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十四課風箏 教學設計.doc
課時教學設計第 14 章(課)風 箏第 1 課時共 1 課時課型新授教學內容風 箏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風箏的傳統、色彩圖案特點、制作方法。嘗試制作描繪一個風箏。2、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及觀察、分析,不斷遞進探究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對傳統風箏藝術的熱愛之情,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珍愛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了解風箏的傳統文化藝術特色,并學會簡單的風箏的制作方法。如何扎風箏骨架及合理的繪制。教學方法情境教學、直觀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準備范作(民族風箏一件、兩件不同造型的風箏)、竹條、棉線、風箏布或卡紙、顏料及水粉筆。教學過程環節活動名稱活動設計組織教學教師活動:1、 播放民族輕音樂,檢查學具準備情況,適當與學生交談。2、師生問好。學生活動:在自己的座位上傾聽音樂,按要求整理好自己的學具。設計意圖:1、播放輕音樂來創設情境,使學生初步感受民間歌曲的魅力,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走進美術課堂;2、要求學生坐著聽音樂是為了穩定課堂秩序。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風箏 1、今天老師特邀了一位神秘的嘉賓來到了我們的美術課堂,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掌聲呢?2、教師出示實物風箏(師配音:大家好,我們又見面咯,你們認識我嗎?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也越來越時尚了。瞧,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我。),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風箏的世界。 3、板書課題風箏。學生活動:傾聽教師配音。設計意圖:1、 通過自己配音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2、 讓學生初步了解風箏是有著悠久的歷史。講授新課教師活動:2、 藝術探究1、了解風箏的大概歷史。1)、同學門們,從圖片中你能猜出2千多年前的風箏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木頭飛鳥說)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種樣式的風箏?學生活動:學生說一說,活躍課堂氛圍。(學生暢談)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增進對民族藝術的熱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活動:初步感受民間風箏的魅力(播放圖片)1) 、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上賞析圖片。2)、民間風箏造型百態,色彩艷麗。3、ppt呈現不同表現圖案的風箏,風箏上圖案怎樣?(精美、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學生活動:1、 仔細欣賞圖片;2、 討論:怎樣能使風箏飛高飛遠?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精神;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活動:師生小結:一定要對稱平衡,風箏才能飛起來。(ppt課件)1)、這兩個風箏的外形都是對稱的,你仔細看看它們的圖案呢?(生回答)2)、這種左右一樣的圖案樣式叫對稱式,左右不一樣的叫均衡式。學生活動:1、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小結:風箏怎樣風高飛遠!2、 學生小結,師補充。設計意圖:1、 讓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好習慣;2、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活動:三、創設情境,探究風箏制作方法及步驟1、師:咱們剛才欣賞了那么多漂亮風箏,究竟風箏是怎么做出來的?讓我們一起探訪一位“民間工藝大師”仔細觀察風箏大師的手法,看看風箏分哪些步驟做出來的。(播放視頻)2、師:所有的傳統風箏制作其實步驟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那做風箏的叔叔先怎么樣?再怎樣,最后干什么?(學生共同小結)3、師小結并板書:扎骨架糊繪制。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傳統風箏制作的步驟及方法。2、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帶著老師所提問題制作風箏。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善于帶著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2、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及概括歸納的能力。鞏固拓展學生活動:四、學生動手試試1、學生觀察桌上的材料,折選第一步“扎骨架”的材料。1)、 師:“扎骨架”非常重要,關系到風箏能不能飛得高飛得遠,一分鐘的時間, 學生兩兩合作,扎出骨架。2)、師:熱情高漲,請舉高,咱們聽聽同學介紹介紹經驗(生回答),師黑板畫圖總結。并解決平衡問題。2、再次嘗試扎制,與眾不同的骨架,注意平衡。骨架扎好了,下一步就是糊風箏面了,傳統工藝中老師傅用的是漿糊,糊得牢固,但是特別考驗制作水平。今天咱們用這個簡便的小神器紙膠帶。摸一摸,教師示范。3、大家覺得貼合骨架和紙張要注意什么?(只要平整,骨架不超出紙面)師:請大家動起手來吧!(提示注意合作默契)師:可以直接畫了嗎?不行,還要修剪修剪成自己想要的外形,出示范作,注意左右平衡。現在我們手里的風箏拴上線就能放飛了,但是它還不美,我們還有很重要的一步,繪風箏面。設計意圖:1、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作業,讓學生感受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2、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3、教師巡視指導,鼓勵表揚各小組的優點。教師活動:播放PPT圖片1)、引導學生說風箏面上可表現的內容(各種動物、植物的圖案)。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幫助和輔導。學生活動:1、 學生賞析,小組間說一說風箏面上可以表現的內容;2、確定自己組所要表現的內容,繪制風箏面的圖案;3、協助學生合理分工合作。設計意圖:1、 賞析圖片,發散學生思維;2、 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自己所要表現的內容;3、教師巡視指導,鼓勵表揚各小組的優點。4、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較好的順利的完成作業。檢測小結教師活動:五、展評環節 1、大家喜歡誰的風箏?請你夸一夸他的風箏;2、教師及時對學生作出的評價給予肯定或提出教師自己的看法;2、師評(主要點評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傳統風箏工藝制作的最后一步就是放了,教師示范纏線。6、 課堂總結1、我們今天親手做了傳統風箏,你有什么想感受?2、 師小結:今天這節美術課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風箏,欣賞了風箏,還親手試做了風箏。總而言之,風箏工藝大師真讓我們敬佩,我們要把這精美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下課后,我們去室外放飛,玩一玩,享受動手制作的樂趣吧。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學生活動:1、派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組制作的風箏;2、生生互評:從造型、圖案、色彩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3、學生試著纏線;4、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繪畫獎,最佳造型獎。設計意圖:1、 學生自己送作品上臺展示,給予學生展示機會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豪感;2、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檢測學生的審美能力;3、 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喚醒對傳統風箏藝術的熱愛之情;4、 課后讓學生走出教室放飛風箏,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珍愛民俗文化的情感。板書、板畫設計風 箏教師簡要示范制作步驟:造型簡單對稱對稱式、均衡式色彩艷麗一、扎骨架二、糊(修剪外形)三、繪(風箏面)四、試著放飛教學評價設計藝術探究階段,如:1、 你觀察得真仔細;2、 真是勤于動腦的好孩子,表揚你。學生創作階段評價,教師巡視指導,鼓勵表揚各小組的優點。比如:1、分工明確、親密合作,非常棒;2、在隊長的帶領下也爭分奪秒;3、井然有序、安靜而緊張地制作;4、風箏骨架創新了呢;5、風箏面的造型獨特;6、表現動物時大膽想象,所表現的動物趣味性強。7、風箏面表現的內容豐富,構圖時運用了遮擋的方法,使得畫面層次分明、色彩鮮艷。8、座位周圍一直保持得很干凈。提醒時間。作品展品階段,如:1、你倆速度真快,你認為哪兒還可以完善得更好呢?(這樣的語言警示學生賞析自己的作品,發現問題后及時調修作品)2、你認為哪組的最有趣,用了什么方法來表現的?借機請同學為這件作品提出小建議。(教師給予肯定,適當給予物質獎勵,激勵性的語言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作品互評這一活動)導學設計(補充)一、自學自研(師通過語言結合生活常識引導學生自學)導學點一:通過師配音:大家好,很高興來到我們的美術課堂,你們認識我嗎?(風箏)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也變得越來越時尚咯。瞧!這是我2千多年前的樣子,那時候的我怎么樣,能看出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嗎?(木頭飛鳥說)初步了解風箏的發展史和民間風箏的寓意。導學點二:1、2千多年前就有了風箏的存在,說明什么呢?(它有著悠久的歷史)2、 暢談自己生活中見到過的風箏,說出常見風箏的樣式;2、 鞏固提升(賞析圖片,觀看視頻)導學點一:1、學生從造型、色彩上賞析圖片;風箏面上的圖案怎樣?(精美、色彩鮮艷、栩栩如生)2、生討論交流:怎樣能使風箏飛高飛遠?(教師演示引導,師生小結:一定要對稱平衡,風箏才能飛起來)。教師結合圖片分析對稱式、均衡式。導學點二:1、 教師播放民間藝人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歸納、總結風箏制作方法及步驟。(扎骨架糊繪制)2、 學生嘗試扎骨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3、 我們應該如何扎制與眾不同的骨架,注意平衡。4、 大家覺得貼合骨架和紙張要注意什么?(只要平整,骨架不超出紙面)5、 怎樣做一個外形獨特的風箏?直接畫了嗎?(修剪修剪成自己想要的外形)6、 風箏面上可表現的內容(各種動物、植物的圖案),怎樣使所表現的更加有趣生動?(夸張、變形、重復局部的方法)7、 從造型、圖案、色彩的角度,夸一夸你喜歡的風箏。導學點三:1、 傳統風箏工藝制作的最后一步是什么?(放飛)2、 教師示范纏線,如何纏線?學生動手試一試。拓展延伸:今天這節美術課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風箏,欣賞了風箏,還親手試做了風箏。總而言之,風箏工藝大師真讓我們敬佩,我們要把這精美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