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9.1美國第1課時教案.doc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第一節美國一民族大熔爐 農業地區專業化【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說出美國的地理位置、范圍、地形和河流湖泊。2.運用資料說出美國的種族構成。3.運用地圖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條件,分析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的好處。4.運用地圖,說出美國主要農業帶的名稱、位置,并能綜合分析農業帶的成因。【教學重點】1.美國農業生產特點。2.美國主要農業帶。【教學難點】1.農業專業化生產的好處。2.影響農業帶形成的主要因素。【教學方法】講授法、讀圖歸納法、材料感悟法等。【教具準備】美國地形圖,美國農業帶分布圖等圖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中美貿易戰2018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美國經濟有哪些特點,能讓美國有底氣對多個國家發起貿易戰?2.無孔不入的美國品牌你吃過肯德基,喝過可口可樂嗎?無孔不入的兩個超級品牌,都是來自哪個國家?3.美國國旗你認識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嗎?13個條,50顆星分別有什么含義?講授新課(一)民族大熔爐1.在美國在世界的位置圖上找到美國,觀察美國瀕臨的海洋。2.在美國地形圖上,找出美國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美國兩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注意特殊緯線的位置。想一想:美國跨五帶的哪幾個帶?特別提醒:美國除了本土外還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北極圈穿過阿拉斯加,所以有部分領土位于北寒帶;夏威夷屬于大洋洲,大部分位于熱帶。所以美國跨寒、溫、熱三帶,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跨美洲和大洋洲。1.閱讀教材,了解美國人口數量,增長較快的原因。2.讀美國的人種構成圖,說出美國的主要人種,以及其主要來源。教師總結:美國雖然種族復雜,但不同的移民進入美國后,在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漸趨一致,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所以,可以說美國種族復雜,但不能說民族復雜。(承轉)中國大豆大量進口,其中相當大的比例來自美國。美國發展農業有哪些經驗呢?(二)農業地區專業化1.讀美國的地形圖。(1)先找出主要地形區: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大平原、中央平原、濱海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2)描述美國的地形特點提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地形整體比較復雜時,可以按“相對一致,空間上連續”的原則,分為幾個部分描述。例如,美國可以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來描述地形。學生觀察美國地形圖,描述地形特點。2.找出美國主要的河流和湖泊讀文本框的資料,了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地位。3.讀美國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美國降水的分布特點。思考:美國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哪個大洋?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總結:除西北部狹窄地區外,美國降水從東向西減少,說明降水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西部高大山脈阻擋了太平洋水汽,所以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4.思考:美國自然環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后總結:從地形上看,中部是面積廣大的平原,使美國耕地面積廣;從氣候上看,本土絕大部分位于溫帶,中部平原降水較多;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等提供了良好條件。1.讀閱讀材料:凱里斯農場從凱里斯農場可以看出,美國的農業有哪些特點?歸納美國的農業特點。“玉米和大豆的種植面積各占一半”,說明美國實行了地區專業化生產。“四臺大型拖拉機組和多臺聯合收割機組每項工作都可以找到專業公司代勞”,說明美國農業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2.討論:美國農業特點有哪些好處?小組內交流,然后歸納總結。(承轉)美國農業實現了地區專業化生產,有哪些農業帶呢?1.讀美國本土農業帶的分布圖,找出主要的農業帶。2.根據玉米帶、乳畜帶的描述,運用美國地形圖和美國降水量分布圖,分析畜牧業和灌溉農業區、亞熱帶作物帶的形成條件。3.總結美國農業帶的形成條件。看視頻,氣溫的變化和分布,總結本節課內容。 課堂總結展示板書設計,總結新課。作業布置中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遠多于美國,但美國農產品競爭力更強。試歸納美國農產品競爭力強的主要原因。【板書設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