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中考生物真題試題(含解析).doc
山東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生物真題試題第卷 單項選擇題1. 圖示生長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長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 甲乙都有綠色肉質主干,有利于儲存水分和進行光合作用B. 甲乙都沒有寬大的葉,有利于蒸騰作用保存水分C. 甲乙形態結構的差異是同種植物適應不同地域環境的結果D. 環境中影響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答案】C【解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不論生長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還是生長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二者都有綠色肉質主干,都沒有寬大的葉,葉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影響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因此兩種生物均能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甲是仙人掌科植物,乙是大戟科,二者是不同種生物,故選項C錯誤。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不同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同。2. 為了消滅蚊子,人們向其生活的湖里噴灑殺蟲劑。只要殺蟲劑含量在950pm以下,都不會對脊椎動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們發現大量食魚鳥死在湖中。根據下表(第二年測得的湖中生物體內殺蟲劑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錯誤的是A. 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浮游植物是生產者,浮游動物、魚、食魚鳥是消費者B.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食魚鳥”是該湖泊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C. 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斷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D. 食魚鳥營養級別最高,殺蟲劑通過食物鏈在其體內積累超過致死量【答案】B【解析】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有機物(食物)和氧氣的綠色植物。因此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浮游植物是生產者;消費者是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因此消費者有浮游動物、魚、食魚鳥,A正確;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B錯誤;從能量金字塔可推斷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的,C正確;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在“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食魚鳥”食物鏈中,食魚鳥營養級別最高,殺蟲劑通過食物鏈在其體內積累超過致死量,D正確。3. 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噬體的蛋白質外殼、葉肉細胞的細胞膜B進行探究實驗為減少誤差需計算平均值,如探究媽蟻的通訊、探究慢頭在口腔中的變化C眼看目鏡內,逆田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看到物像,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D取下洋蔥片葉內表皮在清水中展開,滴滴加稀碘液,使蓋玻片一邊接觸水滴后輕輕放下【答案】C【解析】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葉肉細胞的細胞膜,A錯誤;實驗時,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響,常需要設置重復組,求其平均值的實驗多數是一些具有實驗數據的實驗,例如:測定種子的發芽率;而在探究螞蟻的通訊時,螞蟻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氣味,不需要測定平均值。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也不需要測定平均值,B錯誤;左眼向目鏡內看,右眼睜開,便于繪圖。再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時,尋找物像,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C正確;取下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在清水中展開,使蓋玻片一邊接觸水滴后輕輕放下,然后滴加稀碘液染色,D錯誤。點睛: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4. 下圖示人體結構層次(各結構不是按同一比例繪制),分析正確的是A. 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是,不同的組成人體B. 是受精卵,在人體形成的場所是子宮,它通過不斷分裂形成C. 皮膚、血液屬于這一結構層次,都是由不同的按一定次序構成D. 有四種基本類型,其中1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4主要由神經元構成【答案】D【解析】觀圖可知:是細胞;是器官,組織,是消化系統。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用數字表示為人體,A錯誤;是組織,受精卵不是在子宮內形成的,是在輸卵管中形成的,是通過受精卵分化形成的,不是分裂,B錯誤;皮膚屬于這個結構層次,血液屬于這個層次,C錯誤;中的1是上皮組織,具有保護和分泌等作用,4是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元構成,D正確。5. 下列曲線表示人體的某項生理過程,分析錯誤的是A. 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氣含量變化,A處是肺循環的肺部毛細血管B. 乙表示在消化道內淀粉、蛋白質、脂肪被消化程度,B和C分別是胃和小腸C. 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腎單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管小管D. 若丁中y表示肺容積,ab段曲線表示吸氣過程,吸氣時脅間肌和膈肌收縮【答案】A6. 下列特征與生物個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 由菌絲構成,細胞沒有葉綠體,能產生孢子-蘑菇B. 根、莖、葉有輸導組織,能產生孢子-葫蘆蘚C. 種子由胚、胚乳和種皮構成,有一片子葉-花生D. 植株矮小,莖和葉內沒有輸導組織-腎蕨【答案】A【解析】蘑菇屬于真菌,由菌絲構成,細胞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產生孢子,A正確;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有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B錯誤;花生種子包括胚和種皮,胚中有兩片子葉,沒有胚乳這個結構,C錯誤;腎蕨屬于蕨類植物,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植株比較高大,D錯誤。7. 下列關于被子植物生長、發育、繁殖的敘述,正確的是A. 種子從萌發到長出幼葉前,體內有機物不斷增多B. 受精卵發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根、子葉和胚軸C. 精子和卵細胞在花粉管內結合形成受精卵D. 有機物由導管從葉片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器官【答案】B【解析】種子剛開始萌發的時候,只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減少,只有到綠葉長出才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A錯誤;傳粉受精后,受精卵發育成胚,胚的結構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B正確;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在胚珠中,不是花粉管,C錯誤;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運輸,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D錯誤。8. 下列關于動物運動和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A. 動物的運動有利于動物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后代B. 軀體運動產生的過程是:神經傳來的興奮骨骼肌收縮牽引骨繞關節活動C. 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D. “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蟲和新鮮白菜葉作為實驗材料【答案】D9. 下列有關傳染病或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A. 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傳染源B. 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辦法進行預防C. 對食物過敏是人體抵抗抗原侵入功能過強造成的D. 溶菌酶破壞病菌細胞壁使其溶解屬于特異性免疫【答案】C【解析】病原體是指能夠引起傳染疾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A錯誤;通過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如艾滋病,B錯誤;當免疫功能異常時人體會發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過強時,對進入人體內的某些藥物和食物會發生過敏反應,當自身穩定的功能異常時人體會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當免疫監視功能異常時人體可能會發生腫瘤,C正確;溶菌酶能夠破壞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其溶解,屬于第二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D錯誤。點睛:人體具有免疫功能,但免疫并不是總對人體有益的。10. 下列有關安全用藥或急救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 中藥有效成分主要從動植物或礦物質中提取,副作用小,增加劑量可使病情盡快好轉B. 某人因受傷導致暗紅色血液不斷從小腿傷口流出,止血指施是指壓受傷血管近心端C. 口對口吹氣時,救護者一只手托起病人下頜,深吸一口氣后對著病人口部用力吹入D. 心肺復蘇時,先做30次心臟按壓,保持氣道暢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進行【答案】D【解析】凡是藥物都帶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盡管中藥有效成分主要從動植物或礦物質中提取,副作用小,也不能隨意增加劑量,A錯誤;靜脈出血時血色暗紅,血流較緩和,一般是在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B錯誤;口對口吹氣時,救護者一只手托起病人下頜,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對著病人口部用力吹入,C錯誤;進行心肺復蘇時,先做30次心臟按壓,保持氣道暢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進行,D正確。11. 下圖為四種單細胞生物結構圖,標注的結構及其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 1是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B. 2是細胞核,其內的染色體成對存在C. 3是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 4是食物泡,攝入細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答案】A【解析】題中的生物依次是衣藻,細菌,酵母菌,草履蟲。1是衣藻內的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A正確;細菌的結構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2是細胞核,B錯誤;3應該是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C錯誤;4是草履蟲的口溝,不是食物泡,D錯誤。12. 下列關于遺傳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 生物體表現出來的性狀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B. 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染色體片段C. 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可以改變的 D. 生物性狀的變異都能遺傳給后代【答案】C【解析】生物的性狀一般由基因決定,但有的還與環境有關,A錯誤;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B錯誤;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非常穩定但是也有可能發生改變,如基因突變,C正確;生物的變異既有可遺傳的變異,也有不可遺傳的變異,因此生物的變異不一定都是可遺傳的變異,D錯誤。13. 下列關于生殖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A. 有性生殖為生物界提供了更多的變異個體B. 陸生動物的生殖方式比水生動物的生殖方式高等C. 無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D. 生物通過生殖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答案】B【解析】有性生殖能夠獲得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后代具有較大的變異性和生活力,A正確;陸地生存的動物盡管有適合陸生的一些結構特點,但是陸生動物并不都比水生動物高等,比如陸生生物爬行類卵生,而水生生物鯨魚胎生,B錯誤;無性生殖的后代是由母體直接產生,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有利于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C正確;生殖是指生物產生后代和繁衍種族的過程,生物以不同的方式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生物通過生殖、發育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D正確。點睛:區別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關鍵是看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14. 一位科學家每年9月都對同一塊草地上的蝸牛進行統計(結果如下表)所有的蝸牛都是同一物種,一些蝸牛的貝殼上有條紋,其他沒有條紋。畫眉鳥吃蝸牛。根據表中數據,分析錯誤的是年份菜地覆蓋率()貝殼有條紋(只)貝殼無條紋(只)198129472419822635231983633419849734101985964015198687411987986912A. 在草地覆蓋率較高的環境中,蝸牛貝殼有條紋是保護色B. 用自然選擇理論能合理解釋表格中的數據結果C. 研究中僅發現1只貝殼完全為黑色的蝸牛,可能是因為基因突變D. 貝殼有條紋是有利變異,貝殼無條紋是不利變異【答案】D【解析】在草地覆蓋率較高的環境中,蝸牛貝殼有條紋是保護色,A正確;用自然選擇理論能合理解釋表格中的數據結果,B正確;研究中僅發現1只貝殼完全為黑色的蝸牛,可能是因為基因突變,C正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貝殼有條紋和無條紋的有利和不利,要看周圍的環境,D錯誤。點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15. 下列四組生物,有一種生物與其他生物在結構上有顯著差異,這些生物是駱駝、蛇、鷹、渦蟲蝗蟲、蝸牛、蜘蛛、蜈蚣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松樹、梧桐、葡萄、柳樹A. 渦蟲、蜘蛛、木耳、柳樹B. 渦蟲、牛、病毒、松樹C. 鷹、蜈蚣、青霉、梧桐D. 駱駝、蝗蟲、病毒、葡葡萄【答案】B【解析】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渦蟲,它是無脊椎動物,其他生物是脊椎動物;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蝸牛,它是軟體動物,其他生物是節肢動物;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病毒,它沒有細胞結構,其他生物的細胞有細胞結構;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松樹,它是裸子植物,其他生物是被子植物。第卷 非選擇題16. 生物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生物與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包括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轉化和輸出過程,以維持自身穩定。請分析回答:(1)綠色開花植物從環境中獲取的水、無機鹽、二氧化碳,氧氣等物質主要通過________(填結構名稱)進入植物體。這些物質在細胞內參與物質合成和分解,與之相關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植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的物質如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過一定的結構散發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的________發揮著重要作用。(2)人體從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脂防經過消化最終分別分解成________,這些物質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并運到組織細胞。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進入肺泡后,需要經過________兩次氣體交換進入組織細胞。在細胞中的________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釋放能量,產生的廢物通過循環系統、________協調活動排出體外。【答案】 (1). 根毛和氣孔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碳氧平衡、水循環 (4).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防酸 (5). 肺泡與血液、血液與細織細胞 (6). 線粒體 (7). 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皮膚【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的過程。氣孔是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所以綠色開花植物從環境中獲取的水、無機鹽、二氧化碳、氧氣等物質主要通過根毛和氣孔(填結構名稱)進入植物體。這些物質在細胞內參與物質合成和分解,與之相關的主要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的物質如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過一定的結構散發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環發揮著重要作用;(2)從口腔開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轉化成麥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中有腸液、胰液、膽汁,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人體從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脂防經過消化最終分別分解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這些物質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并運輸到組織細胞。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進入肺泡后,需要經過 肺泡與血液、血液與組織細胞兩次氣體交換進入組織細胞。排泄有三條途徑:二氧化碳以氣體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多余的水和無機鹽以及尿素則以汗或尿的形式分別由皮膚和泌尿系統排出。在細胞中的線粒體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釋放能量,產生的廢物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皮膚協調活動排出體外。17. 男孩路經某處時,聽見犬吠快速逃離。請據圖回答:(1)男孩聽見大吠快速奔跑,完成該反應的神經結構是________。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結構是耳的 ________;發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動作的神經中樞位于________。奔跑過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升高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2)圖中背景有“提防惡大”的告示,但該男孩卻因近視沒有看清。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眼球中的 ________調節功能異常。視力正常的人看見“提防惡犬”的告示繞道避開惡犬,該反射的類型是________,因為與________有關,是人類特有的反射。【答案】 (1). 反射弧 (2). 耳蝸 (3). 大腦(大腦皮層) (4). 腎上腺素 (5). 5晶狀體 (6). 條件反射 (7). 語言文字(語言中樞)【解析】(1)男孩聽見犬吠快速奔跑,完成該反應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結構是耳的2耳蝸;發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動作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奔跑過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升高的激素主要是腎上腺素。(2)圖中背景有“提防惡犬”的告示,但該男孩卻因近視沒有看清。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眼球中的5晶狀體調節功能異常。視力正常的人看見“提防惡犬”的告示繞道避開惡犬,該反射的類型是條件反射,因為與語音文字有關,是人類特有的反射。18. 科研人員利用生長狀況良好的菠菜作為實驗材料進行探究實驗。請分析回答(1)科研人員取三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指示劑(無二氧化碳時,指示劑呈紫色,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指示劑會逐漸變為紅色、黃色)取大小和生長狀況相同的三片新鮮波菜葉分別放入A、B、C試管中,并做如下處理(如下圖所示)靜置5小時后,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如下表所示。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通過對各試管指示劑顏色變化的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A試管中指示劑呈現紫色,說明該裝置中無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B試管中指示劑呈現黃色,說明該裝置中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2)科研人員在24小時期間,跟蹤測量一株菠菜二氧化碳的吸收凈量和放出凈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時間點是________。該曲線圖能說明植物正在迅速生長, 依據是________。分析曲線圖上字母代表的各時間點,菠菜一天中在________時間段只進行呼吸作用。【答案】 (1). 光照強度 (2). 光合作用越弱,光合作用越弱(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 (3). 葉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釋成二氧化碳的量,將二氧化碳耗盡 (4). 無光,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5). 18:00和6:00(C點和F點) (6). 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的量 (7). DE【解析】(1)圖乙中A、B、C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強度。根據表中的實驗現象可見: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A裝置中的植物在有光的條件下,既進行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裝置中無二氧化碳,A試管中指示劑呈現紫色。B裝置無光,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所以B試管中指示劑呈現黃色。(2)據圖2可見:圖中C(18:00)和E(6:0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據圖2可見:一天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的量,有機物有所積累,所以植物正在迅速生長。據圖2可見:圖中DE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19. 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請分析回答:(1)某些生物與生活環境和習性相適應,形成不同的呼吸結構。如蚯蚓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與此相適應的呼吸結構及其特點分別是________;家鴿飛行需要大量氧氣,與之相適應的呼吸方式和輔助呼吸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2)某些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形成具有一定作用的體表結構。如蛔蟲體表有________,能防止人體消化液侵蝕,適于奇生生活;蝗蟲和蜥蜴體表分別有________,起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適于陸地生活。(3)某些生物與生活環境和習性相適應,以一定的生殖發育方式維持種族的延續。如青蛙的發育方式是________。蝌蚪生活在水中,主要以藻類為食,青蛙成體水陸兩棲生活,主要以昆蟲為食。這些生活習性,可以減少同種生物之間________的生存斗爭。(4)生物進化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形成多種多樣的生物。【答案】 (1). 體壁,濕潤、內含毛細血管 (2). 雙重呼吸、氣囊 (3). 角質層 (4). 外骨骼、角質鱗片 (5). 變態發育 (6). 爭奪食物和空間 (7). 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因素【解析】(1)蚯蚓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粘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因此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家鴿的體內有很多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家鴿吸氣時,空氣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同時一部分空氣進入氣囊暫時儲存;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又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家鴿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入肺,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樣的呼吸方式叫做雙重呼吸。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即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肺,氣囊只是起輔助呼吸的作用。(2)蝸蟲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體表有角質層,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也都退化。蝗蟲和蜥蜴體表分別有外骨骼、角質鱗片,能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適于陸地干燥環境生活。(3)青蛙的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有尾,適應水中生活,幼體蝌蚪和成體青蛙在形態結構上有較大的差別,所以為變態發育。從食性上看,蝌蚪是以浮游植物等為食,而青蛙則是以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這些生活習性,可以減少同種生物之間爭奪食物和空間的生存斗爭。(4)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由35億年前的原始生命進化而來;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證據,通過對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的研究,能夠比較直觀地了解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規律;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這說明現在的各種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變化而來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現的;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這種現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而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原因是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適應變化的環境。20. 科研人員對愛斯基摩大正常體形和侏鍋體形這一相對性狀(基因用A、表示)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1)根據組合________可以判斷________是顯性性狀。(2)組合3親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親代再生一個子代是侏儒體形的概率是________。(3)為測定某正常體形愛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簡便的方法是將其與________體形的愛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為正常體形,則其基因型是________;若后代既有正常體形,也有侏儒體形,則其再生一個正常體形愛斯基摩犬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 3 (2). 正常體形 (3). Aa、Aa (4). 25%(1/4) (5). 侏儒 (6). AA (7). 50%(1/2)【解析】(1)由表中第三組數據可知:親代都是正常體型,子代中出現了侏儒體形,侏儒體形是新出現的性狀,說明正常體型是顯性性狀,侏儒體形是隱性性狀。(2)正常體形和侏儒體形這一相對性狀(基因用A、a表示),組合3親代都是正常體型,子代中出現了侏儒體形,正常體型是顯性性狀,侏儒體形是隱性性狀,則侏儒體形的基因一定是aa,侏儒體形的基因分別由親代正常體型各提供一個a,遺傳親代正常的基因組成是Aa,遺傳圖解如圖:從遺傳圖解看出,親代再生一個子代是侏儒體形的概率是25%。(3)常用的判別顯隱性的思路:根據以上實驗的結果,判斷出正常體型是顯性性狀,侏儒體形的是隱性性狀。為測定某正常體形愛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簡便的方法是將其與侏儒(基因aa)體形的愛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為正常體形,則其基因型是AA;若后代既有正常體形,也有侏儒體形,則其基因型是Aa,遺傳圖解如所示:若后代既有正常體形,也有侏儒體形,其再生一個正常體形愛斯基摩犬的概率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