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3 制取氧氣教案.doc
課題3 制取氧氣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操作,學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動手制取氧氣;(3)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教學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教具準備: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大試管(3支)、木條、酒精燈、天平、火柴、棉花、塞子(帶導管)、集氣瓶(2個)、毛玻璃片、水槽、鐵架臺、坩堝鉗、小燒杯、火柴。課時分配:2課時 第一課時 制取氧氣的原理教學過程知識回顧1.如何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2.如何鑒別三瓶無色氣體:空氣、氧氣、氮氣?3.根據氧氣的性質說明氧氣有什么重要用途?一、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演示 實驗2-5(一)、用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情況下分解制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KMnO4K2MnO4+MnO2+O2(二)、用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演示1.在試管中加入5 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2.向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3.待上述試管中沒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 察木條是否復燃?待上述試管中又沒有現象發生時,再重復上述操作?,F象:1.不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說明沒有氧氣放出。2.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時,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3.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不變。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而自身化學性質不變。分析 說明在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可以重復使用。 既然二氧化錳可以重復使用,說明在反應前后它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那么它的質量有沒有改變呢?科學家們經過精確的實驗,得出了“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未變”的結論。提示:在實驗前用精密的天平稱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實驗后把二氧化錳洗凈、干燥,再稱量,比較反應前后二氧化錳質量,發現沒有變化。提問 既然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變化,那么它在這里到底起一個什么作用呢?催化劑(又叫觸媒):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催化劑的三大特點: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可加快或減慢)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過氧化氫水+氧氣H2O2H2O+O2(三)、 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加熱氯酸鉀分解出氧氣3.氯酸鉀氯化鉀+氧氣KClO3 KCl+O2二、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偨Y 簡單地講,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課堂練習 1.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藥品是( )A.空氣 B.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C.二氧化碳 D.二氧化錳2.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A.使用催化劑 B.用含氧的物質作反應物C.用排水法收集 D.用燃著的火柴檢驗是否收集滿答案:1.B 2.B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實驗室制取氧氣通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三種方法。在用過氧化氫溶液和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通常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它在這里起催化作用。通過對比化合反應,我們還知道制取氧氣的反應都屬于分解反應。同時還告訴我們要學會用分類的方法來學習化學。板書設計課題3 制取氧氣一、實驗室制氧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1.過氧化氫水+氧氣2.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3.氯酸鉀加熱氯化鉀+氧氣二、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布置作業1.上冊課本P42習題1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固體混合可得到一種氣體,在此反應的前后,二氧化錳固體的質量( )A.變大 B.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不變3.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催化劑可以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B.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沒有改變C.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D.催化劑就是二氧化錳答案:2.D 3.D第二課時 制取氧氣的裝置和操作教學過程一、實驗室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KMnO4K2MnO4+MnO2+O22、發生裝置: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氣體。固+固氣3、收集裝置。方法一: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方法二:向上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4、驗滿:排水法:集氣瓶外有氣泡冒出。向上排空氣法:用帶火星的木條置于集氣瓶口,木條復燃。 5、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諧音為“茶莊定點收利息”)(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好裝置,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內出現一段水柱。證明裝置不漏氣(2).裝藥品。(3).固定儀器;A組裝順序: 先下后上,從左到右。B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C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D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4).給試管加熱:先預熱,再集中加熱。(5).收集氣體,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為什么?),當氣泡連續地并比較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6).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如果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要驗滿,驗滿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二、實驗室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過氧化氫水+氧氣H2O2 H2O+O22、發生裝置:固體和液體在不加熱條件下制取氣體。固+液氣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好裝置,用鐵夾夾住橡膠管,往長頸漏斗內注水,漏斗內形成穩定的水柱,表明裝置氣密性好。4、優點:、不需加熱,操作簡單;、可控制反應速率;、產物是水,無污染。三、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液氮的沸點(196)比液氧的沸點(183)低,氮氣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氧。思考 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回答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并沒有生成新物質,而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板書設計制取氧氣的裝置和操作一、實驗室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2、發生裝置3、收集裝置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4、驗滿5、實驗步驟: 查、裝、定、點、收、離、熄二、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布置作業1.上冊課本P42頁習題2、3、42.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應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D.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3.以下對用排水法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處理正確的是( )A.將集氣瓶從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C.將集氣瓶從水中提出,倒立在桌上D.將集氣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時再取出來答案:2.B 3.B教學反思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親自動手制取物質,要求規范的操作對以后的實驗教學至關重要。在實驗中學生都比較感興趣,并能按照操作規定制取氧氣。結合前面的學習驗證氧氣的性質都有明顯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欲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