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1.1.1 十幾減9 教案.docx
十幾減9教材第1、第2頁的內容。1.讓學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口算。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1.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2.理解“破十法”的思維過程。主題圖投影片,小棒。1.口算。9+2=9+4=9+8=9+7=9+5=9+6=9+3=9+9=2.談話導入,激發興趣。1.投影片展示主題圖。(1)看懂圖意,并指名讓學生說圖意。(小猴賣桃,總共有13個,另一只小猴買走9個,還剩多少個?)老師:還剩多少個桃?你是怎么想的?請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老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2)小組匯報。隨著學生的回答,投影片顯示“13-9=(個)”。2.學習計算方法。(1)出示“13-9=(個)”,13減9該怎樣計算呢?擺一擺,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看哪個同學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師巡視。(2)匯報。13-9=,你們是怎么想的?學生甲:先減去3個,再減去6個,最后還剩4個桃。學生乙:用“破十法”算。先用13中的10減9,等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來就是4,所以13-9=4,還剩4個桃。學生丙:想加算減,根據9+4=13,便知道13-9=4,所以還剩4個桃。當學生匯報完“破十法”后,老師應提問:還有誰跟他們的方法一樣?請到講臺上來擺一擺。剛才我們是先從10個桃中拿走9個,還剩1個,板書10-9=1,再把1個桃和3個桃合起來,是4個,板書1+3=4。老師追問:為什么把1和3相加呢?你喜歡哪種方法呢?1.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1題。現在我們用小棒來擺一擺,圈一圈,算一算。12-9=16-9=2.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用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15-9=17-9=學生獨立算完后,集體訂正。3.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3、第5題。現在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對。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課件顯示字謎圖。你能不能提出一個問題,請你的好朋友來回答?有16個同學要來猜字謎,已經來了9個同學,還差幾個同學沒有到?來猜字謎的有3個男生,6個女生,?課堂作業新設計1. 372. 683.第3題:112145189第5題:2583694710思維訓練僅列舉幾道題,供參考。(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料)還差幾個同學沒有到?16-9=7(個)已經來猜字謎的一共有多少人?3+6=9(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6-3=3(人)教材習題第2頁“想想做做”4. 1592107486教材通過創設小猴子賣桃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源。同時,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的作用,初步形成多樣化的口算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情感上和思維上的準備。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做了鋪墊,又為學習四則計算奠定了基礎。1.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老師首先用課件出示小猴子賣桃的情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感受其情境的基礎上,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學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會出現多種不同算法。在學生感悟十幾減9的不同算法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優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2.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先借助小棒和實物練習,再慢慢脫離圖片,自己在心里完成思考過程,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結果,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交流合作,學會選擇。在教學中,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學習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對別人的算法進行理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廣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4.呈現方式多樣,體現趣味性。本節課教學是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算式,我們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