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六七章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docx
單元檢測(三)第六、七章(考試用時: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019山東東營中考)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用細線容易分割熟雞蛋屬于增大壓強堵住茶壺蓋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軟包裝飲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為了減小壓強教室的門窗打開時,“過堂風”會把門關閉是由于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A.B.C.D.答案D解析用細線容易分割熟雞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正確;堵住茶壺蓋的小孔,當壺內的水流出部分后,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大氣壓壓著里面的水不易流出來。茶壺的蓋上留一小孔,使內外氣壓相等,水才容易倒出來,故正確;軟包裝飲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錯誤;教室的門窗打開,“過堂風”經過時,門外空氣流速大壓強小,門內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在壓強差的作用下門被關閉,故正確。2.(2019四川成都中考)下列情形與大氣壓強無關的是()A.高原上用普通鍋不易煮熟米飯B.用吸管吸飲料C.“玉兔”號在月球上留下“足跡”D.馬德堡半球實驗答案C解析高原上用普通鍋不易煮熟米飯,是因為海拔越高,大氣壓越低,而水的沸點越低造成的,與大氣壓強有關,故A不合題意;用吸管吸飲料時,吸走管內空氣,使管內的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飲料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吸管,流入口中,故B不合題意;“玉兔”號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是壓力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使月球表面發生了形變,與大氣壓強無關,故C符合題意;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D不合題意。3.(2019湖北仙桃中考)在習近平總書記“改革強軍,科技興軍”偉大思想指引下,我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的排水量是7萬噸,滿載時所受海水的浮力為7108 NB.國產殲20戰機是利用空氣的浮力直接升空的C.國產99式主戰坦克安裝寬大的履帶是為了增大坦克對地面的壓強D.當向懸浮于水中的國產潛水艇的水艙充水時,潛水艇會逐漸浮出水面答案A解析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70 000103 kg10 N/kg=7108 N,故A正確;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飛機起飛時,是利用氣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產生飛機的升力,故B錯誤;坦克的履帶非常寬大,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C錯誤;潛水艇懸浮于水中,其所受浮力與重力相等,即F浮=G;由于水艙充水,潛水艇的重力變大,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潛水艇將下沉,故D錯誤。4.(2019湖北黃石中考)某同學自制的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它是用木棒的一端纏繞銅絲做成的,將其放入不同的液體中,會呈豎直漂浮狀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木棒漂浮在水面上,靜止時密度計的重力等于水對其浮力B.木棒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說明該液體密度越小C.讀數時需用手扶住密度計D.木棒越細,測量誤差越小答案C解析同一支自制密度計的重力不變,不同的液體中,會呈豎直漂浮狀態,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知,重力不變,浮力不變,故A正確,根據F浮=液gV排知,在浮力不變時,木棒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密度越小,故B正確;讀數時自制密度計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且下部較重,能直立在水中,不需要用手扶住密度計,故C錯誤;根據F浮=液gV排=液gSh知,在浮力、液體密度不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若木棒越細,刻度值分布越稀,測量誤差越小,故D正確。5.如圖所示,不同材料制成的實心圓柱體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21,底面積之比SASB=12,密度之比AB=12,關于地面受到壓力和壓強關系正確的是()A.FAFB=11,pApB=11B.FAFB=12,pApB=11C.FAFB=21,pApB=11D.FAFB=21,pApB=12答案B解析不同材料制成的實心圓柱體A和B密度之比AB=12,高度之比21,底面積之比SASB=12,則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p=gh,壓強之比=11,對地面的壓力之比=12。故ACD錯誤,B正確。6.(2019湖北咸寧中考)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兩個圓柱形容器A和B分別盛有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B容器的液面高于A容器液面。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甲、乙液體中,靜止后受的浮力分別是F1、F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F1一定大于F2B.F1一定小于F2C.F1不可能大于F2D.F1不可能小于F2答案D解析由題知,兩個圓柱形容器相同,底面積相同,液體深度h甲乙;由于小球的密度未知,則若球甲,則小球在甲乙液體中處于下沉,處于浸沒狀態,排開甲乙液體的體積相等,根據F浮=液gV排可知:F1F2;若甲球乙,則小球在甲液體中漂浮,在乙液體中下沉,則F1=G,F2G,則F1F2;若乙球,則小球在甲乙液體中都處于漂浮狀態,則F1=G,F2=G,則F1=F2;由此分析可知:F1F2,F1不可能小于F2。7.(2019新疆中考)如圖,盛有水的圓柱形小容器漂浮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大容器中,大容器的底面積是小容器的4倍(大、小容器壁的厚度均不計)。現將體積相等的小球A、B投入小容器中,投入后,兩容器內的水對各自容器底部壓強的增加量相等。小球A的密度的最大值為()A.4103 kg/m3B.5103 kg/m3C.6103 kg/m3D.7103 kg/m3答案D解析AB兩個小球投入小容器后,小容器仍然漂浮,小容器受到的浮力等于小容器和AB的重力之和,即排開水的質量的增加量等于AB兩個球的總質量,即m排增=mA+mB排開水的體積增加量為V排增=大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1=小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2=兩容器中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增加量相等,根據p=gh可知,h1=h2,即,化簡可得8VA水=mA+mB,即=8水由于VA=VB,即=A+B=8水B球在水中的狀態可能懸浮也可能下沉,即B水,所以水A7水=7103 kg/m3。故本題選D。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8.尺寸為240 mm15 mm50 mm、質量為2.76 kg的普通實心磚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實心磚對地面的最小壓強為 Pa。(g取10 N/kg)答案2 300解析實心磚對水平地面上的壓力F=G=mg=2.76 kg10 N/kg=27.6 N,實心磚的最大受力面積S=240 mm50 mm=1.2104 mm2=1.210-2 m2,則實心磚對地面的最小壓強p=2 300 Pa。9.一個成年人的掌心的面積約為1.1 dm2,大氣壓強約為1.0105 Pa,則手掌掌心上所受大氣壓力約為 N。答案1 100解析大氣壓對手掌掌心的壓力F=pS=1.0105 Pa1.110-2 m2=1 100 N。10.如圖所示的兩個容積相同的圓筒形容器,分別裝入不同的液體,已知距容器底部距離相等的A、B兩點處液體壓強pA=pB,則兩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p甲p乙(選填“”或“=”)。答案解析由圖知,A點的深度小于B點的深度,而pA=pB,由p=gh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而A、B距容器底部距離相等,則A點下面液體產生的壓強大于B點下面液體產生的壓強;所以容器底部甲產生的壓強大于乙產生的壓強,即p甲p乙。11.(2019湖南湘潭中考改編)如圖所示,高鐵站的站臺邊沿標有黃色安全線,提示乘客在候車時要站在安全范圍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高速列車通過時,車體附近氣體流速,壓強(均選填“大”或“小”),會使乘客受到一個“推”向列車的力。答案大小解析當高速列車通過時車體附近氣體流速大,造成人和列車之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人外側的壓強大,容易把人壓向列車,容易出現交通事故,所以等候列車時站在安全線以內。12.如圖所示,在玻璃杯中倒入少量熱水,搖晃幾下后把水倒出,然后立即把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快速涌進玻璃杯。請解釋其中的道理:。答案玻璃杯內空氣受熱膨脹后,部分空氣從杯中被排出,倒扣后溫度降低,杯內氣體壓強減小,杯內氣體壓強小于大氣壓,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進杯里。13.(2019甘肅武威中考)2018年4月20日,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下潛。潛水器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變),受到的浮力(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潛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壓強(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答案不變變大解析潛水器在水面下勻速下潛,海水的密度不變,潛水器浸沒在水中,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F浮=液gV排可知,潛水器受到的浮力不變。由于潛水器在水中的深度逐漸增加,根據公式p=gh可知,潛水器受到的壓強增大。14.如圖所示,將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放入相同的甲、乙兩杯水中,靜止時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答案小于解析實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實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浮甲水)制作了兩條小船,使它們能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小船受到浮力F浮G船(G船表示小船受到的重力)(選填“”或“=”)。如圖所示,若使用注射器向兩條小船之間快速注水,小船將(選填“靜止不動”“向中間靠攏”或“向兩邊分開”)。答案=向中間靠攏解析已知兩條小船能漂浮在水面上,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則小船受到浮力F浮=G船;兩條小船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兩條小船兩側壓強都相等;用注射器向兩船之間的水面快速注水,中間水的流速增大,壓強減小,外側壓強不變,兩條小船會在向內壓強差的作用下向中間靠攏。16.(2019四川眉山中考)如圖所示,質量為200 g、底面積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 g水。將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內水深h為30 cm,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N,容器對地面的壓強為 Pa。(水=1.0103 kg/m3,g取10 N/kg)。答案65 000解析容器內水深h為30 cm,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水gh水=1.0103 kg/m310 N/kg0.3 m=3 000 Pa,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pS=3 000 Pa2010-4 m2=6 N;容器底部對地面的壓力F=G總=(m水+m容)g=(0.8 kg+0.2 kg)10 N/kg=10 N,容器底部對地面的壓強p=5 000 Pa。17.(2019四川德陽中考)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圓柱體M,讓M從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逐漸豎直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隨圓柱體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變化關系如圖,則圓柱體M的底面積為(水=1.0103 kg/m3,g取10 N/kg)。答案2.410-3 m2解析當h=25 cm即圓柱體全浸入水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2 N,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全浸入時)F浮=G-F=7.2 N-1.2 N=6 N;圓柱體全浸入時排開水的體積和本身的體積相等,圓柱體的體積V=V排=610-4 m3;圓柱體的底面積S=2.410-3 m2。三、實驗探究題(第18小題6分,第19小題8分,第20小題8分,共22分)18.(2019甘肅蘭州中考)如圖所示,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在透明有機盒內放入一塊海綿和磚塊進行實驗。(1)實驗時,他通過觀察來比較磚塊對海綿壓力的作用效果。(2)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應選用圖中兩次實驗進行比較。(3)分析比較圖中甲、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答案(1)海綿的凹陷程度(2)甲、乙(3)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作用效果越明顯解析(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磚塊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實驗方法是轉換法;(2)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要控制受力面積大小相同,只改變壓力大小,可選用甲、乙兩次實驗;(3)分析圖甲丙實驗,壓力相同,丙中受力面積小,壓力作用效果明顯,可得到結論是: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作用效果越明顯。19.(2019福建中考改編)如圖,“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步驟如下: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圖甲);將物體浸沒在水面恰好與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從溢水杯里被物體排開的水,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F(圖乙);測出接水后小桶與水所受的總重力G1(圖丙);將小桶中的水倒出,測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圖丁);分別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問題:(1)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用上述測得量的符號表示)(2)物體沒有浸沒在水中,(選填“能”或“不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答案(1)G-FG1-G2(2)能解析(1)根據稱重法測浮力: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G-F;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1-G2;(2)物體沒有浸沒在水中,按照上面的方法,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20.(2019廣西貴港中考改編)如圖所示,是同學們在“探究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圖。圖甲、乙、丙容器中裝的液體是水,圖丁容器中裝的液體是酒精,F1、F2、F3、F4分別是圖甲、乙、丙、丁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請回答以下問題:(1)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 N。(2)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為 N。(3)分析圖中乙、丙兩圖實驗數據可得: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有關;分析圖中兩圖實驗數據可得: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答案(1)4.8(2)2(3)排開液體的體積丙、丁解析(1)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 N,示數F1=4.8 N;(2)由圖丙知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2.8 N,則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F浮=F1-F3=4.8 N-2.8 N=2 N;(3)由圖乙、丙可知,乙、丙中的液體都是水,液體的密度相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測力計的示數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要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圖丙、丁符合題意。四、計算題(第21小題9分,第22小題10分,第23小題10分,共29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過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隨著社會的進步,“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小明同學在上學時騎著自行車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以5 m/s的速度勻速行駛,已知小明同學的質量為60 kg,自行車質量為10 kg,前后輪胎和地面總接觸面積為210-3 m2。在小明騎行過程中,求:(g取10 N/kg)(1)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2)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答案(1)700 N(2)3.5105 Pa解析(1)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F=G總=(m人+m車)g=(60 kg+10 kg)10 N/kg=700 N;(2)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p=3.5105 Pa。22.如圖所示,一個均勻的長方體物塊在液體中靜止時處于漂浮狀態。已知它的底面積為S,下表面處受到液體的壓強為p,請完成下列問題(計算結果均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1)求長方形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大小;(2)若長方體物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高度為h,液體密度為,求長方體物塊的密度物;(3)在(2)的條件下,若要使該長方體恰好能完全浸沒液體中保持靜止狀態,求要在其上底面施加的壓力F的大小。答案(1)pS(2)(3)gSh解析(1)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物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其底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即長方形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F下=pS;(2)由于物塊漂浮,所以G=F浮=pS;根據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可得,長方體的體積為V物=;故長方體的高度為H=;若長方體物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高度為h,則物塊浸入水中的高度h浸=H-h=-h;物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Sh浸=-hS,由于長方體漂浮在液體中,則F浮=G,由F浮=gV排,G=pS可得:g-hS=pS;解得長方體物塊的密度物=;(3)若要使該長方體恰好能完全浸沒液體中保持靜止狀態,所施加的壓力需要克服長方體露在外面部分所受的浮力,才能夠把長方體完全壓入水中,所以所施加的壓力F=F浮露=gV露=gSh。23.如圖所示,用細線將正方體A和物體B相連放入水中,兩物體靜止后恰好懸浮,此時A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為0.12 m。已知A的體積為1.010-3 m3,所受重力為8 N;B的體積為0.510-3 m3,水的密度=1.0103 kg/m3,g取10 N/kg,求:(1)A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強;(2)B所受重力大小;(3)細線對B的拉力大小。答案(1)1 200 Pa(2)7 N(3)2 N解析(1)A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強p=gh=1103 kg/m310 N/kg0.12 m=1 200 Pa;(2)A、B受到的總浮力F浮=gV排=g(VA+VB)=1103 kg/m310 N/kg(1.010-3 m3+0.510-3 m3)=15 N;因為A、B恰好懸浮,所以F浮=GA+GB,則B的重力GB=F浮-GA=15 N-8 N=7 N;(3)B受到的浮力F浮B=gV排B=gVB=1103 kg/m310 N/kg0.510-3 m3=5 N,細線對B的拉力F拉=GB-F浮B=7 N-5 N=2 N。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