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二節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教案.DOC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簡要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2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舉例說出長江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4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明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5 結合有關資料說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6樹立和諧發展的人地觀念,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運用地圖簡要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2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4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明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5 結合有關資料說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教學難點1運用地圖簡要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2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2.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欣賞歌曲:江南水鄉。師:花橋碧水彎/江堤柳絲長/微風輕吻荷塘/醉我江南水鄉/竹篙輕輕點/小船入畫廊/一曲絲竹小唱/醉我江南水鄉/江南水鄉 人間天堂/香噴噴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仿佛幽夢彌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同學們,一曲江南水鄉,你醉了嗎?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長江三角洲,領略這片令人夢牽魂繞的人間天堂。【新課教學】一、位置與范圍【探究一】讀“長江三角洲地區范圍”圖(如下圖),描述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范圍。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小結: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區。【探究二】讀“長江三角洲在我國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探究: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優越性?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適時提示:從溝通東西、聯系南北和對外交流幾方面展開討論。)小結: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下游,東臨黃海、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該地區可以依托長江水運,溝通東西部地區;依靠沿海航運,聯結南北方地區;通過遠洋航線,加強對外經濟交流。【承轉】水是生命之源。僅從“水鄉”、“魚米之鄉”的稱號就可以看出長江三角洲的發展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個“水”,指的是什么呢?對,就是長江。那么,長江對該區域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二、河流與區域發展【探究一】結合學過的有關長江的知識,說說長江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補充。(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適時引導提示)小結: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發展水產養殖等。弊:洪澇災害、水體污染等等。(轉)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能夠認識到河流與區域發展的關系了嗎?下面就來試一試吧。【探究二】讀下列兩則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鋪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原來岷江上游流經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巖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干旱。戰國時期秦國郡守李冰組織當地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內用石塊砌成一個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魚嘴。魚嘴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開鑿山巖筑成離堆。離堆夾在內外江之間,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堆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 “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材料二:都江堰灌區示意圖、都江堰示意圖(如下)1說說岷江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利與弊。2說說都江堰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作用。學生獨立完成、發言展示、師生點評補充。答案:1利:沖積平原、提供灌溉、水產養殖、水運交通等;弊:洪澇災害等。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探究三】讀“長江沿江地帶地形圖”“沿長江干流地形剖面圖”,分析長江上游和下游對區域發展影響的差異。1比較長江上下游地區的地形地勢特點。2完成不同地區與其區域開發方式的連線,并說明理由。上游 下游航運水電開發種植業林牧業 水產養殖 旅游業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補充。(教師隨時引導提示)小結:長江上游多流經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發展水電開發、林牧業、旅游業等;下游地區地勢低平,江闊流穩,宜于發展航運、水產、種植業等。【啟發總結】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學習,你對河流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有哪些認識?學生各抒己見、發言展示、師生點評總結。【總結】河流給人類的區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會給人類帶來災害。不同的河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又存在明顯的差異。人類在利用河流發展經濟的時候,要遵循自然規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開發,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贏。【承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華之地。紅樓夢里有兩句話,“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指的就是這個地區。時至今日,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發展又如何呢?三、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探究一】認識長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點。1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分布”圖(如上),找出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2自學教材第52-53頁的三個自然段。3談談自己的感想。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小結: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轉)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必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探究二】認識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的影響。1認識區域發展與“同城效應”。讀“上海與杭州同城效應示意”圖,探究下列問題。(1)根據圖示,說說你對“同城效應”的理解。(2)據圖分析,產生“同城效應”的重要條件是什么?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小結: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頻繁。借助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即所謂“同城效應”。2閱讀資料,認識區域發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資料:張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媽媽在蘇州工作。張予墨的爸爸、媽媽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蘇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時間。(1)與傳統生活方式相比,張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們的生活方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變化?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教師隨時引導提示)小結: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人們創業的機會更多、選擇就業的空間更廣闊,走出家門到其它城市創業就成為了可能,而發達的交通運輸使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了現實。【承轉】區域的發展促生了“同城效應”,上海人和杭州人都可以更方便地觀賞西湖美景和外灘風光,這本身就促進了什么產業的發展?是的,旅游業。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旅游業非常發達的地區之一。四、地方文化特色與旅游業1 獨特的水鄉風情和深厚的歷史積淀回顧你的所見、所聞,哪些是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文化有關的?快與大家分享一下吧?(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如風景名勝、神話故事、歷史名人、地方戲曲、特產小吃等)學生發言、師生點評。依次展示下列圖片,進一步感受長江三角洲地區獨特的水鄉風韻和地域文化。小結:獨特的水鄉風情和深厚的歷史積淀。(轉)“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用這句詩來形容長江三角洲的旅游業是否合適?為什么?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小結:長江三角洲地區發達的交通、完善的服務設施促進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師:誰來總結一下,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有利條件?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師生點評。總結:長江三角洲地區優美的水鄉風光和深厚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著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再加上發達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務設施,使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師生課堂總結,完成板書】【板書】9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 年級 地理 下冊 第七 第二 魚米之鄉 長江 三角洲地區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