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寫作 審題立意 教案.doc
寫作審題立意1了解審題、立意的概念。2掌握審題、立意的寫作技巧。3進行寫作實踐,提升審題立意的能力。一、概念導入審題就是審察題目,明確題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確立最主要的思想內容。認真審題,恰當立意,才能確保寫作符合要求,不跑題,不偏題;也才能有效組織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結構。那么,我們寫作時如何審題立意呢?二、方法指導(一)審題1審題時,要注意題目中的限制條件。比如美麗的誤會這個題目,“誤會”是生活中常見的插曲,可能引發糾紛,可能造成尷尬,而限制條件“美麗”則表明,要敘述的這場誤會引出的應該是一段美好的故事。2審題時,還要注意分析題目,探究其含義。比如生活是一面鏡子這個題目,將“生活”比喻成“鏡子”,意味著可以寫自己,也可以寫他人生活中讓你感觸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惡??傊?,要通過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反思,表達對生活中所蘊含哲理的體悟。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則需要仔細審視材料,對材料內容進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蘊含的意義,選擇其中的某個角度或要點作為寫作重點。(二)立意1立意時注意表達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給人以心靈的撞擊,或給人以思想的啟迪,或給人以精神的鼓舞。我們或者可以抓住社會熱點、焦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角度、新辦法;或者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從貌似平凡的現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蘊;或者采用“反彈琵琶”的手法,提出新穎別致的觀點,給人以啟迪。2立意明確,學會求新。動筆前,頭腦中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動筆后,要有意識地把這個主題貫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鮮明的句子把這個主題表達出來,使讀者一看就能明白。避免思維定式,人云亦云。深入發掘題目的內涵,變換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甚至從常見觀點的對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穎。例如,常理說不要班門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門”這樣的立意來寫作,并展開合理的論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為了取得好的立意,寫作前,可以先列出與題目有關的多個主題,再分析比較,之后選擇一個既新穎又能夠駕馭的主題進行構思寫作。三、實戰演練(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列出兩三個寫作的主題。匆匆趕路的貓頭鷹遇到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貓頭鷹回答:“我打算搬到東方去。”斑鳩不解地問:“為什么呢?”貓頭鷹說:“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斑鳩說:“你只要改變自己的叫聲就可以了。如果不改變你的叫聲,即使到了東方,還是會惹人討厭的?!笔纠褐黝}一:適應環境,改變自己;主題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進步;主題三:環境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清自己。(二)從上面列出的主題中選擇一個,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思路指導:1立意。本題寫作目的是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我們學會正確處理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1)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材料中貓頭鷹不知道人們討厭它不是因為居民難相處,而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叫聲不好聽。這說明,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先從自身找原因。(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認識自己,往往會高估自己,遇到問題自然會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會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取得成績時,不驕傲自滿;遇到問題時,不將責任推給他人。(3)透過現象看本質。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難相處的貓頭鷹,是被眼前的現象迷惑了雙眼,沒有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只有看清本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2擬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擬題時,要注意:(1)用語要新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著意鋪排,使文題生動、活潑、形象,給人一種閱讀的欲望。如本題,我們可擬為:認清自己,方能成功;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唯有改變自己才能飛得更高;人貴有自知之明。參考范文: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甭槿覆蛔灾?,總是嫌屋子有味道而挪窩;貓頭鷹不自知,總是抱怨居民難相處。知人難,自知亦不易,所以,人貴有自知之明。漢高祖劉邦本是一介市井小民,最終卻成就了一番千秋霸業,因為有自知之明,他在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之后,曾發表過這樣一番言論:“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闭驗閯钣凶灾鳎松迫?,才建立了大漢王朝,讓自己青史留名。鄒忌是齊國有名的諫臣,身高八尺,儀表堂堂,與他同時代的徐公亦相貌出眾,鄒忌于是想與徐公比較一番,盡管妻子、小妾、客人都說他美于徐公,然而他并沒有被贊美的話語蒙蔽了雙眼,待他親見徐公后,被其風華所折服,自愧不如,得出妻子私,妾畏,客有求的結論。正因為鄒忌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成為著名的諫臣,成為齊威王的賢相。“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瘪R謖熟讀兵書,深諳兵法,是諸葛亮的愛將,被派去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然而他卻狂妄自大,聽不進去王平的意見,將部隊駐扎在山上,結果被魏軍切斷水源,斷絕糧道,最終失掉了街亭,丟掉了性命,諸葛亮為此流下了惋惜的眼淚。“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我們要有一顆自知之心,正確認識自己,才能避免失敗,從而走向成功與輝煌。切記:人貴有自知之明!點評:(1)巧引名言,引出中心論點,底蘊深厚,耐人尋味;(2)列舉劉邦和鄒忌的例子,從正面論證了中心論點,非常具有說服力;(3)列舉馬謖的例子,從反面論證論點,使論證更加充分;(4)結尾與開頭、標題照應,使得論點更突出,文章結構更嚴謹。(三)以翻過那座山為題,寫一篇記敘性文章。不少于600字。思路指導:“山”可以指實實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利、欲望、矛盾、親情;可以是驕傲自滿、妄自菲薄的性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觀念等等?!胺^”意味著解決了問題?!坝洈⑿晕恼隆北砻鲗懽鲿r要以記敘為主,議論、抒情等其他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寫好本文的關鍵是解決如何“翻過”那座“山”。參考范文:翻過那座山翻過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見了她對我的深深的愛。題記青春像是一條奔流而來的小溪,它帶走了我兒時的稚氣,卻也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叛逆與任性。與父母鬧矛盾已是家常便飯。那次,我又和母親鬧起了別扭。年少氣盛的我心里有萬分的委屈與不甘,不愿意理睬母親。我們之間就好像隔了一座大山,抬頭仰望,卻是一眼望不到頂。那時,我以為這座山會一直扎根在我們之間,永遠也不會消失。冷戰持續了一個上午。在一頓靜得讓人恐慌的午飯之后,我要去上培訓班了。因為去培訓班的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所以母親就陪著我一起去。外面下著雨,豆大的雨點落在我們僅帶的一把雨傘上,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我和母親蜷縮在這一把小小的雨傘下,姑且得到了暫時的安寧。母親下意識地把我往雨傘中央拉了拉。這時的我還在和母親賭著氣,心里十分怨恨母親,自然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潑大雨,我卻渾然不顧,一把推開母親的手,沖進了雨里。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許多?!鞍?,快回來,別感冒了!”母親焦急的聲音出現在了我的身后。雨水沒有繼續落在我的頭上。我抬頭,映入眼簾的是那把紅色的、小小的雨傘。“別犯傻了,乖乖在這里待著,不要淋雨去。”不知道為什么,我竟沒有力氣去推開母親再沖進雨里。或許不是沒有力氣,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這樣做了。因為那時,我心里的委屈與不甘已慢慢淡去,溫暖漸漸充盈著我的心。終于到了,這條短短的路竟然這么漫長,走完它好像用了一個世紀。母親輕輕地把傘收了起來。這時,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母親身上離我遠的那一邊濕了一大片。心狠狠地刺痛了一下,我對母親的不滿早已煙消云散。霎時間,我發現,我已經翻過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頂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翻過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親對我的真真切切的愛。我沐浴在這愛里,讓自己蛻去了叛逆與任性點評:1運用題記,形式新穎。文章運用了題記這一形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章開篇點明“我”與母親鬧別扭,與母親之間隔著一座“山”,結尾寫自己翻過了那座“山”,讀懂了母親的一片苦心。3選材典型,語言優美。文章精心選取了母親送“我”去培訓班這一事例,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善良,選材典型,人物形象鮮明。文章語言流暢,讀來親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