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2.4 蠶變了新模樣(教案).doc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下2.4蠶變了新模樣教案課題蠶變了新模樣單元二單元學科科學年級三年級學情分析對于沒有養過蠶的學生,在觀察蠶吐絲結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新的發現,需要和同學交流,也有很多問題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例如,蠶為什么要結繭把自己包起來,繭里面的蠶變成什么樣子了?學生帶著問題觀察蠶蛹的生命特征,比較蠶蛹和蠶的幼蟲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發育出來的,這些學習活動對認識蠶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 蠶蛹是由蠶的幼蟲發育來的,是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2. 蠶蛹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外部特征與幼蟲區別很大。3. 蠶繭具有保護蠶蛹的作用。 科學探究目標1. 能基于課前觀察,概括蠶吐絲結繭的過程,并與同學交流。2. 能夠根據觀察獲得的信息,推測蠶繭中有蛹,及蠶蛹身體可能發生的變化。3. 會用比較的方法研究蠶蛹與幼蟲的相同與不同,建議兩者之間的關系。4. 能用畫圖的方法記錄蠶蛹的外部形態特征。科學態度目標1. 能堅持長期觀察,及時記錄蠶吐絲結繭的過程。2. 對蠶的生長變化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3. 真實記錄并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4. 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重點觀察蠶吐絲結繭的過程,描述蠶繭的特征。觀察蠶繭中的蠶蛹,比較蠶蛹與蠶的幼蟲的相同和不同。難點思考蠶蛹對蠶起到什么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 新課聚焦(出示蠶吐絲結繭圖片)提問:蠶為什么要做個繭把自己包裹起來呢?繭里的蠶變成什么樣子了?它們還活著嗎?我們怎么知道?聚焦:聚焦:蠶繭是怎樣形成的?蠶繭中的蠶蛹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教師點撥:蠶繭的形成:蠶吐絲了,許多蠶的幼蟲都被蠶絲包裹了起來,形成了蠶繭。蠶繭的樣子:拿著蠶繭搖一搖,放在耳邊會聽見聲音,還能感覺到里面有東西在動。對著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見蠶繭里有一個紡錘形的影子。我們用剪刀小心地把蠶繭剪開,會看到繭內有一個體型短粗的深褐色的東西,它與蠶的身體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就是蠶寶寶變成的蛹。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蠶的新模樣,(板書課題:蠶變了新模樣)學生猜測,交流回答學生猜測在這個環節中,既讓學生充分交流了蠶吐絲結繭的過程,又通過猜測繭中蠶的身體的變化而引出課題。學生在這個環節中既對之前蠶的形態作了一些概括,又為本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引發觀察興趣。2. 科學探索探索一:描述我們觀察到的蠶吐絲結繭的過程并交流。播放視頻溫故知新:觀察蠶的吐絲結繭猜測蠶寶寶在蠶繭里面有什么變化,首先應對蠶繭進行細致觀察,看能否發現一些有價值的線索,我們該如何觀察蠶繭呢?觀察準備:熟蠶、硬紙板搭的格子房。觀察方法:重點觀察蠶的行為及絲的特點。觀察分析:圖1是即將5齡蠶,這時的蠶身體縮短,發黃而透明;圖2是蠶依托用紙做的格子房吐絲的全景圖;圖3是蠶吐絲的樣子,此時蠶體頭胸昂起,口吐絲縷,頭部來回擺動尋找可以固定蠶絲的地方;圖4是蠶已經用蠶絲將自己包裹起來的樣子,這時的蠶絲尚少,可以看到蠶的身體已經開始變黃變干。蠶吐絲結繭時,它的頭總是時而抬高,時而垂下,并不停地來回擺動,將自己的身體包裹在里面;圖5是一個蠶已經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蠶繭。觀察記錄:蠶在吐絲的時候,頭部以S形或8字形方式擺動進行吐絲。蠶在吐絲前后的變化:(1)吐絲前,蠶食欲下降,軀體發黃發亮,變透明。(2)吐絲時,身體運動,頭來回晃動。(3)吐絲后,蠶身體變小,潛伏在繭內。觀察結果:熟蠶吐絲結繭需要經歷結制繭網、結制繭衣、結制繭層、結制蛹襯四個過程。探索二:觀察蠶繭中的蠶蛹。1.觀察蠶繭(1)形狀:橢圓形(2)大小不同,長約34cm,寬約2cm。(3)顏色:白色、黃色等。(4)將蠶繭用熱水浸泡,可以將蠶繭剝開。一只蠶所得到的蠶絲長度一般為1000米左右。2.觀察蠶蛹(1)從蠶繭中取出蠶蛹。將蠶繭傾斜豎起,讓蠶蛹靠近下端。然后用剪刀或刀片從上端剖開一個細口子即可。播放視頻觀察蠶繭中的蠶蛹(2)蠶蛹的結構等觀察發現。蠶蛹一般情況下不動,收到外界刺激時,蠶蛹的體節會輕微彎曲。蠶蛹的頭部長出了觸角,胸部長出了翅膀。提問:推測:蛹還會變化嗎?它會變成什么模樣呢?點撥:蛹還會變化,因為它發育出了兩對翅膀,之后會變成蠶蛾。在剪開的蠶繭里發現了一層蛻下來的皮,它是蠶吐完絲化成蠶蛹之前蛻下的第5次皮。蠶一生共蛻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觀察記錄總結:觀看視頻我們可以從蠶繭的大小、形狀、顏色、質量等方面進行研究。準備材料并觀察蠶的行為和絲的特點,并記錄數據。記錄觀察數據觀看視頻并按照操作步驟完成蠶蛹的取出。還會變化。通過觀察描述我們看到的蠶吐絲結繭的過程。在上節課最后階段,我們一起觀看了蠶吐絲結繭的過程,這節課通過觀看視頻對蠶吐絲結繭的過程溫故知新。這個環節引導學生觀察蠶繭和蠶蛹,還可以與蠶的幼蟲階段對比觀察,發現蠶繭和蠶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觀察過程中感受蠶繭和蠶蛹對蠶的生長發育的作用。3. 交流研討研討一:蠶蛹與蠶的幼蟲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相同點:都有頭、胸、腹三部分,都有體節、氣門等。不同點:蠶蛹與幼蟲比較,蠶蛹的身體縮短了,顏色由青白色變成深褐色,身上的體節減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長出了復眼,出現了盾片,已有翅的雛形。探索二:蠶蛹還會變化嗎?它有可能變成什么樣子?點撥:會變化的,會變成蠶蛾。探索三:蠶繭對蠶起到什么作用?蠶蛹是蠶的幼蟲階段和成蟲階段的過渡,既保留有幼蟲時期的特點,又有成蟲時期的特點。蠶蛹是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另一種形態。蠶蛹一般情況下不會動,沒有反抗能力,如果不用繭把自己包裹住,會被鳥類等動物吃掉,或者被雨淋死。所以蠶蛹把自己包裹住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蠶繭包裹著蠶蛹,對蛹起到了保護作用。學生根據實驗觀察,交流討論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學生交流討論保護作用通過對比觀察,發現蠶的幼蟲和蠶蛹有哪些外形特征。通過交流研討,認識到蠶蛹還會發生變化。通過交流研討,了解蠶繭對蠶的作用。4.科學拓展你們見過這些動物的蛹嗎?它們可能是什么樣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一生中也會經歷蛹的階段?除了蠶,還有很多動物的一生也會經過蛹的階段,如蒼蠅、蜜蜂、蟬和蝴蝶等。但是不同的蛹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蝴蝶的蛹一般是幼蟲在植物葉子背面隱藏的地方用幾條絲將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無繭。蚊子的蛹與其他昆蟲的蛹不同,它可以跟幼蟲一樣活動。展示蒼蠅、蜜蜂、蟬、螞蟻的蛹的圖片。播放視頻認識了解蛹學生可介紹自己知道蛹。觀看視頻本環節拓展一些其他昆蟲的蛹,讓學生對完全變態昆蟲的蛹期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并引出下一課,引導學生對蛹的下一個形態產生極大的觀察興趣。作業布置完成同步練習題課后作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蛹是蠶生長發育過程的另一個形態,蛹的外形和幼蟲區別很大。蛹被繭包裹,繭能起到保護蛹的作用。經歷對蠶蛹和蠶繭的觀察、描述過程,用畫圖、文字記錄觀察結果并交流和簡單的推測、驗證的過程。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板書2.4 蠶變了新模樣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進行探究“蠶變了新模樣”活動。在活動之前我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蠶寶寶把自己裹在蠶繭里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學生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見,然后通過觀察蠶吐絲結繭的過程,發現蠶寶寶變成了蠶蛹,再組織學生對蠶蛹進行細致地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在觀察蠶蛹變化的過程時,注意對蠶寶寶和蠶蛹的比較,發現蠶蛹的身體特點。另一個問題是對蠶變成蛹以后,還會不會變成其他形態做出猜想。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當學生對蠶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來進行第三個活動,對蠶繭的觀察。在這一活動中,我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對蠶繭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觀察,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第二步是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拉蠶絲活動。隨后,我對畫蠶蛹的方法做了適當的指導。在三個活動完成以后,再對所學知識作以適當拓展。教學反思
- 關 鍵 詞:
- 蠶變了新模樣(教案) 蠶變了新模樣教案 蠶變了新模樣教學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