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中考生物真題試題(含解析).doc
山東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生物真題試題一、選擇題(下列每個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 現實中有許多實例能說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實例中能體現生物影響 環境的是A. 北方多種樹木入冬會自動落葉 B. 仙人掌的葉變成刺C. 部分寵物犬進入盛夏脫毛 D. 城市綠化改變了空氣質量【答案】D【解析】北方多種樹木入冬會自動落葉,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消耗,適應寒冷的環境,A不符合題意;仙人掌的葉變成刺,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是對干旱環境的一種適應,B不符合題意;部分寵物犬進入盛夏脫毛,是生物適應環境,C不符合題意;城市綠化改變了空氣質量,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D符合題意。2. 小明同學生病發燒,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扁桃體發炎。從人體的結構層次講,扁桃體屬于A. 細胞 B. 組織 C. 器官 D. 系統【答案】C【解析】扁桃體屬于免疫器官,所以它屬于器官這個結構層次。3. 側柏是園林綠化常用的樹種,屬于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比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都能產生種子 B. 種子外都有果皮包被C. 受精過程都脫離水的限制 D. 根莖葉內都有輸導組織【答案】B【解析】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它是植物界進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類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而裸子植物側柏雖然也產生種子,但它的種子是裸露的。因為它的胚珠外無子房壁,所以沒有形成果實。4. 某生物實驗小組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組探究實驗(同種植物),該實驗探究的是綠色植物體蒸騰作用的強度與A. 葉片的多少(面積)有關B. 光線的強弱有關C. 環境的溫度有關D. 環境的濕度有關【答案】A【解析】從圖中看出,不同組別之間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葉片的多少,因此他們探究的可能是葉片的多少與蒸騰作用強弱的關系。5. 下圖示植物的葉釋放或吸收氧氣的量(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 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B. BD段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C. C點時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 DE段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消耗氧氣。AB段,氧氣的釋放量是定值,表示光合作用沒有進行,A正確;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進行,從B開始氧氣的吸收量在減少,開始進行光合作用,CD段氧氣釋放量大于氧氣的吸收量,所以BD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B正確; C點釋放的氧氣為零,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即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C正確;DE段,釋放的氧氣大于零,所以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應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D錯誤。6. 莘縣香瓜聞名全國,為提高產量,果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舉的措施中,與光合作用無關的是A. 合理密植 B. 提高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C. 增長光照時間 D. 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溫度【答案】D【解析】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照作用效率,A不符合題意;提高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是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從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B不符合題意;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增長光照時間,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不符合題意;夜間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適當降低溫度可以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無關,D符合題意。7. 我們攝入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后,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要的能量。這一能量轉換過程發生在 人體細胞中的A. 細胞核 B. 葉綠體 C. 線粒體 D. 染色體【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細胞中重要的能量轉換器,線粒體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8. 下圖為人的生殖過程示意圖,對圖中a、b、c、d的判斷錯誤的是 A. a是生殖細胞的生成 B. b是受精過程C. c是胚胎的發育 D. d是新生命的開始【答案】D【解析】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a是生殖細胞的生成,A正確;b表示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現象叫做受精,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B正確;c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C正確;母體懷孕40周左右,胎兒就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稱為分娩,d分娩過程的結束標志著嬰兒的誕生,新生命的開始是從受精卵開始的,D錯誤。9. 2018年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本年度的主題是“師生健康,中國健康”。滿足學生六類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是確保身體健康成長的基礎。人體攝入的脂類物質的初始消化位置是在A. 口腔 B. 胃 C. 小腸 D. 大腸【答案】C【解析】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同時,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10. 下圖為人體內氣體交換示意圖,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位置應是A. 肺泡 B. 血管 C. 血管 D. 組織細胞【答案】D【解析】人體跟其他大多數生物一樣也在進行呼吸作用,而人體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在組織細胞內。組織細胞把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需要,少部分用來維持體溫。在分解有機物時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地方是組織細胞。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是在組織細胞中進行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11. 下列有關血液中各種成分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 血漿具有運輸血細胞、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B. 紅細胞能夠快速分裂產生新的紅細胞C. 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D. 血小板能在傷口處凝血,具有保護作用【答案】B【解析】血漿的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因此血液具有運輸功能,A正確;血細胞是造血干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紅細胞是造血干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成熟的紅細胞已經沒有分裂能力,B錯誤;白細胞有多種,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當身體某處受傷,病菌侵入時,有些白細胞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聚集到受傷的部位,吞噬病菌,當人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時,血液內白細胞的總數會增加,因此白細胞對人體起著防御和保護的功能,C正確;血液中的血小板會在出血的傷口處聚集成團,同時血小板破裂所釋放的一些物質,能夠促使血液凝固成塊,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堵塞傷口而止血。可見,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D正確。12. 下圖為人體某器官處的血管及血液流動示意圖,請判斷標號2 所指的血管是A. 小動脈 B. 小靜脈 C. 毛細血管 D. 主動脈【答案】B【解析】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動脈。因此圖中1是靜脈,2是小靜脈,3是毛細血管。13. 高老師進行常規體檢,發現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糖尿),醫生診斷為慢性腎炎。根據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判斷病變的部位應在A. 腎小管 B. 腎小囊 C. 腎小球 D. 腎臟內的血管【答案】A【解析】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無機鹽和葡萄糖等物質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腎小管發生病變,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障礙,導致大量的葡萄糖沒有被吸收,另外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調節人體內糖的代謝,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會造成體內血糖的濃度過高,因而出現糖尿。14. 下面是反射弧結構示意圖,對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感受器能夠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B. 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都是由神經元的突起構成的C. 神經中樞只位于脊髓中D. 效應器是由神經末梢和肌肉構成的【答案】C【解析】感受器能夠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A正確;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都是神經纖維,都是由神經元的長的樹突或軸突外面包著結締組織膜構成的,B正確;高級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低級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以下,如脊髓、腦干等,C錯誤;效應器是由神經末梢和肌肉構成的,能夠對刺激作出有效的反應,D正確。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與環境保護無直接關系的是A.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B. 加大對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罰力度C. 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 D. 放開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結構【答案】D【解析】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改善生態環境,A不符合題意;加大對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罰力度,從思想上引起人們的注意,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B不符合題意;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解決當前能源危機,C不符合題意;放開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結構與環保無關,D符合題意。16.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對“飛蛾撲火”行為的描述,錯誤的是A. 屬于學習行為 B. 是一種應激反應C. 屬于先天性行為 D. 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答案】A【解析】“飛蛾撲火”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先天性行為。可見A錯誤。17. 艾滋病、肝炎、禽流感等許多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對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生活在細菌內的病毒又叫噬菌體 B. 病毒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C. 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細胞中 D. 病毒利用自身的物質進行繁殖【答案】D【解析】生活在細菌內的病毒又叫噬菌體,A正確;病毒的個體非常小,比細菌還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態結構,B正確;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它生物的活細胞內,C正確;病毒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寄主細胞內的物質進行自我復制,而不是利用自身細胞中的物質進行自我復制,D錯誤。18. 下面四組概念圖中,錯誤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A錯誤;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遺傳信息的有效片段,B正確;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各種非生物因素;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C正確;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D正確。19. 每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家生態環境部于5月22日在北京舉辦了主題為“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的專題宣傳活動,并發布了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該書記載的物種直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A. 基因的多樣性 B. 生物種類的多樣性C. 個體數量的多樣性 D.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答案】B【解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性,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該書記載的物種直接體現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20. 下圖陰影部分示蝗蟲和青蛙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點,對其共同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A. 有性生殖 B. 體內受精 C. 受精卵體外發育 D. 變態發育【答案】B【解析】蝗蟲和青蛙生殖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屬于有性生殖,A、C正確;青蛙的雌雄蛙分別把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稱為體外受精;蝗蟲經過交配產生受精卵,體內受精,B錯誤;蝗蟲的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青蛙的發育過程可以概括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屬于變態發育,D正確。21. 果農一般用嫁接的方式改良品種,下列有關嫁接優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有利進化 B. 保持優良性狀 C. 提高產量 D. 縮短繁殖時間【答案】A【解析】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一般不會出現變異,不利于生物的進化,A錯誤;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是由親本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優點是繁殖速度快,提高產量,縮短繁殖時間,有利于親本性狀的保持,B、C、D正確。22. 雙、單眼皮為一對相對性狀(用A、a字母表示),單眼皮的夫婦生育不出雙眼皮的孩子。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育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你認為孩子母親的基因型應是A. AA B. Aa C. aa D. AA 或 Aa【答案】B【解析】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因此一對雙眼皮夫婦,生育了一個單眼皮的小孩,表明單眼皮是隱性性狀,雙眼皮是顯性性狀,這個單眼皮孩子的這對基因來自于夫婦雙方,說明這對夫婦除含有一個控制雙眼皮的基因外,還都含有一個控制單眼皮的基因。如果雙、單眼皮為一對相對性狀(用A、a字母表示),因此雙眼皮父母的基因均是Aa,單眼皮孩子的基因是aa,遺傳圖解如圖:。點睛: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一定是雜合體。23. 下列屬于生物變異現象的是A. 一只黑狗生了一只花狗 B. 麻雀和燕子的羽毛顏色不同C. 毛毛蟲和蝴蝶有明顯的差異 D. 雷鳥夏天褐色,冬天白色【答案】A【解析】一只黑狗生了一只花狗,顏色不同體現了親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A符合題意;麻雀和燕子不是同種動物,麻雀和燕子的羽毛顏色不同不屬于變異,B不符合題意;毛毛蟲和蝴蝶有明顯差異,是生物的生長發育現象,不屬于變異,C不符合題意;雷鳥夏天褐色,冬天白色是同一個個體的顏色變化,因此不屬于變異,D不符合題意。24. 下面有關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 生物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 生物之間為獲得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C. 生物為適應環境而產生有利變異 D. 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將被淘汰【答案】C【解析】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力,即過度繁殖,A正確;生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都必須為生存而斗爭,即生存斗爭;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生物種內的斗爭,以及生物種間的斗爭,B正確;不是環境的改變使生物產生有利變異,而是環境的改變對生物產生的變異進行了選擇,C錯誤;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D正確。25. 對于中學生來講,下列所敘述的生活、學習行為與健康生活要求不相符的是A. 合理膳食,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B. 保持愉悅心情,及時調節不良情緒C. 隨溫度變化提前服用非處方藥,以預防生病D. 參加社會活動,搞好人際關系【答案】C【解析】對于健康人來說,避免得傳染病的最積極的方法是合理膳食,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A正確;多參加集體活動、社會活動,搞好人際關系,保持愉悅的心情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助于身體健康,B、D正確;安全用藥,才能維護身體健康,生病時,處方藥須按醫囑服用,非處方藥按使用說明書要求服用,不能隨溫度變化提前服用非處方藥,C錯誤。點睛: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吃營養配餐;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個小題)26. 下圖是被子植物花、受精過程及果實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構成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圖一所示的花的結構中,屬于雄蕊結構的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2)圖一中標號a所示的過程稱為傳粉,其實質是__________散落到__________上的過程。(3)圖二示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即7_________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 _________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為受精。(4)圖三示被子植物的果實,標號10__________來自于圖一中的 __________。【答案】 (1). (1)1花藥 (2). 2花絲 (3). (2)花粉 (4). 柱頭 (5). (3)花粉管 (6). 9卵細胞 (7). (4)種子 (8). 6胚珠【解析】觀圖可知:圖一中1是花藥,2是花絲,3是柱頭,4是花柱,5是子房,6是胚珠;圖二中7是花粉管,9是卵細胞;圖三中10是種子。(1)雄蕊是由1花藥和2花絲組成的。(2)傳粉是指雄蕊花藥中的成熟花粉粒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3)花粉成熟后散落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9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4)10是種子,它是由6胚珠發育而來的。27. 下面是眼球基本結構與功能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人一般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__________的結構,其內含有平滑肌,能夠調節 __________的大小。 (2)當光線進入眼球時,對光線有折射作用的結構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3)正常情況下,物像在 _________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 ________傳遞給大腦,形成視覺。(4)中學生若用眼不當會造成近視,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 _______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這需要配戴__________透鏡加以矯正。【答案】 (1). (1)1虹膜 (2). 2瞳孔 (3). (2)4晶狀體 (4). 8玻璃體 (5). (3)6視網膜 (6). 7視神經 (7). (4)4晶狀體 (8). 凹【解析】觀圖可知:1虹膜,2是瞳孔,3角膜,4晶狀體,5鞏膜,6視網膜,7視神經,8玻璃體。28. 東阿又稱“喜鵲之鄉”,每年飛行于黃河森林公園的喜鵲多達幾萬只。下面是鳥 的標本、鳥的骨骼模型和鳥的部分呼吸器官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圖一可知,鳥與飛行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有:身體呈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前肢變成_________,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2)觀察圖二可知,鳥的骨骼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如標號1所指的骨)內部__________,可__________。胸骨有高聳的 ________,可附著發達的__________,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3)觀察圖三可知,鳥有與肺相通的 __________,該結構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肺內氣體交換的效率。【答案】 (1). (1)流線型 (2). 減少 (3). 翼 (4). (2)中空 (5). 減輕體重 (6). 2龍骨突 (7). 胸肌(或肌肉) (8). (3)5氣囊 (9). 輔助呼吸(或儲存空氣)【解析】觀圖可知:1翅,2龍骨突,3氣管,4肺,5氣囊。(1)觀察圖一所示,鳥與飛行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有: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前肢變成翼,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2)觀察圖二可知,鳥的骨骼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內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減輕體重;胸骨有高聳的2龍骨突,可附著發達的胸肌,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3)觀察圖三可知,鳥有與肺相通的5氣囊,主要功能是貯存空氣,使鳥類每呼吸一次,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該結構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肺內氣體交換的效率。29. 請閱讀下面材料。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甲型氏乂流感病毒,人群對該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學出現發熱、咳嗽、喉痛、頭疼、疲勞等癥狀,經醫生診斷患上甲型氏凡流感。老師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李兵同學回家治療;要求學生經常洗手洗臉,搞好個人衛生;要求學生經常打開教室窗戶通風;要求學生上、下學路上要戴口罩;要求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加強體育鍛煉;要求學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場所去;建議部分體質弱的學生打流感疫苗。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該病的病原體結構簡單,沒有__________結構,由__________組成。(2)老師讓患病的李兵同學回家治療,以防止班級其他同學感染此病。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上考慮,此時李兵同學應屬于__________。(3)在老師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認為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有__________(填序號),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__(填序號)。(4)盡管是傳染病高發期,但大部分同學沒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積極預防外,還因人體具有保護自身的三道防線,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5)接種疫苗屬于計劃免疫,疫苗能夠刺激機體產生一種特殊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做__________,凡是能引起機體產生這種特殊蛋白質的物質叫做__________。【答案】 (1). (1)細胞 (2).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或蛋白質和核酸,或蛋白質和遺傳物質) (3). (2)傳染源 (4). (3) (5). (6). (4)免疫器官 (7). 免疫細胞 (8). (5)抗體 (9). 抗原【解析】(1)病毒的個體非常小,比細菌還小得多,病毒無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因此,老師讓患病的李兵同學回家治療,以防止班級其他同學感染此病。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上考慮,此時李兵同學應屬于傳染源。(3)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因此題干中的屬于切斷傳播途徑;屬于保護易感人群。(4)盡管是傳染病高發期,但大部分同學沒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積極預防外,還因人體具有保護自身的三道防線,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有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5)接種疫苗屬于計劃免疫,疫苗能夠刺激機體產生一種特殊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做抗體,凡是能引起機體產生這種特殊蛋白質的物質叫做抗原。30. 下面是“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請根據實驗步驟回答有關問題。(1)顯微鏡的調試將顯微鏡放置在實驗桌上,首先轉動__________,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遮光器,使較大的__________對準通光孔,最后轉動__________,直到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2)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某校同學實驗后總結出如下實驗步驟,請你將空格處的內容補充完整。操作步驟規范的操作方法擦擦拭載玻片、蓋玻片滴在載玻片中央滴適量__________水撕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__________一小塊放將標本置于載玻片的水滴中展用鑷子將標本展平至mt.讓蓋玻片的__________先接觸水滴,緩緩放下染將標本全部浸在__________(填染色劑名稱)中(3)觀察與繪圖你觀察到的視野中被染色的部分是細胞的__________部分。下圖是某學生繪制的視野中的1個植物細胞結構圖,從生物圖繪制規范要求看,你認為該圖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答案】 (1). (1)轉換器 (2). 光圈 (3). 反光鏡 (4). (2)清 (5). 內表皮 (6). 一邊 (7). 碘液 (8). (3)細胞核(或染色體) (9). 細胞核涂抹了(或不能涂抹,或用點表示)【解析】(1)將顯微鏡放置在實驗桌上,首先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最后轉動反光鏡,直到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2)“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吸”,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染”,重復“吸”動作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3)觀察與繪圖實驗中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染色體是容易被堿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質,因此觀察染色后的細胞,各部分結構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洋蔥表皮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等結構,如圖是某學生繪制的視野中的1個植物細胞結構圖,從生物圖繪制規范要求看,該圖存在的問題是細胞核涂抹了(或不能涂抹,或用點表示)。31. 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探究實驗作了如下設計: 第一步:將4個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高溫滅菌)貼上標簽紙后分為A、B兩組,A組編碼1號和2號,用于檢測教室的空氣,B組編碼3號和4號,用于檢測筆帽。第二步:將4個培養皿做如下處理。組號培養皿號操作A組1號置于教室講桌上,打開蓋10分鐘后蓋蓋,置培養箱培養2號置于教室講桌上,不做處理,同1號一起置培養箱培養B組3號打開蓋,將筆帽在培養基上輕壓一下,蓋蓋,置培養箱培養4號打開蓋,不做其他處理,與3號同時蓋蓋,置培養箱培養第三步:每天觀察一次,并作好記錄。 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這兩組實驗的對照組應該是________號。A組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B組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2)有同學認為,4號培養皿做“打開蓋”這一步是多此一舉,你認為是否需要做這一步?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3)下圖是三天后觀察到的A、B兩組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觀察1號培養皿發現,菌落1呈黑色、絨毛狀,應該是__________菌。【答案】 (1). (1)2、4 (2). 空氣 (3). 筆帽 (4). (2)需要 (5). 確保變量唯一(或會出現兩個變量) (6). (3)不同環境中有細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筆帽有細菌和真菌) (7). 真(或霉)(2)4號培養皿做“打開蓋”這一步是為了確保變量唯一。(3)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實驗結論是不同環境中有細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筆帽有細菌和真菌)。觀察1號培養皿發現,菌落1呈黑色、絨毛狀,應該是真菌
- 關 鍵 詞:
- 山東省 聊城市 中考 生物 試題 解析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