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初中同步練習及答案(第2單元課題2_氧氣).doc
課題2 氧氣5分鐘訓練1.在標準狀況下,氧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氣味的氣體。它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態氧的顏色是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題考查氧氣的物理性質。答案:無沒有略大不易淡藍色2.氧氣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能與許多物質起反應。氧氣具有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_____。氧氣能支持燃燒,帶有火星的木條在氧氣中能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題考查氧氣的基本化學性質:可以支持燃燒。答案:比較活潑氧化性氧化劑復燃3.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應,是化學反應中的一種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是物質跟_____________發生的反應,不僅僅是跟氧氣。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能夠提供氧元素的是氧氣或含氧化合物。答案:另一種物質氧4.(1)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預先要在集氣瓶里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2)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辦法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蠟燭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題考查鋁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鋁,放出大量的熱。玻璃容器容易炸裂,必須墊上一層水和細沙;考查氧氣的制備和蠟燭燃燒等的反應文字表達式。答案:(1)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炸裂集氣瓶(2)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石蠟水+二氧化碳10分鐘訓練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 B.氧氣液化C.礦石粉碎 D.鋼鐵生銹思路解析:本題考查物質變化過程和本質。酒精揮發,由液體變成蒸氣,屬于物理變化;氧氣液化,由氣體變成液體,屬于狀態變化;礦石粉碎,屬于物質形狀變化;鋼鐵生銹,則由鐵生成氧化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答案:D2.一種暗紅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生成濃厚白煙。這種暗紅色固體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暗紅色物質可以燃燒,產生白煙,這是紅磷的特征。本題考查紅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答案:紅磷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3.對氧氣物理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易溶于水 B在-183 變為淡藍色液體C在-218 時變為白色固體 D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略小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對氧氣物理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答案:B4.某同學做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方法如下圖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思路解析: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必須鋪上細沙或水,否則會炸裂集氣瓶。答案:B5.關于氧氣用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氣可用來煉鋼B氧氣可用來滅火C氧氣可用于登山或飛行D氧氣可提供動植物呼吸思路解析:煉鋼中利用氧氣除去鋼鐵中的碳;氧氣可以助燃而不能用于滅火;登山或飛行時由于高空缺氧而需要提供氧氣;氧氣可以供動植物呼吸進行新陳代謝。答案:B6.下列可以說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氣的是( )A.河水清澈 B.黃河水渾濁C.有魚蝦 D.河邊空氣好思路解析:魚蝦能夠在水中生存,說明水中含有足夠的氧氣。答案:C30分鐘訓練1.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 )A.空氣 B.氧氣 C.氮氣 D.二氧化碳思路解析:氧氣能夠助燃,而氮氣、二氧化碳則不支持燃燒;空氣中存在氧氣,但氧氣濃度太小而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復燃必須是高濃度的氧氣。答案:B2.(經典回放)下圖是從空氣中分離氧氣的示意圖:請你寫出從圖中所獲得的有關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信息各一條。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質及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題是一道圖示情景題,主要考查氧氣的工業制法及學生根據信息遷移知識的能力。工業上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將空氣加壓降溫使之變為液態空氣,然后根據液態氮和液態氧的沸點不同,升溫分離出氧氣。根據圖示信息知,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構成物質的氮分子、氧分子并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這個變化應屬物理變化。由圖示還可獲得的信息有:氧氣(氮氣)是由氧(氮)元素組成;氧分子(氮分子)是由氧(氮)原子構成;空氣中氮氣、氧氣的性質保持不變;液態氧的沸點比液態氮的高等。答案:空氣主要由O2和N2組成1個氧氣(氮氣)分子是由2個氧(氮)原子構成氮氣的沸點比氧氣低液化空氣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唐代詩人的名句。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關于這一過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蠟燭的燃燒是蠟燭與氧氣發生了化學反應B.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蠟燭的燃燒是物理變化D.蠟燭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思路解析:蠟燭燃燒是蠟燭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蠟燭的熔化則是蠟燭受熱超過了它的熔點所導致的;蠟燭的熔化是物理變化而非化學變化。答案:C4.實驗室制取氧氣收集完畢后,拆卸儀器的正確順序是( )撤去酒精燈 從水槽里拿出導管 從鐵架臺上拆下試管 清洗儀器放回指定位置A BC D思路解析:在氧氣的制備實驗中,一定要注意先撤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然后進行儀器的拆卸和清洗。答案:C5.以下哪個過程能正確地表示工業中大規模生產氧氣的過程( )A.二氧化碳氧氣B.空氣液態空氣氧氣C.+D.思路解析:工業制備氧氣常用空氣液化法。B和C只適合實驗室制備氧氣;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是自然界中氧氣的循環過程,但不適合氧氣的工業生產。答案:B6.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下列現象或變化與氧氣無直接關系的是( )A.春季潮濕環境中金屬銹蝕 B夏季食物腐敗C.秋季山林著火 D冬季河水結冰思路解析:金屬生銹是金屬在潮濕的空氣中與氧氣反應而生銹;食物腐敗是食物中的有機物(細菌)有氧呼吸的結果;秋季山林著火則是山林中干燥的樹木與氧氣反應;河水冬季結冰則是水的物理變化,與氧氣無關。答案:D7.下圖所示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試完成下列問題:(1)A圖中,夾持木炭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燃燒停止后,取出余炭,往集氣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發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2)B圖中,取一小塊木炭放在火焰的_____________部分迅速燒紅;C圖中盛放氧氣的瓶口蓋上玻璃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做燃燒實驗,夾持的工具一般選擇坩堝鉗。整個過程集氣瓶用玻璃片覆蓋,防止氧氣逸出。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答案:(1)坩堝鉗石灰水變渾濁(2)外焰防止大量的氧氣跑掉8.請結合下列裝置圖完成問題:(1)寫出上圖中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氣體時,選用A、E裝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________;選用B、E裝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選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3)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為防止集氣瓶受熱炸裂,集氣瓶里需預先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主要根據試劑狀態和反應條件來進行。若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常選擇A裝置;若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常選擇B裝置。氣體收集裝置的選擇可根據氣體的水溶性與密度來進行。若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選C,反之選D;若氣體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則選E。答案:(1)酒精燈長頸漏斗(2)氧氣氫氣BC反應是在常溫下固體與液體間進行的,故反應裝置選B;CO2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故收集裝置選C(3)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一薄層細沙)5
- 關 鍵 詞:
- 人教版 九年級 上冊 化學 初中 同步 練習 答案 單元 課題 氧氣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