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豆芽成長記 教學設計(全國通用).doc
豆芽成長記(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知識與技能:1. 認識黃豆,了解黃豆的外形及內部特點。2. 掌握區分黃豆優劣的方法,學習發黃豆芽的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究、解剖黃豆,認識黃豆,區分黃豆的品質優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動手能力,激發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通過觀察、探究、解剖黃豆,認識黃豆,區分黃豆的品質優劣,學習發黃豆芽。2.培養動手能力,激發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教學準備:1. 黃豆、水、礦泉水瓶子、導學案等;2. 課前上網查找挑選黃豆的方法;3. 課前搜集了解黃豆的內部結構;4. 課前搜集了解的歷史及營養價值。教學過程:一、活動準備談話導入: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是什么?1. 教師向學生展示豆芽實物,指名學生交流,匯報黃豆的歷史(師課件展示)2.師簡單說說春節吃豆芽的傳統,并引導生說說關于豆芽做成的美食。3.教師歸納學生所說,由生匯報課前搜集關于豆芽的營養價值。4.質疑:這么美味而又有營養的豆芽,它到底是怎么種植出來的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探究探究。板書課題:豆芽成長記(一)。二、探究黃豆(一)認識黃豆的外部結構1.教師課件出示黃豆圖片,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談一談對黃豆的了解。2.師生共同總結出黃豆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的特點(黃豆呈圓形,色如其名,味微甜)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談對黃豆的認識。3.師:小小的黃豆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夠成長為豆芽,是不是所有的黃豆都可以呢?4.創設情境:王老師特別喜歡吃豆芽,也覺得豆芽的成長過程特別有趣,想在家發豆芽,可是家里的黃豆是參差不齊、大小不一,且黃豆里藏著一些有蟲眼、有破損、顆粒不是很飽滿的黃豆,讓我很是苦惱,孩子們能否幫幫老師?5.小組合作分黃豆:(1)事先將準備好的兩個杯子貼好標簽(如“優”、“劣”。(2)組長分工要明確,要安排專人填寫表格、安排專人匯報(3)5分鐘內完成6.小組匯報交流7.教師適時小結:有蟲眼、有破損、顆粒不是很飽滿的黃豆不適合發豆芽。(二)認識黃豆的內部結構1.師:老師知道你們在科學課上學習了種子的外部結構,現在我來考考你們(出示結構示意圖)2.黃豆內部結構:(板書:黃豆的內部結構)3.生上臺匯報交流4.師: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現在我們來大膽的猜一猜,這些結構會發成豆芽的哪些部位呢?5.生自由猜測6.師結合課件講解黃豆內部發成豆芽的形態。7.師過渡小結: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挑選優質黃豆的方法并且知道了黃豆發成豆芽的形態,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發豆芽的相關方法。三、學習發豆芽的方法1.播放發豆芽的一些方法2.學生動手操作泡黃豆,教師巡視指導。3.布置作業:將泡好的黃豆放置班級植物角,填寫好觀察記錄表,記錄它的生長過程并撰寫觀察日記。【板書設計】外形:飽滿金黃黃豆內部:胚芽胚軸、胚根
- 關 鍵 詞:
-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豆芽成長記 教學設計全國通用 三年級 綜合 實踐 活動 教案 豆芽 成長 教學 設計 全國 通用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