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單元測試-第二單元1(含解析).docx
教科版六年級下學期 科學第二單元 單元測試(二)一、填空1.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________,整個世界都是由________構成的。 2.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________,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的區別在于有沒有________。 4.物質的化學變化往往會伴隨改變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現象的產生。 5.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________。 6.我們將米飯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飯上出現了________,說明米飯和碘酒發生了________ 7.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看到鐵釘上附著有________的物質,我們知道這種物質是________。 二、選擇8.像易拉罐壓扁、木頭碎裂、玻璃碎裂、折紙這樣的變化都是( )。 A.形態發生了改變B.產生新的物質C.沒有什么變化9.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是( )。 A.化學變化B.物理變化C.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0.鐵釘在有腐蝕條件的情況下容易生銹,( )不能防止和減緩鐵生銹。 A.刷油漆B.抹油C.放人鹽水中11.在米飯或淀粉上滴上碘酒會出現( )。 A.黑色B.紫紅色C.藍色1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是( )。 A.氧氣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13.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斷鐵和( )的接觸,以防生銹。 A.水B.空氣C.細菌14.把鐵釘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我們會看到鐵釘( )。 A.變紅色B.變藍色C.沒有變化15.將燃燒的細木條伸進裝有二氧化碳氣體的玻璃杯中,木條( )。 A.沒有什么變化B.會熄滅C.燒得更旺16.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氣C.氮氣17.長時間地咀嚼米飯的時候感覺到米飯有甜味,這是( )。 A.口腔中含有糖B.米飯中淀粉在咀嚼中發生了變化C.米飯本來就是甜的18.用蠟燭火焰加熱白糖5分鐘,白糖( ) A.只變成液態的糖B.先變成液態的糖,然后變成黑色的物質C.先變成水,然后變成黑色的物質19.影響鐵生銹的因素是( )。 A.只有空氣B.只有水分C.是空氣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結果20.在下列各種情況下,埋在地下的鑄鐵管道被腐蝕速度最慢的是( )。 A.在潮濕、疏松、透氣的土壤中B.在干燥、致密、不透氣的土壤中C.在呈酸性的潮濕土壤中三、判斷21.蠟燭燃燒,這是一種物理變化。 () 22.做泥塑或面塑屬于僅僅形態發生了變化。 () 23.我們在吃米飯時,一開始就嘗到了甜味。() 24.鐵生銹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 25.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動物和人不是由物質構成的。 () 26.房屋和馬路是不變的物質。 () 27.物質之間的變化一般分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 28.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都會伴隨有顏色或氣味的改變。 () 29.物質混合后產生了氣體不屬于化學變化的現象。 () 30.物質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四、綜合31.如下圖所示,六個沒有標簽的容器中分別裝著白醋、水、食用油、淀粉、碘酒、小蘇打。小米同學分別取樣進行試驗,結果如下:A和B混合沒有明顯現象產生;A和C混合沒有明顯現象產生;A和D混合沒有明顯現象產生;A和E混合產生大量氣泡;B和C混合產生藍紫色物質。還發現,打開E時有聞到刺鼻的酸味。 (1)請你幫小米鑒別容器中的物質,重新標上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A和E混合產生大量氣泡,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會感覺到________。A和E混合產生的大量氣體能使燃燒的火柴________,這種氣體實際上是________。它還有一種特征是________。 32.用長柄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慢慢加熱(如圖)。仔細回顧觀察實驗過程,回答問題(1)寫出整爪實驗過程中的任意兩個物理變化:________ (2)寫出整個實驗過程中的任意兩個化學變化:________,________。 (3)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________。 (4)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比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________等等。 五、簡答33.舉例說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方法(至少4種),并說明其中的科學道理。 34.鐵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因素,設計一個實驗。研究的問題:我們的假設:實驗的材料:實驗的方法: 35.附加題:括號內是區別各組常見物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A.白酒和食醋(聞氣味)B.氧氣與二氧化碳(看顏色)C.食鹽與白糖(嘗味道)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 1.【答案】物質;物質 【解析】【解答】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物質構成的。【分析】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2.【答案】變化 【解析】【解答】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變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分析】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3.【答案】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產生新的物質 【解析】【解答】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產生新物質。【分析】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4.【答案】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發光發熱 【解析】【解答】物質的化學變化往往會伴隨改變顏色、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發光發熱等現象的產生。【分析】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常常會伴隨著一些明顯的現象,如,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會看到顏色發生變化;蠟燭燃燒會發光發熱等。5.【答案】物理變化 【解析】【解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著物質的質量形態等發生變化,也就是一定會發生物理變化。【分析】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會發生物理變化,但是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會發生化學變化。6.【答案】藍紫色;化學變化 【解析】【解答】將米飯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飯上出現了藍紫色,說明米飯和碘酒發生了化學變化。【分析】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產生了新物質。7.【答案】紅色;銅 【解析】【解答】能看到鐵釘上附著有紅色物質,我們知道這種物質是銅。【分析】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銅。二、選擇 8.【答案】A 【解析】【解答】易拉罐壓扁、木頭碎裂、玻璃碎裂、折紙等這些變化只是將物質的形態發生了改變,并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故答案為A。【分析】物質都是變化的,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只是形態、狀態等發生變化。9.【答案】B 【解析】【解答】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此過程只有融化,是物理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產生,所以不是化學變化,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解析此題考的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10.【答案】C 【解析】【解答】鐵釘在于空氣和水接觸的時候容易生銹,放人鹽水中同樣還是與水和空氣接觸了,因而不能防止和減緩鐵生銹。故答案為C。【分析】鐵釘生銹是與空氣和水接觸,那么要防止和減緩鐵生銹,就要隔絕其生銹的條件。11.【答案】C 【解析】【解答】在米飯或淀粉上滴上碘酒會出現藍色。故答案為C。【分析】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產生一種新物質。12.【答案】B 【解析】【解答】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分析】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13.【答案】A 【解析】【解答】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將鐵和水隔絕了。故答案為:A。【分析】鐵在與空氣和水接觸的條件下容易生銹,那么我們可以隔絕空氣和水,來防止生銹。14.【答案】A 【解析】【解答】把鐵釘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我們會看到鐵釘變紅。故答案為A。【分析】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銅,銅是紅色的。15.【答案】B 【解析】【解答】將燃燒的細木條伸進裝有二氧化碳氣體的玻璃杯中,木條會熄滅。故答案為B。【分析】二氧化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同時自己也不能燃燒。16.【答案】A 【解析】【解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故答案為A。【分析】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會阻止向外散熱,形成溫室效應。17.【答案】B 【解析】【解答】因為米飯中淀粉在咀嚼中發生了變化。故答案為:B。【分析】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產生葡萄糖,所以會有甜味。18.【答案】B 【解析】【解答】加熱白糖,固體的白糖先熔化成液體的白糖;不斷加熱后,白糖變成了黑色的物質,并散發出焦味;繼續加熱,黑色的炭會燃燒。故答案為:B。【分析】本題考查加熱白糖實驗。19.【答案】C 【解析】【解答】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結果。故答案為C。【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20.【答案】B 【解析】【解答】在干燥、致密、不透氣的土壤中就沒有水和空氣,可以使地下的鑄鐵管道被腐蝕速度減慢。故答案為B。【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三、判斷 21.【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所以是化學變化。【分析】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就看有沒有新物質產生,有就是化學變化,沒有就是物理變化。22.【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泥塑和面塑物質的種類沒變只是將它們的外觀形狀變了。【分析】它們沒有產生新物質,是物理變化。23.【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我們在吃米飯時,要長時間的咀嚼才會嘗到甜味。【分析】我們在吃米飯時,一開始只是將大塊的食物嚼碎,變成小塊,之后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了糖,才會嘗到甜味。24.【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鐵生銹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分析】鐵在空氣和水的作用下產生了一種新物質鐵銹。25.【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一切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包括世界,人和動物。【分析】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26.【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房屋和馬路也是變化的物質。【分析】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有快有慢。27.【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物質之間的變化一般分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分析】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28.【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不一定會伴隨有顏色或氣味的改變。【分析】有顏色或氣味的改變,可以說產生了化學變化,但是有的化學變化是沒有顏色或氣味的變化。29.【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物質混合后產生了氣體屬于化學變化的現象。【分析】物質混合后產生了氣體,說明生成了一種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的現象。30.【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物質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分析】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四、綜合 31.【答案】(1)小蘇打;淀粉;碘酒;食用油;白醋;水(2)有些涼;熄滅;二氧化碳;比空氣重 【解析】【解答】1、A是小蘇打;B是淀粉;C是碘酒;D是食用油;E是白醋;F是水。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生大量氣泡,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會感覺有些涼;產生的氣體會使燃燒的火柴熄滅,實際上是二氧化碳,它還比空氣重。【分析】白醋是白色液體、水是白色液體、食用油是黃色液體、淀粉是白色粉末、碘酒是黃色液體、小蘇打是白色粉末。打開E時有聞到刺鼻的酸味,則E是白醋;A和E混合產生大量氣泡,則A是小蘇打;B和C混合產生藍紫色物質,而淀粉遇到碘酒會產生藍色物質,B瓶是白色粉末,C瓶是黃色液體,故B是淀粉,C是碘酒;D是黃色液體,只能是食用油了;F是無色液體,只能是剩下的水了。32.【答案】(1)糖的溫度上升糖熔化(2)加熱一段時間糖水變成焦色;產生特殊的異味(3)產生新物質(4)產生沉淀物 【解析】【解答】1、糖的溫度上升;糖熔化。2、加熱一段時間糖水變成焦色;產生特殊的異味。3、化學變化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4、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比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等等。【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是否產生了新物質。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五、簡答 33.【答案】組成合金制成不銹鋼。涂上保護層-如油漆、搪瓷等。電鍍。放在干燥的地方。原理:與水和空氣隔絕 【解析】【解答】組成合金制成不銹鋼。涂上保護層-如油漆、搪瓷等。電鍍。放在干燥的地方。原理:與水和空氣隔絕。【分析】鐵與空氣和水接觸產生了鐵銹,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34.【答案】鐵釘生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 鐵釘若干、水杯、碟子。 把兩個鐵釘放在水杯里,確保釘子能全部進入水中;再把兩個鐵釘放在干燥的空氣中;再把兩個鐵釘放在碟子中,噴水,使鐵釘保持潮濕。每天記錄兩次。 【解析】【解答】研究的問題:鐵釘生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假設: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 實驗材料: 鐵釘若干、水杯、碟子。 實驗方法:把兩個鐵釘放在水杯里,確保釘子能全部進入水中;再把兩個鐵釘放在干燥的空氣中;再把兩個鐵釘放在碟子中,噴水,使鐵釘保持潮濕。每天記錄兩次。【分析】鐵生銹是與空氣和水作用造成的,在設計實驗的時候,注意作對比實驗,有利于得出正確結論。35.【答案】B 【解析】【解答】A、白酒會聞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食醋會聞到酸味,可以區分,所以A符合題意。B、氧氣與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看顏色不能區別兩者,所以B不符合題意。C、食鹽會嘗到咸味,白糖會嘗到甜味。故答案為:B。【分析】有些物質有其自己特有的顏色、氣味、味道等,利用此差別可以將其區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