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六三制)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1《影子》教案.doc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下1.1影子教案課題影子單元二單元學科科學年級三年級教材分析影子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太陽與影子單元的第一課時。教科書創設了“在陽光下或燈光下,我們一般會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情境,提示本節課的探究活動和影子有關,“陽光或燈光下”,將影子的形成和光聯系在一起,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作鋪墊。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教科書指出了本課探究活動所需的典型材料:手電筒、橡皮、細繩、白紙等,引導學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動由三部分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陽光下樹影、燈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學生為另一位學生畫影子,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喚醒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思考影子形成的條件。“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教科書呈現了3位學生探究物體影子形成條件的實驗場景圖,結合“思維導航”,指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條件。“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教科書呈現了改變手電筒的高度和方向、改變手的位置和形狀,使物體影子發生變化的兩幅圖,引導學生通過簡單實驗,探究物體影子發生變化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動,教科書以問題“觀察生活中影子對我們有什么影響。”為導向,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對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與認識。影子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教材從學生生活入手找影子;通過實驗,結合思維導航,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思考。學情分析影子是常見的生活現象,三年級學生對它比較熟悉,探究興趣濃厚,但對影子形成的原因尚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所以本活動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從身邊的自然現象中發現現象,并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影子的形成條件,從而獲得科學結論。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引導下,能通過實驗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2.通過實驗探究使物體影子發生變化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影子產生的條件表現出探究興趣。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重點了解蠶一生生長發育的條件和過程。難點整理關于蠶的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資料。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1. 新課導入一、謎語導入1.PPT 3 出示 “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朋友,常伴你左右。”(影子)2.談一談對“影子”的認識。板書課題影子。(劉老師工作室制作)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影子的認識,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提示學生提前準備研究材料,便于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2. 科學探索活動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1.你觀察過哪些事物的影子?學生自由發言。2.PPT 4 出示展示教科書中的圖片,圖中的景象是哪些事物的影子,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影子。3.PPT 7 出示你能畫出哪些事物的影子?動手畫一畫,組內分享交流。4.PPT 8 出示得出結論:影子無處不在。活動二: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1.制造影子(1)PPT 9 出示提出問題:影子無處不在,你能不能利用以上材料制造出影子嗎?(2)思考,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3)交流實驗現象學。2.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1)思維導航:關閉手電筒,白紙上還會有影子嗎?拿走橡皮,白紙上還會有影子嗎?(2)學生動手實驗:依次移開橡皮、手電筒,觀察現象。(3)組內交流討論實驗結果,思考影子形成的條件。(4)PPT 12 出示小結:當光照射不透明的物體時,會產生影子。活動三: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生改變?1. PPT 13 出示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生改變。學生交流并實驗。2.你還有其他方法使鉛筆的影子發生變化嗎?學生交流并實驗。3. PPT 14 出示小結:改變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變物體的形狀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發生變化。4. PPT 15 出示利用手電筒,玩手影游戲,教師進行演示,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做出手影。學生兩人一組模仿手影操作,交流發現與體會。播放視頻各種各樣的手影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喚醒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思考影子形成的條件,為接下來的探究做好準備。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探究物體影子形成的條件。思維導航目的是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由淺入深的、有層次的進行探究,進而總結出影子形成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簡單實驗,探究讓物體影子發生變化的方法。3. 拓展活動1. PPT 17 出示提出活動指向:觀察生活中影子對我們有什么影響。2.觀察生活中的影子,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影子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與影子有關的現象,思考影子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業布置完成同步練習題課后作業板書1.1影子板書設計
- 關 鍵 詞:
- 影子 青島 六三制 三年級 下冊 科學 教學 設計 1.1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