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9.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ppt課件.pptx
9古詩三首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課時導入新課田園詩:鄉村四月望廬山瀑布村夜邊塞詩:出塞涼州詞塞下曲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從軍行(其四)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軍行,就是一首邊塞詩。“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助學資料作者簡介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初步感知1.初讀古詩,讀準生字,指導書寫。2.理解詞語: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學習生字渭仞wirn岳摩遺yumy初步感知渭書寫指導:氵呈弧形分布,“田”寬而扁,“月”窄長。摩書寫指導:長撇舒展,第一個“木”捺變點。詩句意思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云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詩句意思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萬里,頻繁的戰斗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品讀欣賞青海長云暗雪山讀了這句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你從“暗”這個字中讀出了什么?暗,荒涼,陰沉。品讀賞析孤城遙望玉門關品讀賞析中國漢代長城關隘及障塞烽燧(烽火臺)遺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記載,漢武帝為抗御匈奴,聯絡西域各國,隔絕羌、胡,開辟東、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肅省永登縣)筑塞至酒泉(今甘肅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門關。王莽末年,西域斷絕,玉門關關閉,漢塞隨之廢棄。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緒滿腹,相思滿懷。戍邊將士們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小結過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寫得越突出,“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便顯得愈發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品讀賞析作業布置假如你是一名久戍邊關的戰士,你想說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邊將士的小孩,你最想對爸爸說些什么?任選一項寫下來。搜集并閱讀邊塞詩詩歌通過描寫在陰云密布、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頑強斗志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你能體會到戍邊將士們怎樣的情感?教師小結:這首詩前兩句情景交融,后兩句直抒胸臆,將邊關的風貌,和將士們的愛國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板書設計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暗雪山孤城玉門關百戰穿金甲不破終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