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3 荷葉圓圓 教學反思.docx
荷葉圓圓 教學反思(一)優點:1.教學中通過游戲“猜猜、說說、看圖畫”,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并將其融入了教學情境中,學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參與者,閱讀效果較好。2.讓學生扮演小動物的角色無疑是這節課的亮點,只有讓學生親身去飾演,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快樂以及充滿生活情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可創設多種情境,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生命的體驗,知識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積淀。多種情境的創設,多元化的個性閱讀,為課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足之處:范讀做得不夠,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師。因此,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朗讀的示范。(二)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一、教學效果: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采用多種方式,反復識記。本堂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準生字,到帶拼音讀生字,再組詞。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復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同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如“搖籃”一詞: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什么了?你們見過搖籃嗎?見過的小朋友能告訴我搖籃做什么用的?誰知道“搖籃”的“籃”字為什么要用竹字頭?(古代鋼鐵很少,人們大多用竹子編籃子用。)伸出你們的雙手,把你的手當作搖籃搖一搖。這樣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二、成功之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在朗讀小水珠一段時,有的學生認為小水珠很可愛;有的同學認為小水珠很開心,不同的感受使他們的朗讀也不同。讀小魚兒那段時,他們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演一演。在朗朗的讀書聲中,他們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了語言的美。課上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孩子們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高興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更加喜歡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三、不足之處:雖然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少,但是,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背誦的指導還不到位,尤其是對于背誦能力低一些的孩子,還不能當堂完成背誦。四、改進措施: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習書面語言的有效途徑。根據語言優美、內容通俗易懂的特點,在課堂貫穿“以讀為主,感情體驗“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時,充分利用課件、圖片讓孩子們認真觀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們換位感受小水珠喜歡荷葉、高興的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三)荷葉圓圓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語言優美,想象豐富。文中圓圓的、綠綠的荷葉成了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蜓的停機坪,小青蛙的歌臺,小魚兒的涼傘。全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童真童趣,讓讀者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本文在表達上也很有特點。第1自然段中“荷葉圓圓的、綠綠的。”一句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習慣,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句式表達的多樣性。課文第2-5自然段結構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的話語“荷葉是我的( )” 這樣的比喻句,讓我們了解荷葉的樣子和作用,然后再寫小動物們在荷葉下做什么,讓我們看到荷葉下生動的畫面,語言表達也富有節奏感。一、教學效果1.有層次地、反復地進行識字教學。本堂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準生字,到帶拼音讀生字,再組詞。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復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同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如“搖籃”一詞: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什么了?你們見過搖籃嗎?見過的小朋友能告訴我搖籃做什么用的?誰知道“搖籃”的“籃”字為什么要用竹字頭?(古代鋼鐵很少,人們大多用竹子編籃子用。)伸出你們的雙手,把你的手當作搖籃搖一搖。這樣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2.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重視讀的實踐過程。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二、成功之處1.讓學生親身去扮演,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快樂以及充滿生活情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創設多種情境,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生命的體驗,知識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積淀。多種情境的創設,多元化的個性閱讀,為課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2.這堂課結束時,我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喜歡荷葉,還會有誰喜歡荷葉?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很是熱情。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體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的語文教育觀。三、不足之處1.齊讀的效果不好,應改成自由讀,同桌互讀,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美,感受朗讀的樂趣。2.最后給學生的提問,僅僅選了幾個學生回答,應再多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可以課下寫在本子上,老師一一查看,看看有沒有創造性的想象,再與其他學生分享。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本課的語言特別適合進行朗讀訓練。朗讀的重點主要抓住兩個:一是讀好含有疊詞的句子。如,“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出現了兩個疊詞,要指導學生讀準確、讀好停頓。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再配以直觀的圖畫感受荷葉的這兩個特點,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朗讀的另一個重點是要讀好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說的話,以及他們在荷葉上的表現。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在角色體驗中讀好句子。從層次上,可以先讓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讀出一點兒語氣;從形式上,為了讓學生喜歡讀,讀出趣味,可以安排學生圖文對照來朗讀。這4個自然段,每一段就是一幅動人的圖畫,可以讓學生體會角色的心情來讀。在讀到“躺、眨著、立在、展開、蹲、游來游去、捧起”這些詞語時,還可以通過邊讀邊演,體會小動物們對荷葉的喜愛之情。2.課后題“連一連,說一說”主要考察學生在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這一練習應該隨堂完成,而不是課后。初讀環節中,圖文結合圈畫出文中的小動物,認識小動物;分段學習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圈出小動物們分別把荷葉當成了什么,連一連匹配信息;最后在學生正確連線的基礎上,讓學生看圖連起來說一說,鞏固對文本的學習,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