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中考生物真題試題(含解析).doc
湖南省岳陽市2018年中考生物真題試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A、B、C、D中選一項最佳答案)1.生態系統中,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項的生物成分是A.乳酸菌B.酵母菌C.光合細菌 D.霉菌【解析】各種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并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和能量,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變為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乳酸菌屬于細菌、酵母菌和霉菌屬于真菌、它們都屬于分解者。光合細菌在有光照缺氧的環境中能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同化CO2生成有機物,光合細菌屬于生產者。故選C。2.關于細胞膜功能的敘述,不恰當的是A.保障細胞相對獨立 B.使細胞與外界環境徹底隔開C.控制物質進出 D.使細胞內部相對穩定【解析】解: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保障細胞相對獨立,維持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具有保護作用,但不能使細胞與外界環境徹底隔開。故選B。3.在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通過光學顯微鏡能觀察到的對象是A.基因B.染色體C. DNA分子D.細胞膜【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每種生物的體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光學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的結構稱為顯微結構,如細胞壁、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和線粒體,也能觀察到染色體等物質。故選B。4.對于藻類、苔蘚、蕨類植物描述正確的是A.蕨類比苔蘚更適應陸地環境 B.苔蘚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C.海帶的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類植物通過芽孢來繁殖后代【解析】苔蘚植物無根,只要莖、葉的分化,且體內無輸導組織,因此不能為植株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植株長的矮小,適應陸地的能力差。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且體內有輸導組織,能為植株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一般長的比較高大,適應陸地的能力較強。A正確;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B錯誤;海帶是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C錯誤;蕨類植物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是孢子植物。D錯誤。故選A。5.玉米種子在未出土前的萌發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錯誤的是A.含水量增加 B.呼吸變旺盛 C.有機物總量增加 D.細胞數量增多【解析】種子萌發,吸收水分,同時吸入氧氣,呼吸作用增強,細胞開始分裂分化,所以細胞數量增多。種子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機物的含量應該減少。故選C。6.正常情況下,人的受精卵形成部位是A.卵巢 B.輸卵管 C.子宮 D.羊水【解析】人的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處相遇并結合形成受精卵,隨后受精卵開始發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時發育的營養物質來自卵黃。所以,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輸卵管。故選B。7.需大量輸血時,下列最符合安全輸血原則的是病人血型ABAB0提供的血型0000選項ABCD【解析】輸血時,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作為輸血者和任何血型都不會發生凝集反應,是萬能輸血者,可以少量的輸給其他三種血型的病人。但某人需要大量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故選D。8.課堂上突然聽到老師表揚自己,心里高興,心跳加快。此過程中 A.以神經調節為主 B.以激素調節為主 C.只有神經調節 D.只有激素調節 【解析】人的調節方式主要兩種: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在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下,激素通過血液循環也參與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概括地說,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故選A。9.遺傳學實驗中常用的果蠅在生物類群中屬于A.腔腸動物 B.環節動物 C.軟體動物 D.節肢動物【解析】遺傳學實驗中常用的果蠅在生物類群中屬于節肢動物的昆蟲綱。故選D。10.下列描述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錯誤的是A.魚寓意年年有余,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B.青蛙是害蟲的天敵,被人們稱為“農田衛士”C.鳥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伙伴,所以我們都要愛鳥、護鳥D.鼠危害人類生產和健康,應當徹底消滅【解析】某些魚類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魚類自古以來就融入了人類的文化如“年年有余(魚)”,意思是年年富貴有財,代表美好的祝愿,A說法正確;青蛙屬于兩棲動物,是農田害蟲的天敵,利用青蛙進行生物防治,能夠減少農藥使用,B說法正確;鳥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因素,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伙伴。愛鳥護鳥,人人有責,C說法正確;生物圈中的各種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都起著關鍵作用。若其數量減少會引起其他生物數量的變化,甚至破壞生態平衡,D說法錯誤。故選D。11.下圖是學生制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合理的是【解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如圖為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A圖兩塊骨骼肌都在收縮,錯誤;B圖只有一塊骨骼肌,錯誤;C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正確;D圖兩塊骨骼肌的沒有跨過兩端的關節,錯誤。故選C。12.下列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的是【解析】A是衣藻,B是細菌,C是草履蟲,D是酵母菌,所以只有B細菌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選B。13.眼球成像過程中,對光線起主要折射作用的是A.晶狀體B.瞳孔 C.角膜 D.玻璃體【解析】眼球就是一個成像系統,物體發出的光線經眼球折光系統的折射后成像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光刺激后產生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把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等結構都對光線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結構是晶狀體。故選A。14.下列不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是 A.建立自然保護區 B.建立種質庫 C.制作標本 D.頒布、實施相關法律【解析】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制作標本,明顯不屬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故選C。15.組織培養屬無性生殖,指利用植物的組織或細胞培養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術,其優點不包括 A.保持遺傳特性的一致性 B.繁殖速度快C.優良性狀快速增多 D.能獲得更健康的植株【解析】利用組織培養技術,不僅可以保持母體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還可以高效快速地實現種苗的大量繁殖,受季節影響小,而且誘導變異也相對容易,為科研和生產帶來了很大方便。此外,采用莖尖培養還可以有效地脫去病毒,從而獲得更加健康的植株。無性生殖不能產生新的性狀,可見C符合題意。故選C。16.黃瓜的大多數花并不結果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其原因是A.雄花多 B.被害蟲破壞 C.不能產生生殖細胞 D.營養不足【解析】根據雌蕊和雄蕊的有無,花可以分為單性花和兩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兩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是只有雄蕊的花叫做單性花。在單性花中的,只有雌蕊的花叫做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做雄花。黃瓜屬于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雄花中沒有子房,故不能發育成果實。可見A符合題意。故選A。17.表中的描述與下圖相符的是選項123A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變態發育B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C恒溫動物鳥類爬行類D兩棲動物龜類蛙類【解析】A中1完全變態發育和2不完全變態發育,都屬于3變態發育。A錯誤;B中1脊椎動物包括2魚類、3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B正確;C中1恒溫動物包括2鳥類和哺乳類,3爬行類是變溫動物,C錯誤;D中1兩棲動物包括3蛙類,2龜類屬于爬行類,D錯誤。故選B。18.玉米種子的糯性與非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現將糯玉米(aa)行,非糯玉米(AA)行交替種植,異花傳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糯玉米植株上可能有非糯玉米粒 B.非糯玉米植株上可能有糯玉米粒 C.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必為純合個體 D.非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必為純合個體【解析】當控制玉米種子的基因組成是AA時,玉米種子的性狀是非糯玉米;當控制玉米種子的基因組成是Aa時,由于隱性基因a控制的綠色性狀在顯性基因A的作用下得不到表現,因而玉米種子的性狀仍然是非糯玉米,即非糯玉米種子的基因組成是AA和Aa,糯玉米種子的基因是aa。現將糯玉米(aa)一行,非糯玉米(AA)一行交替種植,異花傳粉,遺傳圖解如圖:。從遺傳圖解看出,其子代的基因組成是“Aa”,子代表現非糯玉米性狀。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基因可能是aa,也可能是Aa;非糯玉米植株上的子代AA,也可能是Aa所以糯玉米植株上可能有非糯玉米粒,非糯玉米植株上不可能有糯玉米粒,故只有選項A正確。故選A。19.對人性別遺傳的描述,合理的是A.相貌相似的雙胞胎姐弟,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B.成年男性產生的精子一定含有Y染色體C.成年女性產生的卵細胞中有23條性染色體D.雙胞胎的性染色體組成不一定相同【解析】相貌相似的雙胞胎姐弟,不一定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A錯誤;BC、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兩條性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22+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22+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22+X染色體的卵細胞。BC錯誤;同卵雙胞胎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在母體內一個受精卵發生分裂形成兩個細胞,遺傳物質是一樣的,因此性別相同;異卵雙胞胎是由兩個精子和兩個卵細胞分別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遺傳物質是不一樣的,因此性別不一定相同,D正確。故選D。20.關于免疫和計劃免疫的說法,恰當的是A.人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 B.抗體能將與其結合的抗原直接吞噬C.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藥 D.計劃免疫的實質是特異性免疫【解析】免疫是人體的一種防御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非己”成分,能夠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清除自身產生的損傷細胞核腫瘤細胞,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故免疫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是正確的,但當人體某些器官損壞,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時,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這種情況下,免疫不是有益的,A錯誤;一定的抗體要與抗原抗原結合,就能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應該這樣理解:這里主要講的是T淋巴細胞的免疫,T淋巴細胞也需要識別那些屬于抗原,但它又無法直接殺滅它們,于是吞噬細胞就吞噬抗原,并使其在自身表面表現出來,T淋巴細胞再產生細胞毒素,將吞噬細胞及抗原一同分解,B錯誤;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還需用免疫抑制藥,C錯誤;計劃免疫的實質是特異性免疫,D正確;故選D。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0分)判斷下列句子的對與錯(在答題卡相應的地方對的涂“T”,錯的涂“F”)(1)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氣含量。【解析】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氣而不是高于氧氣。所以題干的說法不正確。【答案】(2)血液流經毛細血管后,只能是動脈血變靜脈血或靜脈血變動脈血。【答案】。(3)動物能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答案】(4)害蟲產生抗藥性變異是大扉用農藥的結果。【解析】害蟲產生了抗藥性是農藥(環境)對害蟲抗藥性的選擇作用形成的,而不是害蟲為了適應大量施用農藥的環境,產生了抗藥性變異【答案】(5)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是健康的表現。【解析】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和不虛弱,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答案】22.(5分)李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B、C三種結構,并繪制成下圖:(1)圖A是觀察到的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呈現紫色的區域是 (填數字)。(2)圖B中的是 ;的主要功能是 。圖C中是由兩個 圍成的。(3)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分析,圖A、B、C屬于同一層次的是 (填字母)。【解析】(1)液泡內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所以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2)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枝狀分支的樹突,樹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軸突的主要功能是傳出信,圖B中的是細胞體;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圖C中氣孔是由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蒸騰失水的門戶;(3)A屬于植物細胞、B是神經元(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C是葉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所以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上分析,圖A、B、C屬于同一層次的是 AB;【答案】(1);(2)細胞體;接受信息;保衛細胞;(3)AB。23.(5分)結合下圖分析作答:(1)圖二和中主要的有機物消化過程對應圖一中曲線 (填字母),該營養物質最終分解成 。(2)牙齦出血,你會選擇多吃圖二中 (填數字)的食物。(3)食物的主要消化場所是 (填字母),與此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 (任寫一條)。【解析】(1)圖二中層主要提供蛋白質,蛋白質從胃開始被初步消化,所以對應的是圖一中的Z曲線,最終在小腸內被分解為氨基酸。(2)牙齦出血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由“平衡膳食寶塔”可以看出,需要補充層食物,因為含維生素和無機鹽豐富的蔬菜、水果類較多。(3)D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作用場所,這是因為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答案】(1)Z;氨基酸;(2);(3)D;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4.(5分)下圖是以海洋化學起源說為依據,結合地質學研宄成果繪制的時間軸簡圖。(1)米勒實驗模擬的地球時期是 (填字母),證實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實現 。(2)請推測最初形成的生命是 (需氧型或不需氧型),古人類出現時期是 (填字母)。(3)根據時間軸上植物類群出現的順序,僅從結構特點推測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 。【解析】(1)米勒的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是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的,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實驗模擬的地球時期是A,證實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實現 原始的生命的形成。(2)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古人類是對化石人類的一種泛稱,西文中無這一專有名詞。認為從猿類到人類共經過拉瑪古猿、南猿、猿人、古人、新人等幾個階段。除新人外均屬已絕滅的種類,普遍認為古人類出現是400萬年前左右,時期是F期(3)根據時間軸上植物類群出現的順序,僅從結構特點推測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 從簡單到復雜。【答案】(1)A;原始的生命的形成(2)不需氧型;F(3)從簡單到復雜25.(5分)根據HIV病毒與大腸桿菌噬菌體間的“對話”,回答問題:(1)HIV病毒的結構簡單,由 構成,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 系統。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HIV病毒屬于 。(2)“衣食父母”不同是指 不同,據此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圖中沒有涉及到的一類是 。【解析】(1)HIV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構成,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HIV病毒屬于病原體。(2)HIV病毒“衣食父母”是動物,它屬于動物病毒;噬菌體“衣食父母”是細菌,它屬于細菌病毒(噬菌體),因此他們“衣食父母”不同是指寄主不同,據此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圖中沒有涉及到的一類是植物病毒。【答案】(1)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免疫;病原體(2)寄主;植物病毒26.(10分)列表比較幾種生物的主要特征,請回答問題:生物主要結構或方式特征營養的獲得體內廢物的排出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人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草履蟲口溝、食物泡收銀管、伸縮泡、表膜表現趨利避逬桃樹落葉存暖花開(1)表中是 (方式),是 (器官)。(2)草履蟲對外界刺激表現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反應 (屬于或不屬于)反射。成年人有效控制排尿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 。(3)血液總量4.5升的成年人一天形成原尿180升,與此相適應的結構及功能是 。【解析】(1)表中是排泄,是根、葉。(2)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它沒有神經系統,因此不屬于反射。成年人有效控制排尿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3)血液總量4.5升的成年人一天形成原尿180升,與此相適應的結構及功能是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1)排泄;根、葉(2)不屬于;大腦皮層(3)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7.(10分)在模擬生態糸統的系列實驗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四組:甲、乙、丙、丁。四組玻璃裝置中各放入生活狀態相同、大小一致的魚,等量的河水、河泥。甲和乙中有較多水草、丙中水草較少、丁中無水草。裝置都密閉,且置于光線明亮的窗臺上,乙組用黑布遮罩。表格主要記錄裝置中魚的生活狀況。天數組別甲乙丙丁2天正常生活有浮頭現象正常生活浮頭現象明顯4天正常生活浮頭現象明顯有浮頭現象死亡6天正常生活死亡浮頭現象明顯8天正常生活死亡約350天正常生活魚體基本消失魚體基本消失, 玻璃內壁有綠獏魚體基本消失, 玻璃內壁有綠壤(1)魚表現出浮頭現象,是因為水中 。實驗表明甲裝置中的碳一氧平衡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是通過 (填生理功能)實現的。(2)據表中信息判斷,乙裝置遮光 (嚴密或不嚴密),原因是 。(3)約350天,丙、丁裝置記錄的現象,其原因是 。【解析】(1)魚生活在水中,靠鰓呼吸,溶解著氧氣的水從魚的口進入,從鰓蓋的后緣流出,水中的氧氣就通過鰓交換到魚的體內,可見魚是通過鰓來獲取水中的氧氣。實驗小組觀察發現在飼養金魚時,魚缸窄小或氧氣較少都會使魚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發生浮頭現象。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維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2)據表中信息可見:乙裝置中的小魚比丁裝置中的小魚死的晚,可見乙裝置遮光不嚴,通過微弱的光合作用能為小魚提供少量的氧氣,否則乙裝置中的小魚最先死亡。(3)水池中長期積水,導致水中有機質積累過多,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植物大量繁殖,從而使水變成綠色,在魚缸中并形成綠膜。【答案】(1)氧氣較少;光合作用;(2)不嚴密;乙裝置中的小魚比丁裝置中的小魚死的晚;(3)水池中長期積水,導致水中有機質積累過多,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植物大量繁殖,從而使水變成綠色,在魚缸中并形成綠膜。28.(10分)閱讀材料作答:【資料一】過去,在洞庭湖濕地栽種了大量歐美黑楊,該樹生長快、耗水多。調查還發現種植戶選湖泊濕地,挖溝起壟,溝排水壟植樹,導致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發展。為了盡快修復濕地,目前西洞庭湖正在全力清理歐美黑楊。【資料二】袁隆平院士團隊利用半野生水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獲得了180個品種,通過耐鹽堿栽培實驗,有三個品種正常生長!對這三個品種的后代繼續進行對鹽堿選育,獲得了耐鹽堿效果更高的海水稻。其最低畝產300公斤,最高畝產620公斤,口感香甜甘糯,且栽種過程不需要施用化肥。我國鹽城地有9900多萬公頃。袁隆平院士表示繼續對海水稻優化選種,力爭在2020年種植1億畝鹽堿地,按最低畝產計算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昔日貧疥荒蕪的鹽堿地將變成希望的田野!(1)資料一,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發展的因素有 。歐美黑楊當初作為經濟林木和抑螺血防林引入,我們熟悉的辣椒、紅薯也是自國外引入的。對外來物種的引進,說說你的觀點 。(2)海水稻的獲得及其耐鹽堿能力不斷提升都是變異,這些變異包括 。A.單純受鹽堿環境影響 B.基因的重新組合 C.染色體數目加倍 D.基因的改變(3)種植海水稻不用施化肥,原因是 。另有研究設想:將海洋生物高耐鹽的性狀利用到栽培稻上。需要的生物技術是 。【解析】(1)資料一,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發展的因素有 歐美黑楊;歐美黑楊當初作為經濟林木和抑螺血防林引入,我們熟悉的辣椒、紅薯也是自國外引入的。對外來物種的引進,說說你的觀點要能夠適應新的環境,不被排斥生態系統之外。新的環境中要有能與它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不會導致生態失衡;(2)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所以海水稻的獲得及其耐鹽堿能力不斷提升都是變異,這些變異包括A單純受鹽堿環境影響和基因的重新組合;(3)種植海水稻不用施化肥,原因是 鹽堿地中含有多種無機。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現出轉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另有研究設想:將海洋生物高耐鹽的性狀利用到栽培稻上。需要的生物技術是轉基因技術。【答案】(1)歐美黑楊;要能夠適應新的環境,不被排斥生態系統之外。新的環境中要有能與它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不會導致生態失衡;(2)AB;(3)鹽堿地中含有多種無機鹽;轉基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