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 期中測試卷2.doc
第二學期期中測試卷九年級語文下(R版)時間:100分鐘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30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相信自己吧!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所確認的東西吧。把自己的心智公之于眾,并努力實踐。因為蘊()藏在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盡的,你能勝任什么事情,不但別人無法知xio(),而且若不動手嘗試,你對自己的這種能力也會一直蒙昧()不察。只要做到這樣,自己拔cu()超群就更有可能。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任何個人的成績和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比起來,都不過是滄海桑田。B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項周期性很長的偉大事業。C蘇軾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令尊蘇洵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文學家。D這位多年從事教育事業的老教師,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還十分熱心,一貫好為人師,給了青年教師很多的幫助。3根據要求回答問題。(3分)每個身影,同陽光奔跑。我們揮灑汗水,回眸微笑。一起努力,爭做春天的驕傲。懂得了夢想,越追越有味道。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趕,風起云涌春潮;海闊天空,敞開溫暖懷抱;我們都是追夢人,在今天勇敢向未來報到,當明天幸福向我們問好,最美的風景是擁抱。(節選自歌詞我們都是追夢人)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歌詞第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B歌詞中“敞開溫暖懷抱”后面的分號應該改為句號。C歌詞中“揮灑汗水”“你追我趕”“千山萬水”“海闊天空”的短語類型相同,都是并列短語。D歌詞最后一句中“擁抱”是賓語。4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A古人的名與字往往有意義上的聯系,如劉過,字改之。別號往往是自取的,表明個人的情趣,如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B“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韓非,兵家的孫武等。C“布衣之怒”中“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D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樣,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東集;有的以官職命名,如杜工部集;還有的以字號命名,如東坡樂府。5把下面幾個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確的一項是()(3分)魯迅先生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如果不是讀書寫作,走到街上可能是沒有多高的回頭率的。這種力量不是來自權勢,不是來自金錢,而是來自他的人格魅力。讀書,的確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變得崇高偉大。歸根到底是來自他的閱讀、思考和寫作。這個“小老頭”太崇高太偉大了,身上有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但是,每當我們閱讀魯迅的作品,就好像來到巍峨的山峰之下,總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ABC D6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2)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3)一抹晚煙荒戍壘,__________________。(4)回首向來蕭瑟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綜合性學習。(4分)在我國,“義”文化意蘊豐厚,深入人心。請你參加“義文化的魅力”綜合性學習。(1)【源流追蹤】“義”甲骨文作“”,從“”從“”。“”即“祥”;“”,兵器。與戰前占卜的吉兆有關。“再卜色變,遽告不義,公乃令偃旗”中的“義”便是用其本義:__________;“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中的“義”則引申為:________________。(2分)(2)試根據下面的材料,概括“義”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內涵。(1分)“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呂氏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義”遠流長】“端午節”到來之際,班級舉辦“心懷大義”文化傳承活動,請提出一項倡議。(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閱讀,填空。(5分)(1)話說__________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子和些家人,都來訌亂著問,有說為兩個人的,有說為兩件事的,有說為兩處田地的,紛紛不一,卻只管搖頭不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盞燈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他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2)來到集上,見________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__________兇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個嘴巴打將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3)以上兩個文字片段都是出自清代____________創作的被魯迅稱為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諷刺小說的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探究(40分)(一)2018十堰改編閱讀下面的詞,回答問題。(4分)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9這首詞的上片以一個“異”字統領,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1分)10品析“濁酒一杯家萬里”一句中“一杯”和“萬里”的妙處。(3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甲】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選自列子湯問)【乙】凡音,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知好惡,而返人道之正也。(選自禮記,有刪改)【注釋】音:歌曲。樂:這里是音樂和舞蹈(有時還包括詩歌)相結合的總稱。聲:這里指聲音。審:仔細觀察。食饗(xin)之禮:指食禮和饗禮,用于宗廟祭祀或招待賓客。致:極。1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知音而不知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君子能知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治道備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4分)(1)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2)禮樂皆得,謂之有德。1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樂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感 于 物 也。14用自己的話概括【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興趣是什么?(2分)15【乙】文告訴我們制定禮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請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6分)人頭壺最初的凝望你來自泥土,頭微微揚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進食、生存、繁衍、不斷進化;而今凝望著你,我們依舊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人頭壺紅陶材質,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那時候的人們不斷打磨手中的石器,開始馴養家畜,開墾田地,形成聚落。人類歷史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的紀元。陶是人類第一次從無到有的實驗,在雙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織在一起發生物理和化學反應,實現質的轉換。陶壺那微微上翹的嘴唇仿佛兒童般純真地仰起。這件器物既是壺,也是人的身體,那寬大渾圓的腹部似乎隱喻著女性的豐腴身材與生育機能。人頭壺的后背伸出一根斷面呈扁圓形的管道,用于向壺內注水,眼睛和嘴巴則構成出水口。窄小的出水口降低了器物的實用性,暗示了這件陶壺或許還具有額外的功能。當水從人頭壺的眼睛流出,恰如淚水流淌,紀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楚。(選自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有刪改)16選文第段畫線句采用的是什么說明順序?(2分)17第段看似與所介紹的事物關系不大,但如果去掉就感覺有所缺憾,請寫出該段的作用。(從結構與語言角度)(4分)(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6分)懷念麥浪彭九天聽著李健的風吹麥浪,心便迷惘。風在這里,麥浪在哪兒?趕著城市化進程的隊伍,我來到了A城。城里沒有麥浪。茅盾先生白楊禮贊中的那條黃綠錯綜的大氈子,只當在夢里。喜歡小時候站在故鄉的蒼茫里,遙看麥浪。那一望無際的粼粼波光,在風里惹著眼。那時,我看麥浪,就像兩小無猜的孩子對望。一種喜悅,自心底來。她帶著我,玩轉歡快的年少。我的思緒行走在麥的浪尖上,心里甜蜜得想流淚。這輩子,感覺生命開端的那片田園,就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怎敢忘?小時候,我沒見過大海。就覺著那片蒼茫像大海,他浩瀚、包容,有著大海樣的情懷。我崇拜他,就如同崇拜我的父親。故鄉的麥浪,一吹就是幾十年,一如我夢里的向往。我喜歡她,柔美的綠,金燦燦的黃,還有收獲時的熱烈。冬日里,那一畦畦綠,在灰暗的冷里,一如小妹倔強的生命。春風來,麥苗兒青翠,風里她跳著歡快的舞。春風圍著她的脖子,她的心隨著那綠,生動。童年和菜籃子一起,在麥浪里翻飛。我的心情如三月的風箏,蒸蒸日上。我光著腳,跑在那一片滾動的綿柔里,追逐著年少時的夢。那時的快樂,正如這綠油油的麥浪,清清純純的,無與倫比。那個舞臺,一展平疇,開闊得讓我們心花怒放。清明過后,不知不覺,麥苗兒躥過腳踝,青蔥若小妹,蘊著可愛。A.風一吹,鈴鐺樣奔跑,擋不住人間四月的誘惑。拔節聲里,聽那花開,欣喜若狂。白白的碎花兒,干凈地開在麥的胸前,就像小妹辮梢的蝴蝶。仔細看,就覺著有一種天生的奇跡。辮在那兒,極像一棵棵結滿果子的樹,舉過頭頂,追尋著風的幸福。那花,纖弱而嬌巧。從風里走出來,嫩嫩的,吐著柔軟。我只遠遠地看,不敢觸摸,就覺著有股溫暖,撲面而來。有人說小麥花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花,我不敢信。那么美好的一束束鮮嫩,怎這般的讓人等不起。盼了一個冬天,難道就只為那瞬間的開放。這種超然的淡定,讓我不懂。我喜歡她慢慢盛開的樣子,幾分黃,又幾分白,從青綠中來,純潔如蝶。風里,正舞著婀娜。簡單,樸素,清爽,安靜,恰如女兒藍底白花的裙,在陽光里閃閃飄逸。一朵花,幾分鐘就開完。一樹花,三兩天就開完。開得不急不躁,不溫不火。我喜歡這世間最美的淡定,不張揚,不奢華。認認真真地開,開得很仔細,只當一次旅行。好多次我就這樣深情地看著她,在風里,在陽光里,靜靜地一點點地開。看著這份柔美的開放,就覺不忍。不忍她比曇花還短暫的,又最美麗的停留。這樣一次短暫的詩意的停留,讓我懷念很多年。我感覺,她就是一首婉約的詩。走過春秋,又走過白居易的唐朝,穿越宋詞和明清小令,停留在世界的“末日”。B.風里,她歡快地旋著舞。那舞姿輕盈,曼妙。一波一波,在田的枝頭燦笑。那花香,順著青蔥遠去。接著,她用自己的芒,挑動著春天的媚眼。然后,以一種釋然天下的情懷,奔向慌亂的夏,她是夏天的王。一天天,就這樣往前跑,和風一起。跑過春分和小滿。風里,她宛如一位風姿綽約的婦姑,站成一季美麗。深情的,給人太多期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我喜歡這種簡單著的美,自然天成,歡快得讓你不再想起憂傷。風吹麥浪。此刻,一種無法逃避的思念,沿著陽光的烈焰和農人真誠的期待,守望。守望,成了父老鄉親幾輩子的夢。這夢,從一葉青蔥到一片金黃。然而近年來,村里人紛紛去了他城。故鄉的田,有許多荒蕪。在遙望里,故鄉已不見麥浪。每次回家,我都要站在曾經青梅竹馬的田間,懷念年少時鈴鐺樣奔跑的麥浪。然而麥浪不在,面前是皺褶的荒野。每次見這曾經馥郁著美好期許和無限樂趣的田園,我的思緒無法著陸。水泥澆筑的高樓,讓我望不到故鄉,更望不見麥浪。父親背彎如鐮,在村頭的田邊,守望成一尊雕像。那是我永遠的思念。此刻,思念瘦盡。聽著李健的歌,心如麥浪,翻滾。18誦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麥浪”令“我”喜歡懷念的原因。(3分)19本文的語言獨具特色,請自選角度對段畫線句子任選其一進行賞析。(4分)20你如何理解段畫線句子的含義?(3分)21聯系全文內容,思考題目中的“懷念”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22文章結尾簡潔而有韻味,試簡要賞析。(3分)三、作文(50分)23以從未止步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文體不限;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襲;不少于600字(如寫作詩歌不要少于20行)。第二學期期中測試卷一、1.yn曉mi萃2.B3C點撥:“揮灑汗水”是動賓結構。4C點撥:孤是君主的自稱;孺人是婦人的稱呼。5B點撥:本題總起,提出觀點;舉例;論述事例;得出結論。因此選B。6(1)會挽雕弓如滿月(2)八百里分麾下炙(3)半竿斜日舊關城(4)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7(1)獲得上天保佑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點撥:本題考查字義分析。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材料可知,“義”本從“祥”從“戈”,據此可得出其本義為獲得上蒼保佑的戰爭。“遽告不義”的意思是占卜得到的信息是這場戰爭不會得到上天的保佑。據此可得出其引申義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2)愛國主義精神和做事公平公正。(3)學生們每周閱讀一本名人傳記,體會他們身上的“大義”。8(1)嚴監生(2)范進胡屠戶(3)吳敬梓儒林外史二、(一)9.荒涼。 10簡單的兩個數量詞巧妙地連在一起,鮮活地勾畫出邊疆將士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愁,卻因家鄉遙遠且不知歸期而鄉愁更濃。(二)11.(1)表轉折的連詞,卻。(2)可以。(3)具備。 12(1)所以不懂得聲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音樂。(2)禮儀和樂理都通曉,叫作有德。13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14愛好音樂。15將以教民知好惡,而返人道之正也。【甲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鐘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彈了起來。起先是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又彈了崩山的聲音。每彈奏一曲,鐘子期總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聽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乙譯文】音,是由人心產生的。樂,是與事物倫理相通的。樂是由聲音生成的,它產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動。所以只懂得聲音不懂得音樂的,是禽獸。只懂得音樂而不懂得樂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是能夠懂得樂理的人,所以能由辨別聲音而知音樂,由辨別音樂而知樂理,由辨別樂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壞,就具備了治理天下的能力。所以不懂得聲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音樂。不懂得音樂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樂理。懂得樂理就接近于知曉禮儀了。禮儀和樂理都通曉,叫作有德! 所以樂理的隆盛,并不是使聲音極盡華美。在宗廟中祭祀祖先的禮儀,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極其豐富。因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禮樂,并不是用它來滿足人們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它來教導民眾節制自己的好惡之情,從而歸于正確的人生路途。(三)16.邏輯順序。17結構上,照應標題,引出被說明對象。語言上,語言生動詩意(或用擬人修辭,賦予文物靈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四)18.小時遙看泛著粼粼波光的麥浪,心生喜悅。麥浪浩瀚、包容的情懷令“我”崇拜,讓童年的“我們”心花怒放。麥苗兒青蔥,蘊著可愛。小麥花開放時間短暫,卻淡定,不張揚,不奢華,令“我”懷想。喜歡成熟麥子簡單的美,自然天成。(結合原文,答出其中三點即可)19示例:A句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寫出了麥苗的生機勃勃,麥花的美麗。B句“輕盈”“曼妙”用詞典雅精致,寫出了小麥花綻放時的美麗,“挑動”則生動地表現出小麥花的奔放熱烈。(也可從擬人修辭角度賞析,意思對即可)點撥:賞析角度提示: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視覺、嗅覺、聽覺多角度描寫;詞語(如疊詞的運用);聯想想象。結合句子并寫出具體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0“背彎如鐮”“守望成一尊雕像”運用比喻修辭,寫出了如父親這樣的老一輩農民的勤勞,面對農村土地荒蕪的無奈與堅守。表達了作者對農村、農民、農業問題的關注,對父輩的感念和愧疚之情。21不能去掉。理由:進城之后,城里沒有麥浪,回到農村,土地荒蕪,也不見麥浪,心生懷念之情;懷念麥浪就是懷念童年,懷念生命開端的那片田園(故鄉),懷念父親的守望。22首尾呼應,結構完整;運用比喻,形象再現復雜心緒;畫龍點睛,升華主旨;動詞結尾,情態躍然紙上,令人回味無窮。(答出兩點,有結合文章主題內容的適度分析即可)三、23.思路點撥:首先要認真審題,要讀出“從未止步”的含義,要“小題大做”,分析題目的表層和深層含義。表層含義是步履不停,不止步的意思,如果單純地從表層含義入手,很難寫出佳作,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深度的解析。“從未止步”的深層含義可以引申為:不放棄,不拋棄,堅持不懈。其次,還要分析是誰“從未止步”,又是為何“不止步”。要學會對題目進行提問,基本上回答完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確定素材了。另外,“從未止步”這個題目可選擇的素材非常廣泛,比如選擇寫自己“從未止步”,寫自己對夢想、理想的追求不曾止步,這一路追夢的付出和收獲,可以套用平時練習很多的“成長類”的作文素材,會非常切題。同時,“從未止步”還可以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去寫,文化的傳承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從未止步”,對古老技藝的堅守,對優秀文化物產的傳承和發揚,也非常適合作為本次作文的主題來寫。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