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8蒲柳人家 說課稿.doc
蒲柳人家說課稿一、說教材蒲柳人家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代表作,它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許多表現技巧和藝術手法,透過幾戶普通農家的故事,表現了京東北運河邊農民的獨特風貌,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課文節選的是小說的前兩節。它濃墨重彩描寫了三個主要人物:機靈頑皮、充滿稚氣的六歲男孩何滿子是小說的主要線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是小說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二、說學生本課的教授對象為九年級學生,該階段的學生對小說這一文體已有一定的認識,了解了小說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讀課文時,重點在引導學生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體會語言特色。對作品中的主要藝術形象,可由人物外號出發,把握其性格特點,體會藝術表現手法。對富有特色的語言運用,要引導學生加強誦讀,精彩的語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誦。為此,課前預習、引導和課后鞏固拓展就更顯必要。三、說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目標:1積累“隱匿、榮膺、一氣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針氈、芒刺在背”等詞語。2認識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3分析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能夠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二)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快速閱讀、學生自主尋找、合作探究、課堂實練等方法,讓學生學習使用“析人物、品語言”六字法賞析小說。(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認識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上農村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四、說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分析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領會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2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二)教學難點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五、說教學方法1誦讀法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精彩的語句和段落還可作背誦要求,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2自主查找并賞析法3. 研討探究法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京東北運河風情圖片七、課前預習1. 自主解決作者、生字詞等文學常識;2. 根據課文對“何大學問”的描寫,為其畫一幅素描肖像畫。八、課時安排:1課時九、說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快速連線。讓學生快速連線水滸傳中個別人物及其所對應的外號,如宋江“及時雨”,孫二娘“母夜叉”,吳用“智多星”,扈三娘“一丈青”等。由“一丈青”外號引出蒲柳人家也描寫了一位“一丈青大娘”,這里的“一丈青”和水滸傳中的“一丈青”是否一樣?引出課題。(二)播放一組大運河風光圖,并進行題目介紹。“蒲柳人家”指的是用蒲草和柳樹枝搭起房屋的人家,這里代指普通貧苦農家。(三)作者介紹:劉紹棠“文壇奇人”(四)讀準字音、詞語解釋【注:第三、第四環節主要由學生進行分析、分享】(五)整體感知:1.本文主要刻畫了哪些主要人物?引出本文通過何滿子的視野向我們再現了課文的兩大主要描寫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2.請為課文兩大部分擬一個小標題。可結合仿寫,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學生自主探究分享后,教師出示例句“一丈青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四海”。(六)深入探討之“析人物”引問:文中人物為何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由此導出“析人物”版塊。1. 速讀第一部分,劃出能突出表現一丈青大娘性格特點的句子,并概括其性格特點。一丈青大娘是一個潑辣大膽、正直豪爽、口苦心甜、正直能干的農村婦女形象。2用研討一丈青大娘的方法,討論合作完成對何大學問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何大學問是一個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且虛榮心強的人物形象。3通過分析人物,請歸納出本文所運用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并用原文說明。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4學生活動:分享學生為“何大學問”所畫的素描肖像畫。 (七)深入探討之“品語言”1、從文中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本文語言特點的句子。 學生自主尋找分析探究,教師適時指導。最后出示一兩個例句引導學生共同探究文章語言。例句: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 改句: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滿子就是心中唯一的無價之寶。總結本文語言特色:一方面,作者采用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傳統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壓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進而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色: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第三,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傳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八)主題探究1. 再次明確閱讀小說的方法:“析人物”“品語言”六字法。2. 引出“何滿子的個人檔案”,對線索人物進行分析。并引出本文的人物群相“擺渡船的柳罐斗,釘掌鋪的吉老秤,老木匠鄭端午,開小店等等花鞋杜四”。并對蒲柳人家小說故事內容進行簡短的復述,幫助學生理解本篇小說的整體內容。3. 引出小說的主題思想:這篇小說以何滿子為線索,其中又插入了一些關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介紹,使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同時也體現了濃郁的地方特色。透過一幅幅風俗畫,熱情地贊頌了那些淳厚樸實的勞動人民,他們熱誠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種肝膽相照、扶危濟困、赤誠相見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九)教師寄語正是豐富深厚的民族傳統和濃郁的水鄉風情,孕育了劉紹棠高度獨創的鄉土文學。透過小說的渲染,我們洞察人物,更能觀照那曾經鮮活演繹著的社會生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乃至將來,生活的底色都是鮮亮的,文藝也是如此。只要我們用心去品讀。(十)課堂最后實練或課下作業請用個性化的語言及適當的人物描寫方法,描繪班級中一位同學,力求傳神有文采。(要求:不寫出真實姓名) 評說課:1. 亮點:畫人物肖像(學生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語文學的很靈活),課后作業互相照應。思路清晰,導入帶問題進入文本,較好。2. 不足:教師提問過多,可讓學生自主提出疑問,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語文考點靈活,可讓學生活學活用。可結合課后拓展(“語言描寫學生”環節可放在第二課時),可拓展鄉土文學,可拓展民間說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