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 《月相變化》教案.doc
粵科版版科學四年級31月相變化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月相變化單元4學科科學年級四年級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有不同月相;2、知道月相有每月經過峨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變化規(guī)律;3、了解月相變化的成因。科學探究1、能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找出月相變化規(guī)律;2、能依據模擬實驗的現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變化的成因。科學態(tài)度具有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精神。重點從月相變化的記錄發(fā)現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體會自然的奧秘。難點經歷長時間堅持地觀察記錄活動,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并通過實驗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課前問答。1、 思考:我們現在所說的幾月幾日是什么歷法?古代的中國人的計時歷法又是什么?(我們現在使用的歷法叫做公歷,古代中國人使用的歷法叫做農歷。)出示日歷的圖片。2、 繼續(xù)思考:你有沒有觀察過月亮的樣子?它們每晚的樣子都一樣嗎?一般農歷的哪一天月亮比較圓?(月亮每晚的樣子都不一樣,我發(fā)現農歷十五、十六的月亮比較圓。)出示月圓的圖片二、問題引入。1、出示情景圖,在電影院影片中出現一個情景,引出疑問:問題1: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在電影院看電影。)問題2 :為什么警察那么肯定那天沒有月光?(因為那天是農歷六月初二,太陽光照不到月球上。)問題3 :什么時候月亮沒有月光?(當太陽光照不到月球上時,那一天就沒有月光。)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下一月相變化。(板書課題:月相變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情景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從中國的古代歷法出發(fā),讓同學們初步了解中國的“農歷”又為后面學習月相變化規(guī)律做好鋪墊。對電影中的現象產生疑問,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月相的學習產生興趣講授新課1、 活動一 月有圓缺變化在天空中月亮的模樣每天都有改變,有時候像圓盤,有時候像鐮刀。1、思考:除了農歷十五的圓月你見過外,你還見過其他形狀的月亮嗎?(峨眉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出示相關圖片3、 像剛才所說峨眉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就是月亮的月相。繼續(xù)思考:問題1:能具體說說什么是月相嗎?(科學家把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問題2:彎彎的峨眉月怎么變成了圓月?(因為月相在一個月的變化過程中是存在規(guī)律的。)出示相關圖片2、 活動二 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1、任務小組內合作,觀察研研的“月相觀察記錄”實驗單,說說你的發(fā)現。(出示研研的觀察記錄表)2、思考:通過觀察研研的觀察記錄單,你發(fā)現了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出示相關圖片“看不見月亮”時候的月相稱為“新月”。“新月”一般出現在農歷的初一、初二,所以情景圖中警察肯定當天是不可能有月光的。3、出示2017年9月和2017年10月月相變化記錄圖。3、 活動三 月相變化成因1、模擬實驗:研究月相成因。實驗器材:乒乓球、電筒等。實驗步驟:(1.)確定太陽的位置。(2.)一個同學舉起皮球模擬月球,月球的亮面始終對著太陽,繞地球逆時針轉動。(3.)另一位同學模擬地球,面對月球,觀察并記錄月球經過時的月相。(4.)重復兩次實驗。(出示實驗示意圖)溫馨提示:轉動時必須保證“月球”的亮面始終對著“太陽”,轉到相應位置時停一下,以便其他同學有時間畫月相。2、找一找:找出對應方向的月相。3、我的發(fā)現: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4、月相變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四、拓展提高1、月相變化會產生“日食與月食”天文現象。(出示示意圖。)2、月相變化引起潮汐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游、航海、漁業(yè)、海洋工程、科學實驗等等,都受到潮汐的影響。出示圖片,錢塘江大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思考嘗試描述模擬實驗畫示意圖得出結論從生活現象出發(fā),初步了解什么是月相,月相的名稱有哪些產生疑問,為學習月相變化規(guī)律做鋪墊通過觀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得出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模擬實驗,得出月相形成的原因的結論 畫示意圖,進一步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課堂小結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板書月相變化月相: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變化規(guī)律: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 蛾眉月-新月月相形成的原因: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置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