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精選專題1.1聲現象知識精析和挖空練 附答案.doc
專題1.1 聲現象丨知識精析丨挖空練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都是由物體 產生的。有聲音物體一定在振動;但物體振動,人不一定能聽到聲音。2.聲音的傳播需要 ,沒有介質即便物體振動,我們也聽不到聲音。3.人要想聽到聲音,聲波必須能傳到人耳,引起耳膜的振動。4.聲音以 的形式傳播。聲波在介質中的 叫聲速,聲速大小跟 有關。5.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和 ;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 在液體和固體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 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6.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 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真題跟蹤一】(2019蘇州)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C.根據響度能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D.“禁鳴喇叭“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答案】B。【解析】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我們能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主要是因為音色不同,與響度無關,故C錯誤;D、“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B。【真題跟蹤二】(2019菏澤)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B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D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答案】A。【解析】A、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故A錯誤;B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其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在液體中的速度小于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BD正確。C、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C正確;故選A。【真題跟蹤三】(2019云南)如圖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發出悅耳的哨音。在現場觀看表演的人聽到的哨音是由 傳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時,吹出哨音的 會發生變化(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答案】空氣;音調。【解析】在現場觀看表演的人聽到的哨音是由空氣傳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時,空氣柱的長度發生改變,因此空氣柱的振動快慢會發生改變,所以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故答案是:空氣;音調。知識點二:聲音的特性1.聲音的特性指的是聲音的 、 和 。2.音調與物體振動 有關,與物體的結構有關。同一物體,當其結構發生變化時,其振動頻率也相應跟著 ,也就是說音調也會發生變化(如樂器的演奏結構變化、瓶中水量多少等);和音調有關詞語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聲音低沉等等。3.響度也就是聲音的 。響度是由物體振動 決定的;物體振動振幅越大,響度 ,也就是說聲音越大。和響度有關的描述詞語,常見的有:聲音洪亮、高聲、大聲、聲如洪鐘、低聲(響度)細語(音調)等。響度在聲現象考題中也會經常出現。4.音色是不同物體所獨有的 。相同材料和結構的兩個物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會相同,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別不同物體聲音靠的是 。5.振動頻率高于 Hz的聲波叫超聲波,低于 Hz的聲波叫次聲波。利用超聲波的例子:倒車雷達、蝙蝠、超聲探傷等。【真題跟蹤一】(2019湘潭)關于圖所示的民族吹管樂器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響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調;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色;D嗩吶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答案】D。【解析】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改變了空氣柱的長短,改變了空氣柱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了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變了空氣柱的振動幅度,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是減弱聲音的分散,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D、所有的聲音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正確。故選D。【真題跟蹤二】(2019貴港)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賽中,同學們用歌聲表達了“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遠大志向。合唱中“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答案】A。【解析】聲音的高低是指音調,這里說到的“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跟女高音、男低音的情況類似,所以指的是聲音的音調。故應選A。【真題跟蹤三】(2019海南)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一種文明行為,“輕聲”指聲音的(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頻率【答案】C。【解析】“輕聲說話”實質是小聲說話,即指聲音的大小,而響度就是指聲音的大小,故應選C。知識點三:聲音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 。在聲音傳遞信息方面,出現頻率較高的內容有:B超利用B型超聲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成像原理,利用聲音反射測距,聽診器利用聲音信號診病,蝙蝠利用超聲辨別物體和障礙物,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測距,聽聲辨識人或物,利用超聲波探傷等。2.聲音也可以傳遞 。在聲音傳遞能量方面,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題內容有:利用超聲波碎石為病人治病,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污物,利用超聲波清洗首飾,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等。【真題跟蹤一】(2019河南)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理解正確的是( )。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生;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幅有關;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答案】D。【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笛聲是由笛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重錘敲鼓時,鼓面振動幅度大,聲音的響度大,所以,“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B錯誤;C、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故C錯誤;D、詩人根據聽到的犬吠聲,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正確。故選D。【真題跟蹤二】(2019河北)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通過響度分辨不同樂器演奏的聲音;B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笛子振動產生的;C教室內安裝噪聲檢測裝置,學生可以免受噪聲干擾;D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答案】D。【解析】A、人們能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教室內安裝噪聲檢測裝置是用來檢測噪聲等級的,不能減弱噪聲,所以學生不能免受噪聲干擾,故C錯誤;D、發生地震時產生的是次聲波,由于聲可以傳遞信息,所以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故D正確。故選D。【真題跟蹤三】(2019甘肅武威)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一種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B.地震產生次聲波的頻率高于20Hz;C.用超聲波能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裝的噪聲監測儀是用來減弱噪聲的【答案】C。【解析】A、聲音是一種波,它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地震時伴有次聲波產生,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故B錯誤;C、用超聲波能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具有能量,故C正確;D、噪聲強度顯示儀是用來檢測噪聲等級的,不能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C。知識點四:噪聲及其防治1.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 的聲音都是噪聲。有的人總認為悠揚的樂聲、輕聲的說話聲或有規律的聲音不是噪聲,這是對噪聲認識的誤區。2.噪聲的防治途徑:一、在 控制或減弱噪聲;二、在噪聲 中控制噪聲;三、在 (人耳)控制或減弱噪聲接收。尤其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傳播出現的概率更大。辨別噪聲防治的類型是此考點的關鍵。考點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所有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發聲體是什么,聲音來源于什么物體的振動是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有的時候為了迷惑學生,會考查一些諸如“高科技產品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之類的問題,但無論怎么出題、如何表達,所有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是考生需要牢記的,例如:手機聲音是手機膜片振動產生的;風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等等。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多了解一些有關發聲體的知識。2.聲音的傳播: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有介質;沒有介質,即便物體振動,我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聲音能不能傳播出去和我們能聽到聲音所必須滿足的條件。為了考查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經常會出現太空中宇航員與地面通話,用真空罩罩住發聲體,電磁波的傳播與聲波的傳播等考題。對這些問題加以理解和關注,對解答此類問題大有益處。對聲速的考查也曾出現,但考查此知識點的考題較少,出現的頻率也不是太高。作為知識點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聲速,聲速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2)在15 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3)利用回聲可以測距。【典例一】(2019達州)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C汽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傳遞能量;D聲源的振幅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就一定越大【答案】B。【解析】A、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故A錯誤;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故B正確;C、汽車的倒車雷達利用的是超聲波的回聲定位,是利用聲傳遞信息,故C錯誤;D、振幅越大,人聽到的聲音響度不一定越大,因為響度還跟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故D錯誤。故選B。【典例二】(2019岳陽)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真空可以傳聲;C“禁止鳴笛”是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調高【答案】A。【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靠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B錯誤;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不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故C錯誤;D、此句中的“引吭高歌”意思是大聲唱歌,應是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A。【典例三】(2018煙臺)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發出“啊”的聲音,用手指觸摸喉嚨處;B一邊改變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邊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銅鑼,鑼響后用手觸摸鑼面;D敲擊音叉后,將音叉輕輕地接觸臉頰【答案】B。【解析】A、發出“啊”的聲音,用手指觸摸喉嚨處,感覺到聲帶振動,能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故A不符合題意;B、一邊改變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邊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氣柱的長度改變,振動頻率發生變化,音調發生變化,研究的是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故B符合題意;C、敲打銅鑼,鑼響后用手觸摸鑼面,感覺到鼓面在振動,能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故C不符合題意;D、敲擊音叉后,將音叉輕輕地接觸臉頰,會感到音叉在振動,能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典例四】(2018齊齊哈爾)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現象中,有關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考場外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分別用相同的力撥動吉他的兩根粗細不同的弦可以改變響度;D向人體內的結石發射超聲波除去結石,是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答案】A。【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以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正確;B、考場外禁止汽車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分別用相同的力撥動兩根粗細不同的弦可以改變吉他的音調,故C錯誤;D、向人體內的結石發射超聲波除去結石,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A。考點二: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是聲現象的主要內容,也是聲現象重要知識點。中考題中,考查聲音特性考題出現頻率很高。在聲音特性三個主要知識點中,考查音調和音色較多,主要關注點是音調與物體振動頻率有關、與物體的結構有關,同一物體,當其結構發生變化時,其振動頻率也相應跟著變化,也就是說音調也會發生變化(如樂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對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體所獨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結構的兩個物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會相同,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別不同物體聲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題中此類問題出現的頻率很高。至于響度也會出現在考題中,但相比前兩個考點,響度出現的概率稍低。對于音調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人耳所能聽見的聲音頻率范圍:20Hz20000Hz;二、超過20000Hz叫超聲波(蝙蝠發出的聲波);三、低于20Hz叫次聲波(地震波);四、不同動物聽覺范圍不同。在中考題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動、現象、詩詞與聲現象知識點結合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的題目,出現的較多,屬于高頻考點,在復習中應多搜集這類問題。和音調有關詞語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聲音低沉等等。和響度有關的描述詞語,常見的有:聲音洪亮、高聲、大聲、聲如洪鐘、低聲(響度)細語(音調)等。音色是由物體決定的,是不同物體特有的特征,是辨別物體的一種方式。如聽見人的說話聲就知道是誰,聽音樂就可以判斷樂器的種類等等。【典例一】(2019福建)公共場所不要高聲喧嘩,這里的“高”是指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聲音的三特性,屬于簡單題。高聲喧嘩的“高”指的是聲音的大小,是響度,所以選A。【典例二】(2018常德)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B.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步聲嚇跑,是因為水能傳播聲音;C.“低聲細語”中的“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音調;D.超聲波清洗機是利用聲波傳遞能量【答案】C。【解析】A.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A正確;B.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步聲嚇跑,說明聲音由水傳播到了魚耳朵,故水能傳聲,故B正確;C.“低聲細語”中的“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響度,即說明聲音小,而不是指音調,故C錯誤;D.聲波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超聲波清洗機是利用聲波傳遞能量的特點,故D正確;故C錯誤,符合題意。【典例三】(2019遼陽)周末康康和同學們去登山,當他首先到達山頂時,高興地放聲大喊,喊聲是由聲帶的 產生的;同學們在半山腰就能聽出是康康的聲音,是通過聲音的 來判斷的。此時康康手腕上登山手表顯示的大氣壓示數應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在山腳時的示數。【答案】振動;音色;小于。【解析】(1)人們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辨別康康聲音利用的是音色;(2) 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故山上的壓強比山腳下壓強要小。故答案是:振動;音色;小。【典例四】(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總決賽中,來自美國的歌手JessieJ獲得了冠軍,當她在臺上與幫唱嘉賓李玟一起高歌時,她們兩人聲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調 B響度C音色 D聲速【答案】C。【解析】ABC、兩人同唱一首歌時,她們聲音的音調相同,響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聲帶結構特點不同,因此她們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B錯誤、C正確;D、在同一環境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錯誤。故選C。【典例五】(2018東營)東營市是呂劇發源地。呂劇常見的伴奏樂器有墜琴、揚琴、二胡等。觀眾可以根據樂器發出聲音的_________(選填“音調” 、“響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種樂器;琴師調節琴弦的松緊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__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調。【解析】二胡和小提琴發聲的音色不同,可以通過音色區分不同的樂器;調節琴弦的松緊,振動的頻率不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故答案為:音色;音調。考點三:聲音的利用聲的利用是聲現象的主要內容,同樣也是聲現象重要內容,聲的利用和生活聯系緊密。在中考題中,聲的利用有關問題出現頻率也較高。在聲的利用考題中,主要考察方向是聲音傳遞信息、聲音傳遞能量兩個方面。1.在聲音傳遞信息方面,出現頻率較高的內容有:B超利用B型超聲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成像原理,利用聲音反射測距,聽診器利用聲音信號診病,蝙蝠利用超聲辨別物體和障礙物,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測距,聽聲辨識人或物,利用超聲波探傷等。2.在聲音傳遞能量方面,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題內容有:利用超聲波碎石為病人治病,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污物,利用超聲波清洗首飾,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等。3.在有關聲現象考題中,出現聲音傳遞信息和能量的題目出現也較多,但以此考點作為單獨一個題目的不多,更多的是與聲現象其他考點結合。只要考生熟悉以上常見現即可很好地回答對此知識點的考查。【典例一】(2018濱州)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說話音調放低些;B人們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C“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超聲波能夠粉碎體內“結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A、“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說話的響度放低些,故A錯誤;B、不同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樂曲時,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B錯誤;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音能傳播能量,故D正確。故選D。【典例二】(2018龍東)下列聲現象中能說明聲音傳遞能量的是()。A燭焰晃動; B鋼尺振動;C蝙蝠靠超聲波發現昆蟲;D倒車雷達【答案】A。【解析】A、圖中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A正確;B、鋼尺振動可以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能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B錯誤;C、蝙蝠是靠發出的超聲波被昆蟲反射發現目標的,此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錯誤;D、倒車雷達是靠發出的超聲波被障礙物反射發現車后物體的,此現象說明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A。【典例三】(2018南京)關于聲現象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區分的;B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問建筑工地夜間停止施工,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嗓聲;D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密閉的廣口瓶內,抽出瓶內空氣的過程中聽到聲音變大【答案】B。【解析】A、“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區分的。故A錯誤;B、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B正確;C、筑工地夜問停止施工,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靠介質;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密閉的廣口瓶內,抽出瓶內空氣的過程中,介質逐漸減少,故聽到聲音變小;故D錯誤;故選B。【典例四】(2019河北)下列有關聲和電磁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它們的傳播都需要介質B. 它們都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C. 人聽到的聲音大小只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D. 開會時把手機調為靜音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B。【解析】A、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波只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如果兩點間是真空,可以傳播電磁波但不能傳遞聲波,故A錯誤;B、電磁波和聲波都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故B正確;C、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振動的幅度)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故C錯誤;D、把手機調成靜音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B。考點四:噪聲與噪聲防治噪聲防治在聲現象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是聲現象的主要內容。噪聲污染也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在重視環境污染的今天,人們對噪聲污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噪聲治理也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此,在中考試題中,有關噪聲危害和控制的試題出現的頻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噪聲危害和控制方面的試題主要集中在如何控制噪聲和對噪聲的認識兩個方面。1.對噪聲的認識方面:所謂噪聲就是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無用的聲音。有的人總認為悠揚的樂聲、輕聲的說話聲或有規律的聲音不是噪聲,這是對噪聲認識的誤區。在考題中此類問題也會出現,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2.在噪聲控制方面:噪聲的防治與控制有三個方面,一是在聲源處控制或減弱噪聲;二是在噪聲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三是在接收處(人耳)控制或減弱噪聲接收。尤其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傳播出現的概率更大。3.在有關聲現象考題中,出現噪聲控制類的考題也較多,但以此考點作為單獨一個題目的不多,更多的是與聲現象其他考點結合。只要考生熟悉噪聲的危害與控制方法,即可很好地回答。【典例一】(2019濰坊)將教室的門窗關閉,室內同學聽到的室外噪聲減弱。對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室外噪聲不再產生;B噪聲音調大幅降低;C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了噪聲;D噪聲在室內的傳播速度大幅減小【答案】C。【解析】將教室的門窗關閉,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了噪聲,室外噪聲照樣產生,噪聲音調沒有大幅降低,噪聲在室內的傳播速度也沒有減小,故只有C正確,ABD錯誤。故選C。【典例二】(2018濰坊)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B調節手機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C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D摩托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D。【解析】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調節手機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C、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C錯誤;D、摩托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故選D。【典例三】(2018襄陽)噪聲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屬于在產生環節控制噪聲的是()。A在學校周圍植樹; B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C教室安裝隔音玻璃;D在靠近學校的道路旁安裝隔聲板【答案】B。【解析】在學校周植樹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A錯誤;禁止汽車鳴笛是在聲音的產生處減弱噪聲,B正確;教室安裝隔音玻璃、在靠近學校的道路旁安裝隔聲板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D錯誤,選B。【典例四】(2018成都)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15)下,空氣中的聲速大于水中的聲速;B“蒙面歌王”節目中觀眾是通過音調猜出歌手的;C聲吶利用次聲波可以確定魚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D。【解析】A、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最慢,故常溫(15)下,空氣中的聲速小于水中的聲速;故A錯誤;B、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不同的發聲體,其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觀眾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故B錯誤;C、超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并且能夠傳遞信息,所以人們利用超聲波可以確定魚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錯誤;D、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故選D。13
- 關 鍵 詞: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精選專題1.1聲現象知識精析和挖空練 附答案 2020 年中 物理 知識 精選 專題 1.1 現象 挖空 答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