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7.3尤第2課時教案.doc
二印度的糧食生產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和印度的糧食生產狀況。2.能利用地圖說明印度主要糧食作物分布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3.運用資料分析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及發展。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文字、數據、圖表等資料,分析歸納印度糧食作物分布、軟件外包產業分布的規律和特點,增強從圖上獲取地理信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資料了解印度的兩次“綠色革命”對農業生產和環境的影響,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2.通過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理解發展中國家如何根據國情找到適合的發展之路。【教學重點】1.印度主要糧食作物及其分布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2.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教學難點】印度主要糧食作物及其分布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搜集資料、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印度的軟件產業等信息。【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材料展示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及面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根據教規,印度教教徒和錫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結合材料分析印度主要糧食作物導入新課。2.圖片導入你知道這兩種印度主食的原料是什么嗎?與印度的糧食生產有什么關系?導入新課。3.圖片導入你知道下圖是當今世界哪一經濟組織的標志嗎?你知道中間的字母“I”代表哪一個國家嗎?你知道這一個國家為什么被稱為“世界辦公室”嗎?以“金磚國家”為切入點,聯系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要解決眾多人口的吃飯問題,糧食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印度是怎樣充分利用自然條件,趨利避害發展農業生產的呢?任務1了解印度糧食作物的分布及發展。(1)填一填: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有哪兩種?讀“印度糧食作物分布圖”“印度地形圖”和“印度年降水量圖”,完成下列表格內容。糧食作物分布地區地形降水(2)議一議:印度糧食作物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學生活動:學生先依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補充、完善。教師活動:教師對學生交流、展示的情況進行評價,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回答情況,預設強調、釋疑、總結。出示“印度小麥和水稻分布圖”“印度地形圖”和“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讓學生知道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釋疑解析:印度糧食作物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要素主要是地形和氣候。印度耕地面積廣,雨熱同期,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小麥和水稻對土地和降水的需求量是有差異的。總結歸納:印度通過“綠色革命”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改善了生態環境,但由于人口眾多和自然災害頻發,要改變農業生產落后的局面任重而道遠。(承轉過渡)印度不僅是農業大國,工業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以軟件開發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因此印度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任務2了解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1)想一想:印度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服務外包產業有哪些特點?對印度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2)議一議:閱讀“印度軟件外包產業中心的形成年代與分布圖”,思考分析:20世紀80年代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有哪些城市?最初出現在這些地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印度新出現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說說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變化?學生活動:學生先依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補充、完善。教師活動:教師對學生的交流展示情況進行評價,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回答情況,預設強調、釋疑、總結。檢查學生對印度發展軟件產業的優勢條件、產業特點以及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等問題的掌握情況。出示補充材料,讓學生加深對印度軟件服務產業的認識。釋疑強調:印度軟件產業中心的分布及變化特點。由發展初期集中分布在科技發達的大城市,到向大城市周圍的小城鎮擴散,新發展的中心布局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沿海地區。引導學生認識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認識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重要性。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印度“硅谷”班加羅爾在印度的地位。總結歸納: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眾多,其經濟發展水平還較為落后,但未必所有產業都是落后的,印度在計算機軟件開發利用、航天技術及其應用、核電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說明了抓住尖端技術的開發研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最佳途徑,印度的經濟發展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學習。任務3拓展延伸、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印度20世紀60年代以前,大部分時間糧食短缺,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說一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印度的農業部長,你認為如何趨利避害促進糧食的穩產高產?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后,選派代表交流展示,其他小組補充、完善。教師活動:學生展示后,教師評價、鼓勵,釋疑點撥。該問題是本課重難點內容的一個整合。既要看到印度經濟發展的成就,也要會分析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原因,通過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進而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類發展要與環境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任務4反思總結、構建體系(1)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與得失,嘗試構建知識結構,教師選派1至2名學生展示匯報。(2)教師點評學生的總結歸納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識結構(板書設計)。 課堂總結投影顯示本課歌訣,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快樂記憶,快樂學習。西南季風送雨露,早來晚走水災苦。人口增長太迅速,經濟壓力較突出。因地制宜種作物,綠色革命改技術。班加羅爾在南部,信息軟件通印度。作業布置完成本課時同步學習。【板書設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