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創新教案.docx
創新教案 咕咚教學設計設計理念:從本課課后第一題:“在課文中找出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中便能看出,本課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指導學生對形聲字相關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所以本課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再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引入形聲字的概念并出示練習讓學生對此類知識有進一步的鞏固。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按要求掌握本課要求會認的12個新字,并能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3.能通過朗讀與理解明白故事的寓意。教學重難點:1.學會用認識的半個字猜新字的方法學習漢字,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概念。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內容并能通過朗讀與理解明白故事的寓意。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上課前老師想考考大家,(在黑板上寫兩個字:古、冬)這兩個字誰會讀?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先給“古”加上口字旁)大家猜猜看這個字讀什么?咕大家可真聰明,那我在給冬加上口字旁,大家猜猜看,這又是什么字?咚 大家可真聰明,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再想想它們的讀音,你能發現什么呢?(加上口字旁以后的新字和沒有口字旁的字讀音非常像,加上口字旁以后,新字的讀音都和聲音有關)所以,我們把這樣的字就叫形聲字(引入形聲字的概念)。二、初讀課文,認讀新字。1.形聲字有很多很多,我們的課文中也有不少呢!接下來就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不認識的字,畫出來以后猜猜它們的讀音吧!組織匯報交流2.猜一猜,連一連。(小練習鞏固學生對形聲字的掌握與運用)嚇 fn攔 lng領 xi紛 ln三、指導朗讀課文,可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導讀課文。可帶著課后問題讀,讀后再回答。1.指名讀第12段。(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2)師問:木瓜掉進湖里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的。(3)師問:兔子為什么跑?(課后第1題)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2.指名讀34段。(1)師問: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他還說了什么?(課后第2題)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著跑起來。他說:“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2)師問:還有誰都跟著跑起來?(課后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么?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話讀一讀,并說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最后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4)指導看插圖(二)說出圖意。舉例:很多野獸都跟著跑起來,它們全張著嘴喊叫,面帶驚慌的表情。3.指名讀第5段。(1)師問:大象跑沒跑?他是怎樣跑的?生答:大象也跟著跑起來。他是看見其他的動物跑,他也跟著跑起來。(2)師問:野牛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后第4題) 生答:因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沒有跑。野牛攔住大象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說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里。(3)指導看插圖(三),并說說圖意。舉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著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4.指導朗讀67段。(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么?聽到什么?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聽見“咕咚”的聲音。(2)師問:最后大伙兒為什么都笑了?(課后第5題。)生答:因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3)指導看插圖(四),并說說圖意。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驚慌;老山羊一邊聽野牛講話,一邊思考;狐貍、小猴子和小鹿已經感到可笑了。(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并回答問題。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么?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四)我會講故事指名讓學生講一講這個故事。板書設計:咕咚兔子 拔腿就跑小猴子 狐貍山羊 跟著跑 小鹿大象野牛 找到原因 冬瓜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