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六節巴西教案.doc
巴西 第1課時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認識巴西的位置范圍和自然環境;了解巴西工農業發展的狀況過程與方法利用世界政區圖和巴西的地形圖、礦產圖、氣候圖等讓學生直觀認識巴西的位置范圍和自然環境;通過數字、圖表等資料,了解巴西工農業發展的狀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激發對地理學習興趣,探討地理的學習的方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巴西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自然環境教學難點:1理解巴西的工業多集中于東南沿海的原因。2探討解決巴西能源不足的問題。2.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出示巴西足球隊的圖片引出巴西學習新課一、民族大熔爐的縮影1創設情景導課。大家看錄像,說出展現的內容。播放日韓世界杯,巴西隊獲得冠軍時的錄像片斷。說說看,你還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總結: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巴西。板書:第二節巴西。2展示世界政區圖。要求:指圖說出巴西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總結:巴西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豐富。板書:位置、環境、熱帶面積廣大。3展示巴西的地形圖。在圖上找出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巴拉那河等。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緯4到南緯32之間,赤道從北部穿過,東臨大西洋,西部與阿根廷、巴拉圭等國相鄰。4總結(投影資料):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長河。過渡:巴西有著廣闊的土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17億人口,居民的種族構成及文化風俗會怎樣呢?下面我們集中研究這個問題。5閱讀教材13段及相關閱讀材料,概括歸納巴西的發展歷史。巴西的開發歷史有濃厚的殖民色彩。當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創造了燦爛的瑪雅文明。15世紀末,來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開發了種植園,發展了罪惡的非洲黑人奴隸貿易。6在巴西,由于歐洲白種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華人的到來,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黃種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鮮明的種族特征。結合課本100頁人口與城市內容,說明巴西的人種構成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在巴西,白種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種人約占40,黑種人占6,還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華人。巴西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因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種族偏見,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間通婚普遍,使他們后代的很多人成為混血種人。板書: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課堂小結:巴西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豐富。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長河。板書設計巴西(1)位置環境、熱帶面積廣大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巴西 第2課時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概括并歸納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及保護措施;認識巴西的城市化問題過程與方法利用錄像、圖片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認識巴西是民族大熔爐的縮影;通過數字、圖表等資料,了解巴西工農業發展的狀況;借助圖片、文字等資料,了解巴西城市化帶來的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激發對地理學習興趣,探討地理的學習的方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了解巴西的工農業生產特色及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和熱帶雨林的危機等。 教學難點:1如何利用資料說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2探討解決巴西能源不足的問題。3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2.教學過程學習新課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1導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它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工農業生產又有什么樣的特征呢?這些是下面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2閱讀課本,自學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經濟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紀中期,種植甘蔗,制糖業興起。(3)17世紀末,掀起采金熱。(4)19世紀初,大量種植咖啡。總結:單一生產農礦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3展示“巴西的農產、礦產和工業”圖,觀察該圖,看看巴西有哪些豐富的礦產?分布在何處?對巴西的現代工業有何影響?主要礦產有鐵、錳、金、煤等,集中分布于東南部。豐富的鐵、錳等金屬礦產,便于發展重工業;而 礦產的分布,又影響著工業的分布在接近東南沿海的礦產地。總結:的確,依據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都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4引導:巴西重工業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除靠近礦產地等因素以外,還受哪些因素影響?提示:從交通、氣候等方面考慮。(東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運輸;這里緯度較高,氣候涼爽宜人。)5引導探究:巴西的能源礦產如優質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該怎樣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2)進口能源。(3)大力發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陽能、風能、潮夕能等。6看圖8-51和圖8-56請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帶? 結合圖8-51說明這里有哪些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產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膠、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東南沿海一帶。這里地形平坦,海拔較高,氣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運便利;這里城市密集,人口眾多,便于就地消費。總結:巴西大部分國土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熱帶土地廣闊,為熱帶作物的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板書: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熱帶雨林的危機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放錄像:亞馬孫熱帶雨林風光片斷。總結: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的“肺”,現在正遭受著毀滅性的破壞,出現危機。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板書:熱帶雨林的危機。2展示閱讀材料。材料1:熱帶雨林的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容納了地球上現存物種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紅木、烏木等珍貴木材,而且有許多獨特動物,如哺乳類的樹獺、大食蟻獸,鳥類的巨嘴鳥等,是人類珍貴的生物資源寶庫。材料2:熱帶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時,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為全球提供了新鮮空氣。同時,如果沒有那么多的熱帶雨林來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將增加,從而導致全球變暖。材料3:課本P98亞馬孫熱帶雨林。問:熱帶雨林有什么作用?(1)提供木材。(2)調節全球氣候。(3)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4)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5)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提供良好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板書:巨大的環境效益。過渡:熱帶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環境效益;但是,巴西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板書:開發利用。3思考開發熱帶雨林的目的是什么?開發者又是什么人?(1)興建公路:受雇于外國公司的伐木者。(2)采礦,開辟農場:礦主和農場主。(3)開荒種地:墾荒的貧苦農民。4想一想,大規模地開發熱帶雨林,會產生什么問題?主要是產生環境問題。(1)森林遭受破壞。(2)水土流失嚴重。(3)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4)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5)全球氣候惡化等。5巴西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向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提交了一些關于熱帶雨林開發與保護的問題的報告,表明了改變以往以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開發方式的決心。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也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紀議程。然而,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仍有許多問題不好解決。談談你對開發后保護熱帶雨林的看法。(1)有計劃地開發熱帶雨林,保證砍伐與更新相結合。保護林地面積不再減少。(2)控制人口增長,減少人口壓力,使人口增長與環境資源相協調。(3)積累資金和技術,逐步開發東北部高原。6過渡:巴西不僅存在熱帶雨林環境問題,還存在著城市化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個問題。課堂小結:巴西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豐富。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長河。中國和巴西同樣是發展中大國,有些問題兩國很相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