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用書電子教參.pdf
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1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一、教學思路(一)設計思路這是學生走進音樂課堂的第一個單元是學生接觸音樂、感知音樂的開始。本單元以國旗為主要音樂線索設計了“紅紅的國旗”、“我愛你國旗”兩個二級標題采用了欣賞、唱歌、唱一唱、讀一讀、律動五種教學形式呈現。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第一個二級標題“紅紅的國旗”中首先引導學生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國歌威武雄壯的音樂情緒。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聆聽、學生和老師的對唱、歌曲的演唱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國旗的熱愛、敬仰之情。第二個二級標題“我愛你國旗”在對國旗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對國旗的熱愛之情。國旗是祖國的象征對國旗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熱愛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在這個二級標題中首先設計了聆聽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隨后進一步呈現了律動、讀一讀唱歌等形式緊緊圍繞這一話題將學生對祖國和國旗的熱愛之情推向高潮。(二)內容結構美麗的國旗紅紅的國旗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歌國旗國旗真美麗我愛你國旗律動我向國旗敬個禮欣賞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唱歌太陽紅旗(三)教學目標1.在聆聽、唱歌、律動活動中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威武雄壯的音樂情緒激發對祖國、國旗的熱愛之情了解與國歌相關的常識。2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2.在節奏兒歌的學習中感受節奏時值的長短并能夠通過節奏兒歌的朗讀感受輕聲、高位置說話的方法為歌唱的學習作好鋪墊。3.了解歌唱的正確姿勢和方法能夠初步感受用自然的聲音輕聲歌唱的歌唱狀態并能夠在歌唱活動中嘗試。4.在律動的活動中感受二拍子的行進感及強弱規律。二、教材分析、介紹(一)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樂曲為拍大調式。原名為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故事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作于1935年春)。國歌的歌詞是一首激昂奮進的自由體新詩聶耳創造性地把它譜寫成由6個長短不等的樂句組成的自由體樂段且處理得十分生動、有力和通俗化。采用了主導動機貫穿的發展手法以引子中的主三和弦分解進行的號角式音調作為發展的基礎貫穿全曲使整首歌曲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氣勢。歌曲從前奏開始引出了后半拍起的急切吶喊:“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當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時突然用了一個四分休止符造成一種特有的緊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險的時候”緊接著引出人們被迫發出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在3次漸強的激昂呼喊之后號角式的音調出現了它像一聲嘹亮的沖鋒號激勵著無數戰士和愛國人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前進。結尾時對“前進”兩字的重復強調象征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戰斗步伐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革命英雄氣概和前赴后繼的大無畏精神。義勇軍進行曲首刊于電通畫報1935年第一期。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將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聶耳(1912-1935)中國作曲家云南玉溪人。自幼喜愛家鄉的花燈戲等民間音樂。小學時學習演奏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1927年至1930年就讀于云南省立第一師范高級部英語班。自學小提琴、鋼琴等樂器與友人一起組織“九九音社”。1930年7月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叛徒告密逃亡上海。1932年8月赴北平(今北京)與李健(李元慶)、王旦東等組織北平左翼音樂家聯盟。在1932年至1935年間從事左翼音樂、戲劇和電影等活動。在3年間創作了35首歌曲。主要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等。1935年4月決定經日本去蘇聯學習。同年7月因游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3泳不慎溺于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中。聶耳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是輝煌的。他的歌就是他的靈魂永遠和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聶耳的作品中反映工人生活的歌曲占大多數首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英雄形象有的作品也反映處于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他的絕大部分歌曲與進步電影或歌劇聯系緊密。田漢(1898-1968)中國現代戲劇的先驅、詩人、作家湖南長沙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擔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局長等領導職位。畢生從事文藝事業創作的戲劇作品有一百余部歌詞數千首。附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齊唱)進行曲速度田漢詞聶耳曲4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二)唱歌國旗國旗真美麗這是一首傳唱了多年、歌頌國旗的兒童歌曲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國旗的崇敬、熱愛之情。歌曲為一段體C宮調式拍。整首歌曲節奏規整旋律流暢情緒歡快、活潑。歌曲旋律簡單易于學生演唱。整首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四小節。前三樂句節奏完全相同均采用了四分音符進行創作。第四樂句節奏稍有變化全曲結束在主音上。(三)欣賞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是一首近年來創作的優秀兒童歌曲表現了少年兒童拿起畫筆畫祖國的美好風光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歌曲為二段體C大調拍。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八小節。第一樂句的旋律由級進開始起伏不大較為連貫。作者在兩小節旋律的重復后再次采用變化重復的方式創作了后四小節的旋律使整個樂句的旋律具有起伏感。第二樂句為第一樂句的相似樂句前四小節與第一樂句完全相同后四小節在前四小節的樂思上發展變化而成。樂句結束在主音“”上給人以終止的感覺。第二樂段由四個樂句加上一個反復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四小節結構規整。樂段的旋律從高音“”開始仍然采用了級進的手法只是在第三樂句中出現了跳躍。第二樂段的旋律在較高音區發展將歌曲的情緒逐漸推向高潮。附譜: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齊唱)潘蓉詞潘振聲曲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5(四)唱歌太陽紅旗歌曲為一段體C宮調式拍的兒童歌曲歌曲情緒歡快活潑表現了孩子們對國旗的喜愛之情。全曲由三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由三個小節的旋律加上兩個小節的節奏穿插構成。樂曲旋律一開始就采用了四度的跳進隨后多采用三度的跳進使歌曲旋律跳躍、歡快。第二樂句從歌曲的第六小節開始到第十一小節共由六個小節構成。第一、二小節為一個旋律的補充樂句的主體由后面四個小節構成。第三樂句為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只是在結束的地方有一些小的變化。整首歌曲節奏明快、規整大多采用小幅度的跳進歌曲情緒始終保持著一種較為活潑的色彩。特別是歌詞中多次反復采用了“您早”的問候詞語更加表現了孩子們對太陽、紅旗的喜愛之情。三、教學建議(一)紅紅的國旗本單元是小學音樂學習的起始單元單元教學形式豐富特別是節奏兒歌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嘗試著尋找歌唱的姿勢和輕聲歌唱的習慣再通過“唱一唱”的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歌唱姿勢。在“聆聽”活動中通過直觀的圖畫引入與聽覺感受的結合引導學生從聽覺上分辨齊唱和合唱。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律動是學生比較喜愛的音樂活動形式。在單元中設計了伴隨歌曲的行進律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二拍子的韻律感。6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1.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引導學生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國歌威武雄壯的音樂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并能夠隨音樂輕聲地跟唱。通過提問的設置引導學生了解與國歌有關的常識。操作建議:(1)初聽引導學生了解國歌的名稱。老師:剛才聽到的這首歌同學們聽過嗎學生:略。老師:這首歌的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義勇軍進行曲。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仔細地聽一聽你能說一說聽到的歌詞嗎(2)聽第二遍了解國歌的誕生背景。老師:這首歌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毛主席和周總理征求大家的意見將它定為我們中國的國歌。老師: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聽到歌曲里都唱到了什么嗎學生:略。老師:聽老師讀讀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歌曲里面唱到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最危險的時候”“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聽完后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學生:略。老師:歌曲表現了很多被欺負、被壓迫的舊社會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和敵人頑強戰斗。他們期待著新中國的成立、幸福生活的到來。(3)聽第三遍唱國歌。老師:今天我們欣賞的是由許多小朋友一起演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樣的演唱形式我們稱為齊唱。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唱唱這兩句:“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和“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前一句堅定有力后一句充滿希望!通過演唱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緒。)老師: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同學們聽到國歌時你該怎么做學生:略。老師:你知道什么時候升國旗、唱國歌嗎學生:略。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7老師:全體起立!用齊唱的方式一起來唱一唱國歌。2.唱一唱。“唱一唱”是修訂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種教學形式旨在通過師生的對唱引導學生感受正確的歌唱狀態結合國旗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輕聲地歌唱。在歌唱中進一步體驗對國旗的熱愛、敬仰之情。操作建議:老師:當我們聽見國歌響起看見五星紅旗升上天空不管正在做什么事情就應該馬上停下來面對國旗立正、脫帽、敬禮少先隊員敬隊禮。如果沒有佩戴紅領巾那該怎么辦呢請大家觀察書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學生:略。老師:如果沒有佩戴紅領巾小朋友就要立正行注目禮。聽!面對國旗老師是怎么做的!(老師范唱第一段歌詞彈奏第二段旋律。)老師:同學們記住老師彈的旋律了嗎用“lu”跟著琴唱一唱!學生:略。老師:再聽一聽!老師給旋律加上這幾個字“我們向你敬個禮”。(老師先讀歌詞教學生認識這幾個字)老師:聽老師把它們唱出來!同學們也來試著唱一唱。(注意音準和最后一個字兩拍的延長。)老師:大家來做個游戲!老師唱前面一句同學們來接后面一句。看看誰的注意力最集中。(訓練學生學會聽音高。特別是前兩句先接觸兩個“、”的音高。)學生:略。老師:能像圖片中的小朋友一樣給這一句歌詞加上動作嗎再來唱一唱好嗎3.唱歌國旗國旗真美麗。這是一首情緒較為歡快的歌曲演唱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喊唱的問題。同時結合歌唱姿勢和節奏兒歌的學習在進行歌曲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認識歌唱8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的正確姿勢。操作建議: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新歌國旗國旗真美麗。聽老師唱一唱。(引導學生學會安靜地聆聽)學生:略。老師:讀一讀歌詞找一找你最喜歡的一句歌詞!學生:略。老師:當國旗升上天空歌曲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呀你能用動作告訴大家嗎(通過找歌詞熟悉最后一句歌詞的節奏并鼓勵學生編創簡單的動作。)學生:略。老師:請看歌曲最后一句聽老師唱一唱這一句的旋律。老師:用老師的方法你們也來唱一唱這條旋律。(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發音“lu”輕聲地模唱旋律)老師:加上歌詞聽老師唱一唱。老師:同學們加上動作和老師一起來唱一唱這一句。老師:想完整地再聽一聽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嗎請用坐姿表達你們的心意。(提醒學生坐姿要端正)老師:隨著老師的琴聲唱一唱前面三段歌詞。老師:誰能來表演一下第三句歌詞“我愿變朵小紅云”(通過動作的編創解決歌曲中出現的附點音符節奏)老師:唱一唱第三句歌詞。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9老師:聽老師的琴聲完整地演唱歌曲。老師:聽伴奏帶著對國旗的愛加上動作輕輕地唱一唱國旗國旗真美麗。4.讀一讀。節奏感知是一、二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本單元設置的這一個節奏兒歌采用了“紅辣椒”這一圖形運用生動、有趣的圖形譜來呈現八分、四分、二分節奏呈現形式接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地呈現了節奏時值的長短。節奏兒歌的內容表現了歌唱的正確姿勢。通過節奏兒歌的朗讀感受節奏學習歌唱的正確姿勢。(二)我愛你國旗1.欣賞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是一首近年來獲獎的優秀兒童歌曲歌曲通過對一個孩子畫國旗的描述表現了孩子們對祖國和國旗的熱愛之情。在欣賞中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了“一個孩子歌唱”和“一群孩子歌唱”的畫面并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你知道是誰在唱歌嗎”來提示老師的教學方法。2.律動我向國旗敬個禮。這是一首拍行進式的兒童歌曲教材中采用了圖形譜的形式呈現了學生踏步活動的方式。在進行音樂律動之前老師應多從聽覺入手引導學生聆聽、演唱歌曲體驗、感受拍的行進感。操作建議: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做一個音樂游戲首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聆聽錄音范唱)老師隨錄音伴奏范唱并隨音樂踏步學生隨音樂哼唱歌曲旋律。老師:誰能說一說歌曲每一句的長音部分要踏幾次學生一邊哼唱歌曲一邊踏步。(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引導學生觀察、熟悉踏步的節奏)演唱歌詞進行踏步的律動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老師:分組進行表演。按照歌曲的節奏圖同學們自己變化小組行進的隊形!比一比哪一組走得最有創意和整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3.讀一讀。教學目標與前面所呈現的節奏兒歌相同同時采用圖形譜的方式呈現了拍10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手、拍腿的活動要求。操作建議:老師:上節課同學們完成得非常不錯!今天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拍節奏朗讀兒歌的方法。請看書聽老師按節奏圖讀一讀兒歌。老師:誰來說一說每一句的哪一個部分需要拍拍腿呢(熟悉節奏解決難點節奏)學生:略。老師:按節奏圖邊讀歌詞邊拍拍比一比誰拍得最準確。4.歌曲太陽紅旗。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教學時老師應注意單元內容的銜接繼續引導學生保持好歌唱的正確姿勢輕聲歌唱。詳細操作建議見課例。四、課例歌唱教學課太陽紅旗(一)教學內容1.學習歌曲太陽紅旗。2.學習節奏兒歌。(二)教材分析這是一首一段體宮調式拍的兒童歌曲歌曲情緒歡快活潑表現了孩子們對國旗的喜愛之情。歌曲由三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由三個小節的旋律加上兩個小節的節奏穿插構成。樂曲旋律一開始就采用了四度的跳進隨后多采用了三度的跳進使歌曲旋律跳躍、歡快。第二樂句從歌曲的第六小節開始到第十一小節共由六個小節構成。第一、二小節為一個旋律的補充樂句的主體由后面四個小節構成。第三樂句為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只是在結束的地方有一些小的變化。整首歌曲節奏明快、規整大多采用小幅度的跳進歌曲情緒始終保持著一種較為活潑的色彩。特別是歌詞中多次反復采用了“您早”的問候詞語更加表現了孩子們對太陽、紅旗的喜愛之情。(三)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進音樂課堂本課時是一單元中的一個課時因此學生還沒有養成較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和歌唱習慣。在本課時中對于音樂常規的要求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11一年級的學生在演唱歌曲時常常會出現喊唱的現象。在本課時中在開始時呈現的節奏兒歌是規范學生的歌唱狀態的一個有效練習。節奏譜是在前一課時中已經呈現過的教學內容在本課時學生只需要小的提示就能夠順利完成。(四)教學目標1.在演唱活動中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用歌聲表達對國旗的喜愛。2.在節奏兒歌的朗讀中學習輕聲歌唱的方法。3.在歌曲演唱中保持輕聲歌唱保持歌唱的正確姿勢。(五)教學重、難點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運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輕聲演唱歌曲。(六)教學課時一課時。(七)教學過程1.學習節奏兒歌。老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新的兒歌你們聽!教學行為:老師根據圖形譜一邊按照節奏朗讀一邊根據兒歌對應的圖形譜拍手和拍腿。老師:誰知道在這首兒歌中采用了哪兩種方法擊拍學生:略。老師:現在老師再來讀一讀你們在心里默讀跟老師一起拍手、拍腿為老師伴奏好嗎教學行為:老師再次按照節奏朗讀兒歌學生隨老師一起按照圖形譜的要求拍手、拍腿。老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兒歌。比一比誰讀得最好聽、最準確。教學行為:學生和老師一起按照節奏輕聲、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采用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按節奏、輕聲、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學生邊讀兒歌邊做動作感受音符時值的長短。環節目標:感受音符時值的長短能用正確的方法輕聲、有感情地朗讀兒歌。2.歌曲學習。(1)聆聽。老師: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同學們老師給12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你帶來了一首歌曲太陽紅旗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出示歌譜播放錄音范唱)老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在歌曲中有兩個地方出現了拍手的符號。我們再來聽一聽聽的時候我們隨著音樂一起拍手。教學行為:老師自彈自唱歌曲。學生聆聽音樂按照歌曲中圖形譜的標記拍手。這一教學活動可以進行一或二次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拍出節奏。板書設計:太陽紅旗活潑、愉快地圣野詞周勤耀曲(2)學習歌曲第一樂句。教學行為:老師范唱第一樂句。學生學唱歌曲老師右手彈鋼琴伴奏左手指揮。提醒學生坐姿端正唱歌時應用輕巧、活潑、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學生演唱好第一樂句后老師接唱歌曲的后面部分。環節目標:通過師生接唱培養學生學會聽老師給出的標準拍養成仔細聆聽歌曲的習慣同時能運用正確的姿勢演唱。(3)學習歌曲第二樂句。老師:當太陽升上天空小朋友向著太陽公公說聲“您早!”我們也用歌聲來和太陽公公打聲招呼吧。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13教學行為:老師右手彈旋律左手指揮放慢演唱速度生用“lu”哼唱旋律。學生唱歌詞。關注學生在演唱中出現的音準、節奏問題及時給予糾正。關注學生歌唱的姿勢引導學生輕聲歌唱。老師:演唱的時候要注意聽老師的琴聲看老師的指揮。環節目標:規范學生的發音和坐姿通過練習引導學生輕聲歌唱。(4)結束句對比學習。老師: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當小朋友們向太陽公公問好的時候歌聲有什么不同教學行為:老師再次范唱歌曲。學生答。分樂句演唱歌曲感受樂句的區別。完整演唱歌曲。老師: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新的一天開始了踏著陽光走進校園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答:開心、高興、興奮)老師:用我們的歌聲來表達心中那高興的心情用快樂的歌聲和太陽公公說聲“您早!”。(5)學習歌曲第二段歌詞。老師:當太陽升上天空我們給太陽公公打招呼。當紅旗升上天空我們再和祖國媽媽問聲好吧!教學行為:學生試著演唱第二段歌詞。糾正學生演唱中的錯誤提示歌唱姿勢引導學生輕聲歌唱。(6)完整演唱歌曲。教學行為:老師雙手鋼琴伴奏學生完整演唱。引導學生用歌聲表達歡快、活潑的情緒。環節目標:規范學生的發音和坐姿通過練習引導學生輕聲歌唱用歌聲表現歌曲情緒。3.表現。老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太陽紅旗你能加上自己的動作進行表演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14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環節目標:在歌唱的同時加上學生的律動動作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表達歌曲情感。4.小結。老師: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她象征著我們的祖國媽媽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最后讓我們用快樂的歌聲來表達對五星紅旗的熱愛吧!(學生演唱歌曲結束教學)李曼五、補充資料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故事提起義勇軍進行曲有一段非常動人的“軼事”。當電影風云兒女開拍時戲劇家田漢請聶耳譜寫這部電影的主題歌聶耳非常高興地答應了。而這個歌的“詞”還沒有寫出來田漢卻被上海的租界當局逮捕了并被引渡給國民黨的警察局。大家知道這個消息后對于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這時出現了意外的喜事田漢的家屬把主題歌詞送來了。原來是田漢在龍華監獄中找機會寫了這個歌詞是寫在兩個香煙紙盒的背面趁家屬來獄中看望之便設法交給家屬帶出來的。聶耳接到歌詞時快要出國到日本去了。他立刻譜出歌曲的初稿給幾個朋友試聽。但因時間急迫只好帶到日本再進行修改。風云兒女拍好了就等主題歌來才能全部錄音。大家焦急地等待著聶耳從日本來信。聶耳果然不負眾望他到日本后不幾天就寫好了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正式歌譜寄給了電通公司。這是一個喜訊公司立即合成錄音。隨著風云兒女這部新影片的問世義勇軍進行曲就在廣大群眾中傳唱開來。一首偉大的歌曲就這樣誕生了。從此以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響亮歌聲流行全國一直鼓舞著我們奮勇向前。國旗和太陽同時升起首都天安門廣場國旗每天和太陽同時升起。在天安門廣場上每天都要舉行國旗升旗儀式。凌晨太陽在滿天朝霞中剛剛露出了地平線升旗的儀式就開始了。三位警衛戰士昂首闊步地從天安門里走出來。他們并肩前進正中的戰士舉著國旗。戰士們一跨過金水橋就威武地第一單元美麗的國旗15邁著正步橫穿長安街走向廣場正中的旗桿。這時所有的車輛、行人都自覺地停下來讓路。戰士們來到旗桿下兩位護旗戰士把一面長5米、寬3.3米的國旗掛到旗桿下然后按動那顆綠色的電鈕國旗便冉冉升起。警衛戰士和周圍的群眾昂首向國旗行注目禮。2分7秒后國旗升到了桿頂。恰在升起時一輪紅日沖破云層冉冉升起燦爛的陽光映照著迎風招展的國旗紅光閃閃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生機勃勃的感覺。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一年四季都是和太陽同時升起。由于季節的變換北京四季的日出時間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冬季和夏季北京日出時間要相差好長時間。怎樣才能做到國旗和太陽同時升起呢負責升旗儀式的國旗班戰士們從天文臺要來北京一年中每天太陽升落的準確時間表按每月的上、中、下旬分別定一個升旗的時間。為了保持日出升旗戰士們的生活作息時間常常被打亂。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難入睡后半夜剛剛有些朦朧睡意就得起身整裝準備上崗因為4點33分太陽就在地平線上露頭啦!狂風暴雨雪飄雹打太陽悄悄地躲了起來但是五星紅旗依然按日出時間高高地升起。國旗班戰士為了保持這個嚴肅的升旗時刻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當我們警衛戰士的冬裝還是棉服的時候國旗班的戰士們覺得冬天穿著棉衣去執行升旗任務行動有些笨拙不夠威武雄壯會影響觀瞻。于是他們自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執行升旗任務的戰士一律不著棉軍服。冬天天安門廣場寒風凜冽滴水成冰戰士們不畏嚴寒風雪在日出前氣溫最低的時刻單軍裝里邊也只穿一身絨毛衣褲戴單軍帽、白線手套如同平時一樣昂首挺胸去執行這一神圣的任務。五星紅旗是美麗的國旗和國歌、國徽一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表現是無數革命先烈的忠魂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斗的結晶是中華兒女建設祖國力量的源泉。因此在設計上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征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走向勝利。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置于旗面左上方使人視野開闊旗面猶如廣袤大地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使人仿佛看到了星光照耀大地燦爛輝煌。國旗旗面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明亮美麗燦爛輝煌。整個旗面上的五角星、橢圓形和長方形相互結合比例較為協調構圖十分緊湊在整體中統一又富于變化。美麗的國旗莊嚴的國旗一星居中眾星閃閃普照大地使人一望便有人民團結、國家昌盛、革命勝利的自豪感和親切感。16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五星紅旗是團結的、革命的、勝利的旗幟是人民的旗幟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祖國神圣不可侵犯的尊嚴。每個同學從小都要熱愛國旗。尊重和愛護我們的國旗也是熱愛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一種表現。與國旗相關常識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志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征。它通過一定的式樣、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在一個主權國家領土上一般不得隨意懸掛他國國旗。世界上各國國旗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綠、藍、黃、黑等這些顏色各有一定的含義形狀絕大多數是長方形。在國際交往中形成了懸掛國旗的一些慣例為各國所公認。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懸掛國旗一般應日出升旗日落降旗。遇需懸旗致哀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升至桿頂再下降至離桿頂相當于桿長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有的國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國旗上方掛黑紗致哀。升降國旗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升國旗一定要升至桿頂。同時懸掛兩國國旗時按國際慣例以右為上左為下。兩國國旗并掛以旗本身面向為準右掛客方國旗左掛本國國旗。國旗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后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征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歷代皇朝沒有國旗。中國與西方列強密切接觸是在19世紀晚清時期因發現在外交場合無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中國歷史上清朝和“中華民國”一共使用過三種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外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局勢動亂一些割據或傀儡政權也稱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設有各自的“國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規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其中紅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征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星環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17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一、教學思路(一)設計思路三峽移民是一項浩大的移民工程為了修建三峽工程無數的人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來到陌生的地方重建新家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本單元從這一主題出發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一偉大的工程。本單元的另一特點是通過聽、唱、演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一些地方音樂如:川劇鑼鼓經、四川的花燈調等。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本單元安排了兩個二級標題:1.“走進新校園”。這一主題表現了移民孩子從以前的舊學校搬進了新修的移民小學時的快樂心情。2.“快樂搬新家”。這一標題主要從移民的孩子搬新家入手表現了大家歡歡喜喜搬進了新的移民新瓦房離開了破舊的土屋時那種高興的場景。在單元的一開始出現的節奏兒歌表現了孩子們背著書包上學去的喜悅心情。欣賞我們的希望小學為孩子們描繪了在大山里新修建的學校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山區學校的美麗。歌曲上學歌是一首用重慶的“花燈調”填寫的歌曲表現了三峽的孩子高高興興上學校的場景。鑼鼓經又稱鑼鼓點、鑼經、鑼鼓譜、鼓幫、鼓關。是我國打擊樂音響念法和讀譜法的統稱川劇鑼鼓經是將川劇打擊樂的音響用特定的形式讀出來。通過鑼鼓經的學習引導學生感受重慶地區這一特殊的劇種。欣賞雀尕飛是一首表現三峽移民的優秀獲獎作品通過欣賞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三峽大壩的宏偉、壯觀。18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二)內容結構快樂的三峽娃走進新校園欣賞我們的希望小學唱歌上學啦快樂搬新家唱歌吹吹打打搬新家活動拍拍念念川劇鑼鼓經欣賞雀尕飛(三)教學目標1.在演唱、欣賞、活動中感受三峽孩子搬進移民新家走進移民小學校的快樂心情從孩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三峽移民工程。2.感受重慶地方音樂在拍拍念念川劇鑼鼓經的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節奏的時值嘗試著了解川劇鑼鼓認識川劇鑼鼓的打擊樂器。3.在讀節奏兒歌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用自然的聲音、輕聲高位置說話的方法并在唱歌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歌唱的正確姿勢。4.在聆聽活動中分辨童聲和成人的音色進一步從聽覺上區別獨唱和齊唱的演唱形式感受聲音的力度對比。二、教材分析、介紹(一)欣賞我們的希望小學這是一首近年來創作的非常有趣的兒童歌曲歌曲表現山里的孩子踏進新的希望小學時高興、興奮的心情。歌曲為一段體E宮調式拍。歌曲由四個樂句加上一個結束樂句構成整首歌曲結構規整、旋律流暢、朗朗上口。第一樂句由四個小節構成旋律一開始就采用了五度的跳進四分休止符的反復出現增加了歌曲的跳躍感仿佛一個蹦蹦跳跳的孩子走進了我們的畫面。第二樂句前兩小節的旋律與第一樂句完全相同第三、四小節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仿佛是對第一樂句樂思的一個發展。第三樂句采用了較為寬松的節奏排列旋律跳動加大使得音樂的情緒進入高潮。第四樂句與第三樂句相似節奏相同旋律有一定的變化。歌曲最后變化重復第四樂句的旋律最后結束在主音“”上。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19附譜:我們的希望小學(齊唱)歡躍地李川、范江詞曹賢邦曲(二)唱歌上學啦這是一首根據四川車燈調旋律填詞編創的歌曲歌曲表現了三峽的孩子走進新學校的快樂心情。歌曲為一段體徵調式拍。整首歌曲旋律流暢節奏規整。歌曲由兩個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八個小節。第一樂句的結束部分出現了一個小節的節奏說白突出了地方音樂的特點。第二樂句為第一樂句的相似樂句旋律流暢。在歌曲最后出現了四個小節的補充樂句節奏緊湊歌詞全部采用了襯詞這也是地方音樂的特點之一。(三)唱歌吹吹打打搬新家這是一首具有重慶地方音樂特色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穿插的川劇鑼鼓經使整首歌曲的情緒歡快活潑表現了三峽庫區的孩子高高興興搬進移民新家的快樂心情。20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歌曲為一段體C徵調式拍。歌曲旋律由三個樂句構成在樂句之間適時地穿插著川劇鑼鼓經。第一樂句由兩個小節的旋律加上兩小節的鑼鼓經開始共由八個小節組成。歌曲的第一、二小節旋律采用了三度的跳進開始一開始就使歌曲具有一種跳躍的感覺。在兩小節后穿插了兩個小節的川劇鑼鼓經隨后的第五、六小節為一二小節旋律的變化重復然后發展到第七、八小節樂句旋律歡快、流暢。在第一樂句后作者再次重復了兩個小節的川劇鑼鼓經更加彰顯了歌曲的音樂風格。隨后展開了四個小節的第二樂句的旋律。旋律仍然圍繞主音“”展開節奏規整。在樂句結束后作者再次使用了相同的川劇鑼鼓經過渡到第三樂句。第三樂句由四個小節構成旋律繼續圍繞主音展開旋律跳動增大將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四)欣賞雀尕飛這是一首表現浩大的三峽工程的兒童歌曲歌曲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到了三峽大壩的雄偉表現了一種興奮、高興的情緒。雀尕是湖北方言表示小鳥的意思。歌曲為二段體羽調式拍。歌曲從第一小節到第二十小節為歌曲的第一樂段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由八個小節構成旋律始終圍繞主音展開前四小節為一個樂節的反復在第五小節開始向上發展。第七、八小節反復使用了八分休止符使音樂旋律更加的跳躍表現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相似。一開始仍然采用了第一樂句的樂節重復在歌曲的第十三小節到第十五小節又再次進行了一個樂節的反復。這種兩小節的反復重復仿佛為我們模仿了小鳥在不停盤旋的畫面。歌曲的第十七到第十八節為第二樂句的擴展作者在這里加入了一個說白最后終止在主音“”上。在一個兩小節的簡短間奏后歌曲進入了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比較第二樂段的節奏明顯拉寬樂段由三個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四小節。第一樂句采用了較寬松的節奏同第一樂段形成對比。第二樂句回到第一樂段的節奏型同第一樂段形成呼應第三樂句為全曲的第一個結束樂句采用了較為寬松的節奏型。樂曲的最后是一個補充的結束樂句采用了大量的襯詞模仿鳥兒的叫聲。整首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是近年來創作的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21附譜:雀尕飛(獨唱)活潑地魏嵐詞韓翔曲22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三、教學建議這個單元中呈現的六個教學內容均圍繞主題展開采用了唱歌、欣賞、讀一讀、音樂活動的呈現方式。在知識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在演唱活動中保持歌唱的正確姿勢用自然的聲音輕聲歌唱。在聆聽活動中從聽覺上分辨童聲和成人的音色分辨獨唱和齊唱。引導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強弱的對比、感受節奏在聆聽中體驗音樂的情感。(一)走進新校園1.讀一讀。與第一單元相同采用了生動形象的“紅辣椒”的圖形譜呈現節奏時值的長短表現了孩子們背著書包上學去的喜悅心情。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高位置、輕聲說話的狀態。一年級的學生不僅沒有認識過節奏對很多字也不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充分發揮示范的作用幫助學生學習。操作建議:(1)老師輕聲、高位置、有情感地朗讀節奏兒歌老師:剛才老師讀了一首兒歌它表現了一年級的孩子走進新學校的高興心情跟著老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2)老師和學生一起朗讀節奏兒歌幫助學生熟悉節奏兒歌的歌詞。(3)引導學生輕聲、高位置地讀兒歌。老師:老師用兩種方法來讀一讀你們聽哪一種聲音更好聽。(老師用輕聲、高位置的狀態和一般說話的狀態分別朗讀)(4)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朗讀兒歌。(5)啟發情感有情感地讀兒歌。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232.欣賞我們的希望小學。這是一首近年來獲獎的優秀兒童歌曲歌曲表現了孩子們對新建學校的喜愛之情。教材采用圖形的形式呈現了“一群孩子歌唱”和“一群成人歌唱”的畫面這是對演唱形式的提示和人聲聽辨的提示。操作建議:(1)初聽。老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完后說說歌曲都唱了些什么。(老師范唱)(2)復聽。老師:這是一首表現山里的孩子走進新建的希望小學時的快樂心情的歌曲。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都是誰演唱的是小朋友們還是叔叔阿姨。3.唱歌上學啦。這是一首用重慶的花燈調填詞的歌曲通過演唱引導學生感受重慶的地方音樂旋律。同時在教材畫面上呈現了在上學路上同學之間打招呼的畫面并用色塊和字號大小的區別引導學生感受聲音的強弱對比。在教學中老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歌唱姿勢要求學生輕聲地歌唱。操作建議:(1)引入課題感受力度的對比。老師:有一群孩子正走在上學的路上你們聽他們在互相打著招呼。“上學啦”有兩個孩子在呼喊著遠處的小伙伴。“上學啦”小伙伴在遠處的山坡上回應著。(通過老師聲音力度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強弱)(2)學生實踐。老師:三峽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地走在上學的路上。我們也用聲音來表現一下這快樂的心情。我們分成兩組來表現一下上學路上打招呼的情景。(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山坡上和平路上的孩子。要求學生能夠表現出強弱的力度變化。學生表演后師直接接唱歌曲)(3)老師自彈自唱。(4)再次聆聽。老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在歌譜中有一個拍手和拍腿的圖形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學生練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老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當歌曲唱到有圖形的地方時我們隨音樂拍一拍。(播放錄音伴奏)(5)按節奏朗讀歌詞(歌曲最后一句襯詞不朗讀注意引導學生高位置、輕聲地朗讀)24音樂教學參考書一年級上冊(6)播放錄音伴奏學生隨音樂朗讀歌詞。(歌曲最后一句襯詞不朗讀老師接唱)(7)師生接唱。老師:我們一起來唱唱歌曲的最后一句。(老師伴奏學生唱)(8)師生接唱。老師:我們一起合作唱一唱這首歌曲老師唱前面的部分你們唱最后一句。(9)默唱歌曲。老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看著歌譜隨音樂在心里默唱注意看看歌詞中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字。(播放錄音伴奏學生看歌譜。培養學生看歌譜的習慣和音樂聽覺能力)(10)演唱歌曲。在演唱中老師要關注學生的音準、節奏同時要隨時提醒學生做出正確的演唱姿勢提示學生輕聲歌唱避免喊唱。(二)快樂搬新家1.拍拍念念川劇鑼鼓經。川劇鑼鼓經是將川劇打擊樂的音響用特定的形式讀出來教材中呈現了三種川劇打擊樂器的聲音。“壯”、“丑”、“乃”分別代表大鑼和鈸的合奏鈸、小鑼的聲音。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對聲音的聆聽認識五種不同的川劇打擊樂器然后感受三種聲音不同的時值長短。“壯”表示二分音符的時值“丑”表示四分音符的時值、“乃”表示八分音符的時值。通過聆聽、讀感知不同時值的長短。2.讀一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川劇鑼鼓經感受節奏并為歌曲的學習作好鋪墊。3.唱歌吹吹打打搬新家。這是一首表現三峽移民孩子搬進新家走進新學校的歌曲歌曲歡快活潑富有童趣。在歌曲中加入了川劇鑼鼓經歌曲旋律也具有典型的川劇音調特點。教學時老師應緊緊抓住歌曲的特點展開教學關注學生演唱姿勢引導學生輕聲演唱歌曲。具體教學操作策略詳見課例。4.欣賞雀尕飛。這首歌曲從孩子的視角表現了三峽大壩的雄偉表現了三峽的移民對三峽大壩的喜愛之情。歌曲是近年來獲得過多次獎勵的優秀兒童歌曲相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篇幅較大所以在聆聽時主要關注歌曲表現的內容和情感結合教材呈現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聽覺上分辨獨唱、齊唱。第二單元快樂的三峽娃25操作建議:(1)初聽。老師:孩子們你們去過三峽嗎知道的同學來說一說。學生:略。老師:在三峽修建了一座三峽大壩(出示圖片)住在三峽的人們看到大壩的修建心里可高興了你們聽三峽的孩子唱起了快樂的歌。(播放錄音范唱)(2)復聽。老師:誰能來說說你聽完后的心情。學生:略。老師: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歌曲看看是誰在唱歌。(引導學生聆聽的同時觀察書上的圖片分辨獨唱、齊唱)四、課例歌唱教學課吹吹打打搬新家(一)教學內容1.學習歌曲吹吹打打搬新家。2.認識川劇鑼鼓、感受川劇鑼鼓經。(二)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具有重慶地方音樂特色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穿插的川劇鑼鼓經使整首歌曲的情緒歡快活潑表現了三峽庫區的孩子高高興興搬進移民新家的快樂心情。歌曲為一段體徵調式拍。歌曲旋律由三個樂句構成在樂句之間適時地穿插著川劇鑼鼓經。第一樂句由兩個小節的旋律加上兩小節的鑼鼓經開始共由八個小節組成。歌曲的第一、二小節旋律采用了三度的跳進開始一開始就使歌曲具有一種跳躍的感覺。在旋律后穿插了兩個小節的川劇鑼鼓經隨后的第五、六小節為第一、二小節旋律的變化重復然后發展到第七、八小節樂句旋律歡快、流暢。在第一樂句后作者再次重復了兩個小節的川劇鑼鼓經更加彰顯了歌曲的音樂風格隨后展開了四個小節的第二樂句的旋律。旋律仍然圍繞主音“”展開節奏規整。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