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docx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空氣1.空氣的性質一、填空題:1、空氣是(混合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有流動性、可以被壓縮)等性質。2、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 就(越大)。4、比較空氣和水的異同:(空氣和水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一定的形狀、都是透明的,都會流動,都要占據空間;但是空氣容易被壓縮,水難以被壓縮,空氣比水輕,水能看得見,空氣看不見)等。二、實驗回答:1、把一團紙緊塞在杯低,將杯子倒立豎直壓入水中,紙團會濕嗎?為什么會這樣?答:紙團不會濕。因為空氣占據了杯子的空間,水進不去。2、用力吹瓶子里的氣球,氣球吹得大嗎?為什么?怎樣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氣球?答:氣球吹不大。因為空氣占據瓶子的空間。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氣球。3.將兩只充滿氣的氣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們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答:刺破氣球的一邊翹了起來。說明空氣有質量。4、用手壓袋子里的空氣,有什么感覺?松開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樣解釋這些感覺和現象?答:用手壓,手感覺到袋子里有東西往上頂。再用力壓,發現袋子被壓下去了一點,松開手后,袋子有回到原來的樣子。這是因為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答:給自行車輪胎充氣籃球、排球、皮球充氣氣槍氣墊船噴霧器等三、設計實驗: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問題 噴氣氣球充氣量的多少與它跑的距離是否有關?假設 噴氣氣球充氣越多,它跑的距離越遠。步驟 1、用繩子穿過吸管,把繩子繃直。2、用氣筒分別給兩個氣球打氣,一個的打得多點,一個少點,擰緊口。3、用膠帶把打過氣的氣球固定在吸管上。4、同時放開兩個氣球,比誰跑得遠。結論 噴氣氣球充氣越多,它跑的距離越遠。2.熱空氣和冷空氣一、填空:1.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 (輕) ;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2.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三國時,諸葛亮發明了“孔明燈”。1783年,成功制造出載人的熱氣球。二、實驗回答:1.空氣是無色的氣體,看不見,摸不著。在課堂上,我們想到觀察空氣流動的辦法有?答:把手放在點燃的蠟燭上方。(手感覺到蠟燭火焰上方有股熱氣往上沖)將紙蛇放在點燃蠟燭的上方。(紙蛇轉動起來。蠟燭上方的空氣受熱上升,引起紙蛇轉動。)2.熱空氣為什么會上升?用實驗證明。答:在木棍的兩端各掛一個紙杯保持平衡用燃燒的火柴烤熱一端紙杯內的空氣。移開燃燒的火柴,不再平衡,發現被烤熱的紙杯這端輕,上升,冷的那端下降。說明: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冷空氣重會上升。3.做冷熱空氣對流的實驗中,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板,煙會怎樣流動?答:熱瓶中的煙會上升流動到冷瓶里,朝各個方向流動,然后下沉流向熱瓶,接著上升,這樣不斷循環,使冷熱瓶里都充滿了煙霧。4.制冷空調、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適?為什么?答:制冷空調安放在室內墻壁的上方,這樣使冷空氣自然向下流動,室內降溫快。取暖器安在窗戶下面,可以讓空氣上升,室內升溫快。5.大自然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答: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面的空氣,暖空氣從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開始冷卻下降。冷空氣補充到暖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里。空氣總是在循環運動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3.空氣中有什么一、填空:1.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2.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3.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4.空氣中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體積(78%)。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二、空氣成分實驗:1.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放進有水的水槽中,點燃蠟燭;再用去掉底的飲料瓶罩上,然后立即蓋上瓶蓋,擰緊。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答:蠟燭燃燒一會兒熄滅了,瓶內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說明:燃燒用去一部分空氣,但瓶內還有空氣。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與瓶內水面一樣高,再擰開飲料瓶的蓋子,把燃燒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內,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這說明了什么?答:火柴立即熄滅了。說明剩下的氣體不支持燃燒。3.根據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初步確定空氣中至少有幾種氣體?它們各有什么性質?答: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能支持燃燒,一種不支持燃燒。4.制取二氧化碳方法:答: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蘇打,再倒進一些醋,瓶里出現的泡炮就是二氧化碳。把帶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緊瓶口,并通過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5.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裝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搖晃幾下,觀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答:澄清的石灰水會變渾濁。這是驗證二氧化碳的方法6.按下圖中的方法,沿著杯壁慢慢傾倒二氧化碳,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答:杯底的蠟燭先滅,上面的蠟燭后滅。說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7.以上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答: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2、二氧化碳比空氣重。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8.怎樣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答:1、把碎冰倒進干燥的玻璃杯;2、用玻璃片蓋住杯子,等幾分鐘;3、小水珠出現在杯子的外壁上。 四、空氣也是生命之源一、填空:1、如果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染)了。2、(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3、污染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空氣污染嚴重時,會危害(人類健康)和(動植物生長)。4、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有:(植樹造林)、(少開汽車減少尾氣排放)、(不焚燒垃圾)等。5、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氣凈化器)等美譽。二、問答題:1、你能舉出一些生命離不開空氣的例子嗎?答:宇航員上天要帶氧氣;潛水員潛水要帶氧氣瓶;人憋氣時很難受;登山運動員要攜帶氧氣瓶;給金魚缸裝上增氧泵等。2、通過你的調查,哪里灰塵最多?答:車流量大,植被少,氣候干燥、建筑工地等這些地方灰塵最多。3、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些什么?答:植樹造林(森林有“氧氣制造廠”、“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空氣凈化器”等美譽。)少開汽車減少尾氣的排放。(汽車尾氣會麻痹人的神經,造成體內缺氧,損傷大腦,導致記憶力衰退,甚至造成鉛中毒。)不焚燒垃圾(焚燒垃圾會產生大量的黑煙和有害物質,尤其焚燒塑料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會嚴重損害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腦。)第二單元 冷和熱一、冷熱與溫度一、填空題: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2.(溫度計)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3.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溫度是(37),水燒開時的溫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溫度計使用方法:1、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2、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3、要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使(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4.一杯熱水的降溫規律是(先快后慢)。二、回答:1.溫度為什么會先快后慢這樣變化?答:熱水剛倒入杯中,與周圍環境的溫度相差很大,熱量散發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速度就慢了。二、熱的傳遞一、填空:1、熱總是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2、(傳導)、(對流)、(輻射)是熱的三種傳遞方式。3、熱在(固體)中,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這種傳熱的方式稱為(傳導)。4、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對流)。5、不靠(空氣)、(水)或(其他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射)。6、在固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傳導)。在氣體和液體中,熱主要是靠(對流)的方式傳遞的。7、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1)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體的(三分之二)。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3)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熱。(4)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自(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8、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是通過(冷熱空氣的對流)來實現的。二、設計實驗:熱在固體中是怎樣傳遞的?答:在一根鐵絲上分別粘3根火柴。用酒精燈烤熱其中的一端。觀察。實驗說明:熱從加熱點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2、熱在液體中是怎樣傳遞的?答: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熱,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液體受熱上升,冷水下降,是通過“對流”方式傳遞的。三、加熱和冷卻一、填空:1、糖受熱會熔化成(液體),冷卻后又會凝結成(固體)。2、(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干冰)的固體。(干冰)在達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氣體)狀態。3、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這種現象叫做(熱脹冷縮)。4、溫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的。5、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體積)。二、實驗回答:1、固體的熱脹冷縮答:銅球加熱后,不能通過鐵環;冷卻后,又能通過去了。說明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 液體的熱脹冷縮:用實驗證明。找一個小瓶子,里面灌滿染了顏色的水。用插有洗管的膠塞塞緊瓶口,記下細管里水面的位置。把瓶子放進熱水中,發現細管里的水面上升了。把瓶子放進冷水中,發現細管里的水面下降了。說明液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 氣體的熱脹冷縮 用實驗證明。答:把氣球套在飲料瓶上,先放進熱水中,發現氣球鼓起來了;再放進冷水中,氣球又癟下去了。說明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4、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做哪些事情?答:利用加熱和冷卻可以使癟了的乒乓球變圓、可以加熱玻璃管,彎曲玻璃管、可以煉鋼、鐵軌要預留縫隙、電線冬天緊繃、夏天松弛等。四、吸熱和散熱一、填空:1、不同物質具有的(吸熱和散熱)性能不同。2、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熱和散熱的速度快。3、同一種物質,表面顏色深的比表面顏色淺的吸熱(快),散熱也(快)。二、實驗回答:1、在做水和油的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答:油的吸熱性和散熱性都比水強。2、在做深色和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答:深色物體吸熱快,散熱也快;淺色物體吸熱慢,散熱也慢。3、為什么沙漠地區的人喜歡穿白色而寬大的衣服?答:因為白色衣服吸熱性差,寬大的衣服中可以形成氣體對流,感到涼快。4、為什么海水和海邊沙灘的溫度不一樣?答:海水和沙灘的吸熱性能不同,沙吸熱性好,升溫快,散熱也快;海水吸熱性差,升溫慢,散熱也慢,所以海水中涼快;海灘溫度高。 五、水在加熱和冷卻后一、填空:1.云、霧、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云、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3.(液體形態)的水受熱后會變成(氣體形態)的(水蒸氣),這種現象叫(蒸發)。4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凝結)。5.水的蒸發快慢與(蒸發面積)、(空氣流動)和(周圍溫度)有關。二、實驗回答: 1、你能造出雨、霧、霜嗎?答:造雨:加熱燒杯里的水至沸騰。用一塊冷玻璃蓋在燒杯上,觀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燒杯上有水珠。這是因為加熱水,使水快速蒸發,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玻璃凝結成小水點,小水點增大后,由于重力回降落下來,形成雨。)造霧:準備半杯不冒熱氣的溫水,把一支冰棒放在杯口,觀察出現的現象。(杯中出現了白氣。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在空氣中凝結成的細小水滴,低空是霧,高空是云。)造霜:把裝了水的試管、冰塊、鹽放進杯中,放在濕毛巾上,把溫度計插進杯中。(在杯子的外面會出現霜。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2、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總降不完?(水在自然界是怎樣循環的?)答:海洋與地面的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蒸發到天空中變成云和霧,天空中的云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變成雨或雪,從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環。3、水有哪幾種形態?在什么條件下它們會相互轉化?答;水有三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它們轉化的條件是:水蒸氣(氣態)水(液態) 冰(固態)第三單元 奇妙的聲音王國一、聲音的產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我們可以通過(敲)、(拍)、(抖)、(搖)等方法使保鮮袋發出聲音。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體,只利用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腳)、(說話)、(敲腿)等。二、實驗: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1、一手壓住尺子,另一手彈撥。(發現尺子在顫動,并發出聲音。)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擊鼓面。(發現豆子在跳動,鼓發出聲音。)3、空瓶里放些鹽,吹瓶口。(發現鹽粒在跳動,瓶子里的空氣發出聲音。)4、用手摸喉嚨,發出“啊”的聲音,終止發音后,你感覺有什么變化?(發聲時,手感覺到麻,停止發聲后,手不麻了。)5、敲擊音鈸,然后輕輕按住,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答:音鈸振動時,手有點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鈸也不發出聲音了。因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6、通過以上實驗證明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一、填空:1、聲音可以在液體、氣體、固體或其他物質中傳播。2、聲音是以(聲波)的方式向四周傳播的。3、“伏罌而聽”的意思是:制作一個大腹小口的壇子罌,派一個聽覺靈敏的人去聽從地下傳來的挖掘聲,以確定方位。“伏罌而聽”的科學道理是:(1)、聲音能在固體氣體中傳播。(2)、聲音傳播的方向是向著各個方向的。(或者說是向著四面八方的。)二、實驗回答:1、當把燒瓶中的空氣抽走后,不能聽到鈴聲,這個現象說明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2、隔著沙子、水和空氣,聽一聽鉛筆輕輕敲擊桌面的聲音,按照聲音的效果從好到差進行排序。答:沙子傳聲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氣。3、做一個“土電話”,拉直棉線輕輕說話,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答:聲音由空氣棉線空氣人耳。4、怎樣可以使礦泉水瓶中的豆粒聲音變小或消失?答:辦法有:裝滿豆子、裝滿水、輕輕搖、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三、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一、填空:1.人是這樣聽到聲音的:聲源(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 )(耳蝸 ) (聽神經) 大腦2.噪聲和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一樣,已被列為主要的環境污染之一。二、回答:1你聽過哪些不舒服的聲音?答:電鋸聲、挖掘機的聲音、電焊聲。2、身處嘈雜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答:帶上耳塞、捂住耳朵、離開噪聲區等。3、我們能為減少噪聲做些什么?答: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叫嚷在市區不鳴喇叭積極向家人宣傳要減少噪音搬桌子時要輕等。使用隔音材料、隔音窗、減震墻4、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答:同情、關心、理解、幫助。四、不同的聲音一、填空:聲音的強弱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音調。二、實驗回答: 1、聲音的強弱和什么因素有關?答:聲音的強弱和物體振動的幅度、和聲源的距離有關。即:振動幅度大,聲音強;振動幅度小,聲音弱。2、聲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答: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快,聲音高;震動慢,聲音低。3、用同樣大的力分別敲擊相同材料,但大小、粗細、長短不同的物體,你聽的聲音有什么差別?答:大的、粗的、長的聲調低;小的、細的、短的聲調高。3、 聲調實驗 1.彈相同橡皮筋,長的、粗的、松的 產生的聲調低;細的、短的、緊的產生的聲調高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做一件樂器嗎?答:做“水琴”:在幾個瓶子里分別裝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打。(水多聲音低,水少聲音高)做“橡皮筋吉他”:把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繃在盒子上。(細的聲音高,粗的聲音低。)做“排簫”:把長短不同的管子排列整齊,用嘴吹。(短的聲音高,長的聲音低。)第四單元 一、我們吃什么一、填空1、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2、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能(偏食、挑食)3、(沒有)一種食物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二、填寫下表食物種類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對人體的作用糧食類碳水化合物供給我們能量、支持我們的活動水果、蔬菜類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魚、肉、蛋、奶、豆類蛋白質我們長身體的營養油脂類脂肪供給我們能量,保持體溫。三、實驗: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要檢驗的營養方法現象淀粉滴碘酒會變藍脂肪在紙上壓紙上會留下油跡蛋白質在火上燒有燒焦頭發氣味3、怎樣搭配食物 一、填空 1.為了健康成長,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攝入量)。二、寫出人體消化器官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口腔: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管: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胃:擠壓、磨碎、攪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使食物變成糊狀。小腸:小腸進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轉化成人體可以吸收的養料,并被吸收進入血液。大腸: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肛門:由肛門排出糞便。三、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進的?倒立吃東西時,食物會不會進到胃里?答:蠕動。會。四、你知道哪些好的飲食習慣?答:1、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2、有葷有素,有粗有細。3、細嚼慢咽,定時定量。4、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填空1、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分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兩大類。2、加工食品是指經過機器或化學藥品處理過的食品,在處理過程中,往往會(添加)某些物質,食物也會(損失一些營養成分)。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經過初級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數的營養成分)。4、食用色素是一種添加劑,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變食品的外觀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會損害健康。5、綠色食品是指(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的食品)。二、怎樣注重食品安全答1、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臘食品。4、多吃綠色食品。第五單元 排序和分類一、填空1、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根據物體的同一種(特征)(如物體的輕重、軟硬、厚薄、運動快慢等)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排序。2、排序是一種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3、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樣,它也是整理各種信息的常用方法。分類的方法有多種。4、按二分法分類。把事物一分為二,再一分為二,繼續一分為二直到不能再分,這種方法叫做多極二分法。5、1750年,瑞典生物學家(林奈)設計了“(雙名法)”給生物分類。首先是屬名,其次是種名。二、指紋可以分成幾類?答:三類:一種斗形,一種箕形,一種弓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