間地點 服裝道具 情緒動作 生動逼真排練精選演員 布景設計 安排場次 塑造形象 改進細節課后反思排演課本劇,不失為一種讓小學生鍛煉自己口頭寫作能力的途徑。它是以教材為依據,為小學生所熟悉,易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一種表演形式。課堂上課本劇的表演更注重教學目標,課本劇要求的是小學生的自由發揮,表演重在說,重在參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是“怎么表演課本劇”其目的是演一演課本劇,學習課文生動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進一步學習、了解名著,激發學生熱愛讀名著的興趣。在排練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喜歡本組的哪一篇課文或者課文中的哪一個片段。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商量一下要演一部課本劇。然后大家出謀劃策,設計劇本。我重點指導學生怎樣把敘述語言改變成人物的對話;表演時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動作?需要設計怎樣的服裝、道具等。整個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放手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引導學生都參與到課文里,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不足之處,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高,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教師的提問不夠簡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備課素材【教材分析】 課本劇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抹絢麗的風景,是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和運用課文語言的基礎上,把原文的故事情節加以延伸,將課文改為課本劇,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結果。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們將課本內容巧妙融入劇情中,演繹成一幕幕動人的課本劇,他們用感情飽滿的臺詞、豐富的肢體語言、精美的服裝道具、將自己完全融入到劇本的角色中,將劇本中的形象情節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培植感情,磨煉毅力,還要求學生有很好的相互協調與配合的能力。演好一出語文課本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表演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引導學生在讀中找戲,變靜態為動態,按照 “明格式學方法細讀文共編寫”的流程創編課本劇。【與口語交際相關的資料】1.什么是課本劇:課本劇就是把課文中敘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2.課本劇怎樣去寫:第一,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范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第二,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沖突中。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編寫劇本和舞臺演出的“重頭戲”,是最“要勁”、最需要下工夫之處。第三,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招號或圓括號)括起來。【與口語交際相關的其他資料】景陽岡課本劇第一幕時間:一天晌午地點:一家酒店人物:武松 店小二 幕啟。武松提著哨棒上場。武松:(望見前面有一家酒店,唱)徒步行三日,饑渴難忍耐。前面一酒家,飽肚好行路。武松:(抬頭,看見門前挑著一面旗,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咦,三碗不過岡?待俺前去看看!武松走進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邊。武松:主人家,快拿酒來吃。店家拿了三只碗,一雙筷子,一盤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來一飲而盡。武松:這酒真有勁道!主人家,有飽肚的拿些來吃。店小二:客官,本店只有熟牛肉。武松:好的,切兩三斤來。店家切了兩斤熟牛肉,裝了一大盤子,拿來放在武松面前,再篩一碗酒。武松:(端起碗,一飲而盡)好酒!店家又給他篩了一碗酒。武松喝完了三碗酒,店家沒再來篩酒武松:(敲著桌子)主人家,怎么不來篩酒?店小二:客官,要肉就添來。武松:酒也要,肉也要再切些來。店小二:肉就添來,酒卻不添了。武松:這就奇怪了!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店小二:(指著外面的旗)客官,你應該看見,我門前旗上明明寫著“三碗不過岡”。武松:怎么叫做“三碗不過岡”?店小二:我家的酒雖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 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過往客人都知道,吃三碗,就不再問。武松:(笑)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小二: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武松: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武松連著喝了18碗酒。武松:(唱)18碗酒下我肚,神朗氣爽我舒服,天色不早要趕路。提著哨棒就走。店小二:(擋)客官哪里去?武松: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錢!店小二:我是好意,你回來看看這抄下來的官府的榜文。武松:什么榜文?店小二: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只吊睛白額大蟲,天晚了出來傷人,已經傷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官府限期叫獵戶去捉。岡下路口都有榜文,叫往來客人結伙趁午間過岡。單身客人一定要結伴才能過岡。這時候天快晚了,你還過岡,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在我家歇了,等明日湊了三二十人,一齊好過岡。武松:(笑)我是清河縣人,這座景陽岡少說也走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算有大蟲,我也不怕。店小二: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進來看官府的榜文。武松:就算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大蟲嚇唬我?店小二:我是一片好心,你反當做惡意。你不相信我,請你自己走吧!(搖頭走進屋去)第一幕完。拉幕。第二幕時間:一天下午地點:景陽岡人物:武松 “老虎”啟幕,現出“景陽岡”布景:小山岡,廟門,樹木,大青石。武松提了哨棒上場。武松:(唱)“透瓶香”,香醉人。景陽岡,景迷人。暖風吹,吹得我渾身舒爽。武松看見一棵大樹,樹干上刮去了上,一片白,上面寫著兩行字。武松: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笑)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武松拖著哨棒走上岡來。舞臺的燈光調成紅橙顏色,表示天色已黃昏。武松乘著酒興,只管走上岡來,來到一座廟門,看見了官府的榜文。武松:(念)景陽岡近因大蟲傷人,有過往客商,請午間結伙成隊過岡。(酒醒了許多)看來這里真的有老虎。武松:(欲轉身回去,又一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細想了一回)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氈笠兒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間。舞臺燈光調成暗紅色, 表示:紅日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哪有什么大蟲!是那些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程,酒力發作,熱起來了,一只手提著哨棒,一 只手把胸膛敞開,踉踉蹌蹌,忽看見前面有一塊大青石。武松:這兒有一塊光滑的大青石,待俺躺下睡一覺。(躺了下去,懶腰一伸)好舒服啊!風聲起,樹葉飄落。風聲停,樹背后“撲”的一聲響,跳出一 只老虎落在武松面前。武松:(猛地一驚)媽呀!好一大蟲。(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按了按,往上一撲,從半空里竄下來。武松:(直擦冷汗)好厲害的一只大蟲!老虎見到武松,就撲過去,武松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俺躲在你背后,看你怎么辦?老虎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武松:看你怎么吃得了我!老虎發怒了,大吼一聲,就像半空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巴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回來。武松:這大蟲就知道撲、掀、剪,看俺怎么收拾你。武松雙手掄起哨棒,用力從半空劈下來,沒劈到老虎,而打在了枯樹上。舞臺上的樹木連枝帶葉打下來了,哨棒折成兩截,一截掉在地上,一截拿在手里。武松:哎呀,不好,俺這赤拳空手的,如何斗得過這大蟲呢?老虎咆哮著,發起性來了。翻身又撲過去。武松倒退了十來步,老虎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老虎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老虎想要掙扎,被武松使盡力氣按住。武松把腳往老虎門面上眼睛里只顧亂踢。老虎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著地面。武松把老虎一直按著。一會兒,老虎癱下去了。武松舉起拳頭,又是一陣猛打,老虎最終不能動彈。武松:(喘氣)累死我了,只怕那大蟲不死,讓俺再用棒子打上一陣。武松拿棒橛又打了一回。武松:(丟開棒橛,唱)上景陽,遇大蟲,赤拳斗,心戰栗。蟲已亡,手酥軟,肚子空乏腿難拔。武松:(白)我得把這只死大蟲拖下岡去。哎,手腳都酥軟了。天色漸漸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還是先下岡去,明日再來理會。武松在石頭邊找到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挨下岡去。演員退場,閉幕尾聲旁白:武松打虎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武松英雄的形象也一直留在大家心中。 課本劇草船借箭時間:三國時代地點:東吳都督周瑜軍帳、草船上人物:諸葛亮、周瑜、魯肅第一幕幕啟。東吳大都督周瑜軍帳中,周瑜坐主帥位,諸葛亮、魯肅一旁坐陪議事。周瑜:諸葛軍師,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了,你看水上交戰,用什么武器最好?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周瑜:對!先生跟我想到一起來了。可是,現在軍中缺箭,我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箭。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要用?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嗎?諸葛亮:既然要交戰,十天才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那么先生預計要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周瑜: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啊!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罰。(寫軍令狀,交付。)周瑜:擺上酒來,我要同諸葛軍師、魯大夫痛飲一番!哈哈哈哈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請派五百軍士到江邊搬箭。亮告辭。(諸葛亮下,魯肅略送急回。)魯肅:都督,十萬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來呢?諸葛亮不是在說假話吧?周瑜:這是他自己說的,我又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還有什么話說。你去探聽探聽,來回報我。(周、魯同下。魯肅、諸葛亮從不同方向復登場。)諸葛亮: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你可要幫我的忙嘍!魯肅:(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幫得了你呢?諸葛亮:其實,我也不要你幫什么大忙,只不過向你借二十條船,每條船上二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人,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用。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不過,請你不要讓都督知道就是了。魯肅: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辦,保證不讓都督知道。(諸葛亮、魯肅下。)幕落第二幕(畫外音:第三天。天未亮,江上大霧彌漫,對面什么也看不清。)諸葛亮:魯大夫,請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到哪兒去取箭?!諸葛亮:不用問了,去了就知道了。(諸葛亮、魯肅做上船狀。)(畫外音:船上軍士把船用鐵索連接起來,向江北曹營開去,擂起戰鼓,發出進攻吶喊把船頭向西,一字擺開)魯肅:(吃驚地)諸葛先生,你這是叫我同你一起送死去?這樣,曹軍殺過來,怎么得了?!諸葛亮:江上霧這么大,曹軍一定不敢出來。來,來,我們飲酒。(魯肅戰戰兢兢。)(畫外音:曹丞相有令:江上霧大,敵人突然來攻,其必有詐。我軍看不清虛實,不得輕舉妄動,弓弩手們一起向敵船射箭,不讓敵軍近前!)諸葛亮:軍士們,這邊箭已滿了,掉轉船頭,繼續擂鼓、吶喊(畫外音:天漸漸亮了,霧還沒全消,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魯大夫,有勞您大駕!(令軍士)向曹營喊話:謝謝曹丞相的箭!魯肅:哪里,哪里!(二人同大笑)哈哈哈哈畫外音:(周瑜)諸葛亮神機妙算,豈吾可比哉!幕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