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 27《太陽鐘》教案.doc
粵科版版科學四年級27太陽鐘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太陽鐘單元4學科科學年級四年級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2、知道日晷是根據陽光下影子具有規律性變化的原理制成的。科學探究1、能利用簡單的材料根據日晷的計時原理制作簡單日晷;2、能使用自制的簡單日晷測量時間。科學態度1、 意識到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服務;2、 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進步的。重點認識太陽鐘的制作原理。難點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太陽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課前問答。1、 猜一猜:你能說說現在大概是幾點嗎?出示日出、艷陽高照和日落的圖片。2、 繼續思考:古時候的人是利用什么方法來計時的?(古時候,人們沒有鐘表,他們是利用天上太陽的照射物體的影子變化來測量時間的。)3、繼續詢問: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最早的計時單位天,你知道古時候人們把一天分為多少個時辰嗎?(古時候的人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二、問題引入。1、出示情景圖,幾個小朋友在某公園,看到來日晷的模型。引出疑問:問題1:小朋友們正在觀察什么?(他們正在觀察太陽鐘。)問題2 :什么是太陽鐘?太陽鐘有什么作用?(太陽鐘也就是”日晷“,是古代人利用太陽的影子變化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工具,它的作用是用來測量時間。)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太陽鐘。(板書課題:太陽鐘)猜時間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情景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從猜時間出發,感知沒有鐘表,對待時間的認知很難把握,從而認識到時間工具的重要性。通過觀察情景圖中的的太陽鐘,對太陽鐘有個初步的了解講授新課一、活動一 觀察太陽鐘1、活動:觀察各式各樣的太陽鐘。出示四副各式各樣的太陽鐘,讓同學們觀察它們的組成。2、思考:問題1:這些太陽鐘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它們都是由晷面、晷針和底座組成的,晷面上都刻有刻度 。)出示太陽鐘的介紹圖。問題2:仔細觀察日晷的晷面,說一說晷面上的時刻是怎樣劃分的 ?(晷面上的時刻是按照古代時辰劃分的,每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12個字表示。)問題3:晷針指向哪方?(晷針指向北方。)2、 活動二 自制簡易太陽鐘1、小故事牛頓鐘:著名的科學家牛頓 ,小時候做過這樣一個太陽鐘 。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記下時間。他擺石頭記影子,又在石頭上記時間,看!多簡單,巧妙的太陽鐘就做成功了。他做的這個太陽鐘據說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為“牛頓鐘” 。2、同學們,你們也想像牛頓一樣制作一個太陽鐘嗎?小組合作,制作太陽鐘。3、 制作器材:打印的正反晷面、竹簽、泡沫盒、量角器、膠水、緯度對照表等。制作步驟:(1)、將竹簽沿著晷面圓心處穿過去,當作晷針。(2)、查詢相應地方的緯度,如廣州緯度為23度,用量角器使晷針與泡沫盒之間的夾角為23度。(3)、用膠水固定好晷面。溫馨提示:要讓晷針指向正北方。4、 觀看視頻:觀看太陽鐘的制作方法。5、除了以上制作日晷的方法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制作更為簡易的日晷。出示三種簡單易制的太陽鐘。6、學習制作圓筒紙盒日晷的方法。(1)、制作材料:圓筒紙盒、細木棍(長竹簽)、橡皮泥、記號筆等。(2)、制作方法:a、將細木棍用橡皮泥垂直固定在紙盒的底部中心位置,找準一個方向固定好。b、放在一個能長時間被太陽照射的地方。c、用記號筆記錄一整天中不同時刻木棍影子在紙盒邊的位置。三、拓展提高1、不同類型的太陽鐘出示相關圖片。觀察比較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閱讀小故事小組合作制作太陽鐘觀看視頻觀看簡易太陽鐘通過觀察活動,讓同學們對太陽鐘的結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古代12個時辰與現在計時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同學們制作太陽鐘的興趣學會合作學會制作簡易的太陽鐘,了解太陽鐘計時的原理了解利用身邊物品制作簡易太陽鐘的方法課堂小結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板書太陽鐘日晷:晷針、晷面和底座。赤道式日晷 地平式日晷 垂直式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