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7《溜索》教師版 導學案.doc
溜索導學案【學習目標】1.能夠把握文章情節脈絡。2.學會品味文章語言,體會語言風格。3.能夠抓住細節,分析人物形象。【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怒江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的夾擊下,憤怒至極,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闖,左沖右突,十分磅礴險峻!如果依靠一根鐵索,從奔騰咆哮的怒江上滑過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今天讓我們跟隨作家阿城一起去體驗一下吧!二作者簡介【阿城】原名鐘阿城,1949年于清明節出生在北京,籍貫為四川江津,中國當代作家。發表小說集棋王,獲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三整體感知1. 閱讀全文,并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一個領隊帶領馱隊和“我”一起溜索過怒江。2.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開端(1-9):“我”和馱隊抵達怒江邊,等待溜索過江。發展(10-17):馱隊的漢子們溜索,將牛們以及馱子熟練沉著地運到對岸。高潮(18-22):“我”在領隊的指導下膽顫心驚地溜索。結局(23-26):全隊順利到達對岸,再次上路。四細讀感悟1. 這篇文章人物眾多,有第一人稱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漢子,馱隊的領隊以及馱隊中的其他人。這些人中,誰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確:馱隊的領隊2.默讀課文,從文章找出描寫主人公的語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領隊穩穩坐在馬上,笑一笑。“穩穩”“笑一笑”,與“我”和牛的恐懼形成對比,襯托出領隊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領隊下馬,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領隊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體現了他細心、認真、負責的性格特征。我戰戰兢兢跨上角框,領隊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帶“我”溜索時提醒“我”不要看下面,體現了對他人的關愛。聽得空中一聲忽哨,尖得直入腦髓。回身卻見領隊早已飛到索頭,抽身躍下,走到漢子們跟前。表現出領隊非凡的身手、粗獷的為人、領袖的氣質。小結:領隊是一個認真負責、關愛他人、身手非凡、從容不迫、具有領袖氣質的人。【寫作特色】本文語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歡的句子進行分享,說明分享理由。1.用詞精妙傳神。 小說開篇寫馬幫首領“用小腿磕一下馬”,用“磕”字,不用“打”“抽”等詞,寫出了首領與馬的默契關系,表現出馬幫首領對馬的熟練駕馭和埋在心底的憐愛。 寫峽谷的陡峭:“萬丈絕壁飛快垂下去”。“絕壁”本是靜止不動,但在馬幫的漢子們眼里,卻是“飛快地垂下去”的,化靜為動,賦予絕壁以動態感,有力地表現了峽谷的深邃陡峭的特點,讓人觸目驚心,為后文寫牛馬的膽怯做了有力的鋪墊。寫漢子過溜索的動作,三次使用“小”字:第一次,寫精瘦的漢子“腳一用力,飛身離岸,嗖地一下小過去”;第二次,“三個漢子一個一個小過去”;第三次,“之后是運馱子,就玩一般了。這岸邊的漢子們也一個接一個飛身小過去”。 這幾個“小”字的活用,將人在溜索之上,快速劃過怒江峽谷時,人愈來愈小的視覺感受和情狀傳神地表現出來,作者將普通的“小”字用得這般有創意,堪稱運用語言的高手!2.比喻新奇,構思巧妙 “鈴鐺們又慌慌響起來,馬幫如極稠的粥,慢慢流向那個山口”。將馬幫緩慢行進的狀態喻為“極稠的粥”,多么新穎別致的比喻啊!再如,“首領與兩個漢子走到絕壁前,扯下褲腰,彎彎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幾尺,就被風吹得散開,順峽向東南飄走。萬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細細流著”。 這里作者將馬幫漢子對怒江撒尿的情景,寫得很逼真,而且將“萬丈下的怒江”喻為“像是一股尿,細細流著”,看似粗俗,實則很有表現力。馬幫漢子的豪放粗野,俯瞰萬丈峽谷之下的怒江情景,不用這樣的比喻,似乎難以表現出來,這就是阿城語言藝術的高明之處。3.靈活運用襯托手法 文章對牛在靠近怒江、準備進行溜索以及溜索中和溜索后的表現都不遺余力的進行描寫,襯托出怒江的險峻,溜索的刺激震撼。 通過“我”的反應和感受來襯托馬幫漢子的身手矯健、無所畏懼等。4.人物語言簡潔明快,干凈洗練 “首領啞聲說道:可還歇?余下的漢子們漫聲道:不消。”多么簡潔的對白!漢子們之間的默契,盡在不言中。 再如,“首領曲著眼望那鷹,說:蛇?幾個漢子也望那鷹,都說:是呢,蛇。”每句對話,惜墨如金,又鮮明地突出了馬幫漢子彪悍而樸訥的性格特點。【板書設計
- 關 鍵 詞:
- 溜索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7溜索教師版 導學案 部編版 九年級 下冊 語文 教師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