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7.我們的“過山車” 教案+反思.doc
7.我們的“過山車”【教學目標】1.能結合生活經歷與課本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過山車的結構原理的了解。2.經歷制作過山車的設計、制作、評價完整實踐過程,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3.經歷實踐探究,懂得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制作過山車。4.體會實踐活動的復雜性,以及實踐過程的嚴謹性。【教學重難點】1.能結合生活經歷與課本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過山車的結構原理的了解。2.經歷制作過山車的設計、制作、評價完整實踐過程,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教學準備】鐵架臺、軌道、細線、軟尺、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出示教學課件“游樂園里的過山車”,提問學生:你們見過或玩過游樂園里的過山車嗎?讓我們來設計和搭建一座自己的“過山車”吧。2.教師提問:要搭建好我們自己的過山車,我們需要怎么做呢?有哪些流程呢?3.學生相互交流后匯報結果。(教師板書課題)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開展實踐前,明晰設計方案。(1)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制作材料和實踐過程。(2)教師明確“過山車”的設計要求:一是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二是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三是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四是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五是整座“過山車”要穩固。2.實踐過程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教師將學生分組,分發組裝材料。(2)教師展示教學課件,出示幾種不同的“過山車”設計方案,讓每組學生自主選擇。(3)學生小組內合作,根據設計圖和材料組裝。(4)教師巡視各小組的組裝情況,視情況對各小組適當指導。三、深入研討,評價成果。1.檢驗完成的“過山車”是否達到設計要求。(1)教師提出問題:各小組都完成了“過山車”組裝,在組裝前老師曾提出過五點設計要求。同學們,你們的“過山車”能否符合要求呢?(2)教師指導學生逐條檢驗各小組的“過山車”是否合格。(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過山車”基本都能滿足設計要求,對于發現的不足也能改進。2.教師指名各小組的學生評價本小組的“過山車”。(1)教師提出問題:我們檢驗了自己的“過山車”,那么我們又應該怎樣評價呢?(2)學生小組內相互交流并匯報。(3)教師總結:我們在評價“過山車”時,要做到客觀公正。根據前面的檢驗結果與仍可能存在的一些其他不足做出總結,這樣才能做到正確的評價。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課后活動:教師收集并保管好各小組的“過山車”,讓學生放學后向家長介紹本節課的實踐活動。【板書設計】我們的“過山車”【教學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科學必須先了解自己看過或者經歷過的東西。在本課教學中,我先創設游樂園過山車的情境,然后讓學生經歷完成自己“過山車”的過程。但考慮到教學時間與學生的自主設計與完成組裝的能力,我并沒有讓學生自己親手完成全部的實踐操作,比如設計組裝方案與檢驗和改進“過山車”,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逐步讓學生掌握此類實踐的完整過程,真正將實驗知識傳授給學生。此外,我讓學生分小組組裝“過山車”,學生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更多地將其視作“組裝游戲”,而不是學習。另外,我在材料選擇的過程中,由于條件限制,只能選擇實驗室已有材料,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過山車”玩具材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關 鍵 詞:
-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7.我們的“過山車” 教案+反思 教科版 三年級 下冊 科學 1.7 我們 過山車 教案 反思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