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全教案.pdf
新學期的話教學目標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容。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3談話引起新的學習興趣。教學準備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2課件:恐龍動畫。教學過程1新學期的問候2對轉入的新生的關注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60人,分為12組,每組5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容。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容略)5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習植物、動物、聲音、水、信息方面的有關知識,鍛煉我們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過搜集的信息輔助我們更全面,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究。6播放恐龍動畫,激發學生新的學習興趣恐龍是大家最喜歡看的一種動物,然而現實生活中它卻早已不存在了,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學會科學的本領,我們也可以像科學家那樣去研究恐龍的有關秘密,有沒有信心把本學期科學學好?讓我們一同努力吧!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第1單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體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通過觀察多種綠色開花植物,能歸納概括出植物體的共同之處。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于與人交流,交流時語言清晰,表意準確。傾聽時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介紹。科學知識:1知道植物體一般都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構成的。教學重點:觀察的基礎上思維加工歸納出植物體共同的特征。教學難點: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教學用具:觀察記錄表、鳳仙花和其他植物圖片。學習用具:觀察記錄表一教學導入: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綠色能開花的成員!從參天大樹到碧綠小草,身體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呢?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王國,仔細地觀察一下,看看它們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二活動觀察植物的身體1教師出示鳳仙花,讓學生獨立觀察,出示一張沒有指出器官名稱的相應的植物圖片,讓每個學生邊看邊填寫。2室外觀察多種綠色開花植物。要求:觀察時先整體后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愛護植物。3室內匯報觀察后的結果。4概括。歸納:綠色開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種器官構成。5學生競賽:學生畫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圖,標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稱。6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小結:今天,通過觀察綠色開花植物,我們知道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種器官構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1植物的身體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學習資料查閱的方法,并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植物體各個器官的作用。2能設計實驗驗證資料內容的正確性。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于與人交流,交流時語言清晰,表意準確。傾聽時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介紹。2學會與同學合作,體會明確的分工可以提高學習效率。3不迷信資料內容,培養合理質疑、積極驗證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1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別有什么作用。教學重點:查閱資料的方法。教學難點:提煉資料。教學用具:課件。學習用具:各種課外書、資料卡。一復習導入:1體問: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2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根、莖、葉、花、果實、種子。3植物的各個器官有什么作用?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二活動了解植物的器官(一)查閱搜集資料的方法1你打算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2學生回答:實驗、觀察、請教別人、查書、看電視或報紙、上網等等。3教師小結: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試的方法,今天我們就采用其中的一種查閱書籍,收集資料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4怎樣查找呢?老師將其過程制成了錄像,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了解這個過程吧。5視頻播放,學生觀看。6提問:老師怎樣查閱資料的?7學生匯報:書的類別書名目錄文章段落摘抄。(二)制作資料卡1找到我們所需的資料后,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資料?2學生回答:將資料摘抄下來。3摘抄時我們要注意一些什么?(簡潔,篇幅較長的進行概括)4怎樣保管好我們的資料,能讓我們一目了然?我向同學們介紹一種方法制作資料卡。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5教師講解怎樣制作資料卡。(三)布置任務:查找資料,制作資料卡。1活動要求:全班分12個組,每兩個組負責一種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資料卡。2學生活動。3活動總結。(四)活動延伸思考:資料卡上的內容都正確嗎?我們能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嗎?下節課就這個問題我們再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根和莖的奧秘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觀察根的兩種不同形態類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描述。2實驗時懂得運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更有利于觀察。3培養學生制定、完善實驗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莖運輸水的實驗,并進行觀察記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探究植物奧秘的科學興趣。2認真的進行實驗,學會細致的觀察,促進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形成。科學知識4認識直根和須根。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長需要的水分。6知道植物的莖有輸送水分的作用。教學建議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用錐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組裝“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裝置。2分組:把芹菜或常見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裝有紅水的容器中。(以上準備需提前一天,保證課堂上有可供觀察的材料。)實驗器材:刀片、放大鏡。3一顆盆栽植物鳳仙花,提前12小時澆足水。學生準備:學生準備豆苗、蔥等植物的根。一教學導入小朋友,我這里有一截植物,你們猜猜是什么?這是我近段精心培養的芹菜寶寶,你們看它是什么顏色的,我呀,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粉紅女郎,你們知道綠綠的芹菜是如何變成粉紅女郎的嗎?為了弄清楚這個秘密,讓我們從觀察植物的根開始吧!二活動觀察植物的根1(出示示兩種不同植物,豆苗、蔥)老師這兒有兩種植物,請小朋友看看他的根。2學生仔細觀察:3提問:這些根的形態有什么不同?(認識直根和須根)三活動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嗎1我們認識了根的種類,你們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嗎?(學生猜測)2提出問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嗎?3設計實驗證明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實驗方案。5組裝實驗裝置。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6教師出示預先組裝的裝置,觀察結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樣運輸水1引發矛盾:根吸上來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內,根怎么沒脹大,水到哪去了?2學生猜測。3教師出示提前2個小時澆水的盆栽植物,觀察莖的截面有什么現象?4設計實驗:5交流、完善設計方案。6回家做實驗。7教師出示紅芹菜,指導學生觀察:(學會橫切、縱切)認識導管,明白植物莖能運輸水。五總結今天我們通過探究驗證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莖有運輸水份的作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3神奇的葉片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進行實驗探究植物與陽光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培養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學興趣。2讓學生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熏陶和引導,向科學家學習設計實驗的智慧,學習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科學知識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史。在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中,能堅持觀察和記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CAI課件、長勢基本一致的兩盆栽植物。一教學導入動物和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從哪里來?(學生回答)你們通過不同的途徑已經知道,可科學家們確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解開這個秘密,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段歷史。二學習科技史(接受式探究)1出示的課件講述海爾蒙的實驗。(接受式探究)分析: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來自哪里?結論: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一定是從雨水中獲得的2課件講述普里斯特利的實驗分析:小老鼠的生存與什么有關?結論: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污濁之氣,使空氣變新鮮,“污濁之氣”是二氧化碳(討論得出:查資料知道變新鮮的是氧氣,氧氣可使小老鼠生存。)3小結:從這兩個實驗中你學到了什么?從上述兩個實驗中學到了科學設計實驗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三活動1植物與陽光1過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2觀察樹木向陽面與背限面的長勢3提出猜測:植物生長可能與陽光有關?4設計實驗:選兩盆同樣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陽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觀察一周,每天測好高度,作好記載。5課后或回家做實驗,下周同一時間將植物帶來比較,交流。(教師出示事先準備的長勢基本一致的兩盆栽植物,按要求擺放在相應位置。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每天做好記錄。交待記錄注意事項。)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3神奇的葉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探究植物與陽光的關系,懂得植物的生活離不開陽光。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體內發揮的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史。2進一步培養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學興趣。3學會依據事實提出問題并進行合理猜想。4在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中,能堅持觀察和記錄。5懂得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義,珍愛那一片綠。科學知識1了解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2知道葉的蒸騰作用及意義。3了解植物在形態方面適應環境的趣味事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CAI課件、長勢基本一致的兩盆栽植物、卷尺、資料卡。課前準備:用一個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線把下面的袋口扎緊,把植物放在陽光下。一學教導入上周我們進行了植物與陽光實驗的探究,現在,我們看看探究的結果。二、植物與陽光實驗探究的結果。1交流:2實驗的結果與我們的猜測一致嗎?3課件補充:英根泰斯發現植物生長需要光的實驗。4學生了解光合作用這個過程需要什么,產物是什么。(見書第7頁倒數第二段)5討論: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動物和人類有什么意義?三活動:葉的蒸騰作用1回顧植物體內水的運行過程。2提問: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嗎?3指導設計實驗(課后觀察)4觀察教師課前的準備實驗,說說看到什么現象發生?并解釋?5借助課件認識葉的蒸騰作用及其意義:葉蒸發水分的作用叫蒸騰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葉的蒸騰作用散失,從而促進植物體內,水和養料的運輸。意義:降溫、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溶解在水中的養料的運輸。四布置作業: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單元復習課前進行交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第2單元多種多樣的動物1、動物的特征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通過資料查詢獲取動物有關特征的科學事實。2能從動物的身體結構與它的運動方式、生活環境方面來進行研究。3能將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并且能夠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活動中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體驗“不同的動物卻具有相同點,同是動物或同類動物卻又有不同點”的辯證的觀點。科學知識1知道動物的構造特征是與它的運動、生活環境相適應的。2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的課件。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動物的運動方式和身體結構方面的資料。一教學導入1請學生看單元頁思考:美麗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還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動物。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特點呢?2學生看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提問:你能用語言描述它們的特點么?3要對動物運動的特點有更多的了解,讓我們從下面的游戲開始吧!二活動1模仿動物的運動1、說一說,動物的運動各有什么特色?2、模仿動物的運動。要求:選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進行模仿。方法:每四大組,每組派一名代表,然后評比。3、思考:動物的運動方式和它們的身體結構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對動物運動方式與身體結構的關系稍作闡述。4將課前查的資料和大家進行交流,補充動物趣事的表格。三、活動2比較動物的生活環境1、學生觀看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的課件。要求:請說出它們各自生活環境,并比較其不同。2、交流動物的生活環境與身體結構的關系。以禽鳥類為例啟發學生將動物的生活環境與身體結構之間聯系起來分析,出示:鴨足、雞足、鷹足、鶴足,講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它們的足,從中發現規律。擴展至更多動物,請學生根據習性簡說它們的形態構造和特點。四、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的動物,通過游戲和看課件,了解到了動物的運動方式、生活環境是為了動物更好地生存。放學后,請同學們去搜集動物捕食方面的資料,下節課我們再進行交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1、動物的特征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通過資料查詢獲取動物有關特征的科學事實。2能從動物的身體結構與獲取食物的適應性方面來進行研究。3能將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并且能夠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活動中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體驗“不同的動物卻具有相同點,同是動物或同類動物卻又有不同點”的辯證的觀點。2能意識到動物器官對動物生存的重要意義。科學知識1知道動物的構造特征是與它的捕食方式相適應的。2認識動物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食物,動物要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這些食物作為能量。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齒的圖片的課件;分別寫有動物名稱的卡片、動物相應食物的卡片若干張。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動物捕食方面的資料。一導入前面我們研究了動物的身體結構與它的運動方式、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今天這節課來研究動物的食性。二活動3認識動物的食性1游戲:把一些寫著動物,植物名稱的卡片發給大家,看誰能更快地為卡片上的動物搜到食物。2交流:結合搜集的資料,向同學表達動物怎樣吃食的?引導學生找共同點:動物捕食器官的構造是與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3分類:閱讀指南車信箱,了解動物食性的分類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腐食動物4應用:課件出示動物中虎和植食動物兔子牙齒進行觀察,再一次證實動物捕食器官的構造是與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三拓展活動:愛護自己的牙齒。1觀察動物牙齒過渡到觀察自己的牙齒。2閱讀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齒。3強調牙齒衛生保健的重要性4使學生意識到身體各部分對動物生存的重要意義。四小結1知識小結: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構造特征與運動生活環境,捕食方式相適應的。2學習情況小結:活動出色的小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搜集資料較好,交流得好的小組:注:此教案是借鑒田老師的。2、水族的公民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運用多種感官和借助工具觀察、認識魚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并進行描述。2能通過實驗(或資料查詢)探究魚的身體結構是否與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意識到珍愛小生命。科學知識1認識常見的魚及魚類的外形特征。2認識到魚類的身體構造是與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3知道我國人民對魚類的觀察、認識和利用的有關知識。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搜集各種魚的生活習性和相應特點的資料(文字、圖片、影像等)并進行加工。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鯽魚、玻璃水槽、毛巾、紅墨水、滴瓶、注射器。一活動1觀察魚1觀察鯽魚,找外表特征。2觀看視頻,找魚類特征。3討論特征與水中生活的作用。魚鰭:游泳魚鰓:呼吸魚鱗:保護二活動2研究魚1再次觀察,自主提問。引出問題:鯽魚的嘴一張一合,是在喝水嗎?2討論實驗設計。3江報實驗設計方案。4交流、完善你們準備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要求:實驗的時候請把實驟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研究報告上。5進行實驗6匯報實驗發現7補充資料,加深理解,魚鰓可以過濾水中的氧氣。當水經過魚鰓時,水中的氧氣就滲入到了魚體內,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體外!三拓展部分:1欣賞金魚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拓展作業:搜集其其它水生動物的資料,制作資料卡片。3吃奶長大的動物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自主探究哺乳動物與哺乳方式相適應的器官特征。2能細致、敏銳地進行觀察,能結合自己的觀察提出問題,并據此開展更為深入地觀察。3能根據觀察記錄和搜集的資料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并據此判別其他動物是否為哺乳動物。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驗通過細心和深入觀察獲得發現所帶來的樂趣。2意識到哺乳動物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科學知識1認識常見的哺乳動物及它們的共同特征。2認識到乳頭是與哺乳方式相適應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2搜集更多的凸顯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資料、情境圖片制成課件。學生準備:課前分組查閱關于哺乳動物的資料。一談話導入:1同學們,你們了解兔子嗎?誰來說說?2兔子是否吃奶長大?二活動1觀察兔子1為了解決兔子是否吃奶長大這個問題,老師將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帶進了課堂,讓我們來觀察吧。提出觀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靜,邊觀察邊記錄,觀察兩個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頭和吃奶的過程。2觀察后的情況交流。3歸納:兔子是由兔媽媽生下來,吃兔媽媽的奶長大的動物。4還有那些動物也具有兔子這樣的特點呢?(學生看課件)5歸納特征并建立哺乳動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貓這樣由兔媽媽生下來,吃兔媽媽的奶長大的動物,我們叫它哺乳動物。:三活動2、哪些是哺乳動物1下面的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為什么?(學生根據資料回答)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鍔魚海豚2、找生活中的哺乳動物?并說理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4、飛翔的精靈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針對飛翔的動物提出問題并通過觀察、實驗、搜集資料等方法解決問題。2通過對比觀察,能發現鴿子、蜻蜓、蝙蝠等飛行動物翅膀的特點。3能設計實驗探究鳥類羽毛的奧秘,能搜集有關鳥類形態結構特點的資料證實它們更擅于空中飛翔。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驗自主求證過程中的樂趣,增強自信心。2意識到證據充分才有說服力。科學知識1知道翅膀是動物飛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2知道羽毛是鳥類特有的,知道羽軸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種類。3認識到鳥類除翅膀外,還有許多適于空中飛翔的特點。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鴿子(活體實物)、張開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標本、鴿子的羽毛和骨骼。2學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鏡、剪刀等工具。學生準備:課前搜集鳥的適合飛行的形態特征的資料并做成資料卡片。一教學導入:前面,我們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來研究天上飛的。(板書:飛翔的精靈)討論:什么動物可以稱為“飛翔的精靈”?二活動1觀察翅膀1(出示鴿子、張開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標本。)觀察鴿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點。討論交流后教師小結:鴿子翅膀:面積大,正羽形成結構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絨羽。蜻蜓翅膀:狹長,膜質,前后翅長短相等,體表沒有羽毛。蝙蝠翅膀:由連前肢,后肢,尾部之間的皮膜構成的,體表也沒有羽毛。2閱讀指南車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3研究鴿子的羽毛學生設計實驗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羽毛問題。教師發放器材和羽毛,學生研究。匯報、交流后教師小結。三、活動2搜集鳥的適合飛行的形態特征的資料1、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鳥類形態結構特點的資料。2、課堂上學生進行信息交流。3、教師在交流中適時出示鴿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補充、豐富學生的證據。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四、總結動物的飛翔,離不開與它運動方式相適應的身體構造。5、珍稀動物的保護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引下自主查閱書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關于珍稀動物及已有保護措施的資料。2在交流時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簡潔、明了地表述,能認真傾聽、客觀評議。3能應用搜集的資料制作簡報并進行動物保護的宣傳。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活動中反思人類的過錯,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2愿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科學知識1初步了解我國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動物的名稱及特點。2初步了解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指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并分組分派任務,教師亦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資料的準備。2張貼學生簡報的展板。學生準備:以組為單位,圍繞同一個主題既分工又合作進行資料搜集。一教學導入今天我們這節課讓我們來開一個交流會,了解珍稀動物的保護。二活動1搜集珍稀動物的資料1初步了解我國瀕臨變絕或已經滅絕動物的名稱及特點。2討論動物減少的后果3學生認識到人類應該與動物和諧相處三活動2保護動物1了解保護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狩獵2閱讀指南車信箱: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沒川縣境內,是保護大熊貓的。我國于2000年開始全面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3制作保護動物的簡報。4張貼簡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第3單元聲音1辨聽聲音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不同的聲音分類,提出與聲音有關的問題。2通過辨聽聲音的有關活動,獲取提出聲音與物體相關的假設的事實。3觀察并簡單的區分聲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樂于與人交流,體驗不同聲音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2.認識聲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時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聲音秘密的動機。科學知識1、讓學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調”的概念2、認識聲音的多樣性。教學準備大小不同的鑼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樂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聲的其它物品。一教學導入歌聲、琴聲、雷聲、機器聲有的讓人心曠神怡,有的令人心煩意亂。聲音世界豐富多彩!聲音世界奧秘無窮!聲音我們都很熟悉,可是我們都知道聲間產生的奧秘嗎?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聲音王國,交流我們聽到過的聲音,分辨這些聲音差異,找出發出聲音的對象。二分辨聲音1學生傾聽不同大小的鑼聲,高低不同的鼓聲和鑼聲,同一強琴彈奏出結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們從聽覺上感性的了解聲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間的差異。2讓部分學生想出辦法讓樂器發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聲音。注意要求先讓學生對比同一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再對比不同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要求將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記錄表。大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高低3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同一物體會發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聲音。(建構“音量”、“音調”概念。)4用其他物體發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分辨。三猜一猜發聲物體的名稱我們來做一個猜聲游戲,先展示放在講臺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學生背向講臺,教師分別敲擊講臺上的物品讓其發怕同學們猜發聲的物品的名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觀察發聲物體的實驗;2能通過對不同的發聲物體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2能將觀察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能對結果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3、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中圖片的提示,小組合作制作小樂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協作制作小樂器;2愿意把本組探究方法與結果其他組交流;3了解我國編鐘的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科學知識1能發現物體在發聲時和不發聲時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體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小口空瓶或飲料瓶、水、水槽、幻燈機。學生準備:鑼、鼓、音叉、皮筋、鋼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一教學導入今天老師為每一小組帶來了一件禮物,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猜猜是什么東西?猜對了才準睜開眼喲,(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說明大家對鼓聲很熟悉,除小鼓聲,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大家熟悉的聲音。今天,就讓我們做一系列的實驗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二使物體發聲1、要研究聲音,就得制造聲音,把老師給你們的小鼓拿上來,就鼓和你們身邊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讓它發出聲音,并觀察發聲時有什么現象?2、交流:你讓什么發聲了,看到了什么現象?3、猜測:這些物體發聲了,我們也看到了它們都動了,你認為聲音的產生可能與什么有關?三觀察發聲的物體1同學們都說聲音的產生與動有關,讓橡筋發聲,看看它是不是在動?如果動,仔細觀察,它的動有什么特點?2橡筋發聲了,它動了,它的動我們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體發聲時現象不十分明顯,如我們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辦法讓他們發聲時的現象體現得更明顯,讓我們觀察得更清楚一些。3小組討論,交流后完善方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4學生動手探究。5匯報、交流。6歸納小結:固體振動產生聲音。四探究液體、氣體發聲1教師演示液體發聲實驗:聽到什么,看到什么,說明了什么。2氣體發聲實驗。五歸納概括物體振動產生聲音。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第二課時科學探究1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中圖片的提示,小組合作制作小樂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協作制作小樂器。3了解我國編鐘的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科學知識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課件。學生準備:皮筋、紙巾盒、空盒子(或鉛筆盒)、水、水杯若干個、小口空瓶或飲料瓶、吸管、圖釘等。(課前布置學生帶好相應的東西)一復習導入1思考: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古人利用聲音產生的原因制作了許多樂器。二指南車信箱:科技史閱讀材料編鐘1了解編鐘: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課件,向學生介紹。2讓學生說一說鐘聲是怎樣產生的?想一想,怎樣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鐘聲?三活動自制小樂器。1準備:在制作小樂器前,將全班學生分成9個實驗小組,每組為一個樂隊。按所做內容命名。2設計:請學生說說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樣的小樂器;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做一個簡單的小樂器;引導學生確定初步的制作計劃。3制作修改:制作小樂器;交流介紹各自制作的小樂器,對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4展示評價:開一個自制樂器演奏會,讓每小組派代表用自制樂器在班上獨奏,然后各小組合奏,其他同學評價。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依據已有的經驗和觀察事實,對聲音可以通過哪些物體傳播作出猜想與假設。2通過探究聲音傳播的活動,發現空氣、水、一些固體都能傳播聲音,培養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把自己對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理解與同學交流分享。科學知識了解聲音是通過空氣、水及周圍的一些固體傳播的。教學準備:水、水槽、音樂賀卡或小收音機、玻璃鐘罩、鬧鐘、兩用氣筒等。一導入我們聽到過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通過什么途徑傳入我們耳朵的呢?二活動1聲音能在哪些物體中傳播。1依據生活中的現象,你認為聲音可以通過哪些物體傳播?2學生猜想:聲音可以通過固體、氣體、液體物體傳播。3對每類猜想進行實驗設計:匯報、交流、完善。4學生進行實驗。具體每類實驗可以分別按以下探究方式進行。(1)固體:范例引領(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實驗場景圖:桌面和空氣傳聲情況的對比實驗作為范例)選定探究材料按小組制定實驗計劃小組合作實驗小組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物體中傳播)全班交流實驗方法和結果歸納總結出: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2)水或液體:第一個過程:教師出示材料直觀啟發學生(石子、鈴鐺、水、水槽等)學生討論實驗計劃發放實驗材料實驗匯報交流得出初步實驗。第二個過程:教師出示音樂賀卡(或收音機)和塑料袋提出探究問題假設師生共同制訂對比實驗計劃(音樂賀卡在水中和空氣中傳出的聲音對比)師生合作完成演示實驗學生解釋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3)空氣:提出探究問題假設教師出示實驗材料師生共同制訂對比實驗計劃(對比玻璃罩中的鬧鐘在抽氣前后抽氣后傳出的鈴聲)師生合作完成演示實驗學生解釋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三小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聽診器的發明”科技史的學習,學習科學家客觀嚴密、求真唯實的科學科學精神。2通過制作聽診器的活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動手制作的能力,激發學生課后探究不同物體傳播聲音本領的興趣。教學準備:漏斗、膠管每組一套。一導入我們知道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有人利用聲音傳播的知識制作了能聽到人體內聲音的聽診器。二閱讀聽診器的知識1學生閱讀。2教師講解:1816年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了聽診器3學生談體會,培養細心觀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實等科學精神。三制作聽診器1我們也學學林奈克制作一個聽診器。材料:漏斗、膠管2用膠管試聽心跳聲音。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膠管做成聽診器。4用制作的聽診器聽自己(或他人)的心跳。5交流問題:心跳聲音是怎樣傳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我們制作的聽診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4控制聲音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通過控制聲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聲音方面的想法。2嘗試用辯證的觀點分析聲音的控制(放大和減小)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環保的意識,認識保護聽覺的重要性。2感悟到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聯。科學知識1知道聲音可以被控制。2能夠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教學準備自制弦樂器、音叉及共鳴箱、減少噪聲標識的圖片或實物或減少噪音危害的錄像或投影等、耳朵結構掛圖。課前搜集的各種減少噪聲的資料。一談話導入聲音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信息美妙的聲音讓人感到舒服,而有些聲音卻讓我們感到煩躁不安,有些聲音我們要使它變大,有些聲音我們要盡可能使它減弱,那么我們怎樣來控制聲音呢?二活動1使聽到的聲音變大1、哪些情況下,我們要使聽到的聲音變大?2、帶著問題閱讀教材34頁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場景圖,啟發學生尋找放大音量的主要辦法:與聲源、傳播途徑、傳播距離、人耳處等因素有關。3、交流方法:學生交流使聽到的聲音變大的設想和辦法。4、親身體驗: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用對比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想。5、總結提升;交流活動中的發現,教師幫助學生總結使聲音變大的方法。三閱讀材料:噪聲1閱讀2哪些聲音是噪聲,噪聲有哪些危害,控制噪聲的意義。3激發學生產生自覺保護聲音環境的動機。四活動2控制噪聲1教材35頁的5幅圖中,用到了哪些辦法來減少噪聲?2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3學生交流分析結果4師生共同歸歸納減少噪聲的途徑或方法5查閱資料,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辦法減少噪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4控制聲音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通過比賽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小組之間的合作意識。科學知識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2保護聽力的知識。教學準備:師生準備隔音比賽的材料:鞋盒、棉衣、廢紙、毛巾、保溫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鬧鐘或音樂賀卡等。一復習導入哪些聲音是噪聲?生活中有哪些辦法減少噪聲?對于噪聲,我們進行一次阻隔噪聲的比賽。二隔音比賽1怎樣使用鬧鐘傳出來的聲音更小?用什么材料?2明確比賽要求:制定評價標準制定初步隔音方案:(用什么材料,怎樣組裝)制定實驗方案:(展示、介紹各小組的設計方案)3教師提供實驗材料4學生分組實驗:三拓展活動:保護聽覺1課前搜集損傷聽覺的資料。2課堂上交流。3做保護聽覺的游戲。4教師小結:保護聽覺的方法:(1)避免各種噪聲。(2)預防耳道感染。(3)避免耳周高氣壓的影響。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單元信息的傳遞1信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搜集有關信息傳遞史的資料。2能夠制作資料卡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科學知識1了解信息的作用。2知道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教學準備課件、與信息傳遞方式有關的書籍、空白資料卡。一教學導入:1談話:人生活在社會中,需要與外界溝通,互相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意思。2課件中出示生活中幾種常見的信息傳遞方式的圖片,提問:圖片中是怎樣傳遞信息的。3我們還不知道哪些傳遞信息的方式?讓我們通過搜集資料來了解吧!二活動1搜集信息傳遞史的資料1學生搜集資料:教師分發給每組相應書籍,讓每組學生查找,信息傳遞方式。2進行資料的匯報:你們組都搜集了哪些資料?3,交流:這么多傳遞信息的方式,你能對它進行簡單的分類吧?4課后完善:除了剛才大家搜集到的這幾類方式,還有一些我們沒有找到,請同學們回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搜集。(在課堂上沒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體的由老師作詳細交待,提供相關網絡或書籍名)5指導制作資料卡:教師出示空白資料卡,指出資料卡內容要點應突出此種傳遞方式存在的時間,具體操作方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起的作用。具備條件最好配以圖片。6布置任務:組內分工,對各類信息傳遞方式的資料進行補充并制成資料卡。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1信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制作資料卡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2體驗一些殘疾人的不便,并能關心、幫助他們。科學知識1知道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學生準備資料卡、耳塞、布條。一教學導入:課前,我們讓大家制作信息傳遞的資料卡,現在,讓我們進行交流交流。二活動2制作信息傳遞的資料卡1將搜集資料制成的資料卡出示出來。2展示評價: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釆用全班交流與小組交流相結合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有展示交流的機會。3交流討論: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將各種方式按照年代排列順序分析,討論資料卡呈現的信息傳遞的方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優點和缺陷,發現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4討論:信息傳遞的歷史可分為哪幾大階段。5閱讀指南車信箱:指導學生用指南車信箱中的內容對學生的劃分結果進行規范。三拓展活動,隔絕信息1過渡:同學們表現很好,我想獎勵你們,讓我們來玩個游戲吧。(分組做塞耳朵、捉迷藏的游戲)2討論:游戲中你有什么體會?3可見聽覺、視覺上的信息對我們很重要,而有一些人盲人、聾啞人他們都無法接收外界這方面的信息,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書信和標志牌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會用簡單的方法書寫密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愿意在寫密信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科學知識1知道一些常見的化學變化。教學準備課件、寫密信的材料。一教學導入1課件出示簡單的傳遞信息的視頻。(一段是遠古人類用語言交流而成功狩獵的視頻;另一段是古時候快馬加鞭送軍情的視頻。)2能說說這兩幅場景中傳遞信息的情形嗎?3你能說出他們傳遞信息方法各自的優劣嗎?4教師小結:很久以前,人們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結繩記事的簡單方式傳遞信息。這些簡單的方式容量小,傳遞距離短而且不能長期保存,而書信可將信息傳遞的范圍更大,信息傳遞的量更多,信息傳遞的距離更遠。二活動1寫密信1過渡:教師提問:假若視頻中送信員攜帶的軍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2古人很聰明,他們發明了一個好方法寫密信(課件出示古人寫密信的過程)3你們想不想也學古人的方法,在課堂上來寫寫密信?4學生領取材料進行活動。(以小組為單位)5活動基本完成時,教師問:我們的活動有趣嗎,此時你最想弄明白什么?6教師簡單講解寫密信的原理。7小結:從寫密信的活動中,我們知道這種方式可以用文字傳遞信息,而且信息的內容可以保密。三指南車信箱1閱讀。2了解用明凡寫密信的方法。四搜集資料1過渡:其實,古人很聰明,除了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還有很多其他寫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嗎?2布置任務,課后搜集資料并交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書信和標志牌第二課時活動認識常見的標志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設計并制作標志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愿意在制作標志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2樂于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科學知識1知道常見標志牌的含義。教學準備課件:各種標志牌、要用標志牌的幾處場景。一認識常見的標志1這節課我們學習標志牌,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播放有各種標志牌的錄像)2提問:你見到了幾個標志牌?3每個標志牌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課件打出剛才所看到的標志牌)你都明白嗎?(由學生一一講解出每個標志牌代表的信息,不完善的地方教師補充)二標志牌的特點1出示禁止煙火、禁止吸煙兩個標志牌提問:這兩個標志牌有何不同?2通過比較,總結標志牌的特點:簡潔、醒目、美觀。并體會顏色傳遞的信息。三設計標志牌1看課件:要用標志牌的幾處場景。想想應該用什么標志牌。2你能否為學校當中的小草設計一個標志牌。3討論設計方案:設計時你應該注意什么,你準備用什么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