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湘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2.2《水蒸氣的凝結》教案.doc
湘科版小學科學三下2.2水蒸氣的凝結教案課題水蒸氣的凝結單元二單元學科科學年級三年級教材分析本課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切入,設計了“研究小水珠的由來”與“認識更多的凝結現象”兩個活動,引領學生經歷“示例聚焦(杯蓋有水珠) 猜想成因制訂計劃觀察實驗得出結論( 提煉概念)類比舉證”的基于探究建構凝結概念的過程。通過研究杯蓋內小水珠的成因,指導學生認識水的凝結現象。在研究小水珠的成因過程中,教材在設計思路上采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首先猜想小水珠可能是由什么物體變成的,然后研究小水珠是在什么條件下變成的,最后在上述基礎上建立凝結的概念。活動一是本課的主體活動,教材旨在引導學生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杯蓋內的小水珠的由來,使學生知道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探究成因,初步建構凝結概念。活動二為拓展活動,旨在指導學生認識生活和自然界中其他水的凝結現象,用更多的證據說明水的凝結屬性。活動一是認知基礎,活動二是認知的拓展。學習目標1.科學知識認識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2. 科學探究能根據材料設計對比實驗來研究杯蓋內的小水珠形成的條件。能按要求做對比實驗,初步學會應用差異法分析對比實驗的結果。3.科學態度具有基于證據和推理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能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重點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計劃對蒸發現象的猜想進行驗證,并滲透“控制變量法”;難點設計對比實驗。準備演示材料:帶蓋的杯子、熱水 分組材料:燒杯2個、培養皿2個、熱水、冰水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情景導入課前講臺上準備一杯溫開水。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先喝口水。咦,這杯蓋上有許多小水珠。看到這一現象,你有什么問題?預設:生1:杯蓋上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生2:杯蓋上為什么會有小水珠?生3: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呈現出學生提出的問題。師:這三位同學提的問題都跟小水珠的由來有關,請同學們根據以上問題大膽進行研討和猜想。師:杯蓋上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生:小水珠是水蒸氣變成的(板書:水蒸氣、水)。師:小水珠是指哪里的水蒸氣變成的呢?生:是保溫杯中的水變成的水蒸氣,在杯蓋上形成的小水珠。(劉老師工作室制作)2.新課學習1、小組合作制造小水珠師:是這樣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實驗器材:燒杯一個、培養皿一個、保溫杯中裝有溫水,你們能利用這些實驗器材制造出小水珠好?生:能。師:孩子們真是信心滿滿,實驗前,老師有幾點溫馨提示要送給大家,請齊讀一遍。生:1、為節約用水,實驗時取適量的溫水。2、實驗時,請注意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輕拿輕放。3、認真觀察,實驗完成后將實驗器材放回講臺原來的位置。師:都清楚了嗎?生:清楚了。師:請小組長上臺領取實驗器材。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師: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孩子們非常認真,小組合作完成了實驗,你們都制造出了小水珠嗎?生:制造出來了。師: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來的?生:在燒杯中導入適量的溫水,用培養皿蓋住。然后我們發現在培養皿上形成了許多小水珠。師:表述的非常清晰,其他小組都是這樣做的嗎?生:是的。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確實是燒杯中的水變成的水蒸氣,在杯蓋上形成的小水珠。那同學們思考一下: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能變成水?預設1生回答不上。師提示:同學們想一想,這杯蓋上有水,那就需要生:遇到物體師:遇到什么樣的物體呢?冬天坐大巴車時,在其玻璃上往往會形成許多小水珠,而夏天卻沒有。那你認為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容易變成小水珠?生:遇到冷的物體(板書:遇冷?)預設2生:遇冷。可能是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能變成水。(板書:遇冷?)2、 設計對比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師:通過剛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認為: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時會變成水。是不是這樣呢?需要我們做實驗來驗證。通過剛才我們的交流,知道熱水可以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是遇到冷的物體變成水,還是熱的物體變成水呢?這需要我們做什么實驗?生:對比實驗。師:在這個對比實驗中,不同條件是什么?生:一個物體冷,一個物體熱。師:看,老師準備了這些實驗材料:兩個同樣大的培養皿、熱水、冰水(出示實物),該怎樣做?生:一個培養皿上面裝熱水,一個裝冰水。師:說的很對,那實驗中還需要大量的水蒸氣,這得怎么辦?生:用熱水。師:是的,看,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個同樣大小的燒杯。師: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材料,在小組內討論,你們準備怎樣做實驗?學生小組討論,師巡視。生:第一步,在兩個燒杯中注入等量的溫水;第二步,將裝入熱水的培養皿和裝有冷水的培養皿同時蓋在燒杯上。第三步,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師:你們實驗中只有培養皿內的水的溫度不同,其他條件都一樣,實驗設計的非常好。為了方便區分,我們把裝有熱水的培養皿編號為“1號”、裝有冷水的培養皿編號為“2號”。實驗時應該注意什么?生:注意安全,不要碰培養皿。師:老師這兒也有幾點提示,請一個同學讀一遍:(出示ppt溫馨提示)生:1、實驗中,注意玻璃器皿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2、實驗中兩個培養皿片要同時放到燒杯上,同時拿下培養皿觀察。3、小組分工合作,及時記錄,完成記錄單。師:帶著溫馨提示,開始實驗吧!學生分組實驗,師巡視指導。3、展示交流師:請同學們停下來,整理好實驗器材,完善實驗活動記錄單。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分享你們的實驗結果?生1:我們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2號裝有冷水的培養皿上有水珠,1號裝有熱水的培養皿上沒有水珠。實驗結論是當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時會變成小水珠。師:誰還想展示?誰再來展示?小組展示師:出示PPT這個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生:當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時會變成小水珠。師: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實驗驗證了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板書擦掉“?”)師小結: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叫凝結(指板書,同時出示PPT)。板書課題:水蒸氣的凝結拓展創新師:凝結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生活中,你從哪些地方見過凝結現象?(師提示:洗澡的時候?做飯的時候?深秋的早上?)生:初冬早晨在門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頂上的水珠,草葉上的水珠、下雨前水管外壁的小水滴、水杯蓋、鍋蓋內壁的小水滴等等。師: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圖片,誰來解釋一下?。(出示PPT)生1:水蒸氣遇到冷的鍋蓋后,凝結成小水珠。生2: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后,凝結成小水珠。生3: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后,凝結成小水珠。生4:水蒸氣遇到冷的植物后,凝結成小水珠。3. 課堂總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師:這節課同學們不僅認識了凝結現象,還動腦設計實驗,動手驗證了水蒸氣凝結成水的條件是遇冷。并能很快地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收獲可真多。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看看人工降雨是誰發明的,是什么原理?下節課我們一起來交流。下課。板書設計2.2水蒸氣的凝結板書設計
- 關 鍵 詞:
- 水蒸氣的凝結 2020 版湘科版 三年級 下冊 科學 2.2 水蒸氣 凝結 教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