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古詩三首 第三課時 ppt課件.pptx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課時導入新課我們今天領略的是宋代鄉(xiāng)村的一段美麗風光,這段風光是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他的名字叫雷震。助學資料作者簡介雷震,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學習生字漪y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池岸。遠遠的青山,銜著通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讓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回家去,他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曲調(diào)。理解詩意品讀欣賞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圖片后朗讀全詩。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品讀欣賞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品讀賞析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從“草滿池塘水滿陂”這句詩中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了解到:“草滿池塘”是說節(jié)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經(jīng)長滿;“水滿陂”是說正逢多雨季節(jié),水漲得很高。品讀賞析感受到:水草豐美,生機勃勃。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邊上的岸上兩部分。次句“山銜落日浸寒漪”主要寫了什么?品讀賞析寫遠山落日。這首詩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品讀賞析“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兒童,這里指的是放牛娃。從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中你感受到什么?品讀賞析調(diào)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晚景的詩,形象地描繪了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曲子的景象。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總結(jié)課文課堂總結(jié)村晚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拓展閱讀所見作者:袁枚(清)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板書設計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山村晚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天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