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教案.doc
第十章極 地 地 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指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范圍,說出其地理位置特點,并能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圖上辨別方向。2.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特征及差異。3.運用資料說明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價值。4.運用地圖了解本區豐富的自然資源。5.理解極地地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聯系生活說明低碳生產與全球變暖的關系。【教學重點】1.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特征及差異。2.兩地的科考價值。【教學難點】1.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圖上辨別方向。2.理解極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學方法】講授法、讀圖歸納法、討論法等。【教具準備】兩極圖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羅斯海新站奠基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羅斯海新站正式選址奠基了。我們為什么要在南極建科學考察站?這里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獨特之處?讓我們走進極地地區考察一下。2.冰上絲綢之路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受到熱議,與傳統航線相比,“冰上絲綢之路”有哪些優勢,又會遇到哪些挑戰?講授新課(一)獨特的自然環境1.讀南極地區圖,找出南極地區中心的大洲,周圍的海洋,南極地區周圍的三個大洲,并觀察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大洲。2.讀北極地區圖,找出北極地區中心的大洋,周圍的三個大洲、格陵蘭島,找出白令海峽。1.課件出示南極地區圖片,概括南極地區的景觀特征。2.閱讀教材的材料:南極地區的氣候有哪些特征?3.比較: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有哪些異同點?(1)閱讀教材的內容,列表比較南、北極地區在氣溫、降水、風力和動物方面的差異。(2)想一想: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有哪些共同特征?為什么?(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總結: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遠比北極地區更為惡劣,所以北極地區有定居居民,而南極地區沒有定居居民。1.講述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方向判斷的方法。(1)在南極地區圖上,靠近南極點為向南,遠離南極點為向北;順時針方向為向東,逆時針方向為向西。(2)在北極地區圖上,靠近北極點為向北,遠離北極點為向南;逆時針方向為向東,順時針方向為向西。(3)方法技巧:極地地區判斷兩地點的相對位置,可以先研究南北方向,然后畫一個向北的箭頭,然后無論在南北極,都是面向北方,左西右東。2.練習:在南極圖上,昆侖站位于長城站的什么方向?學生練習判斷。(承轉)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為什么許多國家奔赴兩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閱讀教材,南極地區有哪些豐富的資源?北極地區哪些資源已經被發現和開采?學生閱讀文字,找出來。2.播放視頻:介紹南極地區的科考價值。舉例:南極地區是地球上保留隕石最多的地區,是研究天文學的重要資料;極地冰層的冰芯,可以獲得南極過去的降水、氣溫等地理信息;極地冰蓋厚度和面積的變化,可以研究氣候變化。1.在南極地區圖上找出我國的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北極黃河站。思考以下問題:南極的科學考察站中,緯度最高的是哪一座?哪座科學考察站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學生據圖回答。2.讀閱讀材料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補充以下材料:2014年2月8日,中國南極泰山站正式建站。2018年2月7日,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舉行了奠基儀式,預計四年后建成。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站或奠基時間都是幾月?為什么?(2)北極黃河站的建站時間是幾月?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承轉)地形和海陸位置對氣溫有哪些影響?我們通過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一下。(三)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1.看新聞材料:日本水產廳5月17日開始展開2018年度的所謂“科研捕鯨”。此次“科研捕鯨”將持續至8月底前后。此次科研捕鯨將最多捕獲43頭小須鯨和134頭塞鯨并進行調查。除調查年齡和性別外,還將對部分皮膚進行采樣,并調查胃中內容物。議一議:日本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捕鯨,會對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什么影響?2.讀教材文字,北極地區的環境造成了哪些破壞?3.閱讀教材,找出為保護極地的環境簽署的條約。4.讀閱讀材料,我們應當如何保護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說一說,我們的哪些行為可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保護極地環境。課堂總結展示板書設計,總結新課。作業布置以“保護極地,我們在行動”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板書設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