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pdf
湘版四下科學教學工作計劃密山逸夫小學仵宗艷一、基本情況:本學期我繼續任四學年的科學教師。有七個教學班,四百二十多個學生。從上學期的情況來看,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科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喜愛。我對學生現況分析如下:愛上科學課,特別是實驗課,不僅愛上,還能積極參與準備,在課堂上能做到先動腦再動手,進行充分、切合實際的預設;愛提問題,通過這一年來的學習,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經常會在下課鈴響后還被學生困在其中問來問去,這是一個好現象,我用心的呵護并鼓勵他們課下通過實踐和閱讀去探究;愛讀科普類書籍,我要求在假期要讀2本科普讀物,學生有的購買,有的是從圖書館借閱,熱情高漲。當然也有不足,學生對長期觀察的內容不能堅持長久,每次布置這樣的作業,有的班級能達到半數,而有的班級也就幾個。這學期要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進行改善;還有二、六、七三個班級學生平時愛說話,這個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本冊教材在學生原有的觀察能力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的能力。在學生已經掌握的利用資料卡整理觀察信息的基礎上,繼續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折線圖、條形圖等方法整理信息。并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數據,從數據中獲取有用信息。重點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本學期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能以問題作為驅動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3、能夠在觀察實驗中搜集數據,實驗后整理信息驗證猜想是否正確。4、能夠持續較長時間的觀察活動,會用畫圖的方法記錄觀察內容,學會使用測力計。5、能讀懂制作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制作。6、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會整理觀察實驗中獲得的數據。7、能應用曲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并從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8、能夠借助數據準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善于陳述自己觀點的同時,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吸取其中的正確部分,并能認識到這是有效的學習策略。9、在分析數據的活動中能夠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評價,能客觀地分析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帶來的好處與負面影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珍愛生命、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2、能夠準確的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準確描述游戲活動中的感受,愿意合作與交流。3、愿意參與有關科學問題的研究和討論,能夠把知識應用于生活。科學知識:1、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發現植物生長變化規律。了解植物的繁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2、知道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3、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4、建立物質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同時滲透物質守恒的原理。三、教材分析:本冊教材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生命世界”、“物質世界”開展探究活動。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與雄”、“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六個主題單元,共設計了個活動。每個單元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根據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安排教學內容,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發現植物生長變化規律。第二單元“翩翩雌與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條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對于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為主。第三單元“位置與運動”:通過觀察、描述、游戲、實驗、測量、統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發現: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第四單元“力與運動”:首先通過游戲、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無處不在;然后通過試驗、游戲、測量、統計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第五單元“物質的變化”: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然后指導學生認識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滲透化學變化的概念;最后,綜合前面所學進行應用,同時滲透物質守恒的原理。第六單元“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回顧本學期整理資料的活動,歸納總結整理資料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后繼的探究活動中繼續應用這些方法整理信息。四、教學措施:1、采用發現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想結合。對于“生命世界”的探究,教材將認知目標從四年級上冊了解“多樣的生物”提升到認識“生命的共同特征”。技能目標從搜集信息拓展到整理信息。教材采用發現式探究方式指導學生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同時結合接受式探究的方式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搜集資料等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不同方式。2、充分發揮科技史的作用。科技史是本套教材的凸現特點,本冊教材有效的利用科技史資料充分發揮科技史的作用,達到激發興趣、增長知識、增加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同時激勵學生開展主動接受式探究的興趣。3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圖片,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圖片的激趣作用。如:辣椒生長過程圖片激勵學生繼續種植辣椒,使其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花結果。圖片的指導作用。如:利用扦插柳枝的過程和方法圖,指導學生學會扦插,用扦插的方法種植植物。、圖片提供豐富的研究內容。如:利用出租車的運動情況圖,引領學生學會如何描述運動。4、在學生原有的觀察能力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的能力。引導學生用語言或圖片準確的描述活動中的觀察、體驗,并且學會用折線圖、條形圖整理觀察、體驗中所獲得的數據。5、重視科學技術與人類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但是如果濫用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對克隆技術的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討論等活動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的關系。五、教學進度安排:第一周(3、33、7)總結上學期的優秀學生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初步了解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學習播撒希望的種子。第二周(3、103、14)播撒希望的種子;小苗快快長。第三周(3、173、21)它在哪里。第四周(3、243、28)誰在運動;誰運動的更快。第五周(3、314、4)它是怎樣運動的;“位置與運動”單元小結與評價,小苗快快長整理數據繪畫統計圖。第六周(4、74、11)無處不在的力;彈簧和橡皮筋。第七周(4、144、18)彈簧和橡皮筋;蘋果落地的秘密。第八周(4、214、25)蘋果落地的秘密;巧推棋子。第九周(4、285、2)“力與運動”單元小結與評價,期末測試第十周(5、55、9)“變”來“變”去的鹽第十一周(5、125、16)失去光澤的銅鏡第十二周(5、195、23)燃燒的蠟燭;“物質的變化”單元小結與評價,第十三周(5、265、30)開花結果;植物種植記錄展示會;花開花落為哪般。第十四周(6、26、6)無心插柳柳成蔭翩翩雌與雄第十五周(6、96、14)科技發展話克隆我們怎樣整理信息第十六周(6、166、21)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第十七周(6、236、27)復習第十八周(6、287、1)期末考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