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8.牛和鵝教學設計.doc
18牛和鵝【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著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過程與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體會人物的心情,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教學難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這句話的含義。【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出示課件1: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們看這是什么?(牛和鵝)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呢?2.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并說說你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發。(板書:18牛和鵝)設計意圖:讓學生走進課文,激發學習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如:拳、捶、怖)設計意圖: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每一個字,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適時教讀。(1)出示課件2,指名開火車讀。(2)男女生賽讀。(3)指讀象聲詞。(4)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3.出示課件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的故事。)4.出示課件4: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嗎?(先寫“我們”對身軀龐大的牛一點兒也不害怕,甚至還去欺負它,對小小的鵝卻心懷畏懼;接著寫金奎叔根本不怕鵝,且輕松地對付鵝的過程;最后寫我聽了金奎叔的話,轉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從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層次。三、識記字形,指導書寫。1.分析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出示課件5,會認字:“謂、拳、捶、襟、膊、瓶、怖、憑、欺、掐”。“捶”的部首都是“扌”; “謂猬”是形近字。2.書寫指導。出示課件6,會寫字:“摸、甚、跪、捶、繞、頑、脖、脫、概、惹、昏、握、摔、憑、掐”。 指導書寫:“摸、跪、捶、脖、脫、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課下搜集有關牛和鵝的知識,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引導學生體會“我”由怕鵝到不怕鵝的思想轉變過程,明白要站在正確的角度看事物,不盲目恐懼,也不盲目欺負別人。3.體會童年的快樂、豐富多彩以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牛和鵝,現在我們回顧一下課文,誰能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先寫接著寫最后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牛和鵝。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達到了溫故知新的效果。二、品讀課文,感知品味。(一)學習第1 4自然段1.出示課件8:牛和鵝對人的態度分別是什么樣的?(牛怕人,鵝不怕人)為什么?(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板書)2.小組交流“我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出示課件9,對牛: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觸它的屁股、扳牛角、騎牛背、捶牛背。(板書:對牛欺負) 出示課件10,對鵝:遠遠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繞個大圈子。(板書:對鵝害怕) 3.圈出“我們”對待牛的動詞。(拍、摸、觸、扳、騎、捶)(二)學習第512自然段1.出示課件11: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鵝? (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嚇得腳也軟了,更跑不快。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板書:逃跑)(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當時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這樣叫吧:“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板書:被鵝咬住呼救)可以用哪一個詞來形容這時的“我”?(狼狽不堪)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我”被鵝追趕的經歷中,“我”對鵝和鵝對“我”的態度。2.指導朗讀:讀出害怕的心理。3.出示課件12:從文中畫出能看出鵝神氣的句子。出示課件1315:(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好像在它們眼里根本沒有我們這些人似的。(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公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拉住我不放。(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其他幾只鵝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4.朗讀課文。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指導朗讀:讀出鵝的兇狠、神氣十足的樣子。5.出示課件16,破折號的作用有以下幾種: A.表示解釋說明。B.表示聲音的延長。C.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D.用在副標題前。(我幾乎被它拖倒了因為當時我還很小,只不過跟它一樣高呢!)句中破折號的作用是哪一種?6.出示課件17:這時,“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現了!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鵝又有什么表現?(1)出示課件18:(他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脖子呼的一下,把這只老公鵝摔到了半空中。)(2)出示課件19:(它張開翅膀了池塘中向遠處游去。)用一個詞形容這時的鵝。(落荒而逃)7.學生朗讀課文。自由練讀、指名讀。指導朗讀:讀出金奎叔的強悍,感悟金奎叔的話。設計意圖:讓學生反復研讀體會金奎叔的話,在朗讀中感悟人的確很強,鵝的命運由人主宰。(三)學習第1315自然段。1.出示課件20:金奎叔對“我”講的話使“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什么變化?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出示課件21、22:(1)(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怕它干嗎?)在鵝的眼里我們比它小,但在我們的眼里,我們比它強!前半句是從鵝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從人的角度看鵝。我們變換了角度,事情的結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說不管別人怎么看待我們,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全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板書:在我們的眼里,我們比它強!)(2)(看到牛,我也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盡管它把我們看得比它大。)2.“直到現在”,(引讀最后一段)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同學們,你們學了這篇文章感悟到了什么呢?(文章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換個角度去看事情。板書:角度不同,結果不同)三、拓展延伸,發展語言。出示課件23,讀故事,想辦法。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嗎?(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女兒高興,因為她賣傘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兒子高興,因為他又可以曬布了。)設計意圖:課內知識的拓展延伸,可以加深學生對道理的理解。四、回顧課文,總結升華。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同樣的一件事,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請同學們去生活中發現這種情況吧。五、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出示課件24,閱讀兩個農夫牛鵝換眼兩篇文章,收集跟本課有關的故事、詩句、成語等。 【板書設計】18牛和鵝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在我們的眼里:我們比它強! 對牛欺負對鵝害怕逃跑被鵝咬住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