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9 棉花姑娘 教學反思.docx
棉花姑娘 教學反思(一)優點:1.課文里的角色較多,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可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分小組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分析完課文以后,可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獲,讓學生充分地說,最后再讓他們小組整理在班上說,學生的說話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2.在本課中,學生對“棉花、蚜蟲、七星瓢蟲”比較陌生,如果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棉花的用處和蚜蟲、七星瓢蟲的知識的話,不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也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不足之處:一年級語文教學應側重于識字和朗讀,課文內容不用做過多的拓展。本次我體現了識字和朗讀,但朗讀的體現還是不夠。應該讓學生充分朗讀,在今后的課堂上,我的教學應再重視一下識字和朗讀。(二)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一、教學效果: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了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成功之處:注重學習自主學習合作的能力。在學習第2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們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前我出示了幾項學習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朗讀,小組間的成員合作朗讀;讀完之后討論他們為什么不幫助棉花姑娘呢?是不想幫還是不能幫?同學們積極的進入朗讀的氣氛中,仿佛它們就是課文中活潑的小燕子、啄木鳥、小青蛙。在朗讀匯報時,我以采訪者的身份采訪這些小動物們,為什么不幫助棉花姑娘呢。通過匯報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害蟲。最后我還鼓勵學生們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益蟲益鳥,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說蚯蚓,有的說蜘蛛等等,說明他們的觀察力很強。我也在此進行的擴展,比如蜜蜂,蟑螂等。同學們在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并有保護益蟲益鳥的意識,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三、不足之處:但由于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后的寫字環節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于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應該要有所舍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會落得“面面不到”。四、改進措施:好的課堂應該要有所舍棄,有所側重。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三)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只會提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能捉樹干里的害蟲,青蛙也只能捉田里的害蟲,他們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來誰也幫不了她。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他們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快樂地成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知識。一、教學效果1.生字教學時,通過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等形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寫生字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寫,最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學習形式不斷變化,學生樂于接受,學習效果較好。2.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3.在最后一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老師讀文,學生邊聽邊想象,然后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課文,體會棉花姑娘病愈后開心的心情和美麗的樣子。并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二、成功之處1.以棉花的謎語導入,然后再指導學生怎樣美觀、正確地書寫這兩個字。猜謎語是學生較喜歡的一種活動,以這種方式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對棉花形象感知,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創設了許多不同的教學情境,教會學生識字。如;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找朋友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三、不足之處1.教師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還是被教學設計牽著鼻子走。新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的多元解讀,張揚學生的個性。”而這個很好的機會卻從我們的身邊輕易的溜走了。2.課堂上我們還欠缺教學機智。教學機智是我們必備的一項技能。在拓展延伸的這一部分,既然學生已經走在了教師的前面,把句子說得如此精彩了,那我覺得教師后面的讓學生學著課本中的句式一起說,完全是畫蛇添足。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難易程度照著書上說一說,也可以像前面的小朋友一樣自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不必照著教學設計照搬,會更符合學生的需要。四、改進措施1.在教學中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習慣成就于孩子的未來,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書寫習慣、聽課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習慣等等。在課堂上我們要多給予學生這樣的評價:“會傾聽的孩子就是會學習的孩子”;“某某同學是最有禮貌的孩子”教師這樣多方位、多角度的評價不僅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教會了孩子學習的方法,細微之處見精彩。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方式的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盼”字時,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這個字,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經歷和感受說出了不同的識記方法,我相信這樣的記憶一定是深刻的、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