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13.1談讀書 說課稿.docx
談讀書說課稿一、說教材談讀書是培根人生隨筆中的一篇名作。這篇隨筆論述的范圍很廣泛,先闡述了讀書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并闡述了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接著闡述了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仔細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于文字推求。最后論述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二、說目標本課的三維目標為:1、知識目標:掌握:“藻飾、狡黠、詰難、倫理、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豁然開朗、不求甚解”等詞的讀音和詞義。理解課文的讀書觀,進一步增強對讀書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認識。積累文中的名言警句。2、能力目標:理清兩文的論證思路,把握其思想內容;分析課文的論證方法;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自我評價。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正確的讀書觀。三、說教法談讀書這篇隨筆,跟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它重在發表觀點,而不是周密論證。依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朗讀法。培根的談讀書,文辭精美,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明其意,曉其理,勵其志。2、討論探究法。對于兩文的觀點及其論證方法等重難點問題,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交流。3、比較閱讀法。兩篇文章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用比較閱讀,更好把握兩文的思想內涵和論證思路。四、說過程(一)新課引入1、導入新課很多人都讀書,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有的人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只為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有的人讀書為了做官,變本加厲地魚肉人民,也有的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為什么而讀書的?2、分析題目:“談”和“論”的區別,復習議論文的有關內容。(二)師生共同研讀談讀書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2、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薄奥暶q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附課文學習框架:【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步感知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2)談讀書內容?2、研討課文,合作探究(1)分析各部分內容。(2)培根生平3、課文延伸,鞏固升華(1)有關讀書名言(2)有關名人讀書的案例】五、說板書設計下面我在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所設想板書既簡潔又直觀,緊扣文章的重點詞,直觀形象的反映了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就相當于我的微型教案。六、說設計理念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在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采用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感情讀,邊讀邊想象等,并直奔重點,通過抓重點詞,創設情境,體會“讀書之妙”。語文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藝術,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我將虛心接受,認真思考,以求進步。謝謝大家
- 關 鍵 詞: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13.1談讀書 說課稿 部編版 九年級 下冊 語文 13.1 讀書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