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2 古詩二首 教學反思.docx
古詩二首 教學反思(一)優點:1.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識字法,并向別的同學學習新的識字方法。小學生總是對新的事物感興趣,更多的識字法使得學生能體會到識字的樂趣。2. 古詩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課前導入中讓學生背誦上節課學過的古詩池上,創設了學習古詩的氛圍,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幫助學生完成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在學完小池后,再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課外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學習積累古詩。這樣就不是為了教古詩而學古詩,而是舉一反三,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不足之處:古詩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教師的范讀做得不夠好。(二)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娃“偷采白蓮”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理,充滿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之情。本課的設計重點是使學生學會古詩并掌握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情境體驗,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使學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朗讀、想象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借助音樂、畫面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詩中,感受詩中兒童的快樂,進而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一、教學效果:首先是把古詩當作讀背材料加以讀背,因為還沒有理解詩意,讀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記硬背。其次才是鑒賞,我一直的做法是從詞句的翻譯著手,然后賞析,最后講解學案和鞏固案上的練習。仔細思量,這樣的鑒賞教學設計不僅瑣碎而不連貫,教學的理念也是相當的落后。試圖一一對應地用散文語言來翻譯那充滿靈性的詩句,常常使詩失去了固有的韻味;而過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剝奪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代價的,結果是吃力而不討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對古代詩歌教學,僅僅當作讀背材料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機械灌輸、被動接受也是不行的。必須教給學生古詩賞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運用這些方法,自己去欣賞品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進行誦讀積累,才能使古詩教學的目標真正達成。二、成功之處:僅僅依靠教學設計的新穎有趣來促進課堂高效是難以持久的(教學設計雖然可以不止一種,但想永遠的新穎有趣難以做到)。要促進課堂高效,必須有簡單容易操作而又確實奏效的手段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所以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節課中,這種激趣手段就是獎勵條例。我在課堂上宣布了這樣的獎勵條例:凡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舉手發言而能答對問題的;或注意聽講、主動訂正出同學發言錯誤的;或能夠主動進行誦讀展示而能夠贏得師生掌聲的,均可免做本課學案。這條獎勵條例在課堂上實施起來很簡單,只要注意記下主動發言的就可以了。而這個條例能夠奏效是基于對學情的正確把握。三、不足之處:在指導朗讀時,由于時間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環節中,沒能更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學生在讀時,詩人的情感沒讀出來。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四、改進措施:注意語文課“聽說讀寫練”相結合,實現學生的“雙基”訓練。在設計中,我將這五要素融入到課堂中。古詩以誦讀為主,我在指導讀時,則結合自己參加語文朗讀培訓班時學到的古詩朗讀技巧來指導,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注意“橫看三字尾,豎看起承轉合”,教師范讀指導,激發學生讀古詩的興趣。(三)本課選了兩首古詩,池上的大意是: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管怎樣隱藏,都留下了劃船的蹤跡。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了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濃密的樹蔭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嫩綠的荷葉那尖尖的小角剛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飛來落在上頭。這首詩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兩首古詩從不同側面表現了夏天的情趣。一、教學效果1.朗讀形式多樣,加深詩句理解。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地朗讀,這樣,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2.在教學中借助影視資源,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惜”“早”“立”等學生難以體會的字、詞,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感情。3.朗讀時注重評價,借此升華古詩情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在評價中適時借助影視資源理解詩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借助影視資源,讓學生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在思想感情。二、成功之處1.學習古詩的時候,我先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領悟圖畫內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2.在生字教學中,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然后讓學生自由質疑,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和生成。 3.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意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激發閱讀興趣。三、不足之處1.學習古詩內容的時候方式比較單一,只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結合自己的能力,大致將詩句意思表述出來。其實本課還可以用圖文對照的方式幫助學生疏通古詩大意。本課的兩首詩雖篇幅短小,但每首詩中的景物形象生動,極具夏天的特色。2.對于生字書寫的指導欠佳。本課有7個生字需要學會書寫,以合體字為主,第一次出現了上中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的字,我沒有重點進行指導。四、改進措施1.字形識記時,可以利用構字規律識記字形,并結合課文插圖和學生生活經驗在語境中隨文識記。(1)加一加。“蹤、跡、浮、萍、荷、露”都是形聲字,可以用聲旁加形旁的方法識記并幫助理解。其中“蹤、跡、浮、萍”可以組成詩中的詞語“蹤跡、浮萍”,結合圖片、聯系生活進行識記;“荷、 露”可以借助生活經驗組詞進行復現和識記。(2)字理識字。“泉”是象形字,可以借助圖片和漢字的演化過程進行識記。“采”是會意字,可以結合字形,通過做動作,理解漢字的意思來識記。2.古詩朗讀的形式要多樣,除了常規的自由讀、分組讀、個別讀,還應通過更有思維含量的朗讀方式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積累,如詩句上下聯對接讀;出示景物圖片,讓學生匹配相應的詩句;教師解釋詩句的意思,讓學生接讀相應詩句;通過難度遞增的填字游戲幫助學生背誦積累古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