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11單元《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教案.doc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目標 通過資料收集和實驗探究,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鹽的種類和用途。初步學會粗鹽提純和鑒定碳酸根離子的方法;能判斷復分解反應的類型及發生條件。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了解我國科學家做出的杰出貢獻,從而激發愛國熱情和學習激情。重點和難點重點:粗鹽的提純、對碳酸鹽的特性的認識、復分解反應概念的形成。難點: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判斷。實驗準備粗鹽的提純:燒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發皿、酒精燈、藥匙、鐵架臺(帶鐵圈)、濾紙、剪刀、托盤天平、粗鹽、水。實驗11-1與實驗11-2: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增加的演示實驗: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多媒體電腦及投影儀。課時安排 共3課時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初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鹽課前準備學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資料: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高錳酸鉀、碳酸鈣等實物。食鹽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等幾種常見的鹽,在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的用途。氯化鈉、碳酸鈣在自然界的存在情況,我縣境內的碳酸鈣的含量如何?人們是怎樣從自然界中獲取氯化鈉、碳酸鈣的?創設情境多媒體投影播放電影鹽(節選),讓學生在輕音樂聲中,觀賞美麗的風光,了解鹽的歷史,初知鹽的用途等。學生活動1.交換觀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見鹽的實物,簡述其外觀及性質;交流課外閱讀或網上查找的文字、圖片等信息資料。2.集體交流:各組代表匯報相互交流情況。(教師作必要的補充,給予恰當的點評)3.閱讀教材 整理資料,完成下表。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化學式主要用途組成上的共同點結論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是指:化學中所說的鹽是指: (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4.集體交流:各組代表匯報交流整理后的資料。(學生可以補充、修正;教師給予提示、補充、點評)教師指導1.多媒體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資料表。(學生對照此表補充、完善自己的資料表,也可以提出疑問)2.簡要說明、釋疑,評價學生學習狀況。練習鞏固學生主持,出示問題(常見鹽的名稱、化學式、用途等),小組競賽(搶答問題或爭搶板書化學式)。自我反思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同位同學交流與互查。課后活動1.作業2.家庭小實驗:將食鹽與細砂混合后,再分離出來。(提示:儀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簡易凈水器的原理。為下一課時做準備)第二課時 活動與探究:粗鹽的初步提純創設情境1.學生交流家庭小實驗情況(教師點評)。2.教師出示:一瓶食鹽,一瓶粗鹽,一瓶食鹽的水溶液,一瓶粗鹽的水溶液。3.學生觀察:固體食鹽與粗鹽的外觀差異;食鹽與粗鹽的水溶液的外觀差異。4.提出問題:“如何將粗鹽轉化為精鹽?”“怎樣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今天的學習任務:活動與探究粗鹽的初步提純。學生活動1.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實驗小組,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通過觀察、比較固體食鹽與粗鹽的外觀和食鹽與粗鹽的水溶液的外觀,你得出什么結果?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你采取什么方法?粗鹽提純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怎樣設計?每個步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2.交流討論結果:組內交流,形成方案。全班交流,互為補充。(教師發現典型,及時評價;根據問題,及時指導)教師示范1.制作過濾器。2.簡要說明過濾操作注意事項。學生活動1.分組實驗:分工協作,分步操作,記錄現象及數據。(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2.交流實驗結果:各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的得與失。(教師適時點評,告訴精鹽產率的理論值)3.學生評議,提出疑問:我們小組得出的精鹽產率大于理論值,為什么?我們小組得出的精鹽產率遠低于理論值,為什么?4.分組討論: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根據實驗誤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還應該注意什么?怎樣改進?5.交流討論結果:盡可能多找出造成實驗誤差可能出現的原因。(學生可以進行爭論,教師給以引導)教學小結1.學生: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學生自我評價)2.教師:對粗鹽的初步提純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歸納小結,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激勵性評價)問題拓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基本會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如果要除去粗鹽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鎂、氯化鈣、碳酸鈉等可溶性雜質,你將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樣操作?學生討論針對拓展問題進行討論,根據時間,討論可長可短。如果討論不夠充分,可讓學生課后再查找資料進行探究。為下一節課做鋪墊。課后活動按要求寫探究實驗報告。第三課時 復分解反應及發生條件的探究創設情境1.教師演示: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2.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鹽能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學生活動1.分組實驗:按要求完成實驗11-1、實驗11-2,記錄實驗現象。2.集體交流: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3.創新嘗試:仿照示例: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試著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碳酸鈉與鹽酸: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氫鈉與鹽酸: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鈉與氫氧化鈣:Na2CO3+Ca(OH)2 =2NaOH+CaCO34.觀察與思考(一):觀察: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討論:由此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的鑒定方法。舉例:填寫下表被鑒定的物質加入的試劑現 象5.觀察與思考(二):觀察:第個反應有什么特點? 討論:由此,你又有哪些新發現? 歸納: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一般形式與特點。6.回憶與反思:根據你具有的酸、堿、鹽知識,列舉幾個酸與堿、鹽與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觀察判斷它們是否屬于復分解反應?為什么?7.討論與歸納:討論:你所做實驗中的復分解反應與你所列舉的反應,它們的生成物有什么特點?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結論?歸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問題拓展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如果要除去粗鹽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鎂、氯化鈣、碳酸鈉等可溶性雜質:你將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樣操作?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學生活動1.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小組了解討論情況,傾聽意見,發現問題與典型)2.交流討論情況(教師根據討論情況、發現的問題與典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自我反思1.小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同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查漏補缺。2.本節課的學習中,你又有哪些新發現?你對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是滿意?是基本滿意?還是不滿意呢?教師小結(重點在于評價、知識歸納、給予學習方法)課后活動1.作業2.歸納整理本課題的知識要點。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知道雞蛋殼、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離子,醋、檸檬中含酸類物質;掌握含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能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通過不同的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能與不同的酸反應的實驗,學習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設計實驗,體會并初步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并用此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及其實驗探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做一個學化學的有心人。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與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實,掌握碳酸根離子的鑒定方法。難點:通過控制實驗條件設計實驗的思維過程與方法。實驗準備儀器:試管架、小試管、大試管、與之相配套的單孔橡皮塞(帶導管)、小燒杯、藥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紗布、濾紙。藥品:雞蛋殼、醋、稀鹽酸、檸檬、純堿、澄清的石灰水。教學設計復習引入 學生板演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CaCO3+ 2HCl=CaCl2+ H2O + CO2提問 出示一瓶純堿,我們要知道純堿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應采取什么方法?投影實驗 1.將0.5 g碳酸鈉放入試管, 并加入2 mL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2.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重復上述實驗。學生思考 實驗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什么問題?指導板演 上述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提問 上述三個反應有何共同點?怎樣檢驗某種物質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學生實驗 檢驗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將少量水垢放入試管中,并加入5 mL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現象。觀察、分析 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用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講述 在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分別與稀鹽酸反應的這一組實驗中,相同的反應物是稀鹽酸,稱為這組實驗的恒量;不同的反應物是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我們稱為這組實驗的變量。(板書注明)變量 恒量CaCO3+2HCl=CaCl2 + H2O + CO2Na2CO3+2HCl=2NaCl +H2O + CO2NaHCO3+HCl=NaCl +H2O + CO2提問 你所知道的酸除鹽酸外,生活中還有哪些酸?舉例 稀硫酸、醋酸、檸檬酸等。提問 上面一組實驗(三個實驗)中為相同的酸與不同的鹽反應,那么不同的鹽能與相同的酸反應嗎?請你設計實驗證明。學生實驗 1.將醋加入放有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2.將檸檬的汁擠出,代替醋做上述實驗。觀察、分析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不同的酸也能與相同的鹽發生反應。提問 分析第二組的三個實驗中,哪些反應物為恒量,哪些反應物為變量?(指導學生注明)恒量 變量Na2CO3+ 稀鹽酸Na2CO3+ 醋酸Na2CO3+ 檸檬酸講述 不同的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能與不同的酸反應。學生實驗 1.分別測出稀鹽酸、醋、檸檬汁的pH值,并記錄在下表。2.在3個小燒杯中先分別放入小蘇打1/2小匙,然后同時在3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 mL稀鹽酸、檸檬汁、醋,比較反應速度。3.通過上述實驗,你的結論是 。pH值與小蘇打的反應速度比較稀鹽酸檸檬汁醋學生練習 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色的花瓣上出現了紅點點。波義耳對這一意外發現做出了種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驗證,探究普通規律,終于獲得成功。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請寫出你的假設,并設計出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你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化現象的各種假設驗證方案解題思路 本題是通過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學家是怎樣捕捉化學現象深入思考,運用假設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形成開放性作答題。通過“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這一實驗事實,分析這一實驗中,“紫羅蘭花瓣”和“鹽酸”為實驗的兩個條件,由控制這兩個實驗條件來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當“鹽酸”為恒量,另一量為變量時,推陳出新,鹽酸能使除紫羅蘭花瓣以外的花瓣變色嗎?同理,當“紫羅蘭花瓣”為恒量,另一量為變量時,推測,其他物質能使紫羅蘭花瓣變色嗎?當實驗條件都是變量時,推測,其他物質能使其他花瓣變色嗎?這些都是根據控制實驗條件做出的合理假設,這對活躍學生思維和發展創造性有重要作用。答案:你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化現象的各種假設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鹽酸能使其他種類花瓣變色嗎?將鹽酸分別滴到其他種類花瓣上,觀察現象。其他酸、堿或鹽能使紫羅蘭花瓣變色嗎?將稀硫酸、稀硝酸、燒堿溶液等滴到紫羅蘭花瓣上,觀察現象。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變色嗎?將燒堿、碳酸鈉、食鹽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觀察現象。課堂練習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雞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問題:(1)若向杯中逐漸加入食鹽粉末直至溶液飽和(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將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并解釋原因。(2)若向玻璃杯中逐漸滴加濃鹽酸,雞蛋殼表面將會有什么現象?這會使雞蛋怎樣運動?寫出上述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反應類型。小結 1.碳酸根離子的鑒定方法。2.在做一組實驗時,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課后練習 設計再探究: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溫度對小蘇打和酸的反應的速度是否有影響。學案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一、回憶與再現反應物化學方程式碳酸鈉+稀鹽酸碳酸氫鈉+稀鹽酸二、活動與探究(一)1.將雞蛋殼少許放入大試管中,加入5 mL稀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2 mL澄清石灰水中(見右圖)。(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澄清的石灰水對比)2.寫出雞蛋殼的主要成分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若要檢測某種物質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氫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4.你認為上述三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中, 是恒量, 是變量。三、活動與探究(二)按上述裝置:1.將醋(3 mL)放入盛有小蘇打(1/3小匙)的大試管中,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對比)2.將檸檬用紗布擠出10 mL檸檬汁放在小燒杯中,以備下面實驗及“活動與探究三”用:將檸檬汁(3 mL)放入盛有小蘇打(1/2小匙)的大試管中,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對比)3.通過上述反應,你的結論是 。四、活動與探究(三)1.分別測出稀鹽酸、醋、檸檬汁的pH值,并記錄在下表。2.在3個小燒杯中先分別放入小蘇打1/2小匙,然后同時在3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 mL稀鹽酸、檸檬汁、醋,比較反應速度。(如圖所示)3.通過上述實驗,你的結論是 。pH值與小蘇打的反應速度比較稀鹽酸檸檬汁醋五、設計再探究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溫度對小蘇打和酸的反應的速度是否有影響。10
- 關 鍵 詞:
-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11單元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案教案 人教版 九年級 下冊 化學 11 單元 課題 生活 常見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