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古詩三首 第二課時 ppt課件.pptx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國古代詩人楊萬里嗎?助學資料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舟過安仁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后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學習生字曉稚xiozh品讀欣賞1.指名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然后找同學說一說,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場景。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品讀欣賞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盆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線串起,當做銀鉦,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品讀賞析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上:雖然在寒冷的天氣里“弄冰”,但孩子興趣濃厚。色澤上:“金”盆“彩”絲串“銀”冰。品讀賞析形態上:是用“金盆”脫出的“銀鉦”,圓形。聲音上:有“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賞心悅目;聲意俱美,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品讀賞析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許多的相通之處,正是因為這樣,孩童的“脫冰作戲”場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品讀賞析課堂總結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板書設計稚子弄冰【宋】楊萬里色澤上金盆彩絲銀鉦形態上圓形聲音上玉罄穿林響玻璃碎地聲以冰為鉦、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