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6 一分鐘 教學反思.docx
一分鐘 教學反思(一)優點:一分鐘講述的是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了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識字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準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組成的新詞,通過演一演,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了解“嘆氣、哈欠”等詞語的意思。努力使檢查字詞這個環節上得飽滿。在生字指導環節,向學生滲透識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結構的都能成為好朋友,引導學生歸類識字,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識記。不足之處:本次課程體現了識字和朗讀,但朗讀的體現還是不夠。應該讓學生充分朗讀、背誦。在今后的課堂上,我的教學應再重視一下識字和朗讀。(二)一分鐘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一、教學效果:1.導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導入“1=20”讓學生看了以后產生疑問而進入課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識字教學: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理解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特別出示詞語,范讀,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3.閱讀教學: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把字寶寶放入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根據板書“1=20”講出課文的大概內容,并適時板書。我認為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好,但我在教學中由于緊張,自己沒有指出一位學生回答問題中所犯的一個語法錯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元元認為這一分鐘重要嗎?”相對于睡懶覺,元元覺得這一分鐘重要,而對上學遲一分去,又覺得這一分鐘不重要。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獨特理解,讓學生去分析、辯解,反復朗讀,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帶而過。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應該明確,指向性強。四、寫字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寫得6個生字,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然后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并進行了范寫指導。但這一環節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成功之處:文章的寫作很有特色,如當元元被紅燈攔住了去路和眼巴巴地看著公共汽車開走時,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但他在等車的時候,在趕到學校已經遲到的時候,課文并沒有把元元的語言呈現出來,而是留出了空白,留出了給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于是我們就可以在這些地方進行補白,學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平時的積累進行創作。學生的回答往往很精彩,如“元元決定走到學去,他一邊走,一邊說:要是早一分鐘就不用步行去上學了!”;“元元非常后悔,想:要是早一分鐘就不會遲到20分鐘了”。這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前提出的1=20。三、不足之處: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過于隨意、不嚴謹。比如在本節課中,讓學生讀某個自然段時,我有時說“讀第幾節”、有時說“讀第幾段”,語言比較隨意,可能就導致一些學生對“自然段”的概念模糊,從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還出現了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說“給我回答”等這些字眼,使學生潛意識認為是在給老師回答,是在給老師學習。所以語言比較缺乏嚴謹性。四、改進措施:今后的每一節課中,應格外注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律,再讓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定要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在一些教學細節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學語言的生動化與多樣化的規范、板書的設計的新穎性等等。最后,教學激情還應加強。設計再好的課,教師的狀態不佳,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我還要調整自身狀態,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節課,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使課堂更加活躍,更加精彩。(三)一分鐘講述了小學生元元“貪睡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事。全文共6個自然段,依次講述了因為元元貪睡一分鐘, 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為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于是就趕不上公共汽車,最后只好走著去學校,結果上學遲到了二十分鐘。課文滲透了讓學生學習管理時間的意識。一、教學效果1.從課題入手,游戲導入。在游戲中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后,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2.教學識字,為課文掃清障礙。本課13個生字中,“鐘、剛、共、定、經”后鼻音的讀音重點指導。字形識記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有些詞語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理解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特別出示詞語,范讀,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3.觀察生字占格位置,將生字寫美觀。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我設計了一個觀察田字格生字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們先不要動筆去寫,而是先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錯。經過觀察交流,學生在動筆去寫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沉穩。4.實實在在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應緊緊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學生有了這份情感,必然能自覺做到“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二、成功之處1.討論識字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比我預想的要精彩許多,孩子經過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說出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多種方法,孩子們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很活潑。有的孩子下了課還一直追著我說自己想出來的識字方法。真正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2.在教學中我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以此來感受文本所講述的故事,再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其對課文傳遞出的珍惜時間的道理的感悟,自然而有效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三、不足之處1.對學生思維規律把握不牢。在本節課中,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認為“多睡一分鐘不會遲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個原句與改動后的句子進行對比的內容。而在我的教學預設中,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請了幾位同學都沒能準確地說出我預設的答案,此時我應該出示答案而不是繼續找學生回答,從而浪費了時間。2.教學目的明確性較差。在本節課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學習的任務。但有時缺乏經驗出現了只讓學生盲目的讀課文,而忘記了交代學生思考的問題。導致了一些學生無目的讀書,讀書效果比較差,不能及時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也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3.板書設計缺乏新穎性。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比較簡單,沒有創新。也沒有根據中心、關鍵詞等進行美觀的設計。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也沒有起到讓學生能夠眼前一亮的效果。四、改進措施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語速要慢,做到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對于低段學生很重要。2.在備課中要反復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 關 鍵 詞:
-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6 一分鐘 教學反思 人教部編版 五四 一年級 下冊 語文 分鐘 教學 反思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