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七單元:21古詩三首-教學設計.docx
21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正確認讀本課“洛、單”等生字,規范書寫“芙、蓉”等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詩意。(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三首古詩,默寫芙蓉樓送辛漸。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3.情感與價值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感,體會詩人托物言志表達的志向?!窘虒W重點】誦讀古詩,體會情感,感受美感,領悟方法?!窘虒W難點】理解古詩詞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學準備】學生:完成預習;搜集三位詩人的資料,課上與同學交流。教師:1.查看學生預習情況,了解學情。2.準備多媒體課件?!菊n時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批注芙蓉樓送辛漸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遺產,它就像一顆閃亮的明珠,散發出熠熠光輝。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一起欣賞他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1.初讀正音。指導書寫,指名讀詞語。芙蓉(f rng)、洛(lu)陽、冰(bng)心、玉壺(h)2.這首詩的作者是王昌齡,誰來介紹一下王昌齡?課件出示王昌齡的相關資料。3.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匯報。)生:“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鎮江北,下臨長江?!八汀笔撬蛣e的意思。生:“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師: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我”在芙蓉樓上送別好友辛漸。與朋友分別時,詩人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帶著情感來讀課題。三、整體誦讀,整體感悟1.初讀古詩。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1)指導讀準確。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有沒有把每個字的讀音都讀準了。(2)指導讀出節奏美。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讀讀看能不能讀出節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同學在讀時是怎么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奏與韻律。2.配樂朗誦。3.自讀自悟。生結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梢园炎约鹤x懂的內容跟同桌講一講。4.集體交流。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么。過渡:結合注釋,我們已經對這首詩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說,古詩是語言的鉆石,它凝練、雋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琢磨。(課件出示前兩句詩)四、品詩悟情1.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1)請同學們認真朗讀一、二兩句,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詩人表面上寫楚山孤獨,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孤寂的內心啊!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這兩句。(指導朗讀)你能借助注釋說一下前兩句詩的意思嗎?生:迷蒙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瀚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師:芙蓉樓一別,辛漸即將回到故鄉洛陽與親人團聚,而這里就只留下詩人一個人了,再沒人陪他飲酒、吟詩想到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學生說感受)師引生再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2)指導朗讀一、二兩句。讀出詩人與朋友離別時的惆悵、凄涼、孤寂。2.教學三、四兩句,感受詩人高潔的情懷。(1)師:天亮了,這對好友就要分別了。如果是你,會讓友人給你的家人帶些什么話呢?詩人王昌齡卻只是囑托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課件出示后兩句詩)(2)師:芙蓉樓一別之后,辛漸即將回到洛陽,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發妻子、兄弟姐妹)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回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貶謫?)(3)師: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讓辛漸告訴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壺”。這究竟是為什么?課件出示王昌齡資料。誰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一下后兩句詩的意思?生: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晶瑩、純潔。通過了解了詩人的經歷,請再讀讀這一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的?“冰心”是什么意思?詩人想用它說明什么?“玉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找一名學生回答。由此可見,詩人以“冰心在玉壺”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五、歸納主題,熟讀成誦師: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一孤一寒,烘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同時“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成為全詩的主旨所在,成了流傳千古的佳句。當我們理解了詩人與朋友離別的傷感,理解了詩人那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之后,讓我們再一次跟隨著悠揚的樂曲吟誦這首詩,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板書設計】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山孤孤寂寫景敘事冰心玉壺高潔表白胸襟【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本節課我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在講授中我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聽讀、范讀、領讀、齊讀)。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步入賞析古詩的角色。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古詩的欲望,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足之處這節課我沒有注意詳略得當,開篇占用的時間過長,進入主題之后,雖然有亮點,但是結尾明顯啰唆,余味少了一些。還有就是由于時間問題,給學生說詩意的時間過少,只有個別同學得到了鍛煉。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我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探索。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批注塞下曲一、直接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盧綸的塞下曲,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生匯報,師補充:塞下曲:“塞”為邊塞的意思。塞下曲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斗生活。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檢查一個預習情況。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1.指導書寫?!把恪弊值摹皬S”橫、撇要充分展開;兩個“亻”左短右長。正音:單于、欲將、輕騎2.這首詩的作者是盧綸,誰來介紹一下詩人?課件出示盧綸的相關資料。三、 整體誦讀,整體感悟1.初讀古詩。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1)指導讀得正確。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聽。(2)教師范讀,注意停頓和語氣。2.自讀自悟。學生結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梢园炎约鹤x懂的內容跟同桌講一講。說說每句詩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圖或聯系上下文進行解釋。3.集體交流。四、品詩悟情這首詩究竟寫的是什么呢?請你根據注釋了解一下,然后我們看看誰能把這首詩讀成簡單的一兩句話: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輕騎追趕。1.解讀“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時的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夜?由“月黑、雁飛”感受單于逃跑時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讀出單于潰敗的樣子。2.誰能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生:在烏云遮月、雁飛無聲的漆黑夜晚,敵軍統帥單于帶著部隊悄悄地逃跑了。3.誰能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我方發覺后,正準備帶領輕騎兵去追擊敵人,剎那間,紛紛大雪灑滿了將士們的弓和刀。)4.深入品味。五、布置作業事情說到這里還沒有講完,那么,將士們最后是追到了單于還是沒有追到?發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和同桌自由交流。【板書設計】塞 下 曲(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敵軍潰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將軍追敵情景交融【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我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氛圍,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輕松地學習古詩,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在學生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通過自己讀懂了什么,匯報自己的理解,我覺得反映出來的就是學生思考的結果。從這堂課上,我感受到了學生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不足之處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我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理解詩意,我采用的是分步出示古詩內容的方式來講解古詩,但是忽視了古詩的整體性,使學生不能從整體感知古詩的意境,容易讓學生在以后的古詩學習中犯斷章取義的錯誤。如果對古詩的拓展再深入些,內容再豐富些,相信學生們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古詩。第三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批注墨梅一、激情談話,引入新課出示梅花圖片,師:走進梅園,各種顏色的梅花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瞧,這是粉紅的,像霞,這是白色的,如雪。梅花真美啊!漫步于梅園的小路上,感覺整個梅園都被梅香浸透了。是啊,無論是粉的、白的,都顯得那么淡雅高貴,清新脫俗。思考:我們學習過哪些描寫梅花的詩句?(生匯報。)課件出示“墨梅圖”,師:這是什么?(墨梅。)為何稱它為“墨梅”?(因為這是用墨畫出來的梅花。)是的,相傳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便想到了用濃濃淡淡的水墨來畫梅花。這就是墨梅。二、“墨梅”解題,初識王冕說到畫墨梅,當屬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造詣最深。課件出示王冕的相關資料。王冕非常愛梅,這一天他家洗硯池邊梅樹上的梅花盛開了(圖片出示),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讓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揮墨畫下了這么一幅墨梅圖。為了使畫的意境更加深遠,他還在畫上題了一首詩。(課件出示墨梅)。三、 初讀感知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注意要把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古詩的節奏來。2.自由讀詩,指讀,正音。3.我們知道“文房四寶”分別是筆、墨、紙、硯。詩的第一句里還有一個生字。(板書:硯)4.老師再請一位同學來準確、流利地讀古詩。5.讀得字正腔圓。剛才老師聽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頓了,在“洗硯”后面停頓了,你讀出了古詩的節奏。通常七言詩都是按照“二二三”這樣的方式停頓的,這樣就能把古詩的節奏讀出來了。下面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手勢,一起來把這首詩有節奏地讀一讀。 四、品詩悟情1.同學們再來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想一想:你能理解哪些詞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還讀不懂,做上記號。生:“我家洗硯池頭樹”是指“我”家洗硯池頭有一棵梅樹。師:像這樣的例子在這首詩中還有一處,古人說:個個花開,我們現在說朵朵花開。生:“朵朵花開淡墨痕”是指梅樹上的朵朵梅花盛開了,畫在紙上顯現出淡淡的墨痕。生:“不要人夸好顏色”意思是它并不需要別人去夸它的顏色。生:“只留清氣滿乾坤”意思是在天地間留下清香。2.眾所周知梅花的顏色是十分淡雅的,在王冕的墨梅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尋到,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生:因為梅花很淡雅,所以王冕。(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梅花的樣子)3.你能讀出淡雅的味道嗎?生讀。梅花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玫瑰的嬌艷,可王冕為何會對淡雅的梅花如此鐘愛呢?生沉思。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冕的生平。4.課件出示:元朝的達官貴人們以千金向他求畫,但王冕拒絕了;老朋友泰不華舉薦他做官,王冕謝絕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賞識他的才華決定重用他,王冕卻選擇了退隱山林。師:此時,你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王冕?生自由回答:潔身自好、不追求功名利祿師:說得好,答應求畫他可以得到金錢,選擇做官他可以得到權力,這些對于王冕來說不過是浮云,一個“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對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這墨梅一樣嗎?生齊讀:朵朵花開淡墨痕。王冕為什么會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說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們繼續讀詩。生: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五、布置作業同學們,寫梅花的詩還有很多,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去了,而梅花的精神也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課后收集描寫梅花的詩詞,和同學們分享?!景鍟O計】墨梅(元)王冕托物言志 墨梅借物喻人不與世俗淡墨痕淡泊名利清氣托物言志清白正氣【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在學習這首古詩時,我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了解詩人及其生活的背景,理解詩的題目,掌握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學習詩句時抓字眼,明詩意,想象詩的意境,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上半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品詩情”這個環節上,并且通過補充、拓展文字和圖片材料,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烙下梅之清新脫俗、淡雅樸素、冰清玉潔之氣質和形象。 下半節課,我又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與王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這正是“托物言志”類詩的教學關鍵。 不足之處在引導朗讀過程中,默讀、齊讀占據大部分,有個性的朗讀少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時間相對較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盡量多留些時間給學生展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