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12詞四首 教學課件.ppt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出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guān)的動人事跡,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繼續(xù)領(lǐng)略一下邊塞風光和仁人志士的志向。九年級語文下冊12詞四首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第一課時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的讀音、書寫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含義。(重點)2.誦讀四首不同詞牌名的詞體會它們不同的韻律特點理解四首詞的內(nèi)容。(重點)3.結(jié)合詞人的生平和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四首詞中寄寓的情感。(難點)了解詞詞是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產(chǎn)生于隋唐之際,中唐后有較多文人從事創(chuàng)作,晚唐五代漸趨繁榮,鼎盛時期出現(xiàn)在宋朝。詞是古代詩歌的一個分支,也稱曲、曲子詞,又因句子參差不齊而稱長短句,最常見的是“詞”這個名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歌詞。詞,早先都是入樂的,要按照曲調(diào)的要求來寫,所以作詞又叫“填詞”。每一個曲調(diào)都有一個名稱,叫“詞牌”。詞牌規(guī)定著這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詞從結(jié)構(gòu)上看多數(shù)是分段的,稱為上片和下片或上闋和下闋。婉約派:我國古代詞人,大致可分為“婉約詞派”和“豪放詞派”兩大派。因明人張延有“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之說而得名。婉約派以秦觀、李清照為代表,繼承南唐詞的風韻,發(fā)揚柳永詞鋪敘、描寫的特色,又吸取東坡詞個性鮮明的長處,融為一體,形成“詞人之詞”之正宗。在內(nèi)容上堅持“詞莊詞媚”的主張,多以艷情為題材;在形式上則以蘊藉雅正見長,嚴守音律,講究含蓄,語言精麗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風格委婉、綺麗。此派對詞壇影響很大,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豪放派: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囂。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diào)應運發(fā)展,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陳亮、劉過等人承流接響,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是成為了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lǐng)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四庫全書總目),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方法指導詩歌賞析三部曲一讀:結(jié)合注釋,讀懂內(nèi)容二悟:聯(lián)系背景,把握情感三品:抓住關(guān)鍵,賞析寫法漁家傲秋思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中祥符進士。少時貧困力學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工于詩詞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內(nèi)容詞傳世僅五首風格較為明健。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傳誦千古。有范文正公集。北宋仁宗即位后,國家逐漸形成積弱積貧之勢,表面上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宋朝從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內(nèi)輕外的政策,對內(nèi)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松戒備,武備松弛。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diào)兵遣將,揚聲討伐,但事起倉促,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以致每戰(zhàn)輒敗。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說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緊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gòu)筑防御工事,始終居于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暫時穩(wěn)定下來,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于孤立狀態(tài)。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自由朗讀詩歌,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zhngqingmil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一樣。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請同學反復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題目,點明季節(jié)。“思”,憂思之情。詞牌名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當時的西北邊疆。點明了地點。點明了時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異”字突出了邊塞秋景與中原風光的不同實際上是寫邊塞天氣寒冷與詞人的家鄉(xiāng)吳地大不相同。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陽飛去,沒有絲毫的留戀之意,連鳥也不愿久留,反襯出邊塞的荒涼和將士們戍邊條件的艱苦。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譯文: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塞下特異的聲音營造一種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闋的抒情蓄勢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點明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一個“孤”字表現(xiàn)出守邊將士孤獨難耐的悲涼之感。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這句話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表現(xiàn)了征人思歸而不得的矛盾心理。混濁的酒,質(zhì)量不好的酒。名詞用作動詞離家。譯文: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譯文: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羌笛。因笛出自羌地故得名。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比喻夜深寒重。出征的士兵。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這里的悲愴情調(diào)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1.說說詞的上闋和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闋:寫邊塞秋景;下闋:抒發(fā)愛國與思鄉(xiāng)之情。2.找找上闋里我們看見了哪些“景”?請用以下句式總結(jié):我看見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圖。示例:景物:雁去長煙落日邊聲千嶂城閉圖畫:落日歸雁長煙落日邊聲四起古城落日歸雁孤城戍邊3.通過以上景致的描寫,渲染出了怎樣的氣氛?寫景的目的是什么?蕭瑟、荒涼、緊張的氣氛。通過對邊疆環(huán)境的描寫,突出邊塞環(huán)境的惡劣,暗示了戍邊將士的艱辛,為下闋抒情作鋪墊。4.這樣的景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結(jié)合時代背景,小組合作試著在下闋中尋覓深藏詞人內(nèi)心的那份情愫:我從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濁酒一杯思鄉(xiāng)、思親;燕然未勒使命、責任、愛國、憂國;悠悠羌曲無奈、凄涼、別愁人不寐焦慮、苦悶、悲憤、擔憂;白發(fā)和淚悲愴、蒼涼、壯志難酬、痛心5.漁家傲秋思上闋是如何緊扣塞下風景之“異”著筆的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表明邊塞天氣極寒冷與作者的家鄉(xiāng)吳地大不相同。“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和內(nèi)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首詞描寫了塞下奇異的景象表現(xiàn)了守邊者的辛苦和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以及愛國、衛(wèi)國的精神同時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漁家傲秋思通過對邊塞秋季肅殺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戍邊將士塞外生活的艱辛和憂國思鄉(xiāng)、孤獨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上闋著重寫景。“塞下秋來”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以及邊地與內(nèi)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描述風光的不同大雁南飛毫無戀意。“四面邊聲”三句寫邊地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凄惻悲涼。千嶂、孤城、長煙、落日是靜景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下闋抒情。“濁酒一杯”二句先自抒鄉(xiāng)關(guān)之思。“羌管悠悠”一句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xiāng)思。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結(jié)束從寫景轉(zhuǎn)入寫情將軍壯志難酬壯士歸鄉(xiāng)無計。詞的意境開闊格調(diào)凄涼悲壯。詞境開闊格調(diào)悲壯。上闋寫景渲染荒涼蕭瑟氣氛下闋抒情燕然未勒抒發(fā)思鄉(xiāng)憂國之情衡陽雁去邊聲連起千嶂孤城長煙落日家萬里歸無計羌管悠霜滿地(蒼涼悲壯)(沉郁雄渾)漁家傲秋思異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獵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時任密州知州。當年密州蝗災旱災相連且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斷襲擾。蘇軾雖年屆不惑但雄心勃勃在貶官外任中不但盡力解除人民疾苦而且時刻準備馳騁疆場為朝廷效力。這一年10月他因干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了這首出獵詞。自由朗讀詩歌,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dioqihnbn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暫且抒發(fā)。聊姑且暫且。舉著蒼鷹形容騎馬的隨從很多。騎一人一馬的合稱。譯文:老夫姑且發(fā)一發(fā)少年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手舉起蒼鷹,戴上錦帽穿好貂裘,率領(lǐng)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請同學反復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表現(xiàn)出瀟灑豪放、不受羈縛的氣韻和姿態(tài)以及慷慨激昂、粗獷豪放的陽剛之美形象地刻畫出太守出獵時的威風。“卷”字生動地寫出了狩獵人數(shù)之多、速度之快,描繪了出獵的壯觀情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報答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很多。指孫權(quán)。據(jù)三國志吳書吳主權(quán)孫權(quán)曾經(jīng)“親乘馬射虎”。這里是作者的自喻。譯文: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額角邊的頭發(fā)稍白符節(jié),古代朝廷使者用以取信的憑證古郡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東北定將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拉圓月星名,又稱犬星,舊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侵犯北宋邊境。譯文:我雖沉醉但胸懷還很開闊,膽略還很豪壯。鬢邊白發(fā)有如微霜,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來下詔,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拿著符節(jié)去邊地云中那樣啊?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1.詞的上闋記敘了一個怎樣的場景?請簡要分析。詞的上闋記敘了一個壯觀的出獵場景。詞人裝備齊全,率領(lǐng)眾多隨從,縱馬狂奔,并表現(xiàn)出了像當年孫權(quán)一樣的少年狂氣。2.“狂”是這首詞的詞眼,請簡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狂在外表(狂形),如牽黃擎蒼、錦帽貂裘;狂在動作(狂舉),如卷平岡、親射虎、挽雕弓、射天狼;狂在神態(tài)(狂態(tài)),如酒酣、胸膽開張;狂在壯志(狂志),如何日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都體現(xiàn)了作者想要為國御敵、報效國家的志向。3.“鬢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鬢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我即使年事已高,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表達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4.本文共用了哪三個典故?這三個典故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quán),這里是作者的自喻。三國志吳書孫權(quán)傳記載孫權(quán)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zhèn)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quán)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展現(xiàn)了作者雖然年事已高,但仍有少年狂氣,塑造了一個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馮唐,漢文帝時的一個年老的郎官。據(jù)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新重用自己。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傳說,狼星出現(xiàn),必有外來的侵掠,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借此表達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5.這首詞敘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上闋:塑造了一個威風凜凜、挽弓勁射、豪邁剛健的英武太守形象;下闋:塑造了一個豪氣十足、狂放不羈、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形象。這首詞敘寫了身為太守的詞人出獵,全城人們跟隨觀看的壯觀情景。方法指導古人云:詩言志。但古典詩詞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某一種文學手段(詩化的語言等)曲折、隱晦地表達的。因此,在理解古詩詞時,就需要聯(lián)系背景,結(jié)合手法等進行分析。1.根據(jù)日常文言詞匯的積累,掃清字詞障礙,讀懂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2.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心路歷程。3.重視詩題的作用。4.根據(jù)詩詞的題材進行閱讀。如何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江城子密州出獵通過描寫出獵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為朝廷效命的決心并委婉地表達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親射虎看孫郎”以孫權(quán)喻太守表現(xiàn)了詞人的豪情和勇敢。“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是蘇軾以魏尚自許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射天狼”中以“天狼”喻指侵擾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從而抒發(fā)了立志為朝廷效命的決心。這樣用典把詞人的威武英姿和滿懷豪情生動地刻畫了出來。善用典故內(nèi)涵豐富。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鬢微霜又何妨何日遣馮唐冬獵場面雄心壯志親射虎看孫郎西北望射天狼壯志凌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一首詠史懷古詞。這首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主要描寫赤壁的景色;下片懷古,詞人抓住周瑜年輕有為這個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發(fā)的英雄形象。而自己現(xiàn)在已鬢染霜華,卻一事無成,一腔報國之志無處施展,這是讓詩人無限感傷的原因。總體看來,這首詞寫得雄渾豪放,大開大闔,氣象恢弘,堪稱歷代詠史懷古詩詞之絕唱,亦開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這天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語)的悼亡詞。第二課時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還品味了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詞,一起去體味詞人的雄心壯志。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辛棄疾寄給陳亮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志士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一生堅持抗金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學術(shù)上的好友。辛、陳二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這首詞約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上饒帶湖他們的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寫于鵝湖之會分手之后。自由朗讀詩歌,把詩句讀通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牌名題目題目含義:為陳同甫寫一首雄壯的詞來寄給他。指內(nèi)容、情感、形象、語言等都豪放雄壯的詞。寫作請同學反復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挑起油燈的燈芯,使燈光明亮。軍旗下面,指部下。原指瑟,這里泛指樂器。演奏指悲壯粗獷的軍樂。戰(zhàn)場譯文:夜里酒醉后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雄壯的軍樂。這是秋天在練兵場上檢閱軍隊。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點明出征的時間,渲染了悲涼的氣氛。營造了將士們喝酒吃肉、奏樂豪邁的氣氛。譯文:戰(zhàn)場上騎著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響霹靂作響的雕弓。完成君王收復中原的大業(yè),贏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只可惜(我壯志未酬)白發(fā)已生出了許多!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像一樣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響雷,震雷。這里喻指射箭時弓弦的響聲。了結(jié),完成。這里指收復北方失地的國家大事。可惜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再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1.作者為什么“醉”?醉后為何“挑燈看劍”?由此體現(xiàn)出什么?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所以借酒澆愁。因為寶劍伴著他征戰(zhàn)殺敵,是曾經(jīng)戎馬生涯的見證。表達了詞人想殺敵報國而不得,只能在醉夢里回憶當年領(lǐng)兵殺敵之快意的落寞。2.夢境中作者重點回憶了哪兩個場景?軍營生活作戰(zhàn)場面分食烤肉演奏軍歌檢閱軍隊表現(xiàn):雄壯的軍容高昂的士氣戰(zhàn)馬飛馳弓弦巨響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激烈(刻畫了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抗敵英雄形象。)3.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中有意用了“壯詞”這個詞,“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請體味這首詞的“壯”是怎樣體現(xiàn)的。率師北伐,統(tǒng)一南北,為朝廷立功,成就英名。“可憐白發(fā)生”,不是一味地嗟嘆,而是對現(xiàn)實的抗議,充滿了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壯”在場面“壯”在本領(lǐng)“壯”在志向“壯”在軍營生活的雄豪壯美:分食牛肉,奏悲涼蒼勁之曲,沙場秋點兵的壯大場景。騎飛快奔馳的“的盧”馬,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風馳電掣,勇猛雄健。抒發(fā)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抑郁悲憤之情。5.全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可憐白發(fā)生”是否與“壯”的風格不一致“可憐白發(fā)生”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只是一種追憶另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壯志難酬看似消沉其實仍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之情。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過描寫軍中的生活和戰(zhàn)斗的場景抒發(fā)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以及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詞的前九句渾若一氣貫注密不可分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jié)尾一句詞義陡轉(zhuǎn)往事消融回歸現(xiàn)實情感一落千丈從豪壯激昂跌落為深沉痛苦的悲嘆。這就形成了前九后一各為意的奇特結(jié)構(gòu)。這是詞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強烈地表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希望與失望的矛盾。結(jié)構(gòu)巧妙虛實有機結(jié)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軍旅生活雄偉壯觀戰(zhàn)斗場面壯志難酬醉里看劍沙場秋點兵分麾下炙的盧飛快了卻天下事可憐白發(fā)生夢回連營翻塞外聲霹靂弦驚贏得身后名雄心壯志悲憤慨嘆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上片分別寫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點?下片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有何異同?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打獵:雄壯、開闊。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漁家傲江城子破陣子思鄉(xiāng),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景情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么異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力漁家傲與思鄉(xiāng)緊緊聯(lián)系。江城子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滿江紅秋瑾(18751907)民主革命烈士。字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提倡女權(quán)宣傳革命。工詩詞作品宣傳民主革命、婦女解放筆調(diào)雄健感情奔放。今有秋瑾集。秋瑾1875年生于紹興的一個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壽南曾任湘鄉(xiāng)縣督銷總辦。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神童詩等,但她愛讀的卻是詩詞、明清小說和筆記傳奇。秋瑾的家庭秋瑾的創(chuàng)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詞。現(xiàn)在秋瑾集收存詩、詞、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詩約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東渡日本為界,其詩作可分為前后期。前期:1891-1904詠物寫景、感事抒懷、思念親友。后期:1904-1907抒發(fā)革命豪情,對祖國前途的憂慮。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時值八國聯(lián)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yè),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jié),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diào)解,而秋瑾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jié)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1939年周恩來題詞“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孫中山為秋瑾烈士題詞“巾幗英雄”1958年9月9日,吳玉章為秋瑾烈士題詞秋瑾烈士紀念碑紹興大通學堂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滿江紅秋瑾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為京華。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當時的貴婦人身份。譯文: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zhuǎn)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jié)。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么的不屑啊!暫時居住因為擦請同學反復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剛烈有節(jié)操指真誠的心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馬青衫濕”句,指眼淚打濕了衣服。譯文: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jīng)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里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屬類范圍激動莽莽人世再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1.“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在詞中有什么作用?表現(xiàn)中秋景色的清秀明麗,用典含情,把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表達喜悅之情的內(nèi)容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中表達冷落之感的句子雜用在一起,表達了詞人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既有沖破羈絆的喜悅,也有佳節(jié)獨寓客棧、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之情。化用漢軍破楚的典故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表達了詞人不愿過貴婦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縛、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這里滲透著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負平實感人。2.“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這句詩既道出了命運的不公,也表現(xiàn)了詞人與天命抗爭、與傳統(tǒng)決裂的勇氣和決心。4.在下片中作者為什么會“青衫濕”因為作者雖是女子“心卻比男兒烈”世間的凡夫俗子誰能知曉自己的理想抱負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際要經(jīng)受諸多折磨。世界這么大可哪里能尋覓到相知相愁的知音呢想到這一點作者不覺傷心落淚。3.怎樣理解“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內(nèi)涵?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從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5.“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你覺得寫得如何?說說理由。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幗不讓須眉”的心聲;用“身”與“心”的對比,突出了英雄氣概;用“身”與“心”的近音,“烈”與“列”的同音,形成了整齊和諧的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氣勢逼人,使人一詠不忘,成為震撼心靈的警策名句。6.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滿江紅這首詞基調(diào)高昂語言剛健清新。通過層層表述蘊家國仇、民族恨于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負文字平實真切感人。這首詞基調(diào)高昂借用漢軍破楚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現(xiàn)了詞人沉重的心情及其身為女革命者的雄心壯志。善用典故基調(diào)高昂。擺脫世俗走向革命用典上片:回顧過往生活下片:思慮未來前途滿江紅A.塞下(si)衡陽(hng)燕然(yn)B.濁酒(zhu)羌管(qing)貂裘(qu)C.千騎(j)酒酣(hn)麾下(hu)D.的盧(d)霹靂(p)五十弦(xun)C【解析】A項中“燕”應讀ynB項中“裘”應讀qiD項中“弦”應讀xin。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1)為籬下黃花開遍。八年風味徒思浙。(秋瑾滿江紅)(2)醉里挑燈看劍。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3)漁家傲秋思中抒發(fā)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4)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fā)主人公渴望殺敵報國、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的句子是。四面歌殘終破楚秋容如拭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2.名句默寫。A.上闋圍繞“異”字著筆調(diào)動視覺和聽覺顯示了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態(tài)勢的嚴峻。B.“衡陽雁去無留意”的意思是“衡陽的大雁毫不留戀地飛走了”烘托出悲涼的氣氛。C.“燕然未勒歸無計”運用了漢代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后刻石記功而返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功業(yè)未成的苦悶。D.整首詞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作結(jié)愛國激情與思鄉(xiāng)之苦交融構(gòu)成了整首詞矛盾、復雜、厚重的情緒。B【解析】“衡陽”在南方這里用“衡陽”借指南方。本句的意思是說秋天來了北方的大雁向南方飛去毫不留戀北方。3.下列對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釋】星河:銀河。謾有:空有。三山: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4.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上闋第一、二句所寫的夢境。下闋哪一句是對“殷勤問我歸何處”的回答該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霧彌漫波濤洶涌。海風呼嘯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zhuǎn)動無數(shù)的船帆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解析】描繪景物與畫面時要仔細閱讀詩句想象畫面注意描寫的順序多用形容詞突出景物的特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這句話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孤獨無依、奮力掙扎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解析】分析詞人的情感要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和內(nèi)容根據(jù)詞中所敘之事或所寫之景抓住關(guān)鍵的語句來分析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2019河南)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1920題。(共4分)1.詞的上闋從哪些方面寫出了詞人出獵時的豪情“狂”態(tài)請簡要概括。(2分)【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從作者心態(tài)、舉止、胸懷、氣概等方面考慮。上闋描繪的心態(tài)和舉止體現(xiàn)了詞人之“狂”,如出獵時的英勇氣派,出獵隊伍的浩大,觀看出獵的百姓之多,以孫郎自喻的豪邁等。下闋主要表現(xiàn)在對詞人胸懷、氣概的刻畫,如“遣馮唐”“射天狼”皆由“狂”生發(fā)而來。2.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詞中的畫線句(2分)示例:描繪了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抒寫了詞人的愛國思想和豪情壯志;運用比喻,“雕弓如滿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力量,表明了為國效命的決心;引用“射天狼”等典故,委婉地指出了邊防重點。【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賞析。可以從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修辭手法三個角度加以說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背誦這四首詩。2.感受詩中的意境,試著自己口頭描述出其中一首詩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