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聲現象素養全練含解析.docx
聲現象基礎夯實1.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只要物體振動就會發出人聽到的聲音B.在空氣中,聲音的響度越大傳播速度就越快C.在空氣中超聲波比次聲波傳播速度快D.人到青春期會“變聲”主要指發聲的音調改變答案D解析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但只有頻率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且達到一定響度的聲音人耳才能聽到,故A錯誤;聲速的大小與響度無關,故B錯誤;聲音的傳播速度的大小與聲音的頻率無關,與介質種類有關,故C錯誤;人到青春期“變聲”時,聲帶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故D正確。2.(2019廣東廣州中考)如圖所示,監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dB頻率/Hz甲701 100乙110700A.乙音調較高B.甲響度較大C.聲源在發甲聲音時動幅度較大D.聲源在發乙聲音時每秒內振動次數較少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甲聲音的響度要小于乙的響度,甲的頻率大于乙的頻率,即甲的音調高于乙的音調,故A、B錯誤;響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聲源在發甲聲音時動幅度較小,故C錯誤;甲的頻率高于乙的頻率,說明在發乙聲音時每秒內振動次數較少,故D正確。3.(2019山東淄博中考)音樂會上,小提琴曲讓人如癡如醉,鋼琴演奏讓人心曠神怡。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調節琴弦松緊可以改變聲音的響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C.小提琴和鋼琴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相同D.禁止聽眾喧嘩是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調節琴弦松緊可以改變琴弦的振動快慢,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說法錯誤;用力拉琴可以改變弦的振動幅度,從而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說法錯誤;小提琴和鋼琴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說法正確;禁止聽眾喧嘩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D說法錯誤。4.(2019湖南湘潭中考)關于如圖所示的民族吹管樂器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響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調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色D.嗩吶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答案D解析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改變了空氣柱的長短,改變了空氣柱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了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變了空氣柱的振動幅度,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是減弱聲音的分散,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所有的聲音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正確。5.(2019江蘇宿遷中考)聲音可以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對于聲現象的理解正確的是()A.教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B.“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C.聲音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答案A解析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人耳聽到聲音是有條件的,只有達到一定響度且頻率在2020 000 Hz 的聲音人耳才可能聽到,且要聽到聲音還要有傳播介質、聽覺器官要完好,故D錯誤。6.(2019江蘇無錫中考)十四個無聲世界的孩子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用一個“啊”字唱出了“整個春天”。如圖是嘉賓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對方的喉結附近正在相互感知發出“啊”的情景。用這種方式讓聽不到聲音的孩子感知到發出“啊”,這是利用了()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固體傳聲比氣體快D.聲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覺答案A解析嘉賓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對方的喉結附近正在相互感知發出“啊”的情景,根據喉結的振動,用這種方式讓聽不到聲音的孩子感知到發出“啊”,這是利用了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CD錯誤。7.二泉映月(2019湖南益陽中考)有關聲音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演奏古箏時按壓不同的弦是為了改變其響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是為了改變其音調C.摩托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為不同樂器發聲時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演奏古箏時,手指在不同弦的位置變化,改變了振動弦的長短,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音調,故A錯誤;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振幅不同,響度不同,故B錯誤;摩托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們能區分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確。8.關于如圖所示的實驗或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圖中用小錘敲擊音叉,旁邊的泡沫小球被彈開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乙圖中噪聲檢測儀測量的是聲音的音調C.丙圖中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D.丁圖中兩個聲波的波形圖反映的聲音的音調相同,但音色不同答案B解析甲圖中用小錘敲擊音叉,旁邊的泡沫小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同時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A正確;乙圖中噪聲檢測儀測量的是噪聲的大小,即聲音的響度,不是音調,故B錯誤;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獲得信息,故C正確;丁圖中兩個聲波的波形圖,都有3個波峰、4個波谷,即它們的振動頻率是相同的,說明它們的音調是相同的;從波形圖中可以看出,其波的形狀都不相同,說明它們的音色不同,故D正確。9.如圖,手機與音叉的位置保持不變,利用手機軟件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50 dB 變為30 dB。說明音叉發出的聲音(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變小。答案響度解析dB是聲音響度的單位;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50 dB 變為30 dB,說明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響度變小。10.1975年2月,中國海城的動物觀察員觀察到大量的蛇和蚯蚓紛紛在寒冷的冬季逃離溫暖的冬眠洞穴,這是由于動物接收到了地震產生的(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茖W家根據這一現象首次在人類歷史上成功預測了一場大地震。答案次聲波解析火山爆發、地震、臺風等都能產生次聲波,這種聲波可以繞過較大的障礙物傳播的很遠,人感覺不到,但有些動物能感覺到。11.“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兩句詩詞,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彈琴之前“轉軸”是為了改變弦的松緊程度,從而改變弦發聲的。答案音調解析彈琴之前通過“轉軸”改變弦的松緊程度,越緊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所以調整弦的松緊程度是要改變弦發聲的音調。12.如圖所示,“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用鐘錘輕敲或重敲編鐘同一位置,所發出聲音的不同。答案響度解析用鐘錘輕敲或重敲編鐘同一位置時,編鐘振動的幅度不同,產生聲音的響度不同,輕敲響度小,重敲響度大。13.如圖所示是北京達人用嘴吹瓶子演繹世界名曲的鏡頭,不同的瓶子裝入不等量的水,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瓶子時發出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答案音調解析相同的瓶子里水量不同,瓶內空氣柱的高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瓶子,聲音是由于瓶內空氣柱的振動發出的,水多的瓶子空氣柱短,振動的頻率大,音調高,水少的空氣柱長,振動的頻率小,音調低。14.(2019江蘇鹽城中考改編)如圖所示,用手撥動鋼尺,發出聲音,聲音是由鋼尺產生的。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聲音的會改變,鋼尺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答案振動音調解析用手撥動鋼尺,鋼尺會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會使聲音的頻率發生變化,也就是音調發生變化。15.(2019江西中考)音調、響度、音色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時,手指上下移動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變二胡發聲的特征;其下方有一個共鳴箱,可用來增大二胡發聲的特征。答案音調響度解析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不斷用手指去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琴聲的音調;共鳴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動引起箱內空氣的振動,從而增大聲音的響度。16.2019年4月18日13時左右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6.7級地震,合肥、蕪湖等地居民反映有震感。發生地震時,有些動物能夠提前感知,是因為這些動物能夠聽到頻率(選填“高于20 000 Hz”“2020 000 Hz”或“低于20 Hz”)的次聲波,而人是聽不到的。答案低于20 Hz解析火山爆發、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時,都能產生頻率低于20 Hz的次聲波,這種聲波可以繞過較大的障礙物傳播的很遠,許多動物能夠聽到,但人卻聽不到。17.(2019安慶模擬)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實驗中,小方將音叉發出的聲音輸入示波器,觀察到示波器的波形如圖所示,則發生變化的是(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答案響度解析由示波器的波形可知,物體振動的快慢是不變的,但振動的幅度發生變化,所以聲音的響度發生變化。能力提升18.一艘科考船利用聲吶系統對某海域的海底形狀進行了測繪。具體方法是: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則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答案C解析由s=vt可知,速度一定時,時間越長通過的路程越遠,因為0.30 s0.16 s0.14 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題意。19.(2019廣東深圳期末)為了驗證“聲音傳播是否需要介質”,小明和小剛設計了如下的實驗:(1)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小明輕敲桌面,小剛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上,他(選填“能”或“不能”)聽見小明輕敲桌面的聲音。(2)兩張桌子,離開一個小縫,小剛聽見小明輕敲桌面的聲音有何變化?。這是因為。(3)放學后,小明和小剛走到車站附近時看到一根鋼軌架在路邊,這次,由小剛在鋼軌的一頭用石塊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貼在鋼軌的另一頭。結果小明聽到了兩次聲響,這是因為和都能傳聲,第一次的聲音是通過傳過來,這是因為。答案(1)能(2)聲音變小固體的傳聲效果比氣體的好(3)固體(鋼軌)氣體(空氣)固體(鋼軌)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快解析(1)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小明輕敲桌面,小剛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上,因課桌是固體,能傳播聲音,所以小剛能聽見小明輕敲桌面的聲音。(2)兩張課桌緊挨的時候,是靠固體傳播聲音;兩張課桌中間有一條小縫的時候在小縫間靠空氣傳播聲音,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離開一個小縫,小剛聽見小明輕敲桌面的聲音變小。(3)在敲擊鋼軌時,聲音既通過鋼軌傳播,又通過空氣傳播,因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他聽到了兩次聲響,第一聲是由鋼軌傳來的,第二聲是由空氣傳來的,即表明固體和氣體都能傳聲。創新拓展20.如圖所示,在B處有一觀察者,他和山崖CD間的A處有一爆破點A。當A處發生爆炸,觀察者看到爆炸閃光后經過1.5 s聽到了第一次爆炸聲,又過了3 s后聽到了第二次爆炸聲。(本題聲速取340 m/s)(1)求觀察點B到爆炸點A的距離;(2)求觀察點B到山崖CD間的距離。答案(1)510 m(2)1 020 m解析(1)觀察者距爆破點A的距離即AB之間的距離就是聲音1.5 s傳播的距離,可得,觀察點B到爆炸點A的距離sAB=vt1=340 m/s1.5 s=510 m;(2)聲音從發生到我們聽到第二次爆炸聲,聲音傳播的路程是AD加上DB,聲音傳播的時間是1.5 s加上3 s,BD間的距離sBD=1 020 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