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7.2東南亞第2課時教案.doc
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熱帶旅游勝地【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分析東南亞的地形與地勢特點,并能說明其人口和農業沿河分布的原因。2.從水運的便利、水資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東南亞的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3.對東南亞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進行綜合分析,可進一步通過資料分析旅游業給東南亞帶來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強化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即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2.強化旅游資源與旅游業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觀察地圖、強化重點和難點的教學,增加科學探究的意識。2.通過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體會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樹立人類活動要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人地觀。【教學重點】1.東南亞的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2.東南亞的旅游資源對旅游業的影響。【教學難點】1.理解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2.理解東南亞成為中國人出境游首選地的優勢條件。【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具準備】1.上網和查閱書刊了解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國家等信息;2.教師收集整理相關的東南亞景觀圖片和氣候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詩詞欣賞贈緬甸友人陳毅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不老如青山,不斷似流水。 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軌。 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團結而互助,和平力量偉。 臨水嘆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該詩詞描寫的是東南亞的哪一區域?詩詞反映了該區域地勢、地形各具有哪些特征?分析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特點導入新課。2.圖片展示3.湄公河游記渡船靜靜地依著喧鬧的碼頭,在湄公河黃色的濁流里蕩漾起伏,我的湄公河之行就這樣開場了。湄公河堤岸的唐人街上掛著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中文字招牌,街上的景致頗有些像舊時的廣州。湄公河渡口街道連接著河水,還有等待擺渡的人。東南亞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們給城市帶來了哪些便利?為什么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講授新課1.多媒體展示應關注的問題: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東南亞成為中國人出境游首選地的優勢條件。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觀察“亞洲的地形與河流流向圖”“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流向圖”,由此及彼,通過已經學習的亞洲地形與河流流向的關系,發現東南亞地形與河流流向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究東南亞城市分布與河流的關系。2.師多媒體出示“亞洲的地形與河流流向圖”“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流向圖”,要求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有哪些?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于哪里?這些河流之間的顏色代表什么地形?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脈方向有什么特點?請小組成員一起合作探究。3.學生交流討論,師點撥提升:從圖中我們能夠發現中南半島的河流眾多,主要的大河自東向西依次是: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在我國境內有著不同的河流名稱,如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為瀾滄江,薩爾溫江在我國境內稱為怒江;這些河流之間的顏色表示地勢較高的山脈和高原;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脈方向的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師:請大家繼續閱讀下面的“中南半島河流與城市的分布”圖,思考圖中所示問題。學生繼續交流討論,師點撥提升:這些河流的上游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河流上游河流主要流經的國家、注入的海洋經過的首都紅河元江中國、越南太平洋河內湄公河瀾滄江中國、緬甸、老撾、越南、泰國、柬埔寨太平洋萬象、金邊湄南河泰國太平洋曼谷薩爾溫江怒江中國、緬甸注入安達曼海(印度洋)伊洛瓦底江獨龍江中國、緬甸注入安達曼海(印度洋)仰光(原首都)4.師總結歸納東南亞的地形與河流特點以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地形特點: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2)河流特點:沿岸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經過長期開發,已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地區。(3)城市分布: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越南河內、老撾萬象、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緬甸仰光等。承轉:春節期間,如果條件許可,大家希望與自己的家人一起,隨著旅行團或讓父母駕駛著自己家的愛車,到冬季出游的熱門地、我們的鄰居東南亞旅游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東南亞旅游知識的學習。5.熱帶旅游勝地觀察東南亞的熱帶旅游圖片,讓學生自學完成東南亞“熱帶旅游勝地”圖文知識的學習。師多媒體展示東南亞的熱帶旅游和旅游資源圖片,讓學生感受東南亞的旅游知識。師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完成東南亞“熱帶旅游勝地”圖文知識的學習。師點撥提升東南亞“熱帶旅游勝地”的相關知識:(1)旅游資源。自然風光:充滿熱帶氣息,多數國家海岸線漫長,海島眾多,形成了許多著名的海濱旅游與度假勝地。人文旅游資源:東南亞各國歷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觀多姿多彩,名勝古跡眾多,風土人情多樣。(2)旅游業發達的國家。近年來,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收入已成為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師布置學生閱讀“東南亞的華人文化”。師強調注意以下知識:(1)華人和華僑的祖籍多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特別是廣東、福建。(2)華人和華僑對東南亞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到了所在國,使東南亞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東南亞現存的中華文化遺產也成為該地區重要的旅游資源。6.拓展延伸:以下的兩個拓展延伸,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實施的情況,自由選擇其一,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對東南亞旅游的了解。拓展延伸1: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東南亞的旅游風景圖片,培養學生理解自然與人類和諧的情感。拓展延伸2:因東南亞的宗教盛行,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其宗教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加深對東南亞風俗民情的了解。東南亞佛教非常盛行,緬甸和泰國把佛教作為國教,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及柬埔寨的吳哥窟均為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除佛教外,伊斯蘭教流傳也較廣,印尼和馬來西亞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菲律賓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們的近鄰東南亞的相關知識。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東南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形特點,明確了中南半島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東南亞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了旅游業,到東南亞去旅游已成為中國人出境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作業布置完成填充圖冊和同步練習。【板書設計】三、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1.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2.河流大多從北向南流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四、熱帶旅游勝地- 5
- 關 鍵 詞:
- 人教版七 年級 地理 下冊 第七 我們 鄰近 國家 地區 7.2 東南亞 課時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