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單元測試-第二單元2(含解析).docx
教科版六年級下學期 科學第二單元 單元測試(一)一、填空1.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狀態和大小等,沒有產生________,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________。 2.米飯里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________,這種變化我們稱為________。 3.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一種新的物質________,這種氣體能使燃著的火焰________。 4.物質的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種種現象,歸納起來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幾種。 5.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________構成的,物質會發生變化。物質變化一般分成兩類:________。 6.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是使鐵容易生銹的原因。 二、判斷7.我們周圍的物質會發生變化,但也有不變的物質。 () 8.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跟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象同等重要。 () 9.利用淀粉和碘酒反應時顏色會發生變化這一特性,我們可以來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 10.我們在做鐵銹能否導電的實驗中,電路中的小燈泡亮了。() 11.小蘇打和白醋昆合后,產生了氣泡,留在玻璃杯里的是液體,蘇打已不在了,只留下白醋。 () 12.鐵銹是一種棕紅色的物質,它容易脫落。() 13.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我們看到鐵釘變綠了。() 14.我們可以根據物質發生變化時產生的現象來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 15.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發生了物理變化。 () 16.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多的物理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 17.冰融化生成了水這種新物質,所以冰融化成水是化學變化。 () 18.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讓植物長高長大了,是物理變化。 () 三、選擇19.在混合沙和豆子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 )。 A.沙子變小了,黃豆沒有變B.沙子和黃豆有了明顯的變化C.沙子和黃豆都沒有明顯變化20.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鐵釘燒紅了B.鐵釘生銹了C.面包發霉了2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銅錢上長銅銹了B.水結冰C.用木材做桌子22.下面哪些是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 A.放在陰暗潮濕的角落里B.刷上一層油漆C.浸入水中23.下面的現象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改變大小B.改變形狀C.改變顏色24.易拉罐被壓扁和水結冰這兩種現象的共同點是(________)。火柴燃燒和鐵釘生銹這兩種現象的共同點是(________)。 A發光發熱 B生成新物質 C形狀和體積發生了變化 25.加熱白糖時我們看到的是( )。 A.變棕色了B.沒什么變化C.變黑色26.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大量的氣體,將燃燒的細木條馬上伸進玻璃杯中,觀察到( )。 A.繼續燃燒,沒什么變化B.馬上熄滅C.火焰變小,但沒熄滅27.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浸入液體的鐵釘成了( )。 A.銀白色B.藍綠色C.暗紅色28.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 )。 A.顏色變化B.氣體、沉淀或水生成C.放熱、發光D.新物質生成29.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下列現象,其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的冰花B.自行車的輪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時間過長結塊D.玻璃被打碎30.下列成語或俗語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煉成鋼D.大浪淘沙31.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詞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C.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32.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電燈發光B.沙和豆子混合C.飯菜變餿D.海水曬鹽33.鐵在下列哪種環境中最容易生銹?( )。 A.置于潮濕的空氣中B.置于干燥的空氣中C.浸沒在蒸餾水中D.浸泡在植物油中34.菜刀在下述情況下發生銹斑的程度排序正確的是( )。 切酸菜后放置切完菜后洗凈擦干切完菜后用水沖洗 切完菜后洗凈擦干,再抹一點花生油 A.B.C.D.35.連線四、簡答36.如圖所示,將點燃的細木條靠近裝有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物的玻璃杯口,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由這一現象可以推測,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產生的氣體在實際生活中具有________的用途。觀察還發現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產生的氣體的顏色和氣味特點是________。37.如圖所示,為研究鐵釘生銹的影響因素,同學們進行了對比實驗(2、4試管中的液體為水,3、5試管中放人了濕棉花)。(1)過一周后,編號________的試管中的鐵釘銹蝕最重。 (2)對照實驗l、2、3,可知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 (3)如果要證明鐵生銹需要空氣,應比較________兩組實驗最為合適,此時控制相同的實驗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 (4)防止鐵生銹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_。 38.六(1)中隊搞軍事通訊游戲。“司令員在茶杯里加人面粉和水,調勻后用棉花棒蘸著它在信紙上寫了“偷襲3號陣地”幾個字。水干了以后,字都看不見了(現象一)。“前沿陣地指揮員”收到信,用棉花蘸碘酒涂上去,信紙上呈現出藍色的字(現象二)。閱讀完了,“指揮員”再滴上檸檬汁,紙上的字又不見了(現象三)。 (1)用本單元學過的知識解釋現象一、現象二。 (2)你能解釋現象三嗎?如果能,請寫出你的解釋。如果不能,你準備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一方面的知識? 39.附加題:花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現有兩顆花生,其中一顆已發芽,一顆沒有發芽。小梅從兩顆花生上各取一片子葉,分別滴上一滴碘酒,過一會兒,未長芽的花生變藍,已長芽的沒有變化。你對出現這種現象的解釋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 1.【答案】新的物質;物理變化 【解析】【解答】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狀態和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分析】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2.【答案】淀粉;藍紫色;化學變化 【解析】【解答】米飯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遇到碘酒會產生藍紫色物質,這種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分析】淀粉遇碘酒變藍,這是一個特征反應。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3.【答案】二氧化碳;熄滅 【解析】【解答】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二氧化碳,會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分析】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4.【答案】產生氣體;產生沉淀顏色改變;發光發熱 【解析】【解答】物質的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種種現象,如產生氣體、產生沉淀顏色改變、發光發熱 。【分析】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5.【答案】物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解析】【解答】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分析】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稱為化學變化,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稱為物理變化。6.【答案】水;空氣 【解析】【解答】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是使鐵容易生銹的原因。【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二、判斷 7.【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我們周圍的物質會發生變化,物質是變化的。【分析】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有快有慢。8.【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跟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象同等重要。【分析】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9.【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利用淀粉和碘酒反應時顏色會發生變化這一特性,我們可以來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分析】淀粉遇碘酒會產生藍色物質。如果某些食物加碘酒,不變藍,則說明該食物不含淀粉;否則含有淀粉。10.【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們在做鐵銹能否導電的實驗中,電路中的小燈泡很暗。【分析】鐵銹的導電能力比鐵弱很多,小燈泡不亮或者很暗。11.【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氣泡,留在玻璃杯里的是液體,但不是白醋。【分析】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氣泡,發生了化學反應,則小蘇打和白醋都被反應了,留在玻璃杯里的液體是生成的物質。12.【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鐵銹是一種棕紅色的物質,它容易脫落。【分析】鐵在空氣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棕紅色的鐵銹,疏松多孔,容易脫落。13.【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我們看到鐵釘表面變紅了。【分析】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銅,銅是紅色的。14.【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我們可以根據物質發生變化時產生的現象來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分析】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15.【答案】正確 【解析】【解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發生了物理變化。【分析】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16.【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多的化學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分析】食物進入體內,要經過人體類的各種酶去催化分解,發生的是化學變化。17.【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冰融化成水是物理變化。【分析】冰融化成水,由固態變成了液態,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18.【答案】錯誤 【解析】【解答】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讓植物長高長大了,是化學變化。【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放出氧氣,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三、選擇 19.【答案】C 【解析】【解答】沙和豆子混合,沒有產生新物質,不會發生化學變化,所以沙子和黃豆都沒有明顯變化。故答案為C。【分析】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20.【答案】A 【解析】【解答】A、鐵釘燒紅了,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A符合題意。B、鐵釘生銹了,產生了新的物質鐵銹,屬于化學變化,所以B不符合題意。C、面包發霉了,產生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21.【答案】A 【解析】【解答】銅銹是一種新物質,銅錢上長銅銹了是一種化學變化【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形態或狀態的改變為物理變化。22.【答案】B 【解析】【解答】鐵生銹是與空氣和水直接接觸,刷上一層油漆可以防止鐵生銹。故答案為B。【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23.【答案】C 【解析】【解答】形狀大小等的改變屬于物理變化,顏色氣味等的改變屬于化學變化。故答案為C。【分析】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24.【答案】C;B 【解析】【解答】易拉罐被壓扁是形狀的改變,水結冰是物質體積的改變,都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火柴燃燒和鐵釘都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答案為C、B。【分析】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25.【答案】C 【解析】【解答】加熱白糖時我們看到變黑色。故答案為:C。【分析】加熱白糖時,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了黑色的物質。26.【答案】B 【解析】【解答】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大量的氣體二氧化碳,將燃燒的細木條馬上伸進玻璃杯中,觀察到木條馬上熄滅。故答案為:B。【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27.【答案】C 【解析】【解答】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浸入液體的鐵釘成了暗紅色。故答案為C。【分析】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是暗紅色。28.【答案】D 【解析】【解答】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故答案為D。【分析】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29.【答案】C 【解析】【解答】A、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氣體遇冷凝華,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所以A不符合題意。B、爆裂是因為溫度升高,空氣分子體積增大膨脹,屬于物理變化,所以B不符合題意。C、牛奶長時間放置會變質,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符合題意。D、玻璃被打碎,由大塊變成小塊,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是否產生新物質。30.【答案】C 【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水凝固成冰,狀態發生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A不符合題意。B、木已成舟,將木頭做成船,形狀發生改變,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B不符合題意。C、百煉成鋼,產生了鋼這種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符合題意。D、大浪淘沙,把沙淘出來,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有沒有產生新物質去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31.【答案】A 【解析】【解答】A、春天下雨,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A符合題意。B、燃放鞭炮,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B不符合題意。C、焚燒,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不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32.【答案】C 【解析】【解答】A、電燈發光,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A不符合題意。B、沙和豆子混合,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B不符合題意。C、飯菜變餿,產生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符合題意。D、海水曬鹽,蒸發水,將海水中溶解的鹽變成固體,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33.【答案】A 【解析】【解答】鐵生銹是與空氣和水接觸,所以在潮濕的空氣中,鐵銹蝕最快。故答案為:A。【分析】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干燥可以隔絕水,植物油可以隔絕空氣。34.【答案】D 【解析】【解答】切酸菜后放置,酸菜會加快鐵銹蝕,所以銹斑最多;切完菜后用水沖洗 ,與空氣和水接觸,容易銹蝕;切完菜后洗凈擦干,隔絕了水,減緩了鐵銹蝕; 切完菜后洗凈擦干,再抹一點花生油,同時隔絕空氣和水,最不易銹蝕。故答案為:D。【分析】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35.【答案】【解析】【解答】淀粉遇碘酒會產生藍色,屬于化學變化;木柴燃燒,會發光放熱,屬于化學變化;水沸騰,物質狀態改變,屬于物理變化;剛打開的汽水,壓強減小,里面的氣體逸出,屬于物理變化;往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會產生沉淀,屬于化學變化;銅生銹,會產生顏色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大理石遇鹽酸,會產生氣體,屬于化學變化;高錳酸鉀溶解,屬于物理變化。【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最本質區別在于是否產生新的物質。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四、簡答 36.【答案】點燃的細木條熄滅;滅火;無色無味 【解析】【解答】將點燃的細木條靠近裝有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物的玻璃杯口,觀察到點燃的細木條熄滅。所以可以用此氣體來滅火,并且該氣體是無色無味的。【分析】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可以用來滅火。37.【答案】(1)2(2)水(3)2、4;鐵釘;水分(4)涂油漆 【解析】【解答】1、編號2直接與空氣和大量水接觸,銹蝕得最嚴重。2、對照實驗l、2、3,可知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要有水。3、要證明鐵生銹需要空氣,應比較2和4,控制鐵釘和水分相同,保持空氣不同。4、涂油漆可以防止鐵生銹。【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38.【答案】(1)現象一:水蒸發了。現象二:面粉遏碘酒變成藍紫色。(2)生成藍紫色的物質遇到檸檬汁發生化學變化,藍色消失。 【解析】【解答】1、現象一:水干了以后,字都看不見了,是因為水蒸發了。現象二:用棉花蘸碘酒涂上去,信紙上呈現出藍色的字,是因為面粉遇碘酒變成藍紫色。2、現象三:再滴上檸檬汁,紙上的字又不見了,是因為生成藍紫色的物質遇到檸檬汁發生化學變化,藍色消失。【分析】這個游戲淀粉遇碘酒產生藍紫色物質,生成藍紫色的物質遇到檸檬汁發生化學變化,藍色又消失。39.【答案】發芽花生中的淀粉已經轉化為其它物質,沒有發芽的花生內還有大量淀粉,遏碘酒會變藍. 【解析】【解答】發芽花生中的淀粉已經轉化為其它物質,沒有發芽的花生內還有大量淀粉,遇碘酒會變藍。【分析】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沒有發芽的花生內還有大量淀粉,而發芽的花生將淀粉都轉化成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