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匯總.doc
新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單元知識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種子發芽1. 種番茄:番茄喜歡生長在溫暖且有點潮濕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陽光。60100天可以成熟。適合在春季栽種,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種植。番茄種子一般不容易發芽,要提前做好栽種試驗和溫水浸種處理。2.番茄種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黃色,表面粗糙。3.黃瓜種子外形特征:橄欖形,乳白色,表面平整。4.栽種記錄要記哪些內容?日期、高度、形態的變化等。5.蠶豆種子外形特點:類似人腳的扁平狀,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狀黑色種臍。6.蘋果種子外形特點:扁水滴形,前端尖細,黑褐色,表面平整。7.紅松種子外形特點:一頭大一頭小,種皮堅硬。8.冬瓜種子外形特點:卵形,白色或淡黃色,扁平。9.棗種子外形特點:兩頭尖,中間大,黃色,種皮堅硬,凹凸起伏。大。11.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是:有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細心照料,適時澆水。注意不可以直接澆自來水,要將自來水放在盆里24小時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氣等物質揮發,否則會燒死幼芽。第2課幼苗長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長在地下,連接根和葉的部分是植物的莖。2.根是植物的營養器官它的作用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養料,還有固定植株的作用。3.玉米的根比較特殊,除胚根外,還從莖節上長出節根:從地下莖節長出的稱地下節根,從地上莖節長出的節根又稱支持根。4.玉米的支持根,數量很多,是從莖基部的幾個節上長出并伸入土里的。不僅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還能起到穩固莖干的支持作用。5.植物的根、莖、葉分別負責吸收、輸送、制造養料,它們都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6.莖也是植物的營養器官,為植物生長輸送水分和養料。7.樹干、樹枝都是莖.8.我們平時說的芹菜莖其實是葉柄,而實際的芹菜莖是葉包裹著的短縮莖。9.葉主要由葉片、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脈有運輸水分、養料和支持葉片伸展的作用)。10.把幼苗的葉子和未脫落的子葉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葉儲存的“營養”供給,又不能利用葉進行光合作用,生產“營養”,供自己消耗,因此,結果只能是死亡。11.葉也是植物的營養器官,為植物生長制造并吸收養料。第3課植物開花了1.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黃瓜花則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花分為兩性花和單性花。2.只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植物才有可能結出果實。3.昆蟲傳粉、風力傳粉、自花傳粉和人工輔助授粉這幾種常見的傳粉方式。4.黃瓜的雌花后面有一根未來的小黃瓜。5.桃、油菜的花依靠昆蟲傳粉。它們以鮮艷的花瓣、芬芳的氣味或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蟲,被稱為蟲媒花。6.昆蟲傳粉:木蘭、百合、杧果、玫瑰、繡線菊等。7.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蜜蜂、蝴蝶等。8.玉米、楊樹的花依靠風力傳粉,被稱為風媒花。它們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輕,也沒有花香和花蜜。9.風力越大,花粉傳播的距離越遠10.風力傳粉:櫟、樺、松、杉、柏、高粱、核桃、板栗等。11.豌豆、小麥能自己給自己傳粉,不需要風和昆蟲的幫忙,被稱為自花傳粉。12.自花傳粉:棉花、花生、大豆、豇豆、等。13.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時,人們會對一些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如黃瓜、絲瓜等。第4課植物結果了1.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后代。花、果實、種子屬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大多數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后代。2.豆角、豌豆、花生、香蕉、南瓜是果實。3.胡蘿卜吃根,豆角吃果實,豌豆吃種子,甘蔗吃莖,花生吃種子,菠菜吃莖和葉,香蕉吃果實,芹菜吃莖和葉,南瓜吃果實。4.番茄和黃瓜的植株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5.無籽西瓜和香蕉的種子在人工培育的過程中退化了,但它們也是果實。6.種子一般包括胚、胚乳和種皮三部分。7.植物是人類重要的食物和藥物來源。糧食、蔬菜、水果、草藥都是植物。8.根可食用的植物:蘿卜、胡蘿卜、番薯、桔梗等。牛蒡、人參、何首烏、川烏、板藍根、葛根、黃芪、西洋參、麥冬這些植物的根可以入藥。9.莖可食用的植物:甘蔗、蘆筍、竹筍、空心菜、萵苣等。10.莖的特點是分節,節上長有葉和芽。一般植物的根上都長有根毛。11.荸薺、馬鈴薯、姜、藕、百合、慈姑也是莖,叫地下莖。因為它們都有節(或退化的節),節上有芽,種到土里,芽也會長出葉子。12.玉竹、天麻、肉桂等很多植物的莖都可以入藥。13.葉可食用的植物:菠菜、芹菜、油菜、白菜、甘藍、韭菜、莧菜、生菜、油麥菜、苦苣等。14.茶,就是用茶樹的葉子制成的。15.月桂樹的葉子叫香葉,是調味品。16.很多植物的葉子具有藥用價值,如荷葉、桑葉、枇杷葉、柳樹葉、大青葉、番瀉葉、羅布麻葉、紫蘇葉、艾葉、芙蓉葉、薄荷葉等。17.花可食用的植物:黃花菜、花椰菜這兩種蔬菜都是植物的花。玫瑰花、桂花、茉莉花、菊花、金銀花都可以食用,它們有的可以做成香甜的餡料,有的可以泡水飲用,有的可以入藥。18.果實可食用的植物:蘋果、梨、西瓜、香蕉、桃、棗、葡萄、獼猴桃、哈密瓜等大多數水果,豆角、南瓜、黃瓜、冬瓜、絲瓜、茄子、番茄等蔬菜。山楂、枸杞、木瓜、烏梅等果實可以入藥。19.我們食用的稻米、小麥、青稞、小米、玉米的果實,它們的果皮薄而與種皮愈合,所以常被誤以為是種子。20.種子可食用的植物: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豌豆、蠶豆、花生、芝麻、銀杏、松子、榛子、南瓜子、葵花籽、西瓜子、核桃、蓮子等。柏子、杏仁、胡麻仁、決明子、巴豆等種子可以入藥。第二單元植物與環境第5課不同環境里的植物1.仙人掌的莖和葉的形態特征:莖綠色、覆蓋蠟質,葉退化為刺。擠壓仙人掌的莖和蘆薈的葉,發現內部含有大量水分。2.沙漠植物適應環境的結構特征:具有發達的根系。3.水瓶樹高大粗壯,樹干頂部枝條、樹葉稀疏,遠看酷似一個巨大的啤酒瓶。水瓶樹的樹干里儲存水,抗干旱能力強,適宜生長在熱帶草原。4.仙人柱植株高大呈柱狀,有分枝。柱上長有許多銳利的棱,棱上長有尖刺。喜溫暖向陽環境,耐干旱,適宜生長在炎熱、干旱的沙漠中。5.芭蕉樹主干沒有分枝,葉在主干頂端呈螺旋狀排列。葉片長圓形,寬大。主葉脈粗厚,分支葉脈呈羽狀平行分布在葉片上。6.椰樹樹干長,筆直,沒有分枝。樹葉巨大,呈羽毛狀,集中長在樹干頂端。椰子喜光,在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和海風吹拂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適宜生長在熱帶沿海。7.雪松樹干較直,樹枝從下至上環繞樹干向外生長。樹葉針狀、堅硬,淡綠色或深綠色。雪松耐陰、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圍廣,可生活在高山上。8.植物的形態與其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9.大葉黃楊樹葉比楊樹樹葉厚、光滑。大葉黃楊樹葉上覆蓋有比較厚的蠟質,所以較光滑。10.楊樹樹葉秋天變黃,冬天落光。大葉黃楊樹葉冬天落三分之一左右,總體看來樹還是綠色的。11.冬季來臨,楊樹靠落葉減少水分蒸發和養料消耗。大葉黃楊靠樹葉表面蠟質減少蒸發。第6課沙漠中的植物1.駱駝刺和梭梭樹這兩種植物都是地面部分長得矮小,有龐大的根系。龐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圍內尋找水源,吸收水分;矮小的地面部分減少了水分蒸騰,使之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來。2.多數沙漠里的植物有強大的根系,能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取;許多植物的葉子縮得很小,或者變成棒狀或刺狀,有的甚至無葉,用綠色的莖代替葉子的作用,莖表面覆蓋蠟質等特點能減少水分消耗,減少蒸騰面積,使它們適應沙漠環境。第7課水里的植物1.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稱為水生植物。2.根據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將其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3.水生植物的形態不同:葉子的大小,莖的粗細、長短,花的形態等。4.水生植物生長位置不同:金魚藻生長在水底;菱、水葫蘆生長在水面;蘆葦、香蒲生長在水邊;蓮扎根在水底,從水中長到水面。5.水葫蘆漂浮的秘密:葉柄中下部膨大似葫蘆,里面有大量氣體;植株較輕,不固定在水底時,能漂浮;莖柔軟,在水流中不易折斷。6.蓮的葉柄和地下莖內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證植株的水下部分對氧氣的需求。7.紅樹主干上長出的許多支持根,可以扎入泥灘保持植株的穩定。紅樹還有許多指狀的呼吸根從土中伸出地面,在漲潮時幫助植株吸收空氣中的氧氣。8.碗蓮葉子圓形,有浮在水面上的浮葉,也有伸到水面上方的立葉。它的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碗蓮喜光,喜熱,怕干,不耐陰,適合在靜水中生長,水底的土壤最好為富含有機質的肥沃黏土,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9.水生植物能適應水中生長,是因為有的柔軟,有的體內有氣室。第8課石頭上的植物1.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狀物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是通過其表面那些細小的葉狀結構直接吸收的。2.卷柏采用休眠和轉移生長位置的方法;仙人掌采用減少水分蒸發的方法。適應環境改變,增加生存機會。第3單元聲音的奧秘第9課聲音的產生1.敲擊音叉,接近水面,音叉發聲時叉臂會振動,當叉臂接近或觸及水面時,就引起水面振動甚至激起水花。2.擊打鼓面,鼓面振動發聲,引起鼓面上的積水振動,從而激起水花。3.魚類會利用魚鰾、鰓蓋、骨骼等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4.哺乳動物一般靠聲帶的振動發聲。5.蛇借助舌頭與嘴唇摩擦發出輕微的“咝咝”聲。6.鳥類的發聲器官是鳴管。7.快速地往復運動也就是振動。8.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第10課聲音的傳播1.聲音可以在空氣、水和固體中傳播。2.聲音能夠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3.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4.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彈性、溫度等因素有關。5.介質的彈性越大,聲音在其中傳播得越快。固體比液體和氣體更具彈性,因此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大。6.在給定的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音傳播得越快。7.聲音進耳道后會引起鼓膜的振動。第11課不同的聲音1.聲音的強弱叫作音量(響度)。音量的大小跟振幅和與聲源的距離有關。(用力振幅大聲音大)2.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3.噪聲是聽起來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聲音。4.噪聲和廢氣、廢水一樣,被列為主要的環境污染因素。5.敲擊水量不等的瓶子,裝水較少的瓶子,音調更高。6.敲擊長短不同的管子,長度較短的管子,音調更高。7.敲擊鋁片琴,長度較短的鋁片,音調更高。8.彈撥吉它時,細的琴弦,音調更高。9.發出音調高的物體通常是薄的、細的、短的、緊的,而發出低音的物體通常是厚的、粗的、長的、松的。10.降低噪聲的做法是控制噪聲源、裝隔音或吸音屏障等。11.保護聽力的做法避免經常置身嘈雜環境;佩戴防噪聲耳塞;不要長時間用耳機聽音樂;勿亂挖耳等。第4單元身邊的材料第12課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1.直接來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們屬于天然材料。2.不直接來自大自然,而是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玻璃、塑料等,它們屬于人造材料。3.棉花是植物纖維,易燃,燃燒時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粉末狀灰燼。腈綸棉燃燒時呈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第13課紙1.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后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木片以及縑帛(jin b)作為書寫材料,但由于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于是推動了造紙術的發明。2.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東漢時期的蔡倫通過總結前人用布、麻造紙的經驗,發明了用樹皮、麻繩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料的造紙方法,生產出了輕便且價廉的紙張,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3.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4.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節約用紙。第13課金屬1.研究金屬的共同性質的方法:用砂紙打磨看它們的表面。放到熱水中比較它們的傳熱性。用錘子錘打比較它們的延展性。2.研究金屬的不同之處的方法稱一稱比較它們的輕重。劃一劃、刻一刻比較它們的硬度。3.銅是紫紅色的,鐵是銀白色的,鋁是銀白色的。4.銅、鐵、鋁都容易傳熱,具有導熱性。銅傳熱最快,鐵傳熱最慢,鋁居于二者之間。5.每一種金屬都有它的優缺點,而合金比單一金屬具有更好的性能。6.銅是人類認識并應用最早的金屬之一。人類生產合金是從制作青銅器開始的。7.不銹鋼是合金,抗腐蝕性好。8.鋁合金是在純鋁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鋁合金比純鋁具有更好的性能,比如強度高。第14課塑料1.塑料的特點:質量輕、化學穩定性好、不會銹蝕、耐沖擊性好、防水性好、耐磨耗、絕緣性好、導熱性差、成本低等。2.塑料的優點是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3.塑料的最大缺點就是不易分解,由此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人們把廢塑料污染環境的現象稱作“白色污染”。4.用多種方法辨別羊毛毛線和塑料繩: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斷的為羊毛毛線,難拉斷的為塑料繩。化學方法:點燃,產生燒焦羽毛(頭發)氣味、不易結球的為羊毛毛線,無燒焦羽毛(頭發)氣味、易結球的為塑料繩。5.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復使用沒有破損的塑料制品,如重復使用塑料袋等;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如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塑料制品等;回收各種廢棄的塑料。6.焚燒廢塑料可能會產生毒性極大的二英,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所以嚴禁焚燒廢塑料。第5單元觀測天氣第16課測量氣溫1.我們可以利用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測量的量,描述天氣。2.氣溫是最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通常用氣溫計來測量。3.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4.空調設定在26 ,節約能源。5.百葉箱是用來放置氣溫計等儀器的木箱。一般都架設在草坪上,箱門朝北,箱底離地面1 .5米。6.百葉箱做成百葉窗式,是為了確保通風良好;箱內外涂白漆,是為了多反射一些陽光,避免箱體被烤得過熱;架設在草坪上是因為草坪上的光和熱的反射影響最小;箱門朝北是為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箱內;距離地面1.5米是因為這個高度上空氣變化較為穩定,并且這個高度通常是人活動的高度,測得的數據更具實用價值。7.同一時間,水泥地上比草地上氣溫高,陽光下比背陰處氣溫高。第17課云量和雨量1.云也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2.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3.如果把天空看成一個圓,把這個圓平均分成四份,我們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4.雨量器是測量雨量的專用器具。5.用雨量器測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6.降水過多易引發洪澇,降水過少易導致干旱。洪澇和干旱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第18課風向和風力1.天氣預報中從風向和風力兩個方面去描述風。2.風也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3.風吹來的方向叫作風向。4.風的強度叫作風力。5.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6.風力可以用風力計來測量。第19課天氣和氣候1.天氣是指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在短時間內的綜合狀況。2.在一定的地區,年復一年,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就是該地區的氣候。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1.如果在冰上撒鹽,冰會加快融化。2.科學分為不同的領域,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研究的問題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在揭開自然界未知事物的秘密和規律,讓科學為人類服務。3.三年級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應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4.在提出問題階段,練習提出能通過實驗來尋找答案的問題;在設計方案階段,注意對比實驗要公平,設計對比實驗時要注意控制變量;在得出結論和分享交流階段,要注重依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