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0 青山處處埋忠骨 教學反思2.docx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青山處處埋忠骨是部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全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fā)出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澤東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澤東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表現(xiàn)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1.教學效果(思效)借助說話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文中寫了毛澤東收到從朝鮮發(fā)來的三封電報,知道自己的兒子毛岸英犧牲后的痛苦心情,面對彭德懷和金日成兩人對毛岸英遺體處理的不同要求,毛澤東處于艱難抉擇的境地。此時,我適時插入說話練習,讓學生研讀文本,進行練習。“作為父親,毛岸英是為國捐軀的第六個親人,毛主席多么想(兒子能活著回來),多么想(再見他一面);可是,毛岸英像千千萬萬個普通志愿軍戰(zhàn)士一樣,作為主席,他不能(運回來),不能(特殊化)。毛澤東有著(常人的情感),更有(偉人風范)!”這個練習幫助學生把上下文融會貫通,充分理解主席當時矛盾的心理,走進偉人的內心世界,由衷地發(fā)出贊嘆: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這次借助說話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主席當時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顧全大局,無私、寬闊的胸襟。2.教學收獲(思得)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和經(jīng)歷的限制,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是比較陌生的,對于戰(zhàn)爭的殘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近學生和課本的距離,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截取電影上甘嶺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樣把形象直觀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場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情感與此產(chǎn)生共鳴,不但使學生充分了解了寫作背景,而且渲染了與文本相符的悲傷氛圍,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奠定基礎,并為幫助學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稱“忠骨”,埋下伏筆。3.不足之處(思失)上完了課,看看自己上課視頻,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學習第8自然段時,學生難以體會到毛主席悲痛的心情。此時我只是一味強調朗讀理解,沒有讓學生把課下搜集的有關毛岸英的資料拿出來進行交流,了解毛岸英是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才成長起來的,了解他和毛主席聚少離多,作為父親總有些心酸,這一次,兒子真的不能回來,痛失愛子,毛澤東感到震驚,感到萬分悲痛。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些。4.改進措施(思改)在以后教學中,要學習抓住人物動作刻畫人物內心的方法,并且從文中學習,抓住毛澤東動作“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來體會毛主席強忍內心痛苦,強忍內心對岸英的思念,艱難做出抉擇
- 關 鍵 詞: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0 青山處處埋忠骨 教學反思2 人教部編版五 年級 下冊 語文 青山 處處 忠骨 教學 反思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