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6單元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課時)教案.doc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兩課時)第二課時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1個CO2分子比1個CO分子多1個氧原子,這就使得它們的性質有很大的不同。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質。活動與探究(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分析)觀察貯氣瓶內一氧化碳的顏色和狀態,然后在貯氣瓶的導管口點火,觀察火焰的顏色;把一個內壁附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觀察現象并分析。現象分析交流一氧化碳是無色的氣體,一氧化碳可以燃燒,火焰呈藍色;燒杯內壁變渾濁,說明一氧化碳點燃時生成二氧化碳。講解并板書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藍色。2CO+O22CO2介紹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燒。教師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發生煤氣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嗎?演示實驗在試管中加入新鮮雞血(加入抗凝血劑),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氣體,觀察血液顏色的變化。現象學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紅色變成鮮紅色。教師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板書3一氧化碳有劇毒討論1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生煤氣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擔心煤氣中毒,臨睡前在煤爐上和地上放兩大盆冷水,這樣做能預防煤氣中毒嗎?3用煤火取暖時,怎樣預防煤氣中毒?4煤氣廠為什么常在家用煤氣(含有一氧化碳)中摻入微量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如發生煤氣泄漏應當怎么辦?總結1如果煤氣泄漏,室內通風不良,或生煤爐火的房間不裝煙囪,都有可能導致煤氣中毒。 2水不能預防煤氣中毒,因為CO難溶于水。3首先室里應裝煙囪,其次應注意睡覺時頭不要靠墻邊,因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氣,它會沿著墻壁慢慢地向上飄。4因為一氧化碳無色無味,煤氣泄露不易被察覺,所以煤氣廠常在家用煤氣中摻入微量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如果發生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煤氣閥門,然后開窗通風。教師我們探究了一氧化碳的兩大性質,它還會有什么性質呢?演示實驗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銅,通入一氧化碳趕走玻璃管內的空氣后,加熱。觀察現象并與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作對比。現象:分析: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現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說明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這個現象和結論與木炭還原氧化銅的相同。提問同學們能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學生板演追問該反應是否是還原反應?若是還原反應,哪種物質具有還原性?回答是還原反應,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板書4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CO+CuOCu+CO2思考分析該反應的特點,試談談它的用途。回答同焦炭一樣,在工業上可用來煉鐵。設問該實驗裝置不同于碳還原氧化銅裝置的一個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燈點燃尾氣。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燈點燃尾氣是防止未與氧化銅充分反應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氣中,污染環境。反思本課題我們探究了哪些知識?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質:可燃性、毒性、還原性。另外鍛煉了大家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作業習題1、2板書設計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2CO2(放熱、藍色火焰)3一氧化碳有劇毒。4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CO+CuOCu+CO2考題回顧1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吸煙時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一種能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相結合的有毒物質,該物質是( )ACO2 BCO CSO2 DN22如圖所示,將集氣瓶中二氧化碳氣體沿燒杯壁倒入燒杯中,看到下層的蠟燭先熄滅。由此實驗可以證明二氧化碳的性質是 ( )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A. BC. D3要區分二氧化碳、氧氣兩瓶無色氣體,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 加入適量紫色石蕊試液B加入適量澄清石灰水C. 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口內4盛放石灰水的試劑放置時間長了,在瓶口會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寫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學方程式。答案:1B 2A 3C4CO2+Ca(OH)2=CaCO3+H2O備課資料1二氧化碳新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汽水用力搖動之后再打開,里面的水便會噴出來,這是因為氣壓在作怪。利用這個原理我們便可以發明一種新型的機動車發動機。首先,我們可以把發動機安裝在一個全密封的發動裝置里,除發動機外,還要有攪拌器和制壓儀器,然后在里面裝滿二氧化碳、碳酸水、磷酸、氧氣。當車子發動時,攪拌器開始工作,這樣二氧化碳、磷酸、氧氣相撮合,便產生氣壓,因為氧氣較其他氣體輕,便會噴射而出,從而推動車子前過。同時在車子的前端再安裝一個接收氧氣的裝置,并再輸入發動裝置,這樣不斷循環,便可一直工作使用。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氣壓下便可變成液體或固體,我們可以在發動機內設置一定的壓力使二氧化碳液體與碳酸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專門渠道排入大海。這種發動機可以減少許多大氣污染,減少石油用、量,節約大量能源。我想,這便是未來的環保汽車。2二氧化碳新探與化學化工用途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認識到二氧化碳有害的一面,而忽視了它可利用的一面,其實二氧化碳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二氧化碳是一種良好的萃取劑。在常態下,它對液體和固體的溶解能力非常低,但隨著壓力和密度的增加,其溶解能力逐漸提高,尤其是對有機化合物的溶解更為明顯。在亞臨界溫度條件下它與甲醇等許多有機溶劑混溶性良好,而與水的互溶性很小,它與萃取出的有機物相比,其揮發度大、粘度低、擴散系數高并且有一定的溶解選擇性和化學穩定性,而且不燃,無毒無爆炸危險。在醫療衛生方面,二氧化碳是一種良好的呼吸刺激劑,將6的CO2與96的O2混合,是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溺死和休克的標準藥物,這種混合劑在麻醉和堿中毒的處理中也可作為一種增效劑。在石油工業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上。二氧化碳作為油田注入劑可有效地驅油,它溶于水又易溶于原油,溶于水后呈弱酸性,可對巖油礦起酸化作用,使其滲透率增加,吸水能力提高;而溶于原油后,它可使原油體積膨脹,密度和粘度降低,這樣便有可能減輕重力分離的不利影響。另外,二氧化碳與地層中的原油相混合,還可以蒸發或萃取原油中的某些烷烴組分。其次,二氧化碳可作為油田洗井劑,這主要是利用其汽化迅速,體積急劇膨脹的特性,二氧化碳產生的氣壓迅速向流體各個方向傳遞,以激浪沖擊井下裂隙,沖刷破壞泥皮,并隨即以井噴形式將被清洗的堵塞物帶出。3怎樣防止空調車一氧化碳中毒?小轎車基本上都帶有空調設備,若使用不當,則會使乘員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我國每年都發生多起空調車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其實,產生一氧化碳的不是空調機,而是發動機。據測試,汽車運行時,發動機轉速在每分鐘15003000轉時,所排出的廢氣中是不會有過量的一氧化碳,但是,當發動機在怠速空轉時,因為燃燒不充分,往往會產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廢氣;在運行中,油門過大,轉速超過每分鐘3000轉時,油與空氣之比超過了正常的1:125,油多空氣少,也會出現含一氧化碳極濃的廢氣。空凋車為節約能源,門窗大多氣密良好,車內外的空氣難以進行對流。 只有在車子開動后。空氣通過空凋設備才產生對流。所以,如果車子停駛時,仍開放空凋,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便可能逐漸聚集在車內。加之車內人員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時間一長,車內氧氣逐漸減少,乘員便會不知不覺中毒而失去知覺,嚴重時會喪失生命。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空凋車應注意檢查排氣系統是否有漏氣處,若發現有向車廂內逸漏廢氣處,應及時排除。空凋車在停駛時,不要過久地開放空凋機,即使是在行駛中。也應經常打開12扇車窗,讓車內外空氣產生對流。駕駛或乘坐空調車如感到頭暈、發沉、四肢無力時,應及時開窗呼吸新鮮空氣,并且在排除暈車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應考慮到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此時應停車,下車休息片刻,待身體恢復正常后再駕車。4一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大氣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就是我們熟知的所謂“煤氣”中的主要成分。這種有毒的物質為無色、無臭、無味、無刺激性的有毒氣體,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在空氣中不易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一氧化碳是在燃燒不充分的條件下產生的,因此,民用爐灶、采暖鍋爐和工業窯爐,特別是機動車輛是一氧化碳的發生源。一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壽命很長,在大氣中可停留23年,因此,這是一種數量大,積累性強的大氣污染物。混在大氣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種對血液、神經有害的毒物,隨空氣進入人體,經肺泡進入血液循環,能與血液中紅細胞里的血紅蛋白、血液外的肌紅蛋白和含二價鐵的細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結合。當肺泡中一氧化碳分壓小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分壓時,一氧化碳容易從肺中排出。通常,停止呼吸一氧化碳時,第一小時排出量多,但碳氧血紅蛋白可保持一定時間,全部解離需數小時,甚至一晝夜以上。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紅蛋白不僅減少了紅細胞的攜氧能力,而且減緩和抑制氧和血紅蛋白的解析與氧的釋放,兩者相差3600倍。因為碳氧血紅蛋白的形成不僅使血液失去攜帶氧氣的作用,造成缺氧血癥,而且它能妨礙氧和血紅蛋白的正常解離,進一步導致組織缺氧。而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在缺氧情況下,腦血管先發生痙攣,而后擴張,以至通透性增加,嚴重時發生腦水腫,繼而發生腦血管病變,造成大腦一定部位局限性軟化和壞死。高濃度引起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中毒者出現脈弱,呼吸變慢,最后衰竭致死。近年來,根據動物實驗和大量流行病學調查都證明長期生活在低濃度一氧化碳環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病情惡化,使血液中的類脂質和膽固醇在血管里沉積。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在神經系統癥狀中會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降低等神經衰弱癥候群。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通過對吸煙和非吸煙孕婦的觀察,吸煙孕婦分娩的胎兒有體重低和智力發育遲緩的趨向。5溫室效應當太陽光輻射透過大氣層時,短波紫外線輻射被子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其余輻射繼續透過對流層。除很少一部分長波的紅外輻射被對流層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外,大部分可見光都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被地表吸收,并轉化為紅外輻射,反射到大氣層,再次被大氣對流層中的二氧化碳等吸收。像二氧化碳這樣對太陽光中的短波輻射無吸收,而對長波輻射產生強烈吸收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它們阻止熱量向外散發,增大了大氣層的熱效應。這種熱效應像溫室花房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產生的升溫和保溫效果一樣,所以被稱之為溫室效應。溫室效應使得大氣層中的平均溫度保持在15左右,如果沒有這種溫室效應,大氣氣溫將在-2226之間劇烈變化,人類正是在大氣溫室效應賜予的這種溫和環境中得以生息繁衍。自產業革命以來,工業發展帶來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溫室效應劇增,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目前已判明,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烴等30余種,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溫室氣體。近100年以來,煤、石油和天然氣燃料的消耗量急剮增加,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森林和植物的破壞日益嚴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量減少,這使得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55 mgL-1,全球氣溫上升了06,1990年二氧化碳濃度已增加到373 mgL-1,目前每年還以05的速度增加,如果不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加以限制,那么地球的溫室效應將顯著增加。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升溫會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災難呢?一些科學家認為,由于全球變暖,海洋蒸發量增大,氣流流速加大,產生熱帶風暴的數量將比現在的增加50。由于氣候變化,農業和生態將發生一系列難以預料的轉變,農作物減產,一些動植物種類因來不及適應氣候的變化而可能滅絕,各種傳染病發病率增加。更為嚴重的是極地冰雪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據推算,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5,海平面將上升30 cm100 cm。這將使某些沿海城市和海島大片被淹沒,給全球生活在沿海13的人口帶來巨大災難。中國的沿海城市,長江、珠江、黃河的三角洲和天津也存在被淹沒的潛在威脅。盡管目前對所觀測到的全球變暖能否歸因于溫室氣體的增加,在科學上還存在爭議,但人們都認為,對溫室氣體的排放若不加控制,大氣的溫室效應將更趨嚴重,人類生存環境必將面臨更大的沖擊。世界各國對此已達成共識,都極為重視。1992年巴西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全球朝此方向共同邁開的第一步。但是,當今世界上工業產品的生產,幾乎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有關,所以控制氣候變暖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1997年12月1日至10日,在日本西部城市京都召開的防止地球氣候變暖會議再次就這一問題進行磋商。本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能源和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大,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達230億噸;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5,僅美國一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占全球的20之多。同時,隨著發展中國家工業的發展,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比例也呈增加趨勢:1990年1995年間,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比例已由29上升到35。要實現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必須制定一項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致接受、積極參與的行動計劃,京都議定書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但在具體目標和措施上仍有爭議。年級初三學科化學版本期數內容標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兩課時)分類索引號G.623.2分類索引描述教學法主題詞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兩課時)欄目名稱教案精選供稿老師審稿老師錄入一校二校審核7
- 關 鍵 詞:
-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6單元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課時教案 人教版 九年級 下冊 化學 單元 課題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課時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